浅析在高中语文德育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人格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no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快速实施,高中语文的教学目标不再只是传递语文知识,还需要培养学生的人格,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一个人的人格,是其具有的个性化的心理品质。教育,会让个人的人格变得更加健全。通过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人格,让学生树立健康的人生观,培养学生形成有效的审美情境,有利于学生变得积极与乐观。
  【关键词】高中语文 德育教育 人格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7-0192-01
  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合格的人,高中语文教学在育人方面有着很大的优势。高中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在关键时刻,通过语文教学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更能彰显语文学科的教育意义,促进学校育人目标的实现。如何在高中语文德育教育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人格,还是一个值得探究的话题。
  一、利用德育思想功能,进行人格教育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诸多内容具有思想教育的功能。在高中语文教学的德育教育中,教师可以发挥学科教学的思想教育功能,对学生的人格进行培养。
  第一,教师可以通过语文基础知识教学,为培养学生人格奠定良好的基础。知识,对于学生的个人修養有着重要的影响。高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成长阶段。在语文教学中提取精华知识,用有效的方式将这些知识传递给学生,有利于学生人格的建立。在教学中,教师要多引导学生梳理与分析知识,让学生消化与吸收语文知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会激发学生的逆反心理,不利于人格培养工作的开展。
  第二,在语言教学中,教师不能只传递课本上基本的学科知识,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让学生意识到文字中的思想内容,促进学生更好地处理青春期阶段的成长问题。大部分高中学生具有逆反心理,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发挥语文学科的特点,塑造正确的思想品质,促进学生道德水平的提高,提高学生的是非辨别能力。
  第三,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文学作品背景资料的介绍,让学生与作者进行互动,更多地关注文章与作者的人格魅力,让学生在大环境中去体验语文学习。
  比如:在讲解《荷塘月色》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朱自清先生在夜晚的院子里漫步的场景,让学生对孝道进行反思,回忆自己的行为,对比作者的心理,促进学生尊老意识的建立。
  二、利用德育审美功能,进行德育教育
  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审美的过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人格的培养与德育教育的审美功能加以结合。教师可以将高中语文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让理论指导学生的实践,达成学生人格培养的目的。语文学科知识只有走出传统的课堂,融入社会中,融入学生的生活中,才能突出其审美感,发挥德育教育的作用。同样,语文学习内容对于学生思想与行为的影响也只能在实践活动中得以彰显。
  比如:在讲解《中国建筑的特征》的时候,作者通过对中国建筑特点的说明,表现中国的建筑文化特色,表达自己对于祖国的喜爱。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本着寓教于乐的原则,将高中语文教学与国家的庆典活动结合起来,组织学生参观国家庆典活动或者参观国家著名建筑,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体验语文学习内容。在这样的实践活动中,学生的审美情趣得到培养,更能感受到不同地域的文化,促进学生眼界的开拓,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三、利用德育沟通,塑造良好人格
  德育教育过程中,教师需要与学生沟通、交流。沟通是培养学生良好人格的绝佳机会,在沟通中让学生意识到正确的人格特点,接受正确的人格特点,有利于教育工作意义的扩大。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中讨论其主题,进行观点的交换,能够让学生接收到正确的思想观念。
  比如:在讲解《热爱生命》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抓住“生命”这个主题,与学生在课堂中进行互动与交流,了解学生对于生命的看法。一些极端的高中学生会说:“我的生命就是受折磨,每天写不完的作业,上不完的课,没完没了的督促。”面对这样的看法,教师要给学生讲一讲身残志坚的故事,让学生见识生命的奇迹,并热爱自己的生命,热爱自己的生活。一些性格内向与外向的孩子在课堂中发言,接受对方不同的生命观点,有利于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意识到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快速实施,高中语文的教学目标不再只是传递语文知识,还需要培养学生的人格,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一个人的人格,是其具有的个性化的心理品质。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让学生意识到文字中的思想内容,促进学生更好地处理青春期阶段的成长问题。大部分高中学生具有逆反心理,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发挥语文学科的特点,塑造正确的思想品质,促进学生道德水平的提高,提高学生的是非辨别能力。教育,会让个人的人格变得更加健全。通过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人格,让学生树立健康的人生观,培养学生形成有效的审美情境,有利于学生变得积极与乐观。高中语文学科教学,对于学生人格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重视语文教育内容的德育作用,在德育教学实践中对学生的多项人格进行培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精神,促进学生人格的完善。当代高中语文教师要建立现代化的教学观,结合学科特点,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让学科教学的意义有所提升。
其他文献
黑龙江省八五八农场位于虎林市东南部乌苏里江畔.辖区总面积110万亩,耕地面积41.5万亩,其中水稻种植40.5万亩.总人口1.8万人,年产值5亿元,农场境内沼泽湿地、自然水线、天然
本文重点围绕榆叶梅的嫁接繁殖育苗技术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分析的主要内容包含芽嫁接技术、枝嫁接和黑斑病的预防及治理,其中芽嫁接技术包含了T芽嫁接和嵌芽嫁接两种,望这
近些年来,林业生态建设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广泛关注,中幼林抚育工程作为国家重点财政补贴项目,也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研究中幼林的相关抚育技术,对于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我们要改变落后的教学观念,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科学评价,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高效教学。  【关键词】观念 氛围 动手 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1-0241-02  一、改变观念,创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  在传统的初中美术欣赏课课堂上,教学方式单
在林业建设和管理过程中,森林资源是林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林业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好各项管理工作,考虑到森林资源破坏和实际情况,为了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要正式其中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