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多校区学生管理工作探析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556432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逐步形成了多校区办学的新格局。多校区为高校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但也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我们应不断研究探索,更新工作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突出服务,强化管理,开创新形势下多校区学生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关键词:高校多校区 大学生 管理工作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一大批层次、规模相当,培养目标一致的本专科院校合并在一起,逐步形成了高校多校区办学的新格局,多校区高校已成为中国当代大学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校区分散、办学规模大、学生人数多、师资紧缺的情况下,加强多校区办学的学生管理工作,已成为高校的当务之急。
  
  一、多校区大学学生管理工作出现的新问题
  
  大学多校区办学模式是高校扩招和学校整合的必然产物,在为高校发展带来无限机遇的同时,也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带来诸多问题。
  1.软硬件设施相对滞后
  各高校新校区大多是近三五年之内建成的,虽然环境优美、设施新,但总体情况与经营数十年的老校区比较,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尤其图书资料、实验室、体育设施等方面的建设上都还不完善,相对来说办学环境较差,条件比较艰苦,在教学、科研等方面都会受到较大的影响,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2.管理结构比较复杂
  由于一校多地办学,客观上各校区都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主校区与分校区、主校区职能部门与分校区各派出机构、主校区各院、系与分校区各办学机构之间的关系有一定的复杂性,很难在短期内调整到理想状态。尤其是新校区的机构设置、人员配备、院系归属、学科建设、教师调度、学生管理及后勤保障等方面也都有很多在老校区所未遇到的新情况、新矛盾。
  3.学生教育管理难度加大
  新校区刚建立起来,学生工作的方法和体制还不成熟,容易产生责任主体不明确、工作任务不到位的现象,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同时,由于校区的增加,管理队伍分散,必须动用一定的人力、物力进行沟通协调。目前存在的较大问题是,新校区大多地处城市郊区,各校区之间的交通只能依靠校内通勤车,教师随车上课、随车返回,学生没有充分的时间与教师或管理人员沟通。教师和管理人员对学生接触不多、了解不透、感情不深,教育工作很难到位。多数大学把新校区作为新生校区,在新校区生活的新生们独立生活的能力不强,自我约束较差,少数学生个人行为自由散漫,容易对管理产生抵触情绪,增加了管理难度。
  4.校园文化建设相对薄弱
  文化精神是大学最重要的精神支柱,经过数代师生的努力,每个大学都会形成自身独特的文化精神,这是一笔长期积累凝结的无形资产。新校区不可避免地缺乏文化底蕴,学生可能缺乏对原有学校文化精神的认同和归属。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需要一个很长的时间才能形成,校园文化环境育人的作用将受到很大的影响。
  
  二、做好多校区学生管理工作的对策研究
  
  1.加强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使用高素质的管理人才。
  大学办得怎么样,可以根据大学的管理者素质来判断。同样,学生培养得怎么样,也可从管理者的素质上进行判断。高校中和学生接触最多的是辅导员,一个辅导员的理论素养、工作经验对学生的生活、思想都能产生重要的影响。多校区的学生管理工作应该建立起素质高、经验丰富的学生管理队伍,重视辅导员队伍尤其是专职辅导员队伍的建设,确保一定数量的专职辅导员。要加强对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同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职业发展指导等方面的培训。可以尝试建立师生联系制度,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师生联系工作作为评价教师德育的一个重要指标,作为教师工作,对其进行年终考核,并作为评聘高级职称的条件之一。这项制度的推行肯定会对多年停留在口头上的全员育人理念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
  2.预防为主,强化心理健康教育。
  目前大学的办学规模越来越大,从事心理咨询的人员严重不足,因此建立一支稳定的专兼职的心理咨询工作队伍十分迫切。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着眼于全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开设专业课程和大型专题讲座,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以预防为主,争取做到防患于未然。同时应关注特殊群体学生的特殊心理需要,开展团体心理咨询或训练活动、心理游戏活动等,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
  3.加强网络建设,实现信息化管理。
  高校各校区地理上虽然分开,但校区之间有宽带网络相连,学生公寓都设有宽带网端口,学生电脑拥有比例比较高,公用机房的电脑使用也很方便。学校可以通过校园网,在尽量不增加管理人员的前提下,对学生进行管理,使学生管理工作更加及时、全面和完善。我们可以通过网络召开学生班级会议,开展学生讨论活动,与学生通过网络进行单独的交流和谈心,对学生进行思想心理辅导和帮助,还可以建立网上论坛、网上博客,对学生关心的热点话题开展网络讨论。学生管理工作教师不但要积极为学生搭建信息化平台而努力,更重要的是要积极投身其中,加入到学生的网上论坛和QQ群等学生集体网络组织中来,发挥主导作用。可以相信,随着信息化技术的进步和高校多校区学生管理工作的发展,信息化、网络化将成为学生常规管理工作的必然趋势,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4.培植校园文化,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校园文化是一种不可忽视的独特的教育力量和管理力量。多校区大学的学生管理工作更要重视校园文化的强大作用,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有助于对学生的培养、熏陶,有助于促进学生的素质教育,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自我完善。多校区大学要在原有的院校文化精神的基础上,兼容并包,凝练新的传统和特色,培植新型的符合学校情况的强势优质校园文化,以凝聚、激励全校师生;要通过各种形式的载体,形成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主流思想。
  总之,多校区的学生管理工作是随着我国高校扩招、教育体制改革深化而产生的新情况、新问题,各个学校都在积极探索它的模式和方法。不论采用何种学生管理,都应该积极切合本校院系的自身特点,积极转变观念,开拓创新,规范管理,突出服务,回归教育,在不断的发展中形成学生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周玲.中外多校区办学的案例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1,(2):61-64.
  [2]睦依凡.大學与“大学文化”[J].求是,2004(8).
  [3]林涛.高校多校区管理存在的问题与管理模式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大学学报,2005,(11):158.
  [4]郜岭.我国高校多校区管理的问题与经验借鉴[J].中国高教研究,2005,(12):79-80.
  [5]周鸿刚,钱峰.高校学生工作的信息化战略[J].思想.理论.教育,2003,(06):18-20.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化学教学中发现美会使整个教学过程转化为美的欣赏、美的表现和美的创造,使整个教学成为静态和动态和谐统一、内在逻辑美和外在形式美高度和谐统一的整体,从而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减轻学习负担,使师生都充分获得身心愉悦。  关键词:化学 美育    美的教育不仅能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良好的气质、高雅的情趣,而且能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结构、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从而全面发展学生个性,提高学生整体
期刊
本文主要叙述和分析了隋唐时期以来中国的传统家居装饰设计和发展,以及欧洲17世纪进入巴洛克和洛可可时期之后的家居装饰设计发展.
从智能配电网(SDG)与配电自动化(DA)的定义、技术内容入手,分析了SDG与DA之间的关系.介绍了高级配电自动化的基本概念及主要功能,研究了高级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支撑技术,提出了
作为一个结构设计者在遵循各种规范、大胆灵活的解决一些结构方案上的难点、重点的同时,还必须注意一些在框架结构具体设计过程看似简单,却容易忽视的一些注意点.
随着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充分显示了机电安装在建筑工程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也由于机电安装工程具有投资性、复杂性、技术性的特点.这就更加需要我们对机电安装工程的安全管理尤
本试验用c-fos法探讨光信息在母鸡中脑的传导通路,为深入了解光照对母鸡生产性能的影响机理打下基础。在养鸡生产中,光照是鸡赖以生存的环境中的重要因素之一;科学利用光照可
摘 要:学风建设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文章对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大学生学风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对改进学风的相应对策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高等教育 大学生 学风问题 对策    加强学风建设,创造优良学风,既是学校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学校发展的重要保证,是学生学习和人格塑造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步入“大众教育”
本文通过薄钢组合结构梁柱节点的研究现况、型钢混凝土梁柱节点的研究现状、半刚性钢—混凝土组合节点的研究现状,三个方面阐述了新型组合结构节点形式及研究进展.从中可以看
文章对高层建筑电气工程的质量提出了具体措施.
摘 要:学生们普遍认为“月考、期中、期末、县、市、国家组织的大型考试才是对学生学业水平的一种检测与促动,是区分成绩好坏的一种标准”。因此不少学生平时并不重视知识学习的中间过程,仅仅根据自己的好恶来确定对所学科目的重视程度,“临时抱佛脚”的心态深入人心。这引起了笔者的思考:1.怎样改进学生的学习态度,促进他们重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2.如何才能强化考试对学生的检测和调控功能呢?笔者认为,新的形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