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如何优化教学目标检测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tie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生们普遍认为“月考、期中、期末、县、市、国家组织的大型考试才是对学生学业水平的一种检测与促动,是区分成绩好坏的一种标准”。因此不少学生平时并不重视知识学习的中间过程,仅仅根据自己的好恶来确定对所学科目的重视程度,“临时抱佛脚”的心态深入人心。这引起了笔者的思考:1.怎样改进学生的学习态度,促进他们重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2.如何才能强化考试对学生的检测和调控功能呢?笔者认为,新的形势下,靠月考、期中、期末、县、市、国家组织的大型考试等阶段终结性测试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是远远不够的,精心组织有效的教学检测活动,促进学生能力全方位发展是广大教育教学工作者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值得探索。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检测 检测的九个注意点 积极作用
  
  检测具有诊断、发展、甄别与选拔等多种功能,作为平时检测应尤其突出它的诊断和促进发展的功能,而并非选拔,更非淘汰。教育教学中,它的目的有两个:1.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学习能力的发展程度、心理素质的成熟程度。2.促进教师努力实现教学目标,进行教改,教学相长,激发教学热情,科教兴研。
  
  一、组织检测的注意点
  
  1.检测目标多元化
  新课标下的检测比传统大纲下的检测具有更丰富的内涵。传统的检测侧重于知识内容的测试,虽解题能力的素质得到认可并不断加强,但由于受传统纸笔方式的限制,程序性知识的运用水平,知识的过程和解题反思、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缺乏合适的题型和测试方法。新课标的改革提出多元的评价目标,恰当地弥补了这些不足。新课标要求涵盖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以全面检测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2.检测目的具体化、初始化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心中不仅要有“大目标”,更要有“具体目标”。无论是组织一课时还是一单元教学,首先要有明确的、可操作的、可检测的教学目标。在教学目标指引下,向学生准确地传达具体的学习目标,并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进行目标检测。缺乏具体的检测目的就不能保证目标是否达成,难以反映学生学习水平前后所发生变化,从而对师生双方也就缺乏激励。因此,检测成为教学必然的行为。不仅如此,教学目标检测的内容、手段的制定应提前到教学设计的初始,为教学设计提供依据。
  3.检测的及时化
  大多数教师注意到教学反馈,但存在教学目标与检测时机脱节的现象,检测内容与手段往往滞后于教学过程,即教学完成后才实施教学评价。检测结果比教学过程慢一拍,只能作为学生学业评价,难以发挥调整教学功能,学生起点把握的不准确直接影响到教学内容的取舍、教学策略的制定、教学效果的反馈。由于学习内容与检测内容存在时差,对知识点的巩固不及时,学生对已有的知识经验掌握的程度不清楚,造成学生无所适从,难以唤起学生积极的学习体验。因此,组织检测、结果反馈必须及时。
  4.检测形式多样化、小型化
  传统检测以章节测试、阶段测试(如:月考、期中、期末等)为主,课时检测较少;纸笔测试多,其他手段少;对终态指标衡量较多,对教学过程调控不力。而新型的测试肯定了传统纸笔测试在知识范畴的优势,形式更多样,更小型化。除了章节测试、阶段测试外,还包括每日一测(课时检测)、每周一测、前测、中测、后测,挖掘学生自测、互测的能力。检测的方式有:提问与板演、讨论与解释、观察与个别询问、书面检测、当堂演示、单元检测等。其中有两个突出的变化:1.重视学生的“活动表现检测”。如:在提问讨论中检测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合作交流的意识与能力;研究性学习过程中,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实验课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倡导多给学生机会,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并给予学生选择的空间。2.小型化与大型化的融合。只要将小检测与大考融合得当,反馈准确、学生欢迎,就能促进教与学。而且,形式多样、经常性的、有针对性的小型检测更适合教学的需要,为有组织的大型考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5.检测内容基础化、合理化、导向化
  改变为考试而考试,为体现水平而出难题、怪题,为训练而训练的事倍功半的学习方式,跳出“题海”,跳出“束缚”。检测内容改革上应注意:(1)注重基础知识的应用,强调“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的有机统一,降低难度,但不降低要求;(2)重视综合能力的考查,淡化单纯的基础理论记忆,以能力立意为主,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经验的联系,重视“新材料,新情景”的创设与运用,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考查,鼓励学生多角度、创造性地考虑问题。因此,选题应遵循基础性、综合性、时代性和导向性原则。
  6.检测效果的个性化、效率化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检测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一个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通过组织有效的检测活动,才能判断各项教育教学活动是否有效,对各位学生,效果分别达到多少。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特殊个体,在他们身上既体现发展的共同特征,又表现出巨大的个体差异。因此遵循共同规律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同时,教师必须把每个学生看成有个性的学习者,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善待差异。打破以往按统一模式、唯“分数论”的传统思想,不搞排名。通过平时各种方式的检测,了解不同层次的学生知识和能力达到的不同程度,对每个学生多做些分析、指导,给学生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促进每个学生在现有基础上谋求进一步的实实在在的发展,“胜不骄,败不馁”,形成积极的学习体验。“发展学生的良好个性,让学生对问题有自己的情感体验,有自己的见解”,不正是新课标所倡导的吗?也只有这样个性化的检测才能起到好的效果!
  7.检测的过程化
  传统大纲下的测试其功能主要体现在区分学生学业水平,检测教学质量的达成度,即落在终态;新课标下的检测应体现始态和阶段终态,具有过程性,用于校正目标和监控目标的达成过程。一线教师都有这样的感受:课堂上不适时利用各种方式对学生進行督查、检测,所带来的结果是学生的不重视与无所谓,对所学内容马马虎虎,得过且过,学生自发学习意识淡薄,惰性很强;知识点讲解之后,如果当天没有适量的配套练习巩固,学生对当日知识点把握似是而非不透不彻,一阶段之后,似懂非懂知识点形成堆积,学习的难度系数随之加大。教师不对检测结果和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分析,教学效果将会停留在“会的人会,不会的人还是不会”的状态。检测不分解到教学过程的点点中去,怎样调动学生积极的学习体验?又怎样去实现不同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怎样实现教学目标达成的最大化?在一些大型考试、国家考试中学生又怎样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
  8.检测的经常化
  新课标下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的检测更注重经常化,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是了解学生学习的基础,确定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教学目标的编制和教学设计提供依据;二是了解一定教学后学生所发生的变化,把握学生学习达成度,以便及时开展教学补救,确定补救内容和方法,同时为制定、调整教学进度、确定教学目标提供充分的依据。
  9.检测的评价功能多元化
  检测目标多元化,检测目的具体化、初始化,检测及时化,检测形式多样化、小型化,检测内容基础化、合理化、导向化,检测效果个性化、效率化,检测过程化,检测经常化,组织这样有针对性的检测所带来的评价不是给出学生在群体中所处的地位,而是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现状、潜力和发展。新课程的评价强调,评价功能从注重甄别与选拔转向激励、反馈、调整;评价内容从过分注重学业成绩转向多方面的能力发展的潜能;评价技术从过分强调量化转向更加重视质的分析;评价主体从单一转向多元;评价角度从终结性转向过程性、发展性,更加关注学生的区别差异。
  
  二、检测的积极作用
  
  1.学生:“劝学之妙用也”
  香港学者炳基在《教育测试与标准化考试》中指出:“考试是了解学生的程度,发现学生的优缺点,以审查和预估学生的发展”的好方法。学生可以就自己在各种检测中存在的问题,就知识点掌握和情感上的偏差向教师寻求帮助。科学的检测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帮助自己找寻学习上的差距,树立努力赶超的信心与恒心,促使学生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学习盘点,加速知识的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提高知识水平的同时智力水平、创造性思维可同步提高。
  2.教师:“为有源头活水来”
  检测的结果可以为教师提供横向及纵向的参照标准,通过评价结果客观地了解自己在传授知识过程中的长处与不足,定性地分析学生的基本状况,不断强化和改进备、教、批、辅、考各个环节的疏漏,使自己的教学做到有的放矢,更好地把握“学情、生情、教情”。促进教师努力实现教学目标的积极意识,更好地根据教学目标要求选择教学方法。促进教师知识不断更新,专业水平不断提高,职业道德不断完善。促进教师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走科教兴研之路。时代发展要求教师不仅要拥有“一桶水”,而且要变成一条具有“源头活水”的与时俱进、奔腾不息的河流。
  3.教师与学生:“春色满园关不住”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主动与学生交流,努力营造出一种充满信任、充满温情、相互理解、相互激励的活动氛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情操和集体主义观念,激发参与和创新意识,促进班风、学风的良性循环,促进人格健康和谐地发展。班级形成你追我赶、千帆竞发的局面,教师与学生不断优化自己的水平,齐头并进。教师与学生教学相长,真是“关不住的满园春色”!
  教育学家游正伦在《教学论》中说:“考试对于学生来说,鼓舞学习,督促学习;对于教师来说,检查教学了解效果,改进教学,总结经验。”教师要结合教学实际,合理科学地组织测试,服务于教学,同时要不断探索中学教学测试的一些新策略,促进课堂教学效果更实在、更高效,促进我们的评价更合理、更科学,促进学生的学习素养和科学素养以更良好的模式發展。
  
  参考文献:
  [1]陈献忠.新课标下教学目标的检测.教学与管理,2005-02.
  [2]贾如鹏,傅海伦.论《数学课程标准》理念下的学生发展.教学与管理,2004-10.
  [3]向述平.新课标下高中物理考试评价方式的改革.教育科研,2008-01.
  [4]余扬,吴先进.试论教育考试评价功能对普通高中教育教学的促进.招生考试科研论文集,2004.
  [5]王茂平.浅析目前课程评价及考试制度.教学与管理.
其他文献
禽大肠杆菌病(Avian colibacillosis)是指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禽类的急性、慢性传染病的总称。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Vian pathogenic Escherichia cDli,APEC)的优势血清型为O1:K1
摘 要:在化学教学中发现美会使整个教学过程转化为美的欣赏、美的表现和美的创造,使整个教学成为静态和动态和谐统一、内在逻辑美和外在形式美高度和谐统一的整体,从而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减轻学习负担,使师生都充分获得身心愉悦。  关键词:化学 美育    美的教育不仅能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良好的气质、高雅的情趣,而且能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结构、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从而全面发展学生个性,提高学生整体
期刊
本文主要叙述和分析了隋唐时期以来中国的传统家居装饰设计和发展,以及欧洲17世纪进入巴洛克和洛可可时期之后的家居装饰设计发展.
从智能配电网(SDG)与配电自动化(DA)的定义、技术内容入手,分析了SDG与DA之间的关系.介绍了高级配电自动化的基本概念及主要功能,研究了高级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支撑技术,提出了
作为一个结构设计者在遵循各种规范、大胆灵活的解决一些结构方案上的难点、重点的同时,还必须注意一些在框架结构具体设计过程看似简单,却容易忽视的一些注意点.
随着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充分显示了机电安装在建筑工程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也由于机电安装工程具有投资性、复杂性、技术性的特点.这就更加需要我们对机电安装工程的安全管理尤
本试验用c-fos法探讨光信息在母鸡中脑的传导通路,为深入了解光照对母鸡生产性能的影响机理打下基础。在养鸡生产中,光照是鸡赖以生存的环境中的重要因素之一;科学利用光照可
摘 要:学风建设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文章对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大学生学风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对改进学风的相应对策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高等教育 大学生 学风问题 对策    加强学风建设,创造优良学风,既是学校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学校发展的重要保证,是学生学习和人格塑造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步入“大众教育”
本文通过薄钢组合结构梁柱节点的研究现况、型钢混凝土梁柱节点的研究现状、半刚性钢—混凝土组合节点的研究现状,三个方面阐述了新型组合结构节点形式及研究进展.从中可以看
文章对高层建筑电气工程的质量提出了具体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