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是把音乐美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先决条件,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必然成为他们热爱生活,陶冶情操的助长剂。因此,让学生每每带着浓郁的兴趣走近音乐课堂,让学生时时保持一种对音乐学习的积极心态和愉悦体验,是我们每位音乐教师所期待的。如何在音乐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拥有积极的心态和愉悦的体验呢?下面浅谈自己粗浅的认识。
一、创设音乐情境,引发学生兴趣
创设音乐环境,营造音乐氛围,我采用以下两种做法:
1、情境引趣法
在学生进音乐教室的楼道内墙上张贴着几位音乐大师的画像。贝多芬、肖邦、冼星海等音乐大师的生平简介,使学生受到了音乐的启迪。室内的布置更加有吸引力,正面墙上挂着电教黑板,上方有书写十分美观大方且醒目的“音乐小世界”几个字,这几个字由变形的高音谱号带出,充满了童趣。后面墙上稍加美化写上了冼星海的“音乐是一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几句话加上洁净的室内外环境和必不可少的音乐教学用具,使学生们在这样的环境氛围中进行音乐活动无疑使学生的情感和心灵受到了陶冶产生了兴趣。
2、导课引趣法
在欣赏课《美丽的春姐姐》的教学中,我运用了提问、看图、意境、故事四种导入法。师:“有一个可爱的小花籽在找春天姐姐,可是春天姐姐到那里去了呢?一会请把你们看到的、听到的告诉老师。”多媒体图片各种图片展示。(冰雪融化、小河流水、万物苏醒……)生:“我听到了流水和小鸟的声音;我听到了冰雪融化的声音;我听到了泉水丁冬的声音;我看到了万物苏醒,春天来了……”接着我引出本课的课题。教师的神态和手势、眼神等也是创设情境的好方法。微笑进课堂,态度和蔼可亲,师生心灵的沟通,感情的融洽,孩子们在毫无压抑的气氛中学习音乐使他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运用多媒体,激发学习兴趣
采用多媒体教学,使学生更直观地认识音乐我们开设音乐课的目的是培养广大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音乐不能单纯停留在那种先练打节奏,接着唱音符,然后读歌词,最后学唱歌的老套教学法上。这就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应该逐渐转向以感受、鉴赏为主的教学模式。比如:在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一课,在教学中可以这样安排:首先播放国歌,同时展示国旗在世界各地高高飘扬、我国运动员在国际比赛中登上领奖台热泪盈眶地望着国旗冉冉升起、天安门前万众瞩目庄严的升旗仪式等情景,然后再学唱歌曲。教学效果表明,这不仅是一堂音乐课,更是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学生的爱国热情通过多媒体教学被激发出来,深深地表现到他们的作品中。可见,在多媒体音乐教学中,适当扩展教学内容,课堂深化,精心组织材料,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培养高尚的情操,有时可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发挥学生想像,增强学习兴趣
音乐语言是一种模糊语言,给人留下了广阔的想象天地。有些标名性标题音乐,没有文字点明主题、介绍背景(民乐中的“三六”、“中花六板”等,属此类),它们的音乐形象虽然是具体的,但却不确定,欣赏者完全结合自己的感情随着音乐自由飞翔。音乐可以表现非现实的、超脱的、梦境般的精神世界,以满足人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需要,以及替代现在现实世界中不能满足和受阻的愿望;音乐不仅可以激发人并没有看到的色彩和形象的意象,也可以让你展开任何不可言喻的幻想和内心体验。
由于音乐的欣赏带有主观能动的特点,听众在聆听音乐时,必须结合自己的主观经验,通过回忆、想象及联想等加以丰富补充,因此,可以算是一种个人的再创伤。它会因人而异,但又不会脱离音乐所表现及规定的大范围,只有本人才能体验,难以用语言或文字等具体概念来明确表达。即所谓“意在言外”或“弦外之音”,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及愉悦感。所以在欣赏课时,我会让学会认真去听,发挥个人想像力,去欣赏、去感受音乐的魅力。如欣赏舒曼的《童年情景》之《梦幻曲》,曲子主题非常简洁,具有动人的抒情风格和芬芳的幻想色彩,曲子本身的旋律线跌宕起伏,婉转流连。聆听歌曲,学生和老师一起走进梦幻王国,用手掌托起“泡泡”的方式,跟着音乐的旋律走向律动。这样简单的律动,一下子就将学生带进了音乐,使学生感受到了乐曲的形式美。细致地欣赏四个乐句,用4个泡泡划出4个乐句的线条,形象生动地展示出4个乐句旋律的高低起伏,用红、黄、蓝、绿4个颜色来表示不用的旋律线,让学生产生兴趣,开始更注意地听音乐的旋律并感受音乐,这样不仅引导学生发现了乐曲的旋律美,还引起了学生对音乐的思考。音乐优美的语言把孩子们带入了美好的意境,他们美好地遐想将开拓创造思维的领地。
四、开展课外活动,发展音乐兴趣
音乐课外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表现能力,还可以使学生获得更多审美体验,养成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它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学生在参加音乐活动过程中,发展了对音乐的兴趣及审美能力,又丰富了精神生活,陶冶了情操,全方面提高素质和能力。因而音乐课外活动对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是一个重要途径。无论采取什么样的内容和形式,都是为了激发学习兴趣。因此紧扣教材,采用开展了读谱知识讲座、节奏训练、识谱要决、集体项目(舞蹈队、合唱队、器乐合奏队)、个人项目(独唱、独奏)等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开阔他们的眼界发展特长有很大的作用。经过训练同学们最喜爱抢答、猜谜语、对歌接龙等游戏,这是他们表现自己的机会。在轻松没有压力的课外活动中,学生们自由参加活动获得知识,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有些同学还从中找到了闪光点。有一名男孩文化课程是公认的不理想。自从他在这里找到自信后,文化课也有了进步。他认为自己也有了优点,有了前进的动力,得到了同学的尊重,受到了老师的表扬,他还能自暴自弃吗?
综上所述,激发学生学习音乐兴趣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只要重视音乐兴趣的培养,就能让学生真正让感受美、体现美、鉴赏美,也能大大地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使音乐教育的教育目标得以真正的落实。
一、创设音乐情境,引发学生兴趣
创设音乐环境,营造音乐氛围,我采用以下两种做法:
1、情境引趣法
在学生进音乐教室的楼道内墙上张贴着几位音乐大师的画像。贝多芬、肖邦、冼星海等音乐大师的生平简介,使学生受到了音乐的启迪。室内的布置更加有吸引力,正面墙上挂着电教黑板,上方有书写十分美观大方且醒目的“音乐小世界”几个字,这几个字由变形的高音谱号带出,充满了童趣。后面墙上稍加美化写上了冼星海的“音乐是一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几句话加上洁净的室内外环境和必不可少的音乐教学用具,使学生们在这样的环境氛围中进行音乐活动无疑使学生的情感和心灵受到了陶冶产生了兴趣。
2、导课引趣法
在欣赏课《美丽的春姐姐》的教学中,我运用了提问、看图、意境、故事四种导入法。师:“有一个可爱的小花籽在找春天姐姐,可是春天姐姐到那里去了呢?一会请把你们看到的、听到的告诉老师。”多媒体图片各种图片展示。(冰雪融化、小河流水、万物苏醒……)生:“我听到了流水和小鸟的声音;我听到了冰雪融化的声音;我听到了泉水丁冬的声音;我看到了万物苏醒,春天来了……”接着我引出本课的课题。教师的神态和手势、眼神等也是创设情境的好方法。微笑进课堂,态度和蔼可亲,师生心灵的沟通,感情的融洽,孩子们在毫无压抑的气氛中学习音乐使他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运用多媒体,激发学习兴趣
采用多媒体教学,使学生更直观地认识音乐我们开设音乐课的目的是培养广大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音乐不能单纯停留在那种先练打节奏,接着唱音符,然后读歌词,最后学唱歌的老套教学法上。这就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应该逐渐转向以感受、鉴赏为主的教学模式。比如:在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一课,在教学中可以这样安排:首先播放国歌,同时展示国旗在世界各地高高飘扬、我国运动员在国际比赛中登上领奖台热泪盈眶地望着国旗冉冉升起、天安门前万众瞩目庄严的升旗仪式等情景,然后再学唱歌曲。教学效果表明,这不仅是一堂音乐课,更是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学生的爱国热情通过多媒体教学被激发出来,深深地表现到他们的作品中。可见,在多媒体音乐教学中,适当扩展教学内容,课堂深化,精心组织材料,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培养高尚的情操,有时可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发挥学生想像,增强学习兴趣
音乐语言是一种模糊语言,给人留下了广阔的想象天地。有些标名性标题音乐,没有文字点明主题、介绍背景(民乐中的“三六”、“中花六板”等,属此类),它们的音乐形象虽然是具体的,但却不确定,欣赏者完全结合自己的感情随着音乐自由飞翔。音乐可以表现非现实的、超脱的、梦境般的精神世界,以满足人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需要,以及替代现在现实世界中不能满足和受阻的愿望;音乐不仅可以激发人并没有看到的色彩和形象的意象,也可以让你展开任何不可言喻的幻想和内心体验。
由于音乐的欣赏带有主观能动的特点,听众在聆听音乐时,必须结合自己的主观经验,通过回忆、想象及联想等加以丰富补充,因此,可以算是一种个人的再创伤。它会因人而异,但又不会脱离音乐所表现及规定的大范围,只有本人才能体验,难以用语言或文字等具体概念来明确表达。即所谓“意在言外”或“弦外之音”,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及愉悦感。所以在欣赏课时,我会让学会认真去听,发挥个人想像力,去欣赏、去感受音乐的魅力。如欣赏舒曼的《童年情景》之《梦幻曲》,曲子主题非常简洁,具有动人的抒情风格和芬芳的幻想色彩,曲子本身的旋律线跌宕起伏,婉转流连。聆听歌曲,学生和老师一起走进梦幻王国,用手掌托起“泡泡”的方式,跟着音乐的旋律走向律动。这样简单的律动,一下子就将学生带进了音乐,使学生感受到了乐曲的形式美。细致地欣赏四个乐句,用4个泡泡划出4个乐句的线条,形象生动地展示出4个乐句旋律的高低起伏,用红、黄、蓝、绿4个颜色来表示不用的旋律线,让学生产生兴趣,开始更注意地听音乐的旋律并感受音乐,这样不仅引导学生发现了乐曲的旋律美,还引起了学生对音乐的思考。音乐优美的语言把孩子们带入了美好的意境,他们美好地遐想将开拓创造思维的领地。
四、开展课外活动,发展音乐兴趣
音乐课外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表现能力,还可以使学生获得更多审美体验,养成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它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学生在参加音乐活动过程中,发展了对音乐的兴趣及审美能力,又丰富了精神生活,陶冶了情操,全方面提高素质和能力。因而音乐课外活动对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是一个重要途径。无论采取什么样的内容和形式,都是为了激发学习兴趣。因此紧扣教材,采用开展了读谱知识讲座、节奏训练、识谱要决、集体项目(舞蹈队、合唱队、器乐合奏队)、个人项目(独唱、独奏)等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开阔他们的眼界发展特长有很大的作用。经过训练同学们最喜爱抢答、猜谜语、对歌接龙等游戏,这是他们表现自己的机会。在轻松没有压力的课外活动中,学生们自由参加活动获得知识,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有些同学还从中找到了闪光点。有一名男孩文化课程是公认的不理想。自从他在这里找到自信后,文化课也有了进步。他认为自己也有了优点,有了前进的动力,得到了同学的尊重,受到了老师的表扬,他还能自暴自弃吗?
综上所述,激发学生学习音乐兴趣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只要重视音乐兴趣的培养,就能让学生真正让感受美、体现美、鉴赏美,也能大大地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使音乐教育的教育目标得以真正的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