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物理教学中,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构建多层次的物理课堂,既是学生自身具有的个体差异性决定的,也是物理学科本身的特点决定的.在本文中,笔者就结合高中物理学科特点,就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高中物理;学生差异;分层教学
一、对学生进行恰当分层
对学生进行恰当合理的分层是有效推动分层教学模式的第一个步骤,为了便于操作,在课堂教学中,把学生分成三个层次,包括基础层、中间层、能力层最为适宜.在进行具体的分层过程中,很多教师常会出现片面的“以分数论英雄”的误区,教师往往按照学生的考试成绩将学生生硬的分为低、中、高三个层次,由于缺乏全面的分层依据,使得后续的分层教学效果往往不是很理想.分层教学的核心是针对学生的差异实施差异教学,而分数仅仅是学生差异表现的一个方面,除了分数,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态度、性格特点、思维习惯等也是重要的差异表现,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分层的过程中要把这些因素考虑进来,全面深入的了解和评估学生,把他们分到恰当的层次之中,这样才能促进学生最大限度的发展.除了分层依据要全面以外,教师在分层的过程中还要注意一些问题,如分层要注意动态化,毕竟学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对象,随着学生的发展,学生所处的层次也不能固定化,而是应当适当的调整,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始终处于最有利于他们发展的环境之中[1 ].
二、实施合理的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具有导向、调控的作用,教学目标的设置是否合理直接影响教学活动的效果.在分层教学模式中,要想体现教学活动的层次性,在目标设置的过程中要遵循“最近发展区”理论,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设置具有层次性的教学目标.在学习的过程中,目标可以分为识记、理解和应用三个层次[2 ].一般来说,识记目标适用于基础层学生,理解目标适用于中间层学生,而应用目标则适用于能力层学生.例如,在讲 “动能和动能定理”这节的内容时,对于基础层的学生,只要求他们能够识记和理解动能的概念,会用动能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而对于中间层的学生,除了要达到基础层学生的目标以外,还要能够理解动能定理及其适用的范围这样一个更高层次的目标,而对于那些学生能力较突出、学有余力的能力层学生,所提出的要求自然是最高的,要求学生能够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要求,能够熟练地将动能定理进行实际应用,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还会偏重于一些探究性能力的培养.
三、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分层
在整个分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对具体的课堂教学活动进行分层是最具有操作难度的一个环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授课模式,在时间有限的一节课内既要有能够面向全体学生的统一教学环节,又要拥有能够兼顾学生个性特征的分层教学环节.具体如何来实施呢?首先,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合理安排统一的讲授时间,接下来,就要将讲授活动由“单车道”运行逐渐转变为“三车道”运行[3 ],对于基础层的学生,可以采取教师直接讲解分析的方式,对于中间层的学生,教师可以给他们提供一些自学的提纲,或者口头布置给学生一些要求,如让他们自己阅读、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回答等方式,强调学生的自学,至于能力层的学生,教师可以安排给他们一些探究课题,让他们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更深层次知识的探究和思考,这样三车道并行,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
四、注意课外辅导的因材施教
在教学活动中,课堂教学时间毕竟有限,为了更好的兼顾学生差异,激发学生个性潜能的发展,在课下辅导中,教师也需要分层次的辅导,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辅导活动.例如,针对活泼好动的学生进行辅导时,由于这类学生一般比较活泼好动,反应敏捷,他们对于教师给定的物理问题能够迅速给出答案,但是这部分学生往往具有注意力容易发生转移、做事情马虎等问题,面对学生的这些特点,教师要加强他们在刻苦钻研、细致规范等学习习惯上的培养;而针对踏实稳重,但成绩平平的学生,教师在辅导的过程中要用足够的热情去感染他们,鼓励他们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学习新事物、鼓励他们多参加一些课外物理兴趣小组、课外活动等;针对那些成绩较差、内向自卑的学生,教师在辅导的过程中要以鼓励为主,并且要有足够的耐心,讲解知识的时候要注意细致入微、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把重点放在扎实基础知识之上,鼓励学生与他人多交流,帮助他们逐渐树立自信.
五、实施差异性的评价活动
评价环节是教学活动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评价可以进一步巩固教学成果、获得有效的反馈信息,为不断优化教学活动提供有效的支持.在分层教学模式中,如果评价环节不注意分层,用“一刀切”的方式进行统一评价,会严重抹杀前面一系列的分层学习的成果,使得学生难以在分层中体会到成功感,从而打击学生的学习自信.因此,教师的评价活动也要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实施差异性的评价.只有通过分层评价,才能让学生明显地感受到自己所获得的成就,从而激发他们保持更好的学习状态.
总之,分层教学模式是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性的客观性规律的基础上诞生的,因此,这是一种符合学生自身特点和规律的科学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 王守志.高中物理教学中分层教学的应用[J].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13(33).
[2] 陈明英.分清差异、因材施教——高中物理分层教学的尝试[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3).
[3] 刘良均.高中物理分层教学研究[J].新课程学习:中,2011(6).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立发中学 (226600) ]
关键词:高中物理;学生差异;分层教学
一、对学生进行恰当分层
对学生进行恰当合理的分层是有效推动分层教学模式的第一个步骤,为了便于操作,在课堂教学中,把学生分成三个层次,包括基础层、中间层、能力层最为适宜.在进行具体的分层过程中,很多教师常会出现片面的“以分数论英雄”的误区,教师往往按照学生的考试成绩将学生生硬的分为低、中、高三个层次,由于缺乏全面的分层依据,使得后续的分层教学效果往往不是很理想.分层教学的核心是针对学生的差异实施差异教学,而分数仅仅是学生差异表现的一个方面,除了分数,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态度、性格特点、思维习惯等也是重要的差异表现,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分层的过程中要把这些因素考虑进来,全面深入的了解和评估学生,把他们分到恰当的层次之中,这样才能促进学生最大限度的发展.除了分层依据要全面以外,教师在分层的过程中还要注意一些问题,如分层要注意动态化,毕竟学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对象,随着学生的发展,学生所处的层次也不能固定化,而是应当适当的调整,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始终处于最有利于他们发展的环境之中[1 ].
二、实施合理的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具有导向、调控的作用,教学目标的设置是否合理直接影响教学活动的效果.在分层教学模式中,要想体现教学活动的层次性,在目标设置的过程中要遵循“最近发展区”理论,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设置具有层次性的教学目标.在学习的过程中,目标可以分为识记、理解和应用三个层次[2 ].一般来说,识记目标适用于基础层学生,理解目标适用于中间层学生,而应用目标则适用于能力层学生.例如,在讲 “动能和动能定理”这节的内容时,对于基础层的学生,只要求他们能够识记和理解动能的概念,会用动能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而对于中间层的学生,除了要达到基础层学生的目标以外,还要能够理解动能定理及其适用的范围这样一个更高层次的目标,而对于那些学生能力较突出、学有余力的能力层学生,所提出的要求自然是最高的,要求学生能够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要求,能够熟练地将动能定理进行实际应用,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还会偏重于一些探究性能力的培养.
三、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分层
在整个分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对具体的课堂教学活动进行分层是最具有操作难度的一个环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授课模式,在时间有限的一节课内既要有能够面向全体学生的统一教学环节,又要拥有能够兼顾学生个性特征的分层教学环节.具体如何来实施呢?首先,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合理安排统一的讲授时间,接下来,就要将讲授活动由“单车道”运行逐渐转变为“三车道”运行[3 ],对于基础层的学生,可以采取教师直接讲解分析的方式,对于中间层的学生,教师可以给他们提供一些自学的提纲,或者口头布置给学生一些要求,如让他们自己阅读、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回答等方式,强调学生的自学,至于能力层的学生,教师可以安排给他们一些探究课题,让他们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更深层次知识的探究和思考,这样三车道并行,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
四、注意课外辅导的因材施教
在教学活动中,课堂教学时间毕竟有限,为了更好的兼顾学生差异,激发学生个性潜能的发展,在课下辅导中,教师也需要分层次的辅导,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辅导活动.例如,针对活泼好动的学生进行辅导时,由于这类学生一般比较活泼好动,反应敏捷,他们对于教师给定的物理问题能够迅速给出答案,但是这部分学生往往具有注意力容易发生转移、做事情马虎等问题,面对学生的这些特点,教师要加强他们在刻苦钻研、细致规范等学习习惯上的培养;而针对踏实稳重,但成绩平平的学生,教师在辅导的过程中要用足够的热情去感染他们,鼓励他们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学习新事物、鼓励他们多参加一些课外物理兴趣小组、课外活动等;针对那些成绩较差、内向自卑的学生,教师在辅导的过程中要以鼓励为主,并且要有足够的耐心,讲解知识的时候要注意细致入微、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把重点放在扎实基础知识之上,鼓励学生与他人多交流,帮助他们逐渐树立自信.
五、实施差异性的评价活动
评价环节是教学活动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评价可以进一步巩固教学成果、获得有效的反馈信息,为不断优化教学活动提供有效的支持.在分层教学模式中,如果评价环节不注意分层,用“一刀切”的方式进行统一评价,会严重抹杀前面一系列的分层学习的成果,使得学生难以在分层中体会到成功感,从而打击学生的学习自信.因此,教师的评价活动也要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实施差异性的评价.只有通过分层评价,才能让学生明显地感受到自己所获得的成就,从而激发他们保持更好的学习状态.
总之,分层教学模式是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性的客观性规律的基础上诞生的,因此,这是一种符合学生自身特点和规律的科学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 王守志.高中物理教学中分层教学的应用[J].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13(33).
[2] 陈明英.分清差异、因材施教——高中物理分层教学的尝试[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3).
[3] 刘良均.高中物理分层教学研究[J].新课程学习:中,2011(6).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立发中学 (2266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