奖及荐才者

来源 :月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yneinf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侍御史张循宪为河东采访使①,有疑事不能决,病之,问侍吏曰:“此有佳客,可与议事者乎?”吏言前平乡尉猗氏张嘉贞有异才②,循宪召见,询以事;嘉贞为条析理分,莫不洗然。循宪因请为奏,皆意所未及。循宪还,见太后,太后善其奏,循宪具言嘉贞所为,且请以己之官授之。太后曰:“朕宁无一官自进贤邪?”因召嘉贞,入见内殿,与语,大悦,即拜监察御史③;擢循宪司勋郎中④,赏其得人也。
  【注释】
  ① 侍御史:官名,负责接受公卿奏事,举劾非法,督察郡县。采访使:官名,唐开元二十一年分全国为十五道,每道置采访处置使,简称采访使,掌管检查刑狱和监察州县官吏。
  ② 平乡尉:平乡县主管治安的官员。平乡县位于今河北南部,隶属邢台市。 猗(yī)氏:今山西临猗县。
  ③ 监察御史:官名,掌管监察百官、巡视郡县、纠正刑狱、肃整朝仪等事务,职位不高但权限很大。
  ④ 司勋郎中:官名,掌管官员荫封、谥号、丧养、名籍等事。
  【大意】
  侍御史张循宪任河东采访使,有疑难事无法决断,很是忧虑,于是问侍奉他的官吏道:“这个地方有没有可以商议事情的杰出人才呀?”官吏告诉他,曾任平乡尉的猗氏人张嘉贞有奇才。张循宪召见张嘉贞,向他请教这件疑难问题的处理方法。张嘉贞于是对这个问题的各个方面和其中的道理进行了分析,没有一点不清晰之处。张循宪于是请他代写奏疏,所谈的都是自己没有考虑到的。张循宪回到朝中,见到武则天,武则天称赞他的奏疏写得很好,张循宪便把疏文为张嘉贞所拟的事全部禀告了武则天,并请求武则天将自己所担任的侍御史一职授予张嘉贞。武则天说:“朕难道没有一个官位来荐引提拔贤能之士吗?”于是她在内殿召见张嘉贞,与他谈话,感到非常满意,当即任命他为监察御史;为了奖赏张循宪发现人才的功劳,武则天还提升张循宪做了司勋郎中。
  点评
  举荐贤才,能让更多有才之士为国所用,是利国利民之举。因此,奖励荐才者,无疑有助于推荐人才的风气的形成,并对政治风气起到净化作用。同时,我们也应看到,选拔人才,还是应以正常的铨选制度为根本,并要警惕:奖及荐才者的方式一旦被滥用,则有可能被歪曲,被心存私念者用于结党营私,最终反而阻碍了人才的脱颖而出。因此,这种举措只能作为铨选制度的一种补充,为政者必须慎用。
其他文献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中国古代社会以农立国,这一“重农”思想在艺术领域的体现之一,就是出现大量以农耕为题材的壁画、砖画和水墨画。本期封面图名为“耕获图”,南宋时期的作品,详细描绘了南宋江南地主田庄中佃农从耕田到收获的全过程,为今人了解宋代江南农业生产状况提供了宝贵史料。  今日中国,农业、农村、农民,正经历一系列深刻的“已变”“不变”与“渐变”——耕作技术、农村环境、生产关系
期刊
朕惟致治雍熙①,在于大小臣工,悉尚廉洁,使民生得遂。内外满汉文武官员,各有职守,必律己洁清,屏绝馈受,乃能恪恭职业,副朕任使②。近闻在外文武官,尚有因循陋习,借名令节生辰,剥削兵民,馈送督、抚、提、镇、司道等官③。督、抚、提、镇、司道等官复苛索属员,馈送在京部院大臣、科道等官④。在京官员,亦交相馈遗。前屡经严禁,未见悛改,殊违洁己奉公之义。兵民日渐困乏,职此之由。以后著痛加省改,断绝馈受,以尽厥职
期刊
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左传·襄公十五年》  大意:我将不贪财这种品质视为珍宝,而你把美玉当作珍宝。如果你把美玉给了我,我们就都丧失了自己的珍宝,不如各自保存自己的珍宝。此句说明清廉无欲的品德才是真正的珍宝,它远比美玉更珍贵。  廉者常乐无求,贪者常忧不足。  ——〔隋〕王通《中说·王道篇》  大意:廉洁的人终日为无所求取而快乐,贪婪的人总是为不能满足
期刊
(刘)容幼颖悟,稍长,喜读书。其俗素尚武,容亦善骑射,然弗之好也。中统初①,以国师荐,入侍皇太子于东宫,命专掌库藏。每退②,即诣国子祭酒许衡③,衡亦与进之。至元七年④,世祖驻跸镇海⑤,闻容知吏事,召至,命权中书省掾⑥。事毕复前职,以忠直称。十五年,奉旨使江西,抚慰新附之民。或劝其颇受馈遗,归赂权贵人,可立致荣宠。容曰:“剥民以自利,吾心何安。”使还,惟载书籍数车,献之皇太子。  ① 中统:元世祖忽
期刊
隐于野,隐于世  其实很多人跟笔者一样从小对微雕没有太多的途径去了解,核雕作为微雕艺术的一种,它第一次走进笔者视野是初中时的一篇课文《核舟记》,在“长不盈寸”的果核里内有乾坤,展现出一个生动逼真的核舟世界。而岭南地区盛产乌榄,匠人的灵感往往随心而至,创作的原料多为就地取材,所以榄雕艺术也成为了广府文化中的一门绝技。  据史料记载,榄雕这门艺术在广州乃至整个岭南地区,都始创于增城新塘镇,最为出名的是
期刊
时有徐均者,阳春主簿也①。地僻,土豪得盘踞为奸。邑长至,辄饵以厚赂,从而把持之。均至,吏白应往视莫大老。莫大老者,洞主也②。均曰:“此非王民邪?不来且诛。”出双剑示之。大老恐,入谒。均廉得其不法事③,系之狱。诘朝④,以两瓜及安石榴数枚为馈,皆黄金美珠也。均不视,械送府。府官受赇纵之归⑤,复致前馈。均怒,欲捕治之,而府檄调均摄阳江⑥,阳江大治。  【注释】  ① 阳春:地名,今广东阳春。 主簿:古代
期刊
太液芙蓉,浑不似、旧时颜色。曾记得、春风雨露,玉楼金阙。名播兰馨妃后里,晕潮莲脸君王侧。忽一声、鼙鼓揭天来,繁华歇。 龙虎散,风云灭。千古恨,凭谁说?对山河百二,泪盈襟血。驿馆夜惊尘土梦,宫车晓碾关山月。问姮娥①、于我肯从容,同圆缺。  【注释】  ① 姮(héng)娥:即嫦娥。借指月亮。  品读  唐人白居易在名篇《长恨歌》中曾经描写唐玄宗李隆基经历安史之乱、回銮长安后的凄凉心境:“归来池苑皆依
期刊
丧归荆楚痛遗民,修好行人继入秦。  不待金仙来震旦①,君王已解等冤亲②。  【注释】  ① 金仙:指如来佛。 震旦:梵语中国的音译。  ② 等冤亲:《五灯会元》:“佛家慈悲,冤亲相等。”  品读  张嵲,字巨山,湖北襄阳人,宋南渡时期颇有诗名,名入《宋史·文苑传》。  这首诗根据《史记·楚世家》所记载的惨痛史实,借咏古的诗题,感叹当时南宋统治者执行投降政策,委曲求全,甘心重蹈楚国的覆辙。全诗只有四
期刊
蒋干是《群英会》中的要角。其性多疑。如果没有了他,这一出戏势必不能成功。在京戏中,此角属于所谓方巾丑。曩曾见袁寒云(编者注:即袁克文,袁世凯之子。京剧票友)演之,妙不可言。为什么?因为这必须带点“书卷气”才行。否则便流于俗趣了。萧长华、茹富蕙虽亦擅此,然而他们的“书”读得毕竟不太多,偶有一点“气氛”也是装了出来,所以终不及“皇二子”出身,终日与“筹安会”(编者注:民国初年为袁世凯复辟帝制制造舆论的
期刊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品读  唐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冬,离唐朝都城长安不远的蓝田关口,寒风刺骨,大雪纷飞,一位清癯瘦削的老人牵着马匹,在风雪中艰难前行。他的心中充满了失落,这种失落不仅由于自己由中央官员贬为地方官员的“左迁”之行,也不仅由于自己的衰朽之躯要到达千里之外瘴气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