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市场继续深调

来源 :财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zy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受全球通胀及欧美债务危机忧虑推动,近期全球金融市场发生剧烈波动。一方面是股市暴跌,而另一方面,国际投资基金从7月开始,即转而看好大宗商品市场基本面,投机资金也从股市和债市流入商品市场。
  月度统计数据显示,7月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震荡走高,CCIEE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指数约为231.43点,环比上涨约1.4%,出现小幅反弹迹象。同期,RJ/CRB指数震荡攀升至7月末的342.08点,全月涨幅为1.19%。
  
  美元走势是关键
  7月大宗商品市场出现反弹与美元走弱有一定联系。但全球经济前景并不利于商品市场的持续反弹,8月初大宗商品市场普遍震荡回落,表明商品市场仍处在深度的调整时期。特别是市场对欧美债务危机的蔓延普遍感到担忧,令短期市场系统风险陡增。
  8月4日至8日投资者恐慌情绪加剧,引发全面抛售狂潮,美欧股指均遭遇重挫,道琼斯指数跌幅超过4%,国内股市也受拖累遭遇大跌;由此牵连国际大宗商品市场跟风下跌,RJ/CRB指数单日下挫约2.27%。其中,石油、铜等大宗商品价格追随股市下跌,投资者开始意识到实物需求也存在风险。
  同期,农产品及软商品价格也出现了大幅回落,其中8月8日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玉米、小麦、大豆期价下跌幅度均超过3%。
  美元指数短期内会出现震荡走强的态势,但是美元指数长期走弱的态势明显,已由2010年底的79.34下跌至8月8日的74.90,跌幅达5.6%。在过去的12个月,美元对欧元贬值15%,对所有货币的汇率,调整通胀因素后仍贬值逾10%,可能在未来几年对一揽子其他货币进一步贬值。
  美国提高债务上限加上标普调降美国评级,足以使美元震荡下跌的态势长期延续。高盛预计,美联储将在近日推行部分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QE3),维持目前的低息政策以及2.75万亿至3万亿美元的资产负债表规模直至2013年。
  这预示着未来几个月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跌空间有限,美元加速贬值有可能导致新一轮大宗商品价格上涨。
  
  深度调整未结束
  当前,世界经济出现减速,这种态势在二季度尤为明显。美国经济2011年一季度 GDP增幅向下修正为0.4%,二季度增幅也仅为1.3%。对于美国下半年经济走势,高盛认为美国有33%的几率再度陷入衰退,同时下调了三四季度的经济增速。
  相形之下,当前新兴经济体经济减速并不剧烈。很多经济体经济对原材料的需求仍然稳定。
  从部分品种价格指数走向看,7月CCIEE工业品价格指数较上个月上升了1.38%,CCIEE农产品价格指数环比涨幅为1.51%。
  工业品中,黄金期价上涨幅度最大,全月收涨8.5%,8月初虽然受外盘影响,黄金期价有所下调,但仍保持每盎司1600美元的高位,目前仍被投资者看好。因为投资资金的避险需求增加,而黄金通常被投资者视为对抗通胀、疲弱美元以及不确定前景的良好标的。7月,CCIEE基本金属指数延续了6月的上涨态势,环比上涨了2.9%。
  相比较而言,7月CCIEE能源指数涨幅仅为0.7%,主要是国际原油价格处于调整时期,在NYMEX轻质原油期货在每桶95美元上下盘整,而煤炭和天然气价格小幅回落,使得能源指数出现微涨态势。
  6月铁矿石价格呈现微涨势头,环比涨幅仅为0.36%。而7月农产品价格也出现小幅上扬,农产品价格指数环比上涨了1.5%,除棉花出现下调外,大豆、豆油、玉米、小麦、天然橡胶、棕榈油等诸多品种期价均小幅攀升。
  市场对大宗商品价格未来走势看法不一。有研究者认为,受全球通胀问题加剧、主要经济体进入加息周期,新兴市场普遍出现有效需求放缓以及美元暂时反弹,大宗商品价格将继续震荡下跌。
  但是也有专家认为,从7月底开始大宗商品价格呈现新一轮回调,像5月份那次回调一样,只是暂时性的震荡调整,长期看全球经济复苏和美元贬值的大趋势并未改变,而大宗商品市场仍是资本追逐的最有价值的市场之一。
  我们认为,未来两个月内,在欧美债务危机前景没有明朗之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将会进入一个深度调整期,有可能因某国危机恶化,引发市场短暂恐慌,从而再次引发商品价格下挫;长期来看,年内欧美国家最终会寻找到解决债务危机的办法,届时一旦欧美经济向好,再加上美元长期疲软,将会再次推动大宗商品价格趋势性走高。
  
  新的涨价因素
  7月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出现反弹,这可能会给已经高企的通胀带来输入性压力。中国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PPIRM)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表现出回升态势,其中7月PPIRM上涨为11%,PPI回升至7.5%,分别较上月上涨了约0.45个和0.4个百分点。
  考虑到7月CCIEE指数同比继续调头向下,这可能会在四季度初推动我国PPIRM和PPI出现回落。预计8月随着前期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震荡走低,中国PPIRM和PPI还会有所回落,这就意味着近期输入性通胀压力已在减弱。铜价的近期下跌,代表经济风向标,预示着股市与宏观经济的走向。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国际输入性通胀影响缓解,但是国内物价上涨的压力仍然较大。7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再创6.5%的新高,这表明国内通胀形势仍值得担忧。因为7月、8月翘尾因素仍然较高,其中7月、8月的翘尾因素分别高达3.24和2.62。新涨价因素也不容忽视,由此预计8月CPI可能会有所回落,但是通胀风险远未彻底消除。
  新涨价因素起关键作用原因有四。
  一是虽然猪肉价格近期有所回落,但是由于前期价格管制,包括食用油、鸡蛋等在内的一些商品可能出现新一轮的补涨,这种轮番上涨的态势将促使今后新涨价因素对CPI的贡献也很大。
  二是由于今年以来劳动者收入增加(工资提高和个税减少),这将可能传导到下游商品上形成新涨价因素,促使国内物价很难出现大幅回落。统计显示,2011年上半年有29个省区市城镇和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均超过10%,远高于同期5.4%的CPI增幅。可以预见,刘易斯拐点之后劳动力成本上升,将导致通胀压力在较长期持续存在。
  三是受国内价格管制原因,国内能源、工业品价格调整不到位,形成资源价格长期扭曲,与国际原料价格差异较大。例如,8月4日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下跌,但国内对成品油价并没有及时跟进调整,在一个较大的传导时滞的窗口内,国内物价因此下调的空间较小。
  四是相比物价上涨,资产价格膨胀更难应对。目前中央和地方为打压房价,持续采取限购等措施,但主要城市的房地产价格并没有应声落下,资产价格泡沫带来的风险依然严峻,由此未来数月内带动房租等非食品价格继续上涨的成本压力较大。
  
  更微妙地平衡
  2011年上半年中国宏观经济数据继续向好,保持着9.6%的经济增速,这虽短期打消了国内外有关中国经济出现“滞胀”或“硬着陆”风险的疑虑,但中国政府仍把控制通胀作为未来经济工作的重心,这表明紧缩的货币政策还要持续一段时间。
  虽有迹象表明国内物价上涨速度在减弱,但更具挑战的资产价格膨胀并未得到有效控制;如果此时放松信贷和价格管制,将可能引发新一轮资产价格的报复性上涨。在外忧(欧美国家债务危机恶化)和内困(双重价格通胀和地方融资风险)双重夹击下,中国经济面临的下滑风险则会大大增加,发生第二轮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并不是没有。
  因此在政策选择方面,中国政府需要更微妙地平衡。随着货币政策继续紧缩,而配套的政策和宏观审慎措施未能阻止资产价格通胀。如果我国继续单边采取紧缩政策,那么外围市场的负面影响就可能转化为真正的内忧,引发国内投资者极度恐慌,近日股市大幅下挫就是这种市场情绪的表现。
  中国CPI有望在7月见顶,目前货币政策任何趋向收紧的变动,都可能加剧市场波动,8月内如果再次加息将面临来自市场的更大压力,短期内加息的窗口事实上已被关闭。
  对于地方而言,目前加大投资的冲动仍然存在,但房地产限购导致一些地区土地收入锐减,而从紧的信贷控制,使地方政府融资风险加大。融资平台负担价值约10万亿元的未尝银行债务,多数是以土地担保的,如果土地出让金收入减少,我们相信这些贷款的大部分将无法偿还。加上2011年地方政府还面临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沉重负担,一旦地方债务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则有可能引起投资的硬着陆及银行危机。
  目前来看,中国经济正处于一个微妙的调整期,而只采取数量型的货币政策,加上持续扩大的房地产限购政策,未来数月政策叠加的负面影响可能凸显。我们认为,紧缩货币政策并不仅仅是控制物价上涨那么简单,数量型的货币政策调控达不到综合优化的效果。一味强调数量化紧缩,过犹不及。特别是物价上涨与资产价格泡沫、产业转型、地方融资等问题交织在一起,货币政策需要做出适当的调整,着眼于结构优化或定向宽松,使信贷资金更多地向中小企业、“三农”、保障性住房、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倾斜,从而发挥货币政策的积极作用,减少全面紧缩的负面影响。
  任何僵化的调控政策都可能积累成疾,一旦由薄弱环节的导火索引爆,则可能会激发多米诺骨牌式连锁反应,导致更深层次和更难治理的经济衰退。
  作者为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
其他文献
M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在中国法学学者的热情鼓吹与倡导之下,也在中国法律实践界的大力推动之下,新时期中国司法改革走过了20余年的历史。20多年来,司法不仅逐渐凸显为整个中国法治建设的核心,司法改革也成为中国社会公众所特别期待的焦点主题,甚至经常性地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说得严重一点,如今的中国社会,公众对于司法及其改革的效果几乎是普遍地失望!这从多年来中国社会的公众舆论对司法的消极评价以及涉诉信
期刊
8月第一周,美国经济遭受了惊涛骇浪般的冲击。  8月2日,美国民主共和两党最终就提高债务上限达成共识,但迟来的妥协没有给市场带来信心,反而是冗长的政治戏码压垮了投资者最后一丝信心。8月4日道琼斯指数暴跌512点。8月5日和8日,标普先后下调了美国主权信用评级和贷款抵押融资公司房利美、房地美的评级,这不仅冲击了美国经济前景,更在全球市场引起了连锁反应。  接二连三的负面消息,再度助长了美国经济将陷入
期刊
“已经立案了。”11月10日上午,中国光伏产业联盟副秘书长高宏玲告诉《财经》记者。上月以SolarWorld为首的七家美国太阳能企业向美国商务部和国际贸易委员会提出针对中国光伏企业的双反——反倾销、反补贴调查申诉,现在终成现实。  由于中国光伏产业严重依赖于海外市场,这一调查如果成立,将会令本已举步维艰的中国光伏企业更加艰难。悲观的分析人士认为,一旦立案,中国企业几无胜机。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
期刊
一度看上去与中国非常接近的美国知名社交网站Facebook,入华之路转又变得遥远。迄今为止,Facebook的中文服务还只能在一个很小的中国人群体中使用。  11月7日,Facebook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和首席运营官谢丽尔·桑德伯格接受了美国电视节目主持人查理·罗斯的采访,问题涉及与Google的竞争、对于乔布斯的评价,以及关于Facebook何时进入中国的问题。  在进入中国事项上,桑德伯格一
期刊
10月25日,温州正得利鞋业1000万元银行承兑汇票到期,由于该企业老板沈奎正已跳楼身亡,中国建设银行温州分行府前支行不得不为该笔损失垫款900万元。  一位沈奎正的债权人介绍,沈奎正利用该公司为“融资平台”,通过银行贷款、票据贴现和民间吸存筹得资金,涉足高利贷业务。据了解,其所涉银行资金1.5亿元,其中,银行承兑汇票总计7340万元。  在温州最近集中爆发的“断贷潮”中,以承兑汇票为代表的“影子
期刊
在过去几年中,在相关政府部门的引导和推动下,中国农村金融改革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城乡金融发展不平衡,农村中小企业和农户缺乏足够的金融资源,农村资金大量外流等现象仍未得到根本的改观。  既有的由政府主导的农村金融改革的思路,是从供给入手,即强调对金融机构的改造,来增加农村的资金供给。具体采取的措施则包括:改善农村金融机构的经营状况,以提高金融机构服务经济的能力;出台各种相关政策(包括信贷、财税等)鼓
期刊
在市场机构关于货币政策“超调”和“总体稳健、定向宽松”的聒噪中,央行于7月7日加息,再次亮明紧缩取向。  该举动是年初以来数量型工具和价格型工具综合运用轨迹的延续,主要针对目标依然是高企的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在国内乃至在全球主要国家都有较大压力,根源在于金融危机时期各国发行的大规模超量货币。现在这些超量货币正在实体经济领域全面发酵。  年初至今,中国通货膨胀一路“过关斩将”,顺次“抛5破6”,6
期刊
我们刚刚度过了一个愚蠢的7月:欧洲在有一半人要放暑假时,却试图遏制债务危机的蔓延。英国被默多克事件搅得不得安宁。美国在疯狂避免债务违约。  幸运的是,美国国会证明了邱吉尔的话是对的:“我们相信美国人总是能做出正确的决定——在他们用尽了其他所有可能的办法之后。”美国国会在面临违约的最后一刻同意提高债务上限。  独立风险分析师克里斯·维伦(Chris Whalen)作出了精明评论:美国主权债的信用违约
期刊
这一次,张春贤一改平和。  2011年7月18日,在面对暴力袭击公安部门的挑战时,他处置果断。和田武警与公安快速围歼了攻进该市纳尔巴格街道派出所的18名恐怖分子中的14名。  当天上午,张春贤正在乌鲁木齐南郊的新疆工读学校,了解从外地接回的流浪儿童们的安置情况。他问他们近况,听他们讲流浪的经历。随后,在准备接待一个考察团时,张春贤突然接到和田出事的报告。  他随即取消了活动,掉转车头赶往位于自治区
期刊
信托和理财产品的快速发展,在中国传统的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系之外,创造了一个新的非银行信贷市场。对于中国的宏观经济管理体系来说,这是显而易见的挑战。  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触角开始伸向银行系统占据垄断地位的存贷款领域。  按照权威部门发布的数据,目前银行理财产品余额约为3.57万亿元,占同期存款余额的4.5%。央行在有关采访中表示,余额“不等于”发生额,因此媒体指出的理财产品今年发售额在7万亿元以上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