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的课堂有效性探究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综合(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xiuyang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改的目的在于解放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学会学习、做学习的主人,学生得到全面培养与发展的同时,使学生个性得到发展。但现实是许多学校为了完成课改任务,照搬某种模式,使得课改很难得到真正的贯彻与实施。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有效课堂实施策略
  一、主要课堂模式的比较
  1.杜郎口(“336”模式)
  “336”模式,即课堂自主学习三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自主学习三模块:预习、展示、反馈。课堂展示六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经实地考察,该模式老师介入少,学生活动时间多,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达到了将课堂还给学生的目的。但对于新课,全面采用学生教学生,某些知识,学生很难把握,讲解的学生虽然花了大量时间准备,但部分知识仍无法讲清楚,效率不高;课堂上老师讲的总时间不超过10分钟,某些科、某些内容,老师10分钟是不够的;该模式课堂上显得热闹,对学生探索、创新能力培养不足,部分教师掌控课堂能力有待提高,介入能力欠缺,课堂预设能力不足。
  2.昌乐二中模式(“271”高效课堂)
  学习内容方面:20%的知识自学能会,70%的知识合作学会,10%的知识老师教会。
  学生组成方面:20%优秀学生,70%中档学生,10%后进学生。
  时间分配及内容安排:教师指导、点拨、答疑占20%,学生自学、讨论、展示占70%,学生自结、巩固、检测占10%。
  实地考察得知,同级同科采用相同导学案,教学环节一样,课堂活跃,教师介入恰当,教师驾驭能力较强。但是同级同科采用相同的导学案,教学环节一样,有些呆板;教师的对教材的把握与理解也各异,而学习内容、学生组成、学习时间按2∶7∶1的比例分配就有些不妥了,如高中物理、数学等学科的一些内容就很难按此比例教学。
  一所学校实施一种固定的课堂模式,课改的初期无可厚非。但教育面对的是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是具有思想、不断变化的人,因而课堂该灵活多样,百花齐发,怎能用某种固化的模式来对学生实施教育?因此,我们反对在教学中实施某种固定模式。当下,许多学校固化教学模式或照搬某种模式,则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外一个极端,仍没有领悟教改的实质。
  3.对将课堂划分为有效、高效、卓越的看法
  将课堂按效能划分为三种形态,标准则一个比一个高,弄得很复杂,这种划分及标准是谁整的?依据是什么?我们不赞成这样划分。新课程下的课堂就一个“有效课堂”足够,如果把有效做足、做好、做精细了,岂不可以达到“高效”“卓越”?所以“高效”“卓越”应包含在“有效”(有效的空间足够大)之内。不管哪种课堂模式,只要符合课改要求,行之有效即可。将课堂分为“有效”“高效”“卓越”是将问题复杂化,是一种攀比心理作怪——你推出有效课堂,他推出高效课堂,我更进一步推出卓越课堂,“大跃进”式的进步,不符合我国教育实际。看似一种比一种先进的模式,只是空头“理论家”的一厢情愿。虽然他们给三种课堂模式设置了一些严格的要求,理念还可以,但怎样操作?没学会走就想跑,行吗?现实是大多数教师无法按他们的要求完成所谓的“高效”“卓越”课堂。因此,我们应立足于课堂的“有效性”,通过教师们的不懈努力将“有效”不断完善与提高,这才是新课改要做的。
  二、推行新课程下的课堂结构改革的策略
  要真正落实新课程改革,不是随便弄个什么模式就能实现的,它需要广大教师长期深入研究、不断探索、坚持不懈追求并在其他诸多要素发挥正作用情况下才能实现。
  1.提高教师待遇与敬业精神
  现今很大部分教师职业倦怠,严重缺乏职业道德。除对教师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外,应大力提高优秀教师的待遇,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能集中精力进行教学教改,使教师职业成为社会羡慕的职业,让教师职业成为竞争力强的职业,这是课改成功的前提。
  2.更新教育主管、教师观念,奖惩并施
  原来的教育取得过成功,但也存在诸多问题。课改必须继承过去教育成功之处,改革错误的做法。但很多教师习惯了原来的教育模式,积极性不高。因此必须对所有教师进行全面的新课程理念培训;各级教育主管放弃急功近利、好大喜功观念,认真学习领会新课改的理念、本质。同时还必须严格监督检查新课程改革实施的具体情况,做出整改计划,对履行新课改不合格的教师强制进行新课程理念培训,限期改正,经验收合格才准其上课,对一些确实无法胜任教师职业的教师,停止其教师资格;对严格履行课改并取得显著成效的教师给予重奖。
  3.大幅度降低教材难度、削减内容
  我国基础教育现行教材仍存在重大问题——内容过多,难度较大,完成教学任务费时太多。推行新课改的一个重大改变是: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动手(实验)能力、挖掘培养学生特长、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表达与展示能力等,会占去很多时间。因此必须削减教材内容,降低教材难度,这些内容放入大学,让真正有能力的人到大学去学。
  4.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新课改成败在于教师,所有教师必须认真学习与探索,领会其精髓,如果墨守陈规,不善于开拓,是适应不了新课改要求,教师必须加强专业修炼与发展。
  (1)加强教师间合作与交流
  在交流合作中,借鉴他人成功经验,取长补短,是自己快速适应新课改要求的有效途径。
  (2)善于学习
  不但要学习专业知识,教育理论,更要学习先进理念与方法。
  (3)学会反思
  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反思教学是否做到了“自己做导演,学生做演员”;反思学生是否真做了学习的主人;反思学生对自己的教学是否满意;反思教学的各个环节是否合理。
  5.硬件保障
  为保证新课程下的教学顺利进行,硬件建设必须跟上。
  (1)完善实验室、多功能室
  他们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必不可少的前提。
  (2)完善学校图书室、阅览室
  学生不仅阅读课本,拓展视野还要阅读其他有意义的书籍,查阅资料。
  (3)完善运动设施
  学生健康的体魄与运动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完善的运动设施。
  (4)完善多媒体
  多媒体不仅供老师上课使用,还供学生查询使用,是老师、学生联系世界的逻辑纽带。
  三、结束语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课堂教学不应僵化为某种固定的模式,而应该根据不同学校、不同班级、不同学生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许多打着“高效”“卓越”的课堂或许并不“高效”“卓越”。要真正实现新课改的目标,绝不是靠某种单一的模式能完成的。课改的最高境界应是不依赖于某种模式,广大教育工作者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自觉领会与学习新课程理念,根据具体的学校、班级、学生积极探索并实施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使新课改得到实际的有效贯彻实施。
其他文献
红石山大桥,桥位处于山区,交通不便,主桥为(65+120+65)m预应力砼连续刚构,为节省运输成本及工期,悬浇节段较少;桥墩采用单肢空心薄臂墩,方便施工。主梁采用单箱单室,主墩采用
集装箱船的舱口盖是堆装集装箱的重要部件,其强度及可靠性关系到船舶航行安全。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MSC.PATRAN建立了舱口盖的有限元模型,基于有限元方法系统的分析了集装箱船
地形地貌是影响与控制地质灾害发生的一大因素,对开阳县境内100处崩塌、滑坡地质灾害进行统计,分析地形地貌对地质灾害的控制与影响作用,运用geo-slope模拟斜坡几何形态对斜
一直以来,海工钢结构在浪溅区及潮差区腐蚀问题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难题。本文简要指出浪溅区及潮差区腐蚀概况,并针对近些年国内外防腐蚀方法做出总结,对各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
随着建筑技术的发展和基础建设的更新,由于高桩码头适应性强、功能能够满足使用要求等因素,其在我国的建设和使用数量不断增加。本文分析了高桩码头的特点及组成,分析了码头
港口与航路是水上交通系统中彼此独立而又密切联系的两个关键要素。每一通航水域中的航路是船舶进出该通航水域中各港口的通道,航路是船舶顺利进出沿海港口的安全保障。本文介绍了利用侧扫声呐、多波束对成山角至老铁山航路大范围区域扫海测量扫测方案的设计,为提高工作效率、节约测量成本和保质、保量完成全部测量工作提供了坚实的数据基础,为后续开展大范围航路扫海测量提供宝贵经验。
本文在总结国内外航道水域新型扫测设备性能的基础上,结合内河航道养护需求,采用层次分析法(AHP)进行内河航道新型扫测设备选型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内河航道新型扫测设备的优选顺序依次为侧扫声呐、合成孔径声呐、多波束测深系统、图像声呐、水下机器人、潜水员水下设备,并建议在实际应用中将侧扫声呐与多波束测深系统进行搭配使用,优选结果对内河航道扫测设备的选择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海上风电重力式基础是海上风电机组基础重要组成形式,适用于浅覆盖层和岩石地质条件。重力式基础在我国海上风场中还未得到应用,其预制建造技术相对成熟,主要难度在于海上下
船舶管系是输送船舶动力的载体,管系安全很大程度主要取决于管系焊接质量。在船舶建造过程中及早发现管系焊接缺陷,并把焊接缺陷直接消除或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可以保证船舶
1、多吃纤维素对健康有利:纤维素可预防癌症和降低血脂浓度。然而过多地摄入纤维素则对健康不利,因为纤维素在肠道内干扰食物中的某些营养素如蛋白质、无机盐和一些微量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