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教材 微格作文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j35wms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师是教材的开发者,应充分利用语文教材寻找写作教学点,并根据学生作文实情,引导学生于细微处探究为文之道,将阅读迁移到写作中,从而实现有效指导学生写作文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教材 开发 微格训练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与作文的熟练技能。”不少教师在四处寻求写作资源同时,却忘记了身边最重要的、可充分利用的好资源——课本。初中语文教材内容丰富,情感充沛,语言或生动形象,或灵动优美,或自然朴实,或含蓄隽永,极具生命活力和审美价值,在思路、技巧、表达方法等方面都具有指导意义。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文章都是反映“亲情”这一主题的,几篇文章都非常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情感世界。下面我就以《羚羊木雕》的教学为例,谈谈我在“开发利用教材,引导微格作文”时的几点做法。
  微格训练一:复述故事
  复述是培养学生口头作文的好办法,通过复述,学生既了解了文章的结构思路、谋篇布局,又培养了概括、表达能力。如在教学《羚羊木雕》时,我在课前布置学生复述故事,允许学生按照原文顺序复述或者自行创造性复述。通过复述,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对整体结构的把握能力,还可以使学生从中学习别人的构思,锻炼自己的语言再现能力。
  微格训练二:生动描写
  教学课文的真正意义不仅仅是揣摩词句表达的精妙,也不仅仅是从作品中获得心灵的洗涤、情感的碰撞、思维的启发,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从中领悟到表达的方法,明白如何准确地将自己对生活的所见所闻所悟用恰当的方式,以文字的形式表述出来。
  学生作文普遍存在以叙代描,内容干枯的现状。我觉得《羚羊木雕》文本中生动的描写对学生写作有很大的启发和借鉴意义:文中对话形式多样,感情丰富,符合人物个性特点;在对话中加上动作或神态描写,人物性格更丰富细腻,形象栩栩如生。如妈妈“突然问我”“目光紧紧地盯着我”“变得十分严厉”“把手搭在我的肩膀上”“从柜子里拿出一铁盒糖果对我说”……作者用语气、语态、目光、神态和动作修饰了母亲的语言,可谓步步紧逼。而“我”“心怦怦地跳了起来”“小声地说”“站在那儿一动不动,低着头不敢看她”“声音有些发抖”“哭着喊了起来”……语言描写揉入了语调、心理、动作、神态,将一个柔弱、胆怯的孩子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而这些恰恰是当前许多学生作文中最薄弱的环节,教师可通过教学让学生明白刻画人物只有抓住了“一言一动之微,一沙一石之细”(朱自清语),才能使形象丰满起来。教学后,教师可安排学生进行练笔,学习借鉴《羚羊木雕》中人物对话片段,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心理、动作、神态等的描写,再现某一生活场景。
  微格训练三:以景衬情
  细节描写的确能让文章增色不少,但并非作文时只要有了细节就能吸引读者,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清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曾说:“情景虽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哀乐之触,荣悴之迎,互藏其宅。”可见,在叙事、抒情中融入景物描写,效果非凡。如《羚羊木雕》文末写“我”走在路上,“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个寒战”。虽然只有这么简单一句景物描写,却恰到好处地烘托了此情此景。景情相互映衬,文章才体现出独特的情韵来。文中将此景放在万芳突然“不见了”和忽然“跑了过来”之间,让读者在不同情感阶段、不同情境的转折点上体会作者用意,更能凸显作品的深意。但许多学生在写作中不懂得景物描写的特点,有的描写模糊不清,有的分不清主次,有的“情感苍白”,出现了许多不应有的败笔。因此,教师应让学生进行此项训练。
  微格训练四:巧妙结构
  结构是文章的骨架,没有一副好的骨架,文章就站不起来。设计好文章的骨架是作文时不可忽略的问题。文章结构安排一般遵循这些要求:线索清晰,构思完整;有头有尾,布局合理;巧妙衔接,自然过渡。《羚羊木雕》在结构的安排上可圈可点,非常符合初中生的认知水平。
  1.开篇:“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羚羊木雕》的开篇恰当地选择了“起点”,直入事件,特别值得学生借鉴。“那只羚羊哪儿去啦?”直接从妈妈的追问开头,自然给人“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之感,做到了先声夺人,构成了一个悬念,吸引了读者,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师在微格训练时,应直接出示文题让学生写开头,或者出示文章后文、结尾,训练拟开头,学习这类以人物描写直入事件的新颖简洁的开篇。
  2.巧妙叙述:“文似看山不喜平”
  叙述故事从哪里开始,过程怎么叙述,这是写记叙性文章的重要问题。《羚羊木雕》如果按故事情节的原始顺序写,文章势必拖长了,内容就不集中,文中的“插叙”部分就要取消,整个故事情节的叙述就会显得平铺直叙、毫无波澜了。作者在构思时没有采取这种平板的叙事方法,巧妙采用“插叙”,节省了篇幅,内容变得集中而又生动活泼。人物出场也是颇具匠心:妈妈最先出场,担任“主攻”;爸爸“走了进来”,随后支援,担任“后盾”;奶奶“站在门口”却“无能为力”。最后,万芳妈妈“接过来”“火上浇油”……一波又一波攻势,让“我”不得不就范。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将这种自然而巧妙的过渡运用到作文中。
  3.对比突显:“不见高山,不知平地”
  对比是一种较常用的写作方法,写人时对比法大有用场,通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同类型的人或事物进行比较分析,使被比的人、物更加突出。教学《羚羊木雕》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品味人物间的对比:妈妈的“突问”“紧盯”“严厉”“坚定”和我的“小声”“低头”“发抖”“哭喊”之间的对比;“我”、万芳和双方父母之间的对比;“我”的父母和奶奶之间的对比……不同层次的对比使人物形象更生动,主题也更鲜明。
  当然,究竟采用哪一种巧妙结构方式,并没有固定的框框,完全可以根据行文的需要与写作时的灵感来决定。总的说,结构层次安排的要求是突出主题,吸引读者,并做到严谨、自然、完整、统一。
  微格训练五:模仿续写
  《羚羊木雕》的故事比较贴近学生生活,容易引起学生共鸣,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日常生活中,学生总免不了跟父母、他人产生矛盾冲突,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观察、积累生活细节,学习通过小事、细节写人,充满情感写人的手法,要求学生模仿写一篇有关亲情或友情的记叙文。
  对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地方,教师可适时安排学生进行续写练习,这样不仅能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消化原作,还能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如《羚羊木雕》结尾“我”从万芳那里要回了“贵重”的羚羊木雕,教师可让学生想象“我”要回羚羊木雕到家后的情景将会如何。
  总之,作文训练的方式很多,但我更希望每一位教师教学时学会“用教材教”,而不仅仅是“教教材”;学会如何去开发利用教材资源,通过对教材的开发,帮助学生从细微处探究为文之道,以学生的成长为经,以写作技巧指导为纬,利用课堂阅读教学,精选角度,帮助学生建构起写作的“语言”“结构”,使学生通过借鉴整合、模仿创造,最终学会超越。那么,教师作为一名教材的开发者,就不再是一句空话。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
  [2]潘新和.高等师范写作三能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
  (责编 张翼翔)
其他文献
摘要:在少数民族学生中进行汉字书法教育是传承祖国优秀文化、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本文笔者主要谈面向藏族学生的汉字书法教学,从重要性与难度、需注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兴趣培养、习惯养成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汉字书写水平。  关键词:少数民族学生 汉字书法教学 习字方法  一、少数民族学生汉字书法教学的重要性与难度  汉字是中国语言、文化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它拥有其他文字没有
期刊
摘要:教师在设计教案时应当以适当补充史料、拓展历史细节和对话为思路,一方面通过补充材料,营造更为真实的历史氛围,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回到历史现场,更真切地感受历史;另一方面通过师生对话,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  关键词:史料 对话 五四运动  新课程理念提倡教师要立足教材,又要超越教材。教材作为主要的课程资源,是我们教学、考试的主要依据,但教材也有它的缺陷,如有时因为篇幅的限制而追求
期刊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认为教学亦是如此。教师只有在课前进行充分的预设和准备,课堂教学过程才能井然有序、有的放矢。我记得一位专家曾经这样阐述有效课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特征(或表现)可以列举很多,但最核心的一点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以及“怎样学”“会不会学”。可见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是有效课堂的前提,学生的无进步(发展)则是教学失败的重要指标。因此,在课堂上怎样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期刊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教育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改革也不断深化。在当今信息化时代,小学生接触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很多,但不够系统性、科学性,这就需要我们信息技术教师科学引导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提高信息技术技能,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课堂教学 主导作用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目标主要是
期刊
摘要:通过“目标导读法”(以目标为指引,以导读为支撑)构建学生个性化的历史三维体系,是当前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举措。具体操作策略是:直观演示,导入体系→展示目标,初识体系→小组合作,初建体系→学生小结,构建体系→课堂练习,巩固体系→课堂延伸,完善体系→板书设计,强化体系。这种“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以体验为主干”的课堂教学,有利于学生知识过手、能力生成和情感升华。  关键词:目标
期刊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极具生活色彩、趣味盎然、极具感染力的学科,但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过于重视学生对知识的识记,以学生的考试分数来衡量教学的成败。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只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轻技能,重理论轻实践,这样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学生只是接受知识的容器。新课程改革要求彻底摒弃传统教学的弊端,为学生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开展自主探究式学习,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情境教
期刊
美术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基本素养不仅仅是对基本的美术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更重要的是能自觉而大胆地运用美术的媒体和方法表达自己的观念和情感,追求艺术化生存。  人美版中学美术教材八年级下册中,水墨画的学习课题为《水墨语言新探索》,教材中没有罗列基本的用笔、用墨,而是以名画家的作品、学生的作业等面貌出现,不再片面追求示范、模仿,代替的是个性化、充满情感的抽象水墨画作品。为此,指导学生怎样进行抽象水墨画的
期刊
摘要:在新一轮的课堂转型风中,各个学校多热衷于搬用转型成功学校的“框架”结构,以期在最短的时间内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课堂转型模式,但实际上只是转变了形式,而与整个教学理念步调不一致,从而产生了很多问题,甚至违背了“以生为本”这一基本理念。因此,我们需谨慎对待转型,循序渐进,一切从学生出发。  关键词:形 质 以生为本  在一片纷乱繁忙的课堂转型景象中,一线教师被推着往前走。课堂转型会议一次次的召开,
期刊
摘要:课程改革在全国各地已经开展了很多年,要改革首先要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要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这些是我国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那么在课堂中教师怎样改变自己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关系?这也是所有教师最为关注的问题。笔者从本校的课堂教学现状入手,分析了我校教师如何“教”及“学生”如何“学”,并提出自己的一些见解。  关键词:课堂观察 小学数学 课程改革  2011年上学期我校进行了小学数
期刊
著名音乐家贝多芬曾说:“音乐能使人的道德高尚起来。”这句话表明了音乐的德育功能。音乐教学通过生动的音乐形象,在进行审美教育的同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德育于美育之中,不断发展学生德育上的自我教育。学校音乐课的一切形式都应当旨在发展学生的精神生活,帮助他们认识世界,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  一、歌曲中唱出大道理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不仅可以使学生收获快乐,而且还会使学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