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业余训练体教结合的目标定位研究

来源 :体育时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1389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8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1)08-000-02
  
  摘 要 体教结合目标定位应与体教结合内涵的理解是一脉相承的,具有微观层面、中观层面、宏观层面三个层次的解释;江苏省业余训练体教结合的目标定位为增进学生身体健康,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高运动员的文化素质,更好升学与就业、为高一级的院校或者专业队培养优秀运动员、大赛中取得好的成绩,为学校争得荣誉、为国家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等,体教结合的根本目标就是要倡导“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各级体育和教育部门在明确自身职责、履行自己职能、发挥各自优势的同时,加强全面协作,优势互补。
  关键词 业余训练 体教结合 目标定位
  体教结合是指体育系统和教育系统相结合,以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和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的全面发展人才为目标,既遵循训练规律,又遵循教育规律的一种新型的业余训练体制。同样业余训练体教结合也是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前提下坚持以人为本,把青少年业余训练工作和学校素质教育有机结合,整合体育与教育的双重资源,通过教育系统和体育系统共同为国家培养和输送高素质优秀运动员和体育后备人才。同样符合我国人才培养的内在要求,顺应我国目前竞技体育发展的热切需要,也更体现了体育与教育事业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
  对于体教结合目标定位应与体教结合内涵的理解是一脉相承的,同样具有三个层次的解释:微观层面,解决对人实施教育的缺失,只有全方位的教育才是顺其自然的教育,教育是整体性的,本身包含了德智体美,是不可拆分的,人在接受教育时,也应该是全面的、统一的、均衡的、缺一不可的,真正的人才应该是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又有项专长。中观层面:体教结合是牵动中国体育体制与教育体制改中观层面,解决业余体育训练人才培养脱离学校教育大环境。宏观层面:体教结合能够解决教育部门与体育部门的分离。三个层次的目标对于运动员自身的发展,体育制度和教育制度改革,教育部门和体育部门的协调发展都是一种具有建设性的规划。
  一、微观层面体教结合目标定位
  微观层面的“体”指运动训练,“教”指文化课的学习。微观的“体教结合”是针对运动员个人而言的。即运动员应该在接受专门的运动训练的又接受系统的文化教育。文化教育与运动训练同等重要,代表运动员出成绩的双翼。随着体育科学的不断发展,体育训练作为体育科学的一项体能开发工程,进入了综合利用高科技时代。从某种意义上看,体能的开发是有限的,而智能的开发是无限的,以智能补充体能,就可以使体能开发达到最佳状态。“据研究优秀运动员的一些资料表明,运动员文化素质的高低,决定着运动员体能开发和技术掌握的程度,直接影响着运动水平的高低。文化素质高,体能潜力就挖掘得更充分,运动水平提高就快,因而竞技成绩就高”。可见,运动员学习文化,接受教育不单是由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的需要,更是职业本身的需要。当今世界是以人为本的时代,科技以人为本,教育以人为本,体育也应提倡以人为本,“体教结合”是长期稳定地培养大批全面发展的“精品”运动员的基础。可见,“体教结合”在微观层面的功能是解决运动员文化教育缺失的问题,以培养智体型运动员代替体能型运动员。基于此认识,体育部门在本系统内大办教育。
  二、中观层面体教结合目标定位
  中观层面的“体”指竞技运动,“教”指学校教育。“体教结合”主要是对业余体育学校教育而言的。学校是现代体育的发源地,业余体育训练和教育本是同根生,它们需要相互依赖、相互维持,共同依附在“学校”这个支撑点上,也就是说,“学校”是它们相互作用的载体。离开学校搞体育训练,虽然会在短时间内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但它终将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公民整体基本素质要求的提升而陷入泥潭。“美国学校体育之所以能作为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的基础,就是因为它坚持竞技与教育融为一体的指导思想,把竞技看成一种必不可少的教育手段,对全体青少年儿童学生施教。利用竞技的固有特点和广大青少年儿童学生对竞技的适应性,把运动训练贯穿于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使全体学生在身体力行的竞技运动中接受多方面教育,从而体现其自身的存在价值,并获得自然的发展。奥林匹克的兴衰史也告诫我们,竞技体育只有与教育的结合才能真正的体现出竞技的魅力,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否则,竞技体育的发展将会受到始料不及的冲击,路越走越窄,最终被时代抛弃。从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长远观点来看,奥运战略的后备人才取之于学校儿童青少年,学校体育中的体育教育与运动训练在内容和形式上是相互渗透,互为作用的。可见,“体教结合”在中观层面的功能是“体教结合”在中观层面的功能是加强学校教育中应用竞技运动作为教育手段的问题,同时解决竞技体育脱离教育系统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其目的是让体育训练回归学校大教育,在学校体育蓬勃发展的基础上稳步发展竞技体育训练。教育部门在本系统内以试办高水平运动队的形式大抓竞技体育。
  三、宏观层面体教结合目标定位
  宏观层面的“体”指体育管理部门,“教”指教育管理部门。“体教结合”是针对两个部门而言的。为了竞技体育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为了以人为本地培养全面发展的高水平体育训练人才,教育部门和体育部门以共同的目标为指导,将两部门之间结合。正如上海市副市长严隽琪在2005年上海市体、教结合工作会议上说:“体、教结合是培养体育竞技后备人才模式的一个探索和创新,培养和选拔一大批优秀体育人才,是教育部门和体育部门的共同责任。教育部门具有文化教育、人才资源等方面的优势,体育部门具有专业教练和训练经验的优势,两者结合,充分发挥各自的长处,既能推動学校体育的普及,又有利于竞技后备人才的选拔培养”。自1986年国家教委、国家体委全面启动“学校业余体育训练,培养高水平学生运动员试点学校”以来,教育部门大力发展高水平运动试点高校、中学,体育部门大力发展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两部门都在本系统加紧了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一边是教育部门利用降分、特招等政策自办学校高水平运动队,组织系统内的运动训练与竞赛,形成了体育后备人才试点小学-→优秀体育后备人才试点中学→高水平运动队试点大学的“一条龙”业余训练体系。另一边是体育部门利用单招等特殊政策自办以中专为主体向两头延伸的各级学校,形成了体育传统学校、业余体校(小学、中学部)-→体育运动学校(中专)-→运动技术学院或进修学院(全日制、成人)大专的“一条龙”教育体系。两个体系各有缺陷,教育部门的体系中奇缺有经验的教练员、必要的医务监督、营养保障和完整的竞赛组织系统;体育部门的体系中缺乏良好的文化教育环境,学生接触的都是清一色练体育的孩子,与社会交往较少,不利于学生的多元化发展。因此体育部门和教育部门要尽快实行真正的、实质性的结合,将两者合二为一,进行整体布局,统一调配,在赛事的安排、规程的制定、政策的出台等方面进行高度的、系统的设计和协调,实现体育和教育的双赢。可见,“体教结合”在宏观层面的功能是解决两部门间的有机结合问题,进行体制创新,设计出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的、全面统筹的、适宜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成长的目标、训练竞赛体系。上述三个层面的“体教结合”,虽然含义不同,但目标都是一致的,即培养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整体上看,如果宏观层面的“体教结合”完善、协调了,那么,中观层面的结合就会紧密,微观层面的结合就会统一。
  四、江苏省业余训练体教结合目标定位
  国家教委,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早在八十年代联合发布的《关于开展课余体育训练,提高学校体育运动技术水平的规划》中,把学校学生运动员的培养上升到了“培养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有道德的高水平运动员”的层次,使学校体育训练成为国家体育运动训练的主要形式之一。2000年,国家体育总局颁布的《2001--2010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指出,国家竞技体育的改革要走体教结合之路,即青少年业余训练要回归于教育,优秀运动队要逐步向院校化过渡。这说明,国家已经在政策取向上肯定了体教结合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体教结合已是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必由之路。
  研究表明,江苏省业余训练体教结合的目标定位为增进学生身体健康,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高运动员的文化素质,更好升学与就业、为高一级的院校或者专业队培养优秀运动员、大赛中取得好的成绩,为学校争得荣誉、为国家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等,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在各个大赛中让运动员取得好的竞赛成绩,为学校争荣誉。排在第二位的是为更高一级的院校或者专业队培养运动员,部分教练员认为应该提高运动员的科学文化素质,这样可以摆脱历来运动员文化素质偏低的状况,真正的為运动员以后的出路和从事的工作做铺垫。业余训练实行体教结合也就是要各级教育和体育部门相互的发挥自己的优势、共同协作培养运动员。实行体教结合,就是要在各级体育和教育部门在明确自身职责、履行自己职能、发挥各自优势的同时,加强全面协作,优势互补。也就是说体教结合的根本目标,不应只是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服务,还应是肩负起促进学校体育的发展义务,从而最终实现体、教双赢的目的,体教结合的根本目标就是要倡导“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体教结合是体育与教育两家的事情,只有共同肩负起促进学校体育事业发展的义务,才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所以体、教两家应该以“人文”的理念,用“以人为本”态度分析体教结合的目标定位,如果体教结合的目标定位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解决,就背离了初衷,不利于竞技体育的发展,这种质量不高的办学体系造成的后果就是体育后备人才越来越匮乏,同时也是制约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瓶颈”。
  参考文献:
  [1] 郭修金,虞重干,平杰.上海市实施体教结合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审视与思考[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8(23):5.
  [2] 郑婕,陈志伟."体教结合"的内涵解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32)1:66.
  [3] 马宣建.我国体教结合政策的形成与发展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5(29)2:2.
  [4] 黄香伯,周建梅.体教结合培养体育后备人才模式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38):20.
  [5] 杜伟.教体结合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现状与对策——以江苏省调查为例[J].体育与科学.2006(27)2:75-78.
  [6] 张义亮.“体教结合”—探索中小学体育人才的培养[J].中国学校体育,2011,1(64).
其他文献
目的在急性毒性试验和遗传毒性试验中,评价降糖舒片的安全性。方法采用小鼠经口急性毒性试验和遗传毒性试验(Ames试验,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检验降糖舒片
中图分类号:G846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1)08-000-03  摘要 为探明王皓在第十六届亚运会乒乓球男单决赛半决赛的技战术运用特点,为日后的训练和比赛提供参考依据。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对第十六届亚运会乒乓球男单半决赛王皓对水谷隼、决赛王皓对马龙的两场共计十局比赛进行了系统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在这两场比赛技术统计中,王皓的最强
The admissibility analysis and robust admissible control problem of the uncertain discrete-time switched linear singular (SLS) systems for arbitrary switching l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1)08-000-02    摘要 为提高甘肃省高校排球教练员水平,以甘肃省第二届大学生运动会排球参赛队伍作为研究对象,从调查中找出教练员的不足并给出建议,希望对甘肃省高校排球发展提供重要依据。   关键词 甘肃省高校 排球 教练员  通过对第二届大学生运动会排球队教练员的调查发现:甘肃省高校排球教练员主要由本校体育教师兼任,
对秦岭山脉、泰沂山脉和燕山山脉3个生态区的中国野生板栗种下居群的叶片、果实形态和主要营养成分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3个居群的叶片大小、叶柄长和粗以及果实形状
目的观察三清方饮料对干酵母所致SD大鼠发热的解热作用以及对胃热证模型大鼠基础代谢的影响。方法通过皮下注射20%酵母悬液后测定各组1、2、4、6、8、9 h的体温;采用1 g/ml干
中图分类号:G84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1)08-000-02    摘要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比较法等方法进行研究。对第29届奥运会中国女排与部分强队防守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旨在为以后女排训练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防守效果 中国女排 部分强队  防守在排球比赛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在当前排球竞赛规则修改以后,防守的作用就愈加明显。中
目的通过对保山市边境地区中国籍人群及缅甸籍人群麻疹抗体水平进行调查,分析人群麻疹免疫屏障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抽取保山边境地区人群及缅籍人群进行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1)08-000-01  摘要 大学的体育教学中,在很长的时间里竞技体育项目一直作为大学体育的主要教学内容。便形成了单一而固定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不光是大学体育教学大纲的制定、教学方法的实施、教学内容的安排与教学进度展开还包括学生体育成绩的评审等,都贯穿了大学体育竞技运动能力发展,因此便出现了体育教学向竞技化发展的现象,再加上练
目的分析郑州市2012-2015年手足口病流行特征,为今后制定手足口病防控规划和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郑州市2012-2015年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