驰骋乐坛半世纪 丝竹交响奏名曲

来源 :人民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li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首诞生近半世纪的名曲,总是那么动听,那么优美,真是百听不厌。琵琶曲《彝族舞曲》是如何诞生的呢?1956年,年仅25岁的王惠然深入云南苗、彝等少数民族地区,随马帮爬山涉水,转辗在十万大山中。经常头顶蓝天,脚踏白云,饱览了彝家山寨秀丽的景色,倾听到彝族民间音乐《海菜腔》《烟盒舞》那优美动听的旋律,眼见彝族青年男女古老而别致的订情方式,这就激起了王惠然创作一首用传统民族乐器──琵琶,来表现少数民族幸福生活的强烈欲望。历经数年的酝酿,于1960年《彝族舞曲》终于面世。乐曲中王惠然采用了发明首创的琵琶“四指轮”演奏技术,开拓了琵琶演奏的新天地,为琵琶这一古老的中国乐器注入了新的艺术生命力,为琵琶演奏技术的现代化、交响化做出了突破性的贡献,对发展琵琶演奏艺术具有重要意义。
  《彝族舞曲》来自生活,源自民间,是王惠然深入少数民族地区生活,然后创作出来的艺术结晶。乐曲既继承了中国琵琶音乐“文曲”委婉、柔情的传统,又兼有武曲中的奔放激情,可谓是动静相宜、刚柔并济。《彝族舞曲》在继承琵琶演奏的传统上,又发展了琵琶演奏的现代风格,成为新时代琵琶艺术的典范。乐曲面世后好评如潮,在舞台上历演不衰,被誉为中国琵琶史上第四次高潮的代表性作品之一,为琵琶演奏艺术开拓出新天地,成为王惠然的成名作,也创立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琵琶演奏艺术发展的第一个里程碑。
   继《彝族舞曲》之后,王惠然仍辛勤耕耘,创作了多首脍炙人口的琵琶曲。有琵琶独奏曲《江南三月》《金色年华》《月下欢舞》《故土》和《手挽手》,还有琵琶协奏曲《小刀会颂》,其中《江南三月》选为琵琶大赛的规定曲目。王惠然创作的琵琶曲推动了琵琶演奏艺术的发展,成为现代中国民族音乐中的珍贵宝藏。
  
   原来的“土琵琶”脱胎换骨,成为音色优美明亮的四弦高音柳琴,填补了中国弹拨乐器高音区的空白,为中国民族弹拨乐的立体化、交响化做出了开拓性的重要贡献。本来只能担任地方戏曲伴奏的“土琵琶”,经过王惠然的大胆改革,突破性的创新,成为中国民族乐器中的一朵奇葩,充满着现代的艺术生命力。现在,柳琴不仅成为民族乐器独奏舞台中的重要角色,并已走进演奏艺术的殿堂,走向世界艺术舞台。王惠然一手创造了柳琴由“山鸡变凤凰”的奇迹。他研制四弦高音柳琴的成果,荣获中国乐器改革最高奖──文化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得到了国家的肯定和音乐界的赞誉。
  
  多才多艺全方位发展的民族音乐家
  
   在广州、珠海和澳门的系列音乐会上,除了演奏王惠然的琵琶经典名曲《彝族舞曲》(荣获二十世纪华人音乐经典国际大奖)、柳琴经典名曲《春到沂河》(柳琴代表作、大赛规定曲目)、《塔吉克舞曲》(第二届中国民族管弦乐展播作品一等奖)外,还演奏了由王惠然重新编配的唐代古曲《秦王破阵乐》(香港中乐团委约作品)。音乐会上只见王惠然指挥棒一挥,一时锣鼓振天,势如“声闻百里,动荡山谷”。此时身穿唐装的王惠然如气宇轩昂的将军,手到处声卷巨雷,转臂间凯歌高奏,乐曲气势磅礡,把音乐会推向了高潮。另外还有新作品中阮独奏曲《大漠魂》(世界首演),中阮突破传统的技法,融入新颖的现代创意,应用“左手拍弦”、“轻弹马下”等新技术,令人领略到中阮演奏艺术的新境界,描绘出大漠荒凉、苍劲的音乐意境。新作品二胡协奏曲《黄河魂故土情》(全军第八届文艺会演作品二等奖,珠海市首届文学艺术“渔女奖”)是一部倾注着作曲家激情的作品,充分发挥二胡擅长歌唱性的特点。激情处,胡琴旋律如滔滔黄河水,倾诉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沧桑往事。缠绵时,如深情讴歌,倾诉出对祖国母亲河的无比赞美与热爱。柳琴协奏曲《江月琴声》(台北市立国乐团委约作品),乐曲技巧难度高,意境深邃,伴以十几种打击乐器的衬托,演奏出有古朴韵味,又具现代交响性的艺术效果,是到目前为止最有分量的柳琴协奏曲。柳琴、琵琶双协奏曲《嵩山印象》(新加坡华乐团委约作品),柳琴、琵琶演奏如影随形,堪称珠联璧合,充分表现出少林功夫的英雄气概。这乐曲首创的新艺术形式,为民族乐器的组合创造了新模式。
  
  王惠然驰骋于中国乐坛半世纪,集演奏、乐改、作曲、指挥于一身,成为全方位发展的民族音乐家,在海内外享有盛誉。半个世纪以来,王惠然的艺迹遍布我国五湖四海,亦曾赴蒙古国、斯里兰卡、智利、古巴、前苏联、新加坡等国家以及我国台湾、香港、澳门等地区演出与教学。王惠然曾指挥过济南军区前卫民族乐团,三军联合乐团,广东、浙江民族乐团,山东、珠影交响乐团,珠海女子中乐团,新加坡华乐团,台湾台北市立国乐团,台湾高雄国乐团,香港中乐团,澳门中乐团等乐团。他创作的乐曲为何能够成为脍炙人口、历演不衰的经典名曲呢?王惠然对笔者表示:“中国音乐是优美的旋律性音乐,旋律则是塑造音乐形象的最主要手段。要发展中国民族音乐,就必须明白‘只有民族的,才是属于世界’的道理,立足于民族音乐的丰厚基础上,发扬其精华,吸取世界音乐文化的长处,将中西结合并贵在创新,使作品注入时代精神,才能使作品具有永恒的艺术生命力。”这正符合了胡锦涛主席最近在中国文联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讲话中所说的 “基础在继承,关键在创新。继承和创新,是一个民族文化生生不息的两个轮子”的精神。
   王惠然从艺五十周年系列音乐会凝聚了其作品的精华,浓缩了其广阔的艺术境界。驰骋乐坛半世纪,他为民族音乐贡献良多。但年届七十的王惠然宝刀未老,他仍孜孜不息,坚持创作,肩负着责任感、使命感,立志为振兴中华文化,把中国民族音乐推向世界而努力。但愿这从艺五十周年是王惠然光辉艺途的新起点,祝其再焕发新的艺术青春,为中国音乐添色增辉,为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李宏君 澳门宏韵梵乐会会长
  
  (责任编辑 张萌)
其他文献
为什么中小学会出现“课间圈养”现象?学校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安全考虑,教室和走廊等场所空间狭小,如果学生聚在一起,大幅度的肢体运动及激烈的运动难免造成意外。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如何在保障学生安全和强健学生体魄之间,找到一个完美的契合点,学校如何进行课间管理,才能调和学生课间活动的需要与学校责任风险控制之间的矛盾,还学生一个多彩课间?对此,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对学校课间模式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管
案例特点  秉承传统教育理念,边实践边尝试。故事开篇用几句话表明了讲述者自身的教育理念与态度。首先,结合班主任岗位职责,对“传道授业解惑”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担任班主任一职,远远不是授业解惑那么简单,学生的道德教育才是最重要的”。其次,明确教育态度,珍惜“浪子回头”的可贵,“不会轻易放弃任何一名学生”。讲述者能在教育实践中,秉承一些传统的教育理念,并形成自己对学生、对教育的看法,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体
唢呐协奏曲《唤凤》是我听到的秦文琛的第一首作品,当时就被音乐催人泪下的强烈感染力打动了。有许多现代音乐作品令人讨厌——虚张声势,杂乱不堪,标题貌似深刻,而真正落实到听觉与感受上的价值少之又少;有许多现代音乐作品令人喜欢——精致、严谨、变幻莫测、想象力超群,作品中充满了“感性的智慧”(李晓冬语,2005,博士论文待完成)与听觉的满足;然而真正催人泪下的现代音乐作品则是凤毛麟角。秦文琛的作品有这样的力
经过多日的期待与盼望,当代歌剧界的明星,“美利坚最美的声音”蕾妮·弗莱明(RenneFleming)终于在2007年4月7日晚上为中国的乐迷献上了一场声乐艺术的盛宴。之前,我们虽然已经通过唱片和各种媒体感受到了这位光芒四射的女高音独特魅力,但能够亲耳聆听她现场版的演唱,近距离欣赏她的舞台风采,仍是大家期待的机会。当晚,北京中山公园音乐堂国内声乐界的专家、大腕云集,弗莱明的号召力可见一斑。    时
1.坚持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和迎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为主线,深化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学习教育,积极推动系列讲话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2.积极稳妥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平稳实施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开展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试点,开展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系统培训。加强对技能高考、艺术统考考点的指导和监督,继续做好随迁子女异地高考工作。研究出
伴随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格局不断巩固,养成教育已不再局限于培养外显的行为习惯。如何顺应“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时代要求,开启养成教育新视角?十堰市广东路小学聚焦品德养成、情感养成、劳动养成“三个维度”,赋予了养成教育新的定义和目标。  思想引领,让道德标准高起来  人之无德,行之不远,引导学生以德润身、为人周正,成为有大爱、大德、
今年是我国卓越的女钢琴家顾圣婴(1937.7.2-1967.1.31)诞辰70周年逝世40周年,对  于这位英年早逝的天才音乐家,在她短短的30年生命中,曾谱写出了一篇篇动人的乐章,对于当年的传奇与辉煌至今仍历历在目。如今,斯人已逝,琴音不在。我们只能在留存的音像资料中感受大师的琴声琴韵、圣婴圣乐了。在“文革”十年浩劫中,这位品格高尚,才华横溢,在国内外有广泛影响的杰出女钢琴家,终因难以承受各种压
4月17日,湖北省教育厅副厅长黄国斌一行人来到丹江口市调研教育脱贫攻坚工作并召开秦巴山区教育脱贫攻坚工作座谈会。十堰市政府副秘书长龙春来,丹江口市副市长成坤、教育局长胡恩中,十堰市、襄阳市及秦巴山区11个县市区教育局分管领导和部门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黄国斌指出,此次会议是为了调研秦巴山区各县市区落实中央脱贫攻坚巡视反馈问题的整改情况,了解各地教育脱贫工作开展和相关政策落实情况,听取各地对教育扶贫
襄阳市第五中学始建于1902年,初名“襄阳府中学堂”,其前身为鹿门书院。建校114年来,一直被誉为“鄂西北人才的摇篮”。早期共产党人萧楚女、谢远定曾在这里任教并播撒革命的火种;一代又一代五中人在这里辛勤耕耘,6万多名学子成才报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原检察长黄火青,武汉大学原校长、著名教育家刘道玉,打破百年物理定律的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首位华裔掌门人、美国工程院院士陈刚,中南大学博士
人陈光林(晨光)与作曲家永儒布创作的大型交响合唱《草原颂》,近日在内蒙古演出,激起强烈反响。这里,我想从美学角度谈点感受。  《草原颂》是草原美、草原情、草原爱的艺术结晶与升华。作品通篇颂扬了草原自然之美和草原人心灵之美。它通过几个乐章,多方位、多角度,集中、生动、深刻地表现和讴歌了草原独特的多种美。如《走进草原》表现了草原的辽阔、深情、慑人心魄的震撼之美;《草原天堂》表现了草原的绚丽安详、天人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