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schen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模式养成了学生怯于标新立异的从众心理,因此学生普遍缺乏问题意识和质疑精神.新课程下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通过问题的发现和解决,完成教学的基本任务,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构建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数学问题教学已势在必行.
  关键词:新课程 初中数学 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对学习文本实施自主学习之后自发或自觉地提出在学习中遇到的自己不能解决和希望集体研讨解决的问题的一种习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就是通过学习个案的集体解析逐步掌握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方式方法,逐步养成思考思辨探究的习惯,学会科学地提出问题,进而探究问题,以期解决问题。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的大脑处于“问题”状态时,其思维处于灵动、紧张、流动的状态之中,具有敏锐的洞察力,能见人所不见,想人所不想。有时受某一现象启发而顿悟,产生灵感。因此,问题意识的培养,是开发大脑潜能的重要途径,它直接影响着人的发展进程和发展质量,是人实现自我发展和自我超越不可缺的重要因素。那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
  1、创造环境
  由于诸多因素,学生在老师、同学面前往往有畏惧心理,有所思而不得言。因此首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和氛围,消除他们的紧张感和焦虑感。只有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学生才能张扬个性,发挥巨大的探索、求新的潜能,使他们思维活跃、情绪高涨。在这样的状态下,学生才会能想、敢说、敢问。传统的课堂教学大多是老师定向地引导学生,学生的思维被局限在老师圈定的范同内,没有自己的思维空间。所以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能深入、广泛地思考,成为知识的发现者与探究者,就必须给他们积极思考、表现自我的空间,让学生自主地观察事物,独立寻找方法和途径,突破难点,总结、概括,归纳提炼得出结论。当然,站在主导地位的教师不应该,也绝不能撒手不管。在适当的时候给学生以引导、纠正,适当地予以点拨,不使学生“短路”,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得以顺利地进行下去。同时,教师作为学习的促进者,在课堂上应当积极地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要允许他们出错,给予改正的机会,也允许他们保留意见,对学生的闪光点要及时采纳并给以充分肯定。
  2、激发思维
  动脑思考是数学学习中不可少的,离开了思考,学数学就根本谈不上收获。朱熹一语道破动脑思考的作用:“思考譬如穿井,不懈使得清水,先亦须是浊,渐渐刮将去,却会自清。”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动脑思考能让学生从混浊走向清冽,从浅表走向深入,能让人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因此,新课程下的数学课堂必须有思维活动介入,而“问题”恰恰是促进学生思维的最好手段。教授新课程初中数学“展开与折替”一课时,教师在实现“经历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发展空间想象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这一教学目标时可创设这样一个问题:过几天就是教师节,想动手做一个精美的正方体礼盒献给老师,我们该如何设计利制作呢?从而擦亮学生思考的火花;问题空间的形成,可促使学生为“问题”而思,为“问题”而学,为“问题”而创。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的欲望一旦得到激发,思维就会活跃起来,就能全神贯注地关注课题,用自己的头脑思考、分析、归纳、追根求源,使“问题”解决的过程成为进一步释放和发展学生思维潜能,提升思维品质的过程。
  3、产生动力
  心理学者认为人类有一种不确定的需要。它驱使人们追求那类现实还不能解决,需要进行探索查明真相的问题,并使人们产生不同强度的行为,行为可持续到问题的解决,直到出现新的问题。学生通过积极思考发现了问题,或教师提出精心设计的问题,实际就是把它们置于想求明白而不得,想说出来而不能“愤一悱”的状态.形成一种似懂非懂、一知半解、不能确定的问题情境。这种情境能使学生产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动机,从而在活动中找到问题的答案。例如教授新课程初中数学第一课“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时,教师可先通过多媒体播放摆有多种几何体的图片,然后提出问题:通过几何之旅,图片展示,你看到了哪些熟悉的几何图形?在学生说出熟悉的几何图形之后,可趁热打铁提出问题:所看到的几何物体的形状与哪些长方体、正方体类似?哪些物体的形状与圆柱、圆锥类似?请描绘一下圆柱与圆锥的相同与不同点。通过以上的问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有效的激发,并且使师生在心理上形成理解的合力,从而使“问题”成为引起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学习动机的源泉。问题情境一旦成了教学的“心理场”就能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热情,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让他们主动求索、合作交流、广泛讨论,从而成为问题的解决者,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4、引领个性
  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提出,要让“学生能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数学作为一门工具学科与其他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利用数学知识,可以帮助其他学科解决难题,发现新规律,同时又丰富发展了数学本身。在课堂教学中可让学生在“问题”的牵引下,通过自主的“悟”,并通过思想碰撞出创新的火花。富于开放性的“问题”能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和参与的主动性,学生在钻研课内知识的前提下,就某一问题作深入而宽广的探索和思考;并有了自己的初步看法或与众不同的看法;通过合作交流讨论争辨,突破陈旧的观点或个人不合理的解答,从而创造性地生成新颖的观念。
  总之,学生的问题意识淡薄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必须从教师入手,通过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营造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和课堂氛围,完善评价制度等措施来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因为问题是打开学生智慧的门,是放飞思维与想象的钥匙。问题的出现使学生产生一种需要,产生一种解决问题的渴求,这种渴求就是一种学习的动力,一种创新的因素。因此,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提出优质问题,更要潜心研究如何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把问题意识作为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切入点和推动力。
其他文献
重选分配曲线广泛地用于选煤作业的分析。由于选煤时的分选比重较低,因而有多种廉价的重液可供分析时选用。然而当分选比重较高的矿物时,可采用的重液往往有毒,且很昂贵。另
在上卡明斯克矿区,顶板岩石较为坚实的矿体中,开采钾盐的主要方法仍是凿岩爆破法。为在凿岩爆破回采钾盐的整个生产过程中全部实现机械化,采矿和选矿机器制造科学研究设计院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要转变观念;其次要创设一定的民主自由氛围且鼓励大胆质疑;再次还需构建以需要为核心,以动机、兴趣、情感为基本内容的动力系统,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提供
本实验研究了内蒙古乌兰察布地区绵羊消化道线虫优势虫种—细颈线虫(Nematodirus spp)对无角多赛特羊和当地蒙古羊的感染情况,对感染率和感染强度这两项指标进行对比研究,查
本室研究生谢安新(2004)构建了鸡新城疫F基因(pcDNA3.1/F)真核表达质粒,温纳相(2003)构建了鸡白介素18基因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chIL-18),并曾进行pcDNA3.1/F对鸡的免疫试验,
鸭疫里默氏杆菌(Riemerella antipestifer, RA)能引起鸭、鹅、火鸡等多种禽类发生鸭疫里默氏杆菌感染,呈急性或慢性败血性经过。本研究对RA OmpA基因开展了生物信息学分析、
在矿山生产中,矿岩爆破要产生大块,这是正常现象,由于不同的大块尺寸和大块产率,将不同程度影响采选产量、效率和企业经济效果。因此,合理地确定大块尺寸和控制大块产出量,
四唑法是目前测定种子生活力最广泛采用的方法,也是《国际种子检验规程》和我国《牧草种子检验规程》中测定种子生活力统一采用的方法。本文用该方法测定四种牧草种子生活力
摘要:目前,在全国分步实施、有序进行的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中,开始出现了教师更新教学观念,努力进行教学改革,学生爱学语文,课堂气氛活跃的可喜局面。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认识到,要想使语文课程改革朝着既定的目标健康而和谐发展,要想使语文教学走出“费时多而收效微”的低谷,全面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 新课改 问题  一、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正确处
摘要: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计算机的开发和应用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冲击着我们这个时代。把计算机技术应用于教育领域,在国外称为计算机辅助教学(CAI)和计算机管理教学(CMI)。我国有关CMI的研究刚刚起步,而对CAI的研究已进入推广和使用阶段,这标志着我国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的又一次飞跃。当代教育理论强调素质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占中心地位的是学,而不是教。为此,需要我们彻底转变和更新教育思想和观念,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