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加强农村干部的作风建设

来源 :湖北教育·领导科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e_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共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于1月27日在《湖北日报》一版发表署名文章《春节前与全省农村干部谈谈心》,寄语农村干部转变作风,“扑下身子”、像“鸬鹚”一样“沉到基层去”、“切实解决基层的困难和问题”。李鸿忠全面阐述了加强农村干部作风建设的重大意义。他认为,农业是安天下的战略产业,农民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农村是发展稳定的“底盘”。“三农”工作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中国农民的全面小康生活,这是史无前例的盛世大业。农村干部担负着直接联系群众、团结群众、组织群众,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稳定社会、落实政策的重要责任,正是这项伟大事业的推动者、执行者、参与者。农村干部作风如何,事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解决,事关党和政府的形象,事关党群干群关系,事关农民的切身利益,事关农民的积极性,事关农村基层政权的巩固,事关农村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新形势下加强农村干部作风建设,对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定信心做好新时期“三农”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一、加强农村干部思想作风建设,就是要坚定信心,明确责任,开拓创新
  加强和改进农村干部的作风建设,必须把思想作风建设摆在第一位。这是对新时期农村干部作风建设的一个重要定位。当前,有些农村干部在思想作风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对“三农”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做好“三农”工作缺乏信心,工作的责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够,等等。李鸿忠认为,在当前形势下,要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首先必须加强思想作风建设,要坚定信心,明确责任,开拓创新。
  一是要坚定信心。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我们党的一贯战略思想。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强农惠农的思想认识只能增强,不能削弱;强农惠农的政策力度只能加大,不能减少。”李鸿忠认为,党的强农惠农政策将越来越多,“三农”发展的形势会越来越好,农村干部的信心也应该越来越足。
  二是要明确责任。李鸿忠认为,每一个“三农”工作岗位,都是一个责任席位。农村干部的责任,用一句话表达就是为农民服务。具体说就是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稳定社会、落实政策四大责任。只有明确责任,才能不辜负农民的殷切期望。
  三是要开拓创新。新时期的农村工作,迫切需要创新。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正在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革,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时期,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期,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当前,农产品供求进入紧平衡阶段,农业生产进入高成本阶段,农村劳动力进入总量过剩和结构性短缺并存阶段,工农城乡关系进入统筹互动阶段。人要进城、钱要下乡、地要流转、粮要稳定、基要夯实、事要合作正成为新时期“三农”发展的新特征。李鸿忠认为,必须用创新的方式方法来解决新问题,如创新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创新农村土地机制、创新环境保护和生态补偿机制、创新扶贫开发模式、创新公益事业建设管理机制、创新科技与人才支持发展体制机制等等。
  二、加强农村干部工作作风建设,就是要饱含深情,勤到、沉到基层去,切实解决基层的困难和问题
  加强农村干部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李鸿忠列举了当前农村干部在工作作风方面存在的不良现象:交通便捷了,到基层去得反而少了;通讯发达了,与群众的沟通反而难了;干部的文化水平提高了,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反而下降了。还有的农村干部往上面跑的多,往下面跑得少;往沿海跑得多,往沿湖跑的少;往发达地区跑得多,往贫穷地区跑得少。更有群众把有的农村干部下基层比作“鸭子”现象,下了水而沉不下去,头是下去了,尾巴却一直浮在水上,也就是说有的农村干部是坐在车上转一转,隔着玻璃看一看,回到市里谈一谈,“下水漂一圈”就回来了。针对这些不良现象,李鸿忠认为,要加强农村干部工作作风建设,就是要饱含深情,勤到、沉到基层去,切实解决基层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要饱含深情。按照胡锦涛同志所告诫的“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李鸿忠认为农村干部要视群众为父母,要带着感情做农村工作,尤其要关心好农村的空巢老人、留守子女、农民工、库区移民等四类特殊群体,一要像对待自己的父亲母亲、爷爷奶奶一样关心农村空巢老人,要按照“六个老有”的目标要求,重点抓生活上的照顾、身体上的医护和精神上的安慰,努力让他们安享晚年;二要像对待自己的儿子、孙子一样关心留守子女,要把留守子女的服务教育管理问题认真研究解决好;三要像对待自己兄弟姐妹一样关心农民工,要关心他们的就业和工资,关心他们的保险和医疗,关心他们的家庭生活、子女教育和老人赡养,关心他们的文化娱乐和民主政治权利;四要像对待自家亲人一样关心库区移民,使广大移民能够“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
  二是要勤到、沉到基层去。按照温家宝同志的要求:“经常进村入户,了解农村的真实情况,了解农民的真实想法和实际困难,了解农民对政府的要求。”李鸿忠认为农村干部要多往基层跑,特别要多往贫困地区跑,多往受灾严重的地方跑,多往矛盾突出的地方跑,多往迫切需要解决问题的地方跑,要沉到基层去,要向“鸬鹚”学习,“沉到水底去抓活鱼,越是深水越能抓到大鱼”。沉到基层的标准是研究农村问题要进村,研究农业问题要下田,研究农民问题要入户,研究农民工问题要上工地。到农村调查和考察,应当努力做到“四少四多”:少一些车水马龙,多一些轻车简从;少一些隆重接待,多一些食宿从简;少一些充分准备,多一些随机抽样;少一些各级干部接见,多一些跟广大群众接触。
  三是要切实解决基层的困难和问题。农村干部勤到基层、沉到基层的落脚点是切实解决基层的困难和问题。李鸿忠认为一要带着问题去。带着信访的问题,带着已经发生的问题,带着可能冒出的问题,带着外部刚刚出现的问题,带着近阶段思考的问题,带着事关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二要帮助解决问题。遇到困难要迎难而上,遇到问题要抓住不放,遇到上访要现场办公。要切实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切实解决一些久拖不决的遗留问题,切实解决影响安定团结局面的大问题,切实解决阻碍科学发展的根本问题。广大农村干部下基层解决困难和问题要以民心民力为依靠,以民意民声为依据,以民愿民盼为方向,以民惠民富为目标,以民苦民痛为失职,以民评民说为检验标准。
  三、加强农村干部生活作风建设,就是要不怕苦、不怕累,甘于寂寞、乐于坚守,不要碰“高压线”
  农村干部的生活作风不是小事,也决不仅仅是个人私事。胡锦涛同志在中纪委第七次全体会议上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生活正派,情趣健康,讲操守,重品行,注重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李鸿忠认为加强农村干部生活作风建设,就是要不怕苦、不怕累,甘于寂寞、乐于坚守,不能碰“高压线”。
  一是要不怕苦、不怕累。农村相对苦,农村工作也艰苦;农民相对穷,农村干部也清贫。搞农村工作,尤其是农村基层工作,很辛苦,并且待遇又比较低。李鸿忠认为农村干部只有大力弘扬“一不怕苦、二不怕累”的精神,才能做好农村工作。
  二是要甘于寂寞、乐于坚守。李鸿忠认为农村干部特别是年轻的农村干部,包括下去挂职的干部和选调生、大学生村官,要埋头向下多干些实事,要坚持守着乡里干,乐于到艰苦的地方锻炼,要建功立业在基层,美名流传在乡村。要相信党和人民不会忘记扎根基层的同志,不会忽视默默奉献的同志,不会亏待干出实绩的同志,党和政府一定会从政治上、组织上、学习上、经济上、生活上多方面关心农村基层干部。
  三是不要碰“高压线”。目前农民反映党的强农惠农政策不落实的问题还不少,如有的地方粮食补贴、种子补贴被村里截留了。李鸿忠指出要高度重视农民反映的问题,截留补贴的做法是错误的,即使是农民在有些方面欠了村子里的钱,乡村干部也决不可以这个理由来抵扣中央的惠农补贴,一定要百分之百地把这笔钱送到农民手中,其他的另外算账,一码归一码。党的惠农政策是一根不能碰的“高压线”,谁敢碰谁就会受到追究和处分。
  责任编辑:周振国
其他文献
目的 阐述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予以护理干预的具体实施措施及对患者康复依从性的作用.方法 该次研究时间为2017年12月—2018年12月,研究对象方便选择该院收治慢性阻塞性
【内容提要】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要办让国家、社会、家长和学生满意的高职教育,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把学校改革与发展的重点放到加强内涵建设和提高教育质量上来,努力实现高职教育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高职教育 科学发展 内涵建设   【作者简介】李志,湖北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院长,研究方向为教育和科研管理。    胡锦涛总书记对发展教育事业高度重视,多次强调要“努力办好
加强新法理论学习,减少认识误区弓1发的上访。在贯彻新的村委会组织法的过程中,各级领导特别是民政系统的干部要带头学习新法,正确理解,保证执行中不走样。要积极组织群众学习,采
目的 慢性化脓中耳炎应用临床护理路径临床效果情况分析.方法 便利选取2017年7月—2019年7月该院诊治90例慢性化脓中耳炎患者资料,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常规护理,研究组予临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家庭对少儿培养的重视,少儿文化中心室内设计多样性的体现越来越高.本研究通过分析我国少儿文化中心室内设计现状和童·梦少儿文化中心的室内设计,
【内容提要】高等教育是否属于产业以及教育是否应该产业化,在教育界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笔者认为,高等教育应该属于一个产业,即第四产业——知识产业的特殊分支。高等教育产品属于准公共产品,因而高等教育不应该完全产业化,只有市场机制比较成熟时,民办高校才能产业化办学。学费缴纳仅仅是一种成本补偿机制,不应视为“产业化”的表现。重建高等教育产业是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和趋势,应进一步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建立相关监
一 应用领域蓬勃发展rn大数据物联网工业软件、3D 打印海洋信息智能制造、社交电视、“能量魔方”沉浸式全景虚拟体验空间、智能仿真机器鱼、VR 模拟驾驶……近期,在青岛召开
期刊
【内容提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大学面临的国内外竞争将更加激烈,大学欲在激烈的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应善于运用蓝海战略理论,着力凝练特色,培植优势,增强实力,提升竞争力。  【关键词】蓝海战略 提升 大学竞争力  【作者简介】王贵芬,华中农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硕士研究生;程华东,华中农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教育经济与管理。    笔者认为,企业战略管理领
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人们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女性对于自身价值、能力的展现越来越重视,同时整个社会对于各阶层的女性地位的认可度越来越高.近些年来,女
招商引资既是一种市场行为,也是促进地方政府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近年来,不少地方通过狠抓招商引资,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经济迅速崛起,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地方经济实力。但在取得成绩的背后,一些地方由于决策不当,定位不准,给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消极影响,一些地方甚至脱离监督,超越土地、财税、环保等政策红线,值得关注与思考。  一、招商引资工作监管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招商考核体系不完善。为解决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