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内部控制是公司治理和外部监管有效性的保证,因而对上市商业银行经营目标的实现有着重大影响。本文以中国工商银行为例,应用熵权法和主成分分析,探究了内部控制五大要素对工商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差异。最后,本文根据内部控制对上市商业银行的影响,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内部控制;上市银行;盈利能力;熵权法
中图分类号:F8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8-000013-03
引言
2014年9月12日,中国银监会印发并施行修订后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对建立健全商業银行的内部控制体系提出了更为具体规范的要求。这一指引将上市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定义为上市商业银行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参与的,通过制定和实施系统化的制度、流程和方法,实现控制目标的动态过程和机制。不难看出,上市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渗透到银行所有的职能部门与业务过程中,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最终在各个操作环节影响着经营目标的实现。而上市商业银行作为一种特殊的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是其经营目标的核心,因此,上市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与内部控制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文献综述
国内学者大多以内部控制框架体系[1]、重大缺陷披露[2]以及内部控制审计[3]为视角,采用理论分析的方式进行研究。同时,以实证分析的方式对内部控制评价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成果[4]。严会娴[5](2009),王娜[6](2011)和王语嫣[7](2011)等都将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构建内部控制对企业价值的回归模型,发现内部控制的完善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企业价值的实现。国外则对于内部控制缺陷以及评价等方面涉及较多[8][9][10]。Annukka Jokipii[11](2010)从不同行业中选取了741家公司,采用权变理论,建立以内部控制五要素和有效性三要素为基础的评价模型,得出环境的不确定性和企业策略影响内部控制结构的有效性。纵观国外的研究现状,大多都是围绕一般企业展开,针对上市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研究相对较少。而在国内,虽然理论界和实务界对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研究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其主要集中在审计问题及其对策等方面[12],针对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与盈利能力关系的实证研究较少。根据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于1998年9月公布的《银行机构的内部控制制度框架》,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可以划分为五个基本要素: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交流以及监督。因此,本文以全球市值最大的上市商业银行——工商银行为研究对象,分别考察内部控制五个要素对盈利能力的影响程度,旨在为商业银行明确各要素的重要程度,合理分配资源及全面实施内部控制体系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
二、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
为了确保完整的反映工行内部控制对年度盈利的影响,本文参考高婷[13](2011)和应旭靖[14](2011)研究指标的设计,确定本文指标的选取,最后建立盈利能力、控制环境、风险评估、信息与交流、控制活动、监督6个一级指标。其中,盈利能力下建立5个二级指标,控制环境、信息与交流、风险评估和监督下设4个二级指标,控制活动下设3个二级指标。指标划分的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另外,本文根据标普/穆迪评级体系建立了一个统一的风险评分体系,如表2,表3所示。本文所有数据均来自2009-2013年的《中国工商银行年度报告》与《中国统计年鉴》。
表2 标普评级对应评分 表3 穆迪评级对应评分
三、内部控制因素对盈利能力影响的模型
(一)数据的标准化处理
为消除变量在水平和量纲上的影响,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本文对所有指标数据采取极差标准化法进行处理,标准化后的数据介于0-1之间。盈利能力系统(yij)和内部控制系统(xij)的极差标准化法的公式分别为:
其中,i=1,2…5,j=1,2…n,k=1,2…5。i表示评价样本,由于工行上述指标每年的数据差异甚微,因此只选取近5年的数据作为样本。j表示指标数,当k=1,2,3,5时,n=4;当k=4时,n=3。max yij,min yij分别表示盈利能力系统中第j项指标在所有样本中的最大值与最小值。max xij(k),min xij(k)分别表示内部控制系统中第k个要素子系统下第j项指标在该子系统所有样本中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二)数据无量纲化后的p值处理
在对各项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后,就要求计算无量纲化后的数据的p值,无量纲化后数据的p值求值公式如下:
盈利能力系统无量纲处理:
内部控制系统无量纲处理:
(三)各二级指标对所属一级指标的权重
为了充分保证各变量权重的客观性,本文采用熵权法对各项指标计算权重。即利用信息熵计算出各指标的熵权,再通过熵权对各指标的权重进行进一步的计算,最后得出较为客观的指标权重。
各指标的熵:
各指标的熵权:
(四)评价各要素对盈利能力影响效果的计量模型
根据各二级指标值和熵权得到各一级指标值,公式如下:
盈利能力系统:
内部控制系统:
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得到方程:
其中,PF代表盈利能力(profitability),CE代表控制环境(control environment),RA代表风险评估(risk assessment),IC代表信息与交流(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CA代表控制活动(control activities),SP代表监督(supervision)。分别为控制环境、风险评估、信息与交流、控制活动与监督的回归估计系数。 四、实证结果
本文借助Eviews软件,得到了指标组的主成分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
根据表4知,第1主成分的贡献率为67.96%,已能较好地反映出5个指标的总体变动情况,而且根据它们的特征值可以发现第2个特征值开始明显变小。所以,为了讨论方便,仅提取第1个主成分反映经济变动。所以,本文最终得到的预测方程式如下:
本文中的预测数据均在5%的置信区间内显著。故本文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内部控制的每个因素对上市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大体相同。第二,除风险评估对上市银行的盈利能力是负相关外,其余因素对上市银行的盈利能力的影响均是正相关的,也即说明评估的风险越大,上市银行的盈利能力就越弱,其余因素变量的增长都会使上市银行的盈利能力增强。第三,在所有因素中,控制环境因素对上市银行的盈利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控制活动因素。
五、结论与建议
本文探讨了上市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与盈利能力的关系,利用工商银行2009-2013年的数据资料,在内部控制五要素的基础上建立其对盈利能力影响的模型,分析模型的结果可以得出:
第一,内部控制五要素对于盈利能力的影响大致相同。这是因为各要素并非独立存在,而是相互关联,相互渗透,形成一个完整的动态系统。风险评估是银行针对其内外部的不确定因素对可能的收益或损失进行识别和分析;控制活动则是对评估的风险制定具体的防范和应对措施,从而进行及时地管理,以期获得收益最大化或损失最小化的结果;在控制活动进行中又必须保证沟通和信息交流的及时性,才能使管理层的指令得以顺利传递和执行;监控则保证了整个内部控制体系设计的合理性与运行的有效性,而控制环境则对其他要素产生制约或推动作用。所以,各个要素之间有着联动的作用力,对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程度较为均衡。
第二,内部控制环境对上市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最大,与杨有红[15](2013)的观点相符。由于控制环境一般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等,以全局的视角统领和引导其他要素发挥作用,不仅仅是银行构建和实施内部控制体系的基础,也是影响银行内部控制目标制定的关键因素。内部控制环境为其他要素提供生存空间,并直接影响银行财务舞弊发生的几率,是保护银行资产、提高经营效率前提,因而,较强的盈利能力也需要优良而稳定的控制环境作为保障。
第三,上市商业银行对自身评估的风险越大,其盈利能力就越弱。上市商业银行在日常业务中会面临各种属性的风险,建立科学系统的风险评估体系,便于其全面防范和管理风险,从而降低不必要的损失,利润会相应提高,而盈利能力也会相应增强。尤其是在面临关联交易,重大投资和对外担保等高风险业务时,如果没有及时可靠的风险评估,就不能合理有效地控制风险,可能带来难以承受的损失。
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商业银行应当根据自身的运营和发展状况,积极主动地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不应只针对政府政策而流于形式。首先,加强内部控制环境的建设,注重控制环境与其他要素的相互契合。由于环境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应当围绕控制目标适时调整或重构控制环境,满足其他要素对控制环境的要求。其次,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应当分别完善各个要素系统,避免在某些容易忽视的环节出现实质性漏洞。最后,针对各要素的作用合理配置资源,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
参考文献:
[1]葛文雷,强婧.国外内部控制框架比较及其启示[J].商业时代, 2011(5):64-65.
[2]刘亚莉,马晓燕,胡志颖.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的披露:基于治理特征的研究[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1,26(3):35-43.
[3]李明辉,张艳.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若干问题之探讨——兼论我国内部控制鉴证指引的制定[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0,25(2):38-47.
[4]戴文涛,李维安.企业内部控制综合评价模型与沪市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研究[J].会计与财务管理,2013,25(1):128-176.
[5]严会娴.内部控制对企业价值影响的实证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2009:1-51.
[6]王娜.内部控制对企业价值影响研究[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11:1-46.
[7]王语嫣.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要素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研究[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11:1-41.
[8]Mitra S.Corporate ownership characteristics and timeliness of remediation of internal control weaknesses[J].Managerial Auditing Journal,2012,27 (9):846-877.
[9]Heise D.Control ML: A domain-specific modeling language in support of assessing internal controls and the internal control system[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Systems, 2014,15(3):224-245.
[10]Nishizak R,Takano Y,Takeda F.Information Content of Internal Control Weaknesses:The Evidence from Japan.
[11]Jokipii A.Determinants and consequences of internal control in firms:a contingency theory based analysis[J].Journal of Management
关键词:内部控制;上市银行;盈利能力;熵权法
中图分类号:F8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8-000013-03
引言
2014年9月12日,中国银监会印发并施行修订后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对建立健全商業银行的内部控制体系提出了更为具体规范的要求。这一指引将上市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定义为上市商业银行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参与的,通过制定和实施系统化的制度、流程和方法,实现控制目标的动态过程和机制。不难看出,上市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渗透到银行所有的职能部门与业务过程中,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最终在各个操作环节影响着经营目标的实现。而上市商业银行作为一种特殊的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是其经营目标的核心,因此,上市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与内部控制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文献综述
国内学者大多以内部控制框架体系[1]、重大缺陷披露[2]以及内部控制审计[3]为视角,采用理论分析的方式进行研究。同时,以实证分析的方式对内部控制评价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成果[4]。严会娴[5](2009),王娜[6](2011)和王语嫣[7](2011)等都将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构建内部控制对企业价值的回归模型,发现内部控制的完善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企业价值的实现。国外则对于内部控制缺陷以及评价等方面涉及较多[8][9][10]。Annukka Jokipii[11](2010)从不同行业中选取了741家公司,采用权变理论,建立以内部控制五要素和有效性三要素为基础的评价模型,得出环境的不确定性和企业策略影响内部控制结构的有效性。纵观国外的研究现状,大多都是围绕一般企业展开,针对上市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研究相对较少。而在国内,虽然理论界和实务界对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研究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其主要集中在审计问题及其对策等方面[12],针对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与盈利能力关系的实证研究较少。根据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于1998年9月公布的《银行机构的内部控制制度框架》,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可以划分为五个基本要素: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交流以及监督。因此,本文以全球市值最大的上市商业银行——工商银行为研究对象,分别考察内部控制五个要素对盈利能力的影响程度,旨在为商业银行明确各要素的重要程度,合理分配资源及全面实施内部控制体系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
二、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
为了确保完整的反映工行内部控制对年度盈利的影响,本文参考高婷[13](2011)和应旭靖[14](2011)研究指标的设计,确定本文指标的选取,最后建立盈利能力、控制环境、风险评估、信息与交流、控制活动、监督6个一级指标。其中,盈利能力下建立5个二级指标,控制环境、信息与交流、风险评估和监督下设4个二级指标,控制活动下设3个二级指标。指标划分的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另外,本文根据标普/穆迪评级体系建立了一个统一的风险评分体系,如表2,表3所示。本文所有数据均来自2009-2013年的《中国工商银行年度报告》与《中国统计年鉴》。
表2 标普评级对应评分 表3 穆迪评级对应评分
三、内部控制因素对盈利能力影响的模型
(一)数据的标准化处理
为消除变量在水平和量纲上的影响,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本文对所有指标数据采取极差标准化法进行处理,标准化后的数据介于0-1之间。盈利能力系统(yij)和内部控制系统(xij)的极差标准化法的公式分别为:
其中,i=1,2…5,j=1,2…n,k=1,2…5。i表示评价样本,由于工行上述指标每年的数据差异甚微,因此只选取近5年的数据作为样本。j表示指标数,当k=1,2,3,5时,n=4;当k=4时,n=3。max yij,min yij分别表示盈利能力系统中第j项指标在所有样本中的最大值与最小值。max xij(k),min xij(k)分别表示内部控制系统中第k个要素子系统下第j项指标在该子系统所有样本中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二)数据无量纲化后的p值处理
在对各项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后,就要求计算无量纲化后的数据的p值,无量纲化后数据的p值求值公式如下:
盈利能力系统无量纲处理:
内部控制系统无量纲处理:
(三)各二级指标对所属一级指标的权重
为了充分保证各变量权重的客观性,本文采用熵权法对各项指标计算权重。即利用信息熵计算出各指标的熵权,再通过熵权对各指标的权重进行进一步的计算,最后得出较为客观的指标权重。
各指标的熵:
各指标的熵权:
(四)评价各要素对盈利能力影响效果的计量模型
根据各二级指标值和熵权得到各一级指标值,公式如下:
盈利能力系统:
内部控制系统:
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得到方程:
其中,PF代表盈利能力(profitability),CE代表控制环境(control environment),RA代表风险评估(risk assessment),IC代表信息与交流(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CA代表控制活动(control activities),SP代表监督(supervision)。分别为控制环境、风险评估、信息与交流、控制活动与监督的回归估计系数。 四、实证结果
本文借助Eviews软件,得到了指标组的主成分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
根据表4知,第1主成分的贡献率为67.96%,已能较好地反映出5个指标的总体变动情况,而且根据它们的特征值可以发现第2个特征值开始明显变小。所以,为了讨论方便,仅提取第1个主成分反映经济变动。所以,本文最终得到的预测方程式如下:
本文中的预测数据均在5%的置信区间内显著。故本文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内部控制的每个因素对上市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大体相同。第二,除风险评估对上市银行的盈利能力是负相关外,其余因素对上市银行的盈利能力的影响均是正相关的,也即说明评估的风险越大,上市银行的盈利能力就越弱,其余因素变量的增长都会使上市银行的盈利能力增强。第三,在所有因素中,控制环境因素对上市银行的盈利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控制活动因素。
五、结论与建议
本文探讨了上市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与盈利能力的关系,利用工商银行2009-2013年的数据资料,在内部控制五要素的基础上建立其对盈利能力影响的模型,分析模型的结果可以得出:
第一,内部控制五要素对于盈利能力的影响大致相同。这是因为各要素并非独立存在,而是相互关联,相互渗透,形成一个完整的动态系统。风险评估是银行针对其内外部的不确定因素对可能的收益或损失进行识别和分析;控制活动则是对评估的风险制定具体的防范和应对措施,从而进行及时地管理,以期获得收益最大化或损失最小化的结果;在控制活动进行中又必须保证沟通和信息交流的及时性,才能使管理层的指令得以顺利传递和执行;监控则保证了整个内部控制体系设计的合理性与运行的有效性,而控制环境则对其他要素产生制约或推动作用。所以,各个要素之间有着联动的作用力,对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程度较为均衡。
第二,内部控制环境对上市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最大,与杨有红[15](2013)的观点相符。由于控制环境一般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等,以全局的视角统领和引导其他要素发挥作用,不仅仅是银行构建和实施内部控制体系的基础,也是影响银行内部控制目标制定的关键因素。内部控制环境为其他要素提供生存空间,并直接影响银行财务舞弊发生的几率,是保护银行资产、提高经营效率前提,因而,较强的盈利能力也需要优良而稳定的控制环境作为保障。
第三,上市商业银行对自身评估的风险越大,其盈利能力就越弱。上市商业银行在日常业务中会面临各种属性的风险,建立科学系统的风险评估体系,便于其全面防范和管理风险,从而降低不必要的损失,利润会相应提高,而盈利能力也会相应增强。尤其是在面临关联交易,重大投资和对外担保等高风险业务时,如果没有及时可靠的风险评估,就不能合理有效地控制风险,可能带来难以承受的损失。
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商业银行应当根据自身的运营和发展状况,积极主动地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不应只针对政府政策而流于形式。首先,加强内部控制环境的建设,注重控制环境与其他要素的相互契合。由于环境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应当围绕控制目标适时调整或重构控制环境,满足其他要素对控制环境的要求。其次,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应当分别完善各个要素系统,避免在某些容易忽视的环节出现实质性漏洞。最后,针对各要素的作用合理配置资源,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
参考文献:
[1]葛文雷,强婧.国外内部控制框架比较及其启示[J].商业时代, 2011(5):64-65.
[2]刘亚莉,马晓燕,胡志颖.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的披露:基于治理特征的研究[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1,26(3):35-43.
[3]李明辉,张艳.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若干问题之探讨——兼论我国内部控制鉴证指引的制定[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0,25(2):38-47.
[4]戴文涛,李维安.企业内部控制综合评价模型与沪市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研究[J].会计与财务管理,2013,25(1):128-176.
[5]严会娴.内部控制对企业价值影响的实证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2009:1-51.
[6]王娜.内部控制对企业价值影响研究[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11:1-46.
[7]王语嫣.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要素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研究[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11:1-41.
[8]Mitra S.Corporate ownership characteristics and timeliness of remediation of internal control weaknesses[J].Managerial Auditing Journal,2012,27 (9):846-877.
[9]Heise D.Control ML: A domain-specific modeling language in support of assessing internal controls and the internal control system[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Systems, 2014,15(3):224-245.
[10]Nishizak R,Takano Y,Takeda F.Information Content of Internal Control Weaknesses:The Evidence from Japan.
[11]Jokipii A.Determinants and consequences of internal control in firms:a contingency theory based analysis[J].Journal of Manag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