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绿色制造是全球经济社会确保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在国家注重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无法发展理念已经成为共识,在加快制药工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绿色环保发展理念将引导制药企业从企业生命周期、资源优化、绿色制造等维度保证医药化工行业进行升级,打造绿色环保制药新模式。解读制药工业企业关注的政策,为制药企业提供综合解决方案,探索环境保护下环保制药新模式。
关键词: 环境保护,绿色制药;行业可持续发展
2018中国国际制药工业环保发展论坛于四月在上海成功举行,在“绿色制药,可持续发展”主题下围绕国内制药企业关注的环保税、环境检测、绿色制造等政策以及企业实践中
清洁生产、环保治理的常见问题探索综合治理方案,论坛召开过程中结合工程实践案例打造绿色行业标杆,从制药企业生产、研发、管理等方面提升环保竞争力,适应行业升级发展。
一、转型升级下,制药企业绿色环保发展方向
制药企业工业化过程中造成的污染问题一直被社会关注,也是我国环保治理、节能降排等环境保护任务指标十分繁重的行业。适应政策导向,转变发展方式,进行技术创新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在绿色环保理念的推动下打造制药企业发展新模式。
对制药企业而言,对现有业务进行整合,重塑信息收集、业务创新流程,对企业经营过程中的相关信息进行收集,提供业务创新和整合提供企业营运能力为提供基础。绿色创新系统的优化资源配置功能是通过对企业经营中所涉及的资源等优化配置,提升资源质量,提升资源利用率,并对环保要求日益严格的情况下注意技术风险、政策风险,对制药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和资源进行协调,保证适应转型升级。
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调整产品结构,逐渐淘汰落后工艺技术、装备,发展绿色制药工艺,提高工艺技术水平。根据国家政策法规政策,结合制药企业实际情况发声,在环境治理中贡献行业力量。加强生产源头过程控制管理,推进清洁生产,持续改进工艺技术,实现节能减排,解决影响终端治理的症结。对化学原料药、中间体生产过程清洁化改造、制药工艺用水重复利用等节水改造优秀管理经验进行学习、借鉴。加快环保治理技术的推广和创新,突破企业健康协调发展技术瓶颈问题。不断增强企业生产管理等绿色理念,提升行业绿色发展意识,鼓励企业环保实践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为绿色制造创造良好消费文化和行业氛围。
二、制药企业绿色环保转型升级中存在的问题
在集群化发展的过程中,制药企业成为高新技术密集的产业形态,原有的高污染、高能耗、低技术含量的发展模式逐渐被淘汰,但技术和产品研发投入不足,核心创新能力较弱则成为国内制药企业普遍面临的发展问题,技术创新经费、人员开发等投入不足,导致行业核心竞争力弱。环境法律责任规定不足,低碳转型制度体系不完善,缺乏对污染企业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没有详细解释,城市功能不清导致环评制度难以落实。此外,排污许可证制度缺乏法律约束,没有明确的措施和流程,实践中操作性差,多数中小企业在申报和接受管理的过中存在理解不足[1]。制药企业对现行的污染防治技术政策未严格落实,尤其在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二次污染防范、固体废弃物处理、生物安全防范工作等注意事项中缺乏明确技术执行规定做参考,对制药企业生产、排放以及处理等环节技术要求缺乏严格的政策执行,此外,对制药企业污染信息公开不到位,企业没有借助网络平台发布环保信息,且环保部门监管以及群众参与度较低,一般制药企业的污染问题只有大事故爆发后才得到曝光,环保信息公开不够,环保实际需求未能得到满足,民众知情权、监督权在环保制度建设、技术防范政策制定、监督等环节为得到保证,導致整体监管力度薄弱,制药企业的环保工作迟迟未取得实质性进展。
三、制药化工企业打造绿色环保新模式的可行做法
1、认清企业的法律责任,执行环保文件,降低违法违规成本
《排污许可管理办法(试行)》对企业的排污许可证申请、核发、执行以及环保部门监管和处罚管理活动提出具体等行为政策指导。针对原料药制造企业的排污许可证核发放目前已结束,立法机关进一步加快推动排污许可管理条例出台,对固定污染源清理整顿工作将全面展开。原料药制造企业应该通过排污许可信息化履行制药企业社会责任。同时明确环保政策规定的原料药制造业水、气、固废等污染的实际排放与核算方法。国家重点监控的制药企业通过安装自动化监测设备实现排污量自动计算。对无法投入大量财力安装自动监测污染排放量的企业应以环保部门或者专业检测机构出具的监测数据进行核算[2]。对不具备监测条件、无法实际监测排放量的企业依据排污系数法、物料衡算法和抽样测算法等科学的统计方法计算排放量。在此基础上结合制药企业实际情况,根据国家对制造业的税收减免政策减少污染治理费用。
2、研发并应用先进技术,实现废物资源化、减量化,践行绿色环保理念
国内反渗透处理技术在一些先进的制药企业已经成熟应用,其中碟管式膜技术、大通道卷式膜技术、MBR、DTZ零排放、多效膜蒸馏、多相催化臭氧化氧化、过滤技术、物料分离、腐植酸提取等水处理核心技术,为制药企业高浓度废水处理提供综合性的解决方案。借助物联网智能投加系统、ECORs电解催化氧化系统、SWFS智能活水系统的建设或应用完成污水处理或废水治理。利用分子筛转轮浓缩、蓄热式废气焚烧炉RTO、化学氧化、活性炭吸附与再生等技术对制药生产过程中废气进行分质或综合处理。
目前一批从事制药污染防治的咨询服务公司加快技术研发和创新,在废水、固体废弃物、废气等污染物减量化、资源化等方面做了进一步探索。大型制药企业可以在技术投资、研发、设计、设备制造、建设、运营等环节形成完整、统一的价值链,利用技术升级为企业提供核心竞争力。未能达到独立完成技术研发的企业可以将污染物排放和处理进行外包,一方面集中企业优势资源保证制药质量,另一方方面保证企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3、建设绿色工厂,探索绿色制造发展之路
制药企业在今后的发展中将环境保护、安全和职业健康作为企业优先发展和评价的重要工作,全力支持专业人员、先进技术和资本投资事业额发展。从绿色制造系统集成项目和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着手,建立一个完整、有效的绿色制造管理系统,为企业的物流和组织基础进行整体规划,从法律合规、培训、风险管理、监督、检查、内部审查等方面落实环保理念
为员工创造安全的工作环境。组建企业的技术中心,探索绿色化学合作实验室项目,推动好行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化。改善电子医疗服务管理,打造绿色制药工厂,进一步推动制药业的绿色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宾石. 经济新常态下山东制药企业低碳转型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6.
[2]付余. 国外制药企业环保监管及其对我国的启示[D].郑州大学,2014.
关键词: 环境保护,绿色制药;行业可持续发展
2018中国国际制药工业环保发展论坛于四月在上海成功举行,在“绿色制药,可持续发展”主题下围绕国内制药企业关注的环保税、环境检测、绿色制造等政策以及企业实践中
清洁生产、环保治理的常见问题探索综合治理方案,论坛召开过程中结合工程实践案例打造绿色行业标杆,从制药企业生产、研发、管理等方面提升环保竞争力,适应行业升级发展。
一、转型升级下,制药企业绿色环保发展方向
制药企业工业化过程中造成的污染问题一直被社会关注,也是我国环保治理、节能降排等环境保护任务指标十分繁重的行业。适应政策导向,转变发展方式,进行技术创新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在绿色环保理念的推动下打造制药企业发展新模式。
对制药企业而言,对现有业务进行整合,重塑信息收集、业务创新流程,对企业经营过程中的相关信息进行收集,提供业务创新和整合提供企业营运能力为提供基础。绿色创新系统的优化资源配置功能是通过对企业经营中所涉及的资源等优化配置,提升资源质量,提升资源利用率,并对环保要求日益严格的情况下注意技术风险、政策风险,对制药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和资源进行协调,保证适应转型升级。
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调整产品结构,逐渐淘汰落后工艺技术、装备,发展绿色制药工艺,提高工艺技术水平。根据国家政策法规政策,结合制药企业实际情况发声,在环境治理中贡献行业力量。加强生产源头过程控制管理,推进清洁生产,持续改进工艺技术,实现节能减排,解决影响终端治理的症结。对化学原料药、中间体生产过程清洁化改造、制药工艺用水重复利用等节水改造优秀管理经验进行学习、借鉴。加快环保治理技术的推广和创新,突破企业健康协调发展技术瓶颈问题。不断增强企业生产管理等绿色理念,提升行业绿色发展意识,鼓励企业环保实践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为绿色制造创造良好消费文化和行业氛围。
二、制药企业绿色环保转型升级中存在的问题
在集群化发展的过程中,制药企业成为高新技术密集的产业形态,原有的高污染、高能耗、低技术含量的发展模式逐渐被淘汰,但技术和产品研发投入不足,核心创新能力较弱则成为国内制药企业普遍面临的发展问题,技术创新经费、人员开发等投入不足,导致行业核心竞争力弱。环境法律责任规定不足,低碳转型制度体系不完善,缺乏对污染企业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没有详细解释,城市功能不清导致环评制度难以落实。此外,排污许可证制度缺乏法律约束,没有明确的措施和流程,实践中操作性差,多数中小企业在申报和接受管理的过中存在理解不足[1]。制药企业对现行的污染防治技术政策未严格落实,尤其在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二次污染防范、固体废弃物处理、生物安全防范工作等注意事项中缺乏明确技术执行规定做参考,对制药企业生产、排放以及处理等环节技术要求缺乏严格的政策执行,此外,对制药企业污染信息公开不到位,企业没有借助网络平台发布环保信息,且环保部门监管以及群众参与度较低,一般制药企业的污染问题只有大事故爆发后才得到曝光,环保信息公开不够,环保实际需求未能得到满足,民众知情权、监督权在环保制度建设、技术防范政策制定、监督等环节为得到保证,導致整体监管力度薄弱,制药企业的环保工作迟迟未取得实质性进展。
三、制药化工企业打造绿色环保新模式的可行做法
1、认清企业的法律责任,执行环保文件,降低违法违规成本
《排污许可管理办法(试行)》对企业的排污许可证申请、核发、执行以及环保部门监管和处罚管理活动提出具体等行为政策指导。针对原料药制造企业的排污许可证核发放目前已结束,立法机关进一步加快推动排污许可管理条例出台,对固定污染源清理整顿工作将全面展开。原料药制造企业应该通过排污许可信息化履行制药企业社会责任。同时明确环保政策规定的原料药制造业水、气、固废等污染的实际排放与核算方法。国家重点监控的制药企业通过安装自动化监测设备实现排污量自动计算。对无法投入大量财力安装自动监测污染排放量的企业应以环保部门或者专业检测机构出具的监测数据进行核算[2]。对不具备监测条件、无法实际监测排放量的企业依据排污系数法、物料衡算法和抽样测算法等科学的统计方法计算排放量。在此基础上结合制药企业实际情况,根据国家对制造业的税收减免政策减少污染治理费用。
2、研发并应用先进技术,实现废物资源化、减量化,践行绿色环保理念
国内反渗透处理技术在一些先进的制药企业已经成熟应用,其中碟管式膜技术、大通道卷式膜技术、MBR、DTZ零排放、多效膜蒸馏、多相催化臭氧化氧化、过滤技术、物料分离、腐植酸提取等水处理核心技术,为制药企业高浓度废水处理提供综合性的解决方案。借助物联网智能投加系统、ECORs电解催化氧化系统、SWFS智能活水系统的建设或应用完成污水处理或废水治理。利用分子筛转轮浓缩、蓄热式废气焚烧炉RTO、化学氧化、活性炭吸附与再生等技术对制药生产过程中废气进行分质或综合处理。
目前一批从事制药污染防治的咨询服务公司加快技术研发和创新,在废水、固体废弃物、废气等污染物减量化、资源化等方面做了进一步探索。大型制药企业可以在技术投资、研发、设计、设备制造、建设、运营等环节形成完整、统一的价值链,利用技术升级为企业提供核心竞争力。未能达到独立完成技术研发的企业可以将污染物排放和处理进行外包,一方面集中企业优势资源保证制药质量,另一方方面保证企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3、建设绿色工厂,探索绿色制造发展之路
制药企业在今后的发展中将环境保护、安全和职业健康作为企业优先发展和评价的重要工作,全力支持专业人员、先进技术和资本投资事业额发展。从绿色制造系统集成项目和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着手,建立一个完整、有效的绿色制造管理系统,为企业的物流和组织基础进行整体规划,从法律合规、培训、风险管理、监督、检查、内部审查等方面落实环保理念
为员工创造安全的工作环境。组建企业的技术中心,探索绿色化学合作实验室项目,推动好行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化。改善电子医疗服务管理,打造绿色制药工厂,进一步推动制药业的绿色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宾石. 经济新常态下山东制药企业低碳转型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6.
[2]付余. 国外制药企业环保监管及其对我国的启示[D].郑州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