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芎嗪对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新生大鼠保护作用的研究

来源 :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xiao134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缺氧冷应激联合配方奶侵袭性喂养所致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新生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将50只出生48 h内的健康新生Sprague-Dawley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他各组新生大鼠均采用缺氧冷应激联合配方奶侵袭性喂养法建立NEC模型。同时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2.09、5.18、10.36 mg/kg川芎嗪,连续给药3 d;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的氯化钠注射液;空白组则不予任何处理,均由哺乳期母鼠代乳。末次人工喂养12 h后,采用颈椎脱臼法处死各组大鼠,取小肠回盲部组织,检测回盲部肠组织匀浆中的丙二醛、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回盲部肠组织的病理学变化,并采用Khailova标准进行回盲部肠组织损伤评分;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回盲部肠组织中半胱氨酸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3(caspase-3)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低、中、高剂量组新生大鼠回盲部肠组织匀浆中的丙二醛水平均明显降低,而CAT、GSH-Px和SOD水平均明显升高(均n P<0.05)。低、中、高剂量组新生大鼠伴有肠绒毛轻中度充血水肿及回盲部肠组织黏膜固有层轻中度肿胀分离,但程度均不及模型组,且低、中、高剂量组回盲部肠组织损伤评分[(1.91±0.33)分、(1.56±0.31)分、(1.35±0.26)分]均明显低于模型组[(3.21±0.43)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n P<0.05)。与模型组(9.34±0.98)相比,低、中、高剂量组回盲部肠组织中的caspase-3蛋白相对表达量(5.51±0.57、4.46±0.45、2.15±0.21)均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n P<0.05)。n 结论:川芎嗪对缺氧冷应激联合配方奶侵袭性喂养所致NEC新生大鼠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可有效抑制肠细胞的凋亡。
其他文献
目的:制备纳米银(AgNPs)杂化的载辛伐他汀(SIM)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微球,评价其体外缓释效果。方法: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载SIM的PLGA微球。使用丝素蛋白(SF)并通过其疏水
骨组织在维持机体运动与健康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研究骨组织细胞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对临床预防及治疗骨科相关疾病具有重要意义。茶多酚是茶叶的主要成分,其具
内皮细胞结构和功能的改变是许多疾病发生的病理基础。细胞焦亡是最近发现的一种细胞程序性死亡方式,表现为细胞不断胀大直至破裂,细胞内容物释放,激发炎性反应。内皮细胞焦亡在
骨组织工程的发展对支架材料提出了更高要求。基于再生医学的完全再生理论,要求骨移植替代物具备骨诱导性的同时,还能被破骨细胞降解并替换为新生骨组织。可吸收支架材料能被破
目的:建立一种无创、可实时监测和客观评价中医拔罐疗法治疗效果的技术。方法:利用近红外光谱(NIRS)来评估13名健康志愿者在进行拔罐疗法治疗冈下肌的过程中氧合血红蛋白([HbOn
胆囊癌是胆道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具有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进展快、预后差的特点。胆囊癌无特定的标志物,其术前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而PET-CT在局部晚期胆囊癌的转移灶检
肝内胆管细胞癌(ICC)起源于二级胆管以上的肝内胆管上皮细胞,其生物学行为和治疗方式不同于原发肝癌。手术治疗仍然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手段,微创技术、联合肝脏离断和门静脉结
电磁疗法作为一种物理疗法,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部分人类疾病的临床治疗。笔者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Pub Med、Europe PMC等数据库
胆肠吻合术被广泛应用于胆道疾病以及部分胰腺疾病手术治疗后的胆道重建,然而胆肠吻合口在愈合过程中,涉及多种炎性因子及不同的调节通路,最终不可避免会有瘢痕生成。过度的瘢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