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延伸 互动协助

来源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lxxl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课堂已从最初的“粉笔 黑板 书”的传统模式,过渡到目前的多媒体课堂,并且正在向人手一个iPad且多屏展示的“未来课堂”进发。目前,随着“未来教室”或者“智慧云课堂”的技术产品在教学中的应用日趋深入,许多教师在基于未来教室的教学实践研究中已整合出新的教学理念,衍生了一些课堂教学创新案例,取得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在未来教室环境下,教学资源的网络化、硬件装备的信息化能让师生交互、生生交互、生机交互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从而使知识建构更加个性化。
  ● 未来教室引领课堂有效翻转
  翻转课堂与未来教室都是目前的“热词”,翻转课堂改变了原有的教學次序,把教学资源前置,让学生的学习不再局限于40分钟的课堂。由于云资源及新媒体的介入,未来教室可以使教学资源按要求随时以电子文本、教学微视频、教学PPT、动画等载体呈现在学生面前。例如,某外国语学校的学生每人自配一个iPad,教师在教授Unit 5 A party时事先录制了预习微视频,包括听力练习等都在课前完成,他在课中更多的是一个引导者,生生协助,活动频频,层层互动。由于有了课前的微视频“翻转”,教师在课中可以有更多的时间、空间设计更多的活动、更多的互动。再如,教师在教授五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内容时,预先下发了某数学特级教师的教学微视频,学生可以先在课前在家聆听特级教师的授课,如果有问题就观看PPT或者选择其中的片段复习。这样,学生在课堂上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在教师的教学设计方案中主动参与活动,通过小组协助攻克难关。教学资源不论是从载体看还是从时空看,都实现了翻转,同时学生对教学资源的使用实现了个性化,分层效果自然到位,从这个角度看,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得到了翻转。
  ● STARC系统协助教学实时反馈
  由华中师范大学研制的“未来教室”在标准配备上,除了2块支持触摸操作的70寸液晶屏和50个一对一互动学习终端组织的双板教学平台外,还有自动录播系统,用于支持课堂实时录制、直播和点播。其软件平台使用的是由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制开发的基于云端的STARC课堂教学平台。教师可以发送一些有准确答案的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等给学生,在预设的时间内“回收”学生的答题结果,并且进行实时分析反馈汇总,筛选出问题所在,从而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教师也可以随时调用资源库中的相关资源实时生成题目,发送给学生让其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例如,有的教师将该功能常应用于口算练习训练,在每节课发送口算习题,预设时间一到自动收题,系统批阅结果同步显示。由于STARC系统的介入,学生的口算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对于口算能力未能赶上“大部队”的个别学生,教师会将口算练习软件发送给他们,学生在自己的iPad上将软件安装好后,多多练习及时赶上。
  ● 多屏支持创设小组协助学习情境
  由于未来教室的标配是一块教师屏和一块学生屏,所以教师在教授《金蝉脱壳》一课时创设了如下情境:教师屏显示诗词《关于一只蝉》,学生屏同步显示相关画面。教师配乐朗读,一开始就能让学生很好地投入其中。有的学校除了设置双屏一体机外,还在教室周围配备了小组活动专用一体机,如教授《解决问题的策略》一课时,教师设计了“小组合作完成面积移一移、比一比”的环节,各小组屏的最终结果可以切换到教师屏,教师也可以调用小组屏并对典型案例进行点评;教授《大师画我也画》一课时,教师让学生仿照梵高的抽象派画风画一画,于是学生在小组屏前分组,有人做模特,有人主画,有人指挥,有人参谋,好像在做抽象画展一般……
  ● 智能化实时录播实现远程共享
  未来教室硬件上“整合”了录播教室的功能。随着教师的走动、学生的起立应答,麦克风会自动指向目标,摄像头也会自动切换聚焦,系统能实时录制音频、视频。许多学校“一师一优课”中大量的录制任务就由该系统完成。为了更接近普通教室的环境,也为了节省建设费用,未来教室往往面积不大。如果要承担大型的公开课任务,解决办法是利用其特有的远程共享功能,即在未来教室实时录制时将数据远程存储在专用的服务器上,此时局域网中的计算机可以通过访问服务器实现实时直播课堂实况的功能。这个功能能使未来教室的空间“无限”扩展,当然也有学校巧妙地利用此功能实现多校区间的网上教研活动或者视频会议。
  ● 作业支撑系统让虚拟教师无处不在
  上海某公司制作的“智慧云课堂”系统可以说是未来教室的简化版,有的学校的教师在此平台上开发了学生作业支撑系统,使学生的各科作业全部实现了电子化,学生只需要打开iPad链接智慧云课堂或者未来教室主机,教师只需要一键发送作业题即可。学生在家做作业时,系统可以实时上传并反馈作业批阅结果(主观题除外),并且在作业中的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出错时,为学生提供网上帮助或者提示。教师在作业布置反馈系统中预设的一些分析,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动画展示或者微视频,这种实时的行为矫正显然比传统模式更胜一筹。在上述“翻转课堂”的应用案例中,由于未来教室的整合,教师通过网络提前介入引导,使教学时空向前有效延伸;网上作业支撑系统则提前装置好教师的预设,使教学时空向后无限延展,让虚拟教师不离不弃。当然,实现有效延伸的前提还在于网络教学资源的网络化建设。
  ● 智慧云资源让工作坊模式如鱼得水
  工作坊课程应用“学习—绩效同步转化”技术,能促进知识、技能的获得,以及心态的改善,能最大化地实现员工绩效的提升,解决企业实际难题,它是引领未来最具实效的培训方式。当前,许多教师开始尝试把工作坊移植到课堂上,于是课堂上的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众多的教学资源早由教师在课前整理制作加工完成,他们更多的“功夫”在课外。在课堂上学生们只需通过各自的iPad访问资源库,知识就会在资源包的点击中实现个性化建构,一个个被设置的障碍(任务)会在小组协作中慢慢被跨越,而小组协作过程中一个个新的“发现”又成为一种新生成的教学资源,使资源包成为可生长的动态资源。
  当然,未来教室目前尚处于实验推广阶段,教师从PPT到STARC或者智慧云课堂,都需要重新学习、熟悉系统。虽然有的学校做到了一人一个iPad,但是学生带着iPad到了新教室需要新设IP,而隔壁教室的无线路由却时常出来串扰;虽然有的学校实现了一人一个iPad,但是书包里的iPad却成了一些小游戏、网络小说的载体,这需要定期进行清理,除了经济层面外,以上种种均是未来教室推广的障碍。因此,“未来教室”无论是在软件层面还是在硬件层面,都还需要不断完善。
其他文献
【摘 要】 城市商业银行是中国商业银行的特色群体,为地方中小企业发展提供金融服务,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同时,其价值创造能力凸显。从企业战略的财务管理视角出发,文章应用EVA评估模型,以北京银行为例,评估2017年北京银行的价值创造能力,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计算2013—2017年间北京银行每年的EVA值,可以发现这五年北京银行的经济增加值均为正数,且EVA值的波动呈现了先上升后下降的
在国外旅行时遇到问题,回国后不知道向谁申诉?  新世纪之初,算上港澳,中国公民的出境游目的地只有18个。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截至去年,中国已批准146个国家和地区为公民组团出境旅游目的地。出国游人数也大幅增加,已接近每年8000万人次,中国也成为亚洲最大的出境游客源国。  伴随着出游人次的增加,对旅游服务不满意的投诉数量也大量增加。过去三年,针对旅游的投诉数量已排在所有行业的第三位,仅次于对电信服务
距离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本次埃博拉疫情是“最大规模的、更为严重和更为复杂的疫情暴发”已经近3个月,这3个月里发生的事情,尚没有超出医学界对一种严重传染病疫情发展进程的预期。  3个月的时间里,非洲主要疫区埃博拉病毒的扩散没能得到有效的控制,死亡人数仍在增加,感染的范围也在扩大,这与当地医疗条件、经济条件和民间风俗有很大关系。3个月时间,病毒通过跨洲飞行的旅客,从非洲到达北美和欧洲,但目前这两个地区的死
韦普先生是美国菲德尔费电气公司的销售人员,他到宾夕法尼亚州的农村去推销用电,跑了很多地方,总吃闭门羹。尽管城里用电已经很普遍了,可那些守旧的农民对“电”不仅陌生,而且反感,只要他一开口说“电”,人家就变着法地撵他。  这一天,他来到一户农家,女主人一听说又是来推销电的,便不再理他。就在这时,来了一个背着挎包的人。女主人警觉地问他有什么事,那人笑呵呵地说,没事,我很想念我的儿子,您孩子跟我儿子一样大
【摘要】本文以“邓玉娇案”为例,从理论角度出发,以《南方都市报》的报道为例,论述当代中国社会对报刊社会责任要求的深化。《南都》对该案件的报道,包括整理其他媒体报道,独家专访,刊登媒体人士、读者及网友的评论观点等,及时、全面、深入、准确公正,体现了当代中国媒体的社会责任。  【关键词】社会责任理论 南方都市报 邓玉娇案    一、研究背景    2009年5月12日,《三峡晚报》刊登的《镇招商办主任
9月26日 星期五 晴  校园里的桂花树“抓”起一把把“小星星”“挂”在了自己头上,真漂亮!白色的是银桂,黄色的是金桂。它们散发出浓郁的甜香,很远就能闻到,真可谓是十里飘香啊!闻着这香味,我馋得直流口水,好想吃香喷喷的桂花小汤圆!  白玉兰悄悄地长出了花苞,但谁也不知道——谁叫花苞的颜色跟树枝那么像呢!走近了看,才能发现它的花苞“穿”着一层土黄色的“毛衣”,毛茸茸的,真可爱啊!  香樟树上挂满了绿
11·15,海之上,国有殇!  11·15,在这个仿佛难以破解的密码般日期出现之前,静安——这个上海著名的中心城区,就如同她的名字一般美好。我参加过事发地所在区域的世博后发展思路大讨论,知道其城区的目标是“国际静安”,而社区的理念是“宜居江宁”。  这几年,以文化为重的静安还在打造国际一流的戏剧谷。却不料,大喜之后就是大悲。突发的大悲之后,难以置信的人们纠结于这样几个细节:一是“无证焊工”;二是消
【摘要】本文试图从宗教信仰的角度来把握麦克卢汉的媒介思想,认为拯救与认知是麦氏思想的两大主题,前者是其思想的根本诉求,后者只是获救的手段,并试图将其理论视为一种“建设性的后现代主义”。  【关键词】宗教信仰 麦克卢汉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    (一)    “麦克卢汉,你在干什么?”  1969年《花花公子》记者埃里克·诺顿以这样的提同方式开启了那场对麦克卢汉的著名采访,为世人勾勒出了麦氏理论相对清
【摘要】媒体在公益传播中的问题导致公众对公益活动的误解与冷漠。笔者以为,应当跳出思维定势,通过新闻事件策划来提升公益传播的效果。  【关键词】公益传播 新闻事件策划    近年来,媒体对公益传播的热情不断上升。不断探索新思路增强传播效果,如公益广告、公益新闻、公益网站、公益捐赠等等。所谓公益传播,是指以公益为目标或以公益为内容的传播,关注、支持和推动公益行动、公益事业,推动文化事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
【关键词】灾难报道 压力 调节    随着社会的进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功能越来越强。国家对宣传报道政策也在逐渐放宽,有关天灾人祸越来越多地被媒体披露。与此相应的,关于如何做好灾难性报道的讨论也逐渐增多。纵观这些讨论,主要集中在报道的方式和手段上。相比之下,灾难报道中记者面临的心理压力问题,却一直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  众所周知,记者是新闻传播活动的中心环节,通过他们的眼和笔(或者镜头),人们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