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炜,心中萦绕的白云

来源 :美术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ujic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罗炜,是一个凡事都做到极致的人,但凡这种追求完美的人,注定有苦行僧似的命运,因为,与极致和完美事物成正比的,恰恰是以高昂的代价为基础的加倍付出。
  罗炜毕业于广西艺术学院,本科时学的是版画专业,由于骨子里积淀了太多太多中国传统的东西,所以到了在版画领域该出成就的时候,却鬼使神差般开始痴迷于中国画,并毅然决定回到母校山水画研究生班继续深造。这种离经叛道一样的选择,不仅令已然看好罗炜的专家们感到了诧异,还令很多关心他的人觉得不可思议,这时,恰逢版画行业市场萎靡,而中国画又方兴未艾的时期,于是,无论罗炜怎么解释,大多数人还是想当然地认为,罗炜的转行是为了“钱途”。面对非议,一向谦逊而遵从师道的罗炜生平第一次我行我素了一把,他顶住压力,毅然投奔了著名画家黄格胜教授。
  从此,一切变得美好起来,内心中对传统文化的渴望变成了现实的精神追求并得到了满足,在这个过程中,黄格胜老师的治学理念和艺术追求,令罗炜终于卸下了在选择和坚守中患得患失的精神压力,并深入浅出地、有系统地开始研究中国画的绘画理论和技巧,再加上在版画专业所掌握的扎实的构图和画面表达技巧,罗炜的中国画水平很快地就有了长足的进步。然而,追求极致的罗炜,并不满足在艺术上局限于某一个体系内,他认为艺术的拓展需要宽泛的眼光和海纳百川的胸怀,他在极尽“贪婪”地吸纳艺术营养的时候,又将目光瞄向了中国文化名家高度集中地北京。
  有人说,命运决定人的一切,而罗炜的追求似乎颠覆了这一法则,由于罗炜自己对艺术自觉地追求,所以将命运就牢牢地掌握在了自己的手中。
  2011年,罗炜考入中央美术学院贾又福山水画高级创作研究班,实现了师从著名画家贾又福教授学艺的夙愿。
  罗炜在艺术上的追求,向来就有“拼命三郎”的称谓,学艺几十年都一直不惜体力地白天学习晚上画画,尤其在进入自己向往已久的贾又福山水画高研班后,其“拼命”的劲头愈发不可阻挡,往往是白天如饥似渴地去融会贯通贾又福老师的教学理论,而晚上便是践行这些理论的最好时机。他喜欢在夜深人静时画画,通宵达旦。于是,宋、元、明、清时代那些繁密而又苍秀的画风令爱不释手的罗炜不知熬过多少不眠之夜。他临摹范宽、王蒙、龚贤、石涛……殚精竭虑,一丝不苟,很希望从历代大师的作品中吸取精华并充分消化,融入到自己作品,形成自家的山水气象。但谦虚的罗炜承认,由于自己的艺术思维尚无定式,仅凭生活中支离破碎的感受作支撑,似乎还很难说出哪一种感受能成为他的创作母本。但罗炜表示,为了找到一种代表自己风格特征的符号,在导师贾又福的教导下,已经逐步建立起了属于自己的“套路”。虽然罗炜觉得,一个人的画风需要穷尽一生修炼、感悟,但在同行眼里,他的画中那种无我之境,变化于无形之中的风格和表达手法,可算是罗炜目前的独特的艺术语言吧。
  与传统相比,现代山水画除具有审美样式的多样性和技法语言的丰富性特征之外,在艺术观点上很执着的罗炜认为,真正的艺术感悟还应具有宽泛的思维模式,这既是时代的需要,也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心理,更加适应现代社会的文化环境。每个山水画家都在努力追求与大自然的和谐,这是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以情造境,以景叙情,把笔下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作为传情达意的载体,用笔墨诉说自己的思想和经历,罗炜在努力追求着这种境界。
  贾又福常对罗炜说:素描基本功扎实的画家,无论从事油画、中国画或版画,创作起来都会更加得心应手,加上对艺术的真诚、勤奋的态度,持之以恒的执着追求,生动熟练的绘画技法,不仅作品造型会更加准确生动,创作的路子也会更加宽广而有深度。
  “功夫不负有心人”这句话看用在哪里,看用在谁的身上!有人虽用尽了浑身力气却只能是一介莽夫,而罗炜的功夫却下在了心智之上,所以近年来都有力作涌现。如:《湿润的季节》《寒山冷云》《哈达似的白云》系列作品等,分别在中国美协主办的全国大展中获奖。
  一系列的艺术成就,令罗炜理清了在对中国画理解基础上的创作思路。此后所创作的作品在讲笔墨、重写意、显个性、蕴学养的前提下,融入了版画的艺术语言,使作品更具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对“笔墨当随时代”理论进行了积极探索。
  罗炜在艺术上的追求得到了极大回报,他受邀与阳山、熊丁等著名画家一道,为广西创作了《沧桑巨变》重大历史题材的巨幅作品,他的许多作品先后在《美术》《美术界》《艺术探索》等专业刊物上发表并出版多本个人画册。
  如今,罗炜又一次进入了贾又福为品学兼优的学生们量身定制的研修班进行再深造,有人如同不解他当年在艺术上离经叛道一样,对他一头扎在院校里而不闻窗外事不解。而罗炜很倔强,他不会为区区利益断送自己的艺术。他很感慨,从当初一踏上学艺之路,就注定一生是要在痛苦的追求中度过,尤其是学习中国山水画的过程,他认为是一个苦乐交集的过程,是发自灵魂深处的咏叹,他常用黄格胜的话鞭策自己,那叫:画画难,难于上青天,其中的骨法气韵、笔墨精神,均不见形不见影。太黑过火,太淡过轻;艳又俗,清没劲;认真太呆板,轻松又涣散。还有那文人画、现代派、保守、新潮、传统……
  罗炜,编审,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西美术家协会理事。 1988年毕业于广西艺术学院版画专业,师从杨照教授。2003年入读广西艺术学院中国画学院研究生班,师从黄格胜教授。2011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贾又福山水画高级创作研究班,师从贾又福教授。
  作品15次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全国性美术作品展览,部分作品被收藏。2009年获第五届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精品展优秀作品(最高奖)。2012年和著名画家阳山、熊丁等为广西创作重大历史题材巨幅山水画《沧桑巨变》。作品先后在《美术》《美术界》《艺术探索》等专业刊物上发表与专题介绍。出版个人画册多本。2013年3月在广州举办个人画展。
其他文献
钢结构被广泛的应用到各高层建筑的施工过程之中,主要是因为钢结构具有强度较强、身体体积角轻以及施工时间比较短而受到广泛的青睐。但是,钢结构的制作工程却是很复杂,如果在钢
由于钢结构具有强度高、自身重量轻以及刚度大等优点受到高层建筑的广泛关注,尤其是以箱型最为突出,为了能够实现提高柱承载力,可以通过在箱体内浇注混凝土来实现,这不仅能够增大
本文立足于现代汉语,以普、方、古大三角和三个平面的理论为构思的框架和写作思路,对汉语“比”字句的特点、功能及在差比句中的地位作了较为充分的描写和解释。在普通话部分,考
本论文从现实与幻想的关系谈起,引出中国现代寓言体小说。首先对中国现代寓言体小说进行了文学定位,然后在梳理中国现代寓言体小说的历史渊源的基础上,论述了中国现代寓言体小说
对于刚出校门的年轻人而言,最需要找的一定是职业设计师;但如果你已步入中年,那么,你可能需要一位辞职设计师。  薪水原地踏步、挣的没有花的多,家庭的重负、外界的诱惑种种因素都会使一部分中年人想通过跳槽来改变生活。辞职设计师,就能帮你找到“柳暗花明”的“又一村”!    叶小梅:“辞职设计” 不可或缺    叶小梅从事辞职设计已经一年多了,她之所以选择了这份职业,是因为她曾经因缺乏“辞职设计”而丧失了
都市青年女性文化综合杂志,不同于穿衣打扮为主的时尚杂志,而是侧重于挖掘校园、职场和家庭生活中的情感与智慧,更注重引导读者的人生态度,促进心灵的成长。这种杂志在都市青年女
本课题以李碧华中长篇小说及其电影改编为研究对象,以“城市精神塑造文本,文本重塑城市精神”为中心命题,以香港城市精神为指归,在中国文学史和香港当代文学的大背景下,把李氏创作
新经济一方面为企业文化增加着新的内容,另一方面也赋予企业文化以新的形式,呈现出新的演变趋势。在这种背景下,企业要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文化,必须重组文化建设,将企业文化
《仓央嘉措情歌》作为一部吸收民间文学和作家文学精华的杰出诗歌作品,在西藏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本文从文本分析入手,运用传统文艺理论,并采纳语言学、宗教学等相关学科的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