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重视到尊重

来源 :北京教育·普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1964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让所有中国人难以忘怀。这一年,我们曾面临严峻的考验:南方罕见的暴风雪,汶川特大地震……灾难见证了我们的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这一年,鸟巢的焰火照亮了所有关注中国的眼睛,“神七”飞天,中国航天员漫步太空再一次令全世界瞩目……
  2008年,首都基础教育也取得了新的发展。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我们进一步确立了基础教育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在保公平、促均衡、抓质量、显特色方面有了显著的进展。
  2009年,首都基础教育可持续发展将更加关注社会、市民对基础教育的需求和期待。均衡、公平、质量、特色仍然是我们要关注的核心词汇。
  要追求和谐发展、教育公平,在发展中实现公平。均衡不是平均,促进教育公平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教师、学校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换言之,是否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各得其所的发展是检验教育公平与否的重要标准。“办好每一所学校,关注每一个孩子”,有效缩小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和学校之间的教育差距,实现均衡发展,是我们新一年工作的重心和着力点。
  充分重视基础教育的发展,更要尊重基础教育的发展规律,促进其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要尊重教师与学生的发展。这是教育“以人为本”的根本。尊重学生,切实为学生享有教育幸福和一生健康成长服务。尊重教师,更重要的是尊重教师脑力工作的特殊属性,创造条件引导并使教师体验到脑力工作者的快乐,生成教育智慧。幸福的教师能为社会教育出更多幸福的学生。
  要尊重学校的发展。这是教育“以人为本”理念的延伸。事实上,社会对基础教育的需求,根本体现在能够为不同发展潜质的孩子提供适应其发展的教育。我们期待若干年后,通过现代学校制度的建设和给予学校课程管理权,强化学校的自主发展和发展责任,并通过办学成就评价等方式,激发学校的活力和创造性,使各级各类学校各得其所,同步发展。中小学校基本面貌和增长方式将由此发生改变,不再有“千校一面”的忧虑。
  要尊重区域教育的发展。这是教育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基础教育发展离不开区域自然与文化的基础,一个地区的学校必然反映当地的文化特色和传统。区域基础教育的先进与优质最终要体现在是否最大限度地服务于人的发展和区域文化的演进。因此其自身要具备一种能够有所作为的、不断超越的特征,不再是单纯出于对外国的参照和对发达地区的比较,而是出自于对自身历史与现实的自我反思、自我批判和自我认知。
  因重视而尊重,因尊重而发展。站在2009年的起点,展望首都基础教育发展的未来,我们充满期待,也充满信心。□
  编辑 王雪莉 付江泓
其他文献
文化和旅游都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和追求的重要方式.公共文化服务和旅游公共服务的融合发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助于完善国家公共服务网络、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和增强文化自信.各地的创新实践为文化和旅游在公共服务层面的融合发展提供了“中国经验”.“十四五”时期,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的资源、服务和平台要进一步互通互融,在“主客共享”理念下,以重点工作为突破口,打造特色化、多样化、立体化的融合发展新模式,更加广泛地融入并服务于国家发展大局.
文章针对残障群体服务在公共图书馆领域保障不足、效能不高的现状,探讨基于VR/AR技术的图书馆残障群体无障碍服务的可行性及实施路径。面向残障群体的图书馆服务应由粗放型服务转向积极应用新技术的个性化精准服务,以扩大公共图书馆服务覆盖面,提升服务水平,保障残障群体信息权利。
随着新兴技术在图书馆领域的广泛应用,智慧图书馆空间逐渐走向融合.图书馆和用户目标融合、线上线下目标融合、图书馆平台和用户生成资源融合、图书馆板块资源融合、图书馆横向服务融合、图书馆纵向服务融合、用户行为场景融合、用户社会场景融合是智慧图书馆空间融合的显著因素.基于智慧图书馆空间融合问题,着手分析了空间融合要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智慧图书馆的空间融合路径.
为了推动美国基层公共文化事业的发展,美国博物馆与图书馆服务协会发起“促进小型图书馆前景性探索实践”项目,促进小型图书馆在“社区记忆”“数字包容”和“学校图书馆转型”方面的发展。文章研究该实践项目,为我国基层图书馆创新发展提供思路。
文章总结近年来“城市书房”的成功经验,认为空间选址、主题定位、创意设计、体系布局、活动策划、技术赋能和以文塑旅是面向未来城市书房高质量发展的七大要素。
一般认为中国传统地图的绘制多依赖地物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来确定某一地物的位置,这方面的实际研究仍有待深入与量化衡量。文章以表现大同左卫道地区的4幅明代和清初官绘地图为例,借助信息化技术手段,对图上地物的相对位置关系进行批量量化计算,并与实际位置关系进行对比,从而研究图上地物的相对位置关系是否准确反映地物的实际位置关系及其准确程度,进而对运用信息化技术方法研究古地图的可行性进行探讨。总体而言,4种具有
近年来,“智慧图书馆”成为一种图书馆发展新理念.目前,图书馆界对智慧图书馆的研究主要停留在技术层面,从本质上尚未理解“智慧”的含义,也未解决实现智慧支持的路径问题.通过具体研究智慧图书馆的“资源”“空间”“馆员”“服务”等要素,探讨如何构建智慧环境以及实现智慧图书馆建设问题.
对高校图书馆红色阅读空间服务进行了多维探索,分析了图书馆阅读空间服务现状,指明高校图书馆红色阅读空间服务的价值意蕴,从加强红色阅读空间服务的顶层设计、以红色文化为主题布局阅读空间、构建智能虚拟红色阅读空间、打造红色阅读空间精品服务团队、挖掘红色阅读空间服务的人文内涵、加强阅读空间红色资源专藏建设等方面阐述其现实路径,并指出需要深化的方面以及前景.
结合辽宁省图书馆俄文图书编目工作实践经验,制定了俄文图书编目本地化细则,并对重点字段进行分析.同时对国内俄文图书编目现状做以简略概括,提出做好联机编目书目数据规范工作、建立规范控制体系、实施RDA本地政策、完善俄文编目格式、建立高素质的俄文编目人才队伍等若干建议.
审美主体从“观物取象”到比兴思维下的物我交融,直至在审美活动中获得情感满足的心理过程,体现了审美意象生成的动态性。审美主体的情感因物而兴,同时又以物为寄托。比兴思维与想象是主体在审美意象生成过程中实现物我交融的方式。审美主体在“观”和“取”中的心理倾向体现了审美意象动态生成的必然属性。无论是基于物我关系的创构,还是随着主体生命活动而不断变化,抑或是在历史文化中发展,都表明审美意象不是预成的,而是动态生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