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浅谈

来源 :新校园(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yls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化学是一门与生活实际联系非常广泛的学科,在日常生活过程中有很多用到化学知识的地方。化学教学应该注重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这样才能真正有效提高学生化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将高中化学教学生活化,能更加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方法;生活化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变化规律的学科,不同的物质在不同的条件下会发生不同的反应。在实际生活过程中,经常会看到很多化学反应。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成功地将这些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引入教学,那么一定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显著提高教学效果。
  一、高中化学教学生活化的意义
  化学本身就是一门与生活实际联系非常密切的学科,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忽略了化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因而制约了化学教学的深入开展。为此,化学教师应该积极更新观念,将化学教学与生活实际联系,有效拓宽学生的视野,为学生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1.生活化的教学方法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好奇心永远都是促使学生进行不断探索的动力。学生肯定會对生活中各种奇妙的化学变化发生兴趣,想要知道其中的原理。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就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生活化的教学方法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化学学科在某种程度上说就是基于实验建立起来的。学生可以运用生活中的一些材料来进行简单的化学探究实验。
  二、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方法的应用
  1.将生活实际与课堂进行结合
  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应该将所要讲的化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进行联系。这样才能让学生对上课内容产生兴趣,产生更加深刻的印象。例如,教师在讲“酸碱中和”的内容时,可以举生活中的一个例子:在家中进行卫生间清洁时,一定不能将“洁厕灵”和“84”消毒液共用。这其中的原因学生一定不明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们很想知道这两种液体为什么不能混合使用。这时候教师先将酸碱中和的概念引入。然后将在黑板上写出两种液体混合后会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最后教师再对这两种液体进行具体的说明。因为“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而“洁厕灵”的主要成分是盐酸,两者混合后会发生酸碱中和反应,产生有毒的氯气,从而导致人们中毒。通过这样的一个实际例子,既能成功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加强理论教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2.将生活实际与实验进行结合
  实验课是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另外一条途径,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实验课的重要性,积极将生活实际与实验课进行结合。化学实验课主要是让学生对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再次验证。这样做既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再次理解,又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例如,学习碳酸盐相关的知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实验课完成本节基本内容。讲课时,教师可以拿出一个平时烧水用的水壶,学生此时可能会充满好奇,想知道教师的意图。教师可以告诉学生,平时烧水用的水壶长时间使用就会产生水垢,可以用一些化学反应除去这些水垢。这时,教师就可以将事先准备好的醋倒入水壶中去,经过一段时间后学生就会发现水垢逐渐消失,这主要是因为醋与水垢发生反应,生成了溶于水的醋酸盐。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实验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例子。
  3.将生活实际与化学学习进行结合
  在化学世界中,每种物质都有不同的属性,例如种类、大小等。有些物质人们无法用肉眼来进行观察,但是科学研究需要对这些物质有一个量上的规定。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树是以棵来计量,水是以升来计量,鸡蛋是用千克来计量,而化学物质也有一定的量来进行计量。例如,看不见、摸不着的气体是用摩尔来计量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多用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进行对比说明,这样才能够方便学生理解相关的概念。
  总而言之,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将生活实际与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联系,这样有益于学生的学习。为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将生活化的教学方法运用到化学教学中,以便更好地促进高中化学教学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何双安.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有效实施途径[J].化学教育,2013,34(4):20-22,25.
  [2] 王幼琴.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探究[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4,(11):13-13.
  [3] 王玮.生活化教学在高中化学课堂的实践探究[J].文理导航(中旬),2014,(9):45-45.
其他文献
摘 要:教师教学要认真思考,并积极探索植根于学科特点之上的教学策略,做到适性而教,激发学困生潜能,使其树立自信,在学习上取得长足的进步,获得全面发展。  关键词:适性教育;地理教学;策略  在潜能生转化方面,适性教育的实施要注意个体发展的适宜性,即教育措施要与每个学生的特点相适应。教育的目的是让每个学生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技巧,最大限度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信心,使每个学生将来都能在社会上
【内容摘要】新课改的纵深发展给初中数学教学带来了新的变化,要求教师要注重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数学属于理科范畴,学生具有一定的问题意识,有助于强化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为整个数学阶段的学习奠定有效基础。就学生本身来说,问题意识是推动其全面健康发展的前提。因此,作为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促使学生不断的突破自我,得到成长。  【关键词】初中数学 学生 问题意
【内容摘要】数学是一门理性的学科,具有独特的准确和概括的风格,教师的教学重点应该是怎样激发学生的思维,怎样教导学生主动构建数学模型,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凸显 数学思维 追求 教育本真  在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只注重对学生进行数学知识掌握,以及对学生进行解题技巧的训练。然而,这样的教学模式却忽略了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初中教学课程标准》中强调,初中数学教学要引导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