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6年11月28日,我有幸作为校“学会教材”课题组成员走进山东新起的教育典型——聊城市茌平县杜郎口中学。
下午1点,我们一行30人在校门口集合坐上了开往杜郎口的专车。旅途是愉快的,最感兴趣的是临窗而坐静静地观看路边的景色,感受各地的发展建设和经济差异。印象最深的是沿途农田的林网建设,路边100米范围内大多种着速生毛白杨。这让我心中暗自高兴,心想也许中国的环境状况会变好的。
三个半小时后到达茌平县城。由于天色已晚,就入住了当地一家宾馆。第二天一大早简单吃了一点东西后就直奔目的地——杜郎口中学。虽然这是一所普通的农村初中,但她无疑是2006年度山东甚至中国教育的“年度明星”。作为教育大省(不知是不是强省),作为录取分数线最高的省份,山东一直因没有在全国叫得响的素质教育典型而令山东教育界遗憾不已。今年,就在今年,随着杜郎口在全国的逐渐叫响,山东教育终于挽回了一点颜面,可以扬眉吐气一回了。
生财有道的杜郎口
在杜郎口参观是收费的,标准是每人50元。这并不奇怪,到闻名全国的洋思中学参观也是收费的。但即使收费也没有挡住参观者的脚步,当我们赶到时已经有很多车辆停在校门两侧了,众多车辆和周围略显落魄的建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车牌照可以判断有来自河北、河南、北京的参观者。杜郎口真是声名在外了。
能适合高中吗?
杜郎口中学是一所初中,洋思中学也是一所初中,我不禁产生了这样一个疑问,他们的做法能适合高中吗?我想完全照搬不可行,因为我们不具备他们所有的一切条件,此不赘述。但我想我们还是可以结合自己的教学进行相当程度的改进吧。结合我的历史教学,我认为可以在两方面加以完善。
就课堂教学而言,舍弃作业本,以预习本代替之。现在我有四个班的历史教学任务,加上一个班的班主任工作,工作量不可谓不小,时常搞得自己疲惫不堪。但从考试来看,学生并没有从中获得太多益处,自己的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教学效率低下。
经过我对杜郎口中学的考察,发现他们的学生都有自己的预习本。主要内容包括:学习任务、重难点、重要的知识点等。应该说我以前也注意到了预习的重要性,但只是简单地让他们看看,没有起到自主学习的效果和目的。他们的工作做得很细,差距也许就在这里。我想这样安排:先根据学生的历史成绩进行分组,每组6至10人。组长由历史成绩较好的同学担任,组员由组长选定。历史小组长的职责是:1.认真检查督促本组成员的作业(主要是《基础训练》和《同步学程》)完成情况,认真检查并形成记录(关注数量和质量)。2.检查预习本的完成情况(数量和质量),并形成记录。3.归纳本组成员预习中的疑问,可解决掉的本组内自行讨论完成,如没有结果,可上报给课代表,由老师代为解决。4.辅导本组成员的历史学习。
其中预习作业本可包含四块内容。第一块,学习任务。由老师通过课代表提供给学生。其内容主要是课程标准和教参中的内容。第二块,思路。由学生通过自己阅读分析课文来完成把握。第三块,内容。各目的知识要点。这一块内容学生通过预习课本来完成,这一块是重中之重,即锻炼学生的能力。内容应该是自己认为重要,有可能出题的核心内容,也应该是最基础的内容。这一部分内容可用填空题的方式展现出来。自己先不要急于将空填上,整理完之后再填也不迟。本身设计填空题的过程就是一个学生自主学习、理解的过程,很锻炼学生的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填空时要用另一颜色的笔迹标出,最好是红色以示醒目,有助记忆。最后一个模块是心得体会,写一下自己学习的感想。我想这就是杜郎口中学所做到的一节课讲的时间不超过十分钟的原因。确实是将主动学习权还给了学生。好,太好了。可以肯定,只要学生自己认真做,定会出成绩的。
这是平时教学的模式,复习课怎样上呢?杜郎口中学也给了我很好的启发。
校教务处门玉岐主任经常讲要定时训练,让学生有一种紧张感,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这一点我是很赞同的。在历史课复习实践中我也注意这样做了,先让学生读上多半节课,然后再在下课前10分钟时,做一个听写,然后同位互改,应该说效果还是不错的。
看到了杜郎口的做法后,我感觉自己还有待改进的地方。比如:让学生自己先读,并让各历史小组几位同学去分目写核心内容,用填空的形式展现或总结该目主要内容,并领着学生回答问题。实际就是让学生把自己出的题给其他同学讲一下,争取做到让出题的同学,想着法儿使学生明白、记住你所讲的这一目的内容。当然这个过程需要老师引导和组织。这样可以把课本上的一个个重要知识点清晰地展示出来。一节课一般可以复习一单元的核心内容,效率还是很高的。在这个过程中,要强调板书的规范性,回答问题时语速的适当和连贯性。
另外对于做的历史题目可以让学生自己讲,史小组完成,一提就是一个小组。下一个同学立马说,不停。体现出的是高效,这一点,杜郎口中学做得很好。
班主任工作
班主任工作我也学到了不少的东西。从魏书生那里学到让学生将自己的竞争对手写在课桌上,激励自己,并形成一种比学赶超的氛围。我在做这项工作时,显然力度不够,同学们不写我得过且过了,因为害怕这种竞争会给学生带来太大的压力,有负面作用。来杜郎口一看,发现他们比我做得“绝”多了,不但要求每个同学写姓名、奋斗目标、竞争对手、格言,并且贴在教室的显眼位置,让同学都知道你的目标。甚至有的班级还让学生每天早课、午课前到自己的板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块小黑板)前喊出自己的座右铭和竞争对手。我想是可以尝试一下的。
花絮:历史老师来了,他没说话
有这样一个细节给我的印象很深。参观了一节历史复习课,整堂课是由一位课代表组织引导完成的,不管是时间的分配、内容的安排,还是学生的回答,都体现出了该课的高效率和这位课代表的课堂驾驭能力。当下课后,我问一位学生,“你们的历史老师没来吗?”他的回答让我唏嘘不已,“历史老师来了,他没说话。”
他们成功在哪里?
应该说不虚此行,确实感觉到了我们和教育先进地区的差距。感觉他们成功的最主要原因是:有一个懂教育、肯钻研,并将工作做得很细的校长——崔其升。
在教学楼的大厅里看到了该校老师的工作记录,也看到了上面校长崔其升的点评指导。不难看出校长的工作态度是极其认真的。就像,同来参观的一位老师说的一样,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
和这里的一位历史老师交流时,告诉我,教师的听备课每天都要检查,尤其是听课,要求老师要做研究型的老师,研究教学,研究课堂,要求把工作做在课下,把细节做好。一位参观的老师问道,“你们这里是不是压力很大?”那位老师坦然说道,“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
这里的老师和学生,有一种自主自信自强不息的性格。
结语
用在杜郎口看到的两句格言作为本文的结语:我的课堂我做主,我的人生我把握;课堂因互动而精彩,学生因自主而发展。
下午1点,我们一行30人在校门口集合坐上了开往杜郎口的专车。旅途是愉快的,最感兴趣的是临窗而坐静静地观看路边的景色,感受各地的发展建设和经济差异。印象最深的是沿途农田的林网建设,路边100米范围内大多种着速生毛白杨。这让我心中暗自高兴,心想也许中国的环境状况会变好的。
三个半小时后到达茌平县城。由于天色已晚,就入住了当地一家宾馆。第二天一大早简单吃了一点东西后就直奔目的地——杜郎口中学。虽然这是一所普通的农村初中,但她无疑是2006年度山东甚至中国教育的“年度明星”。作为教育大省(不知是不是强省),作为录取分数线最高的省份,山东一直因没有在全国叫得响的素质教育典型而令山东教育界遗憾不已。今年,就在今年,随着杜郎口在全国的逐渐叫响,山东教育终于挽回了一点颜面,可以扬眉吐气一回了。
生财有道的杜郎口
在杜郎口参观是收费的,标准是每人50元。这并不奇怪,到闻名全国的洋思中学参观也是收费的。但即使收费也没有挡住参观者的脚步,当我们赶到时已经有很多车辆停在校门两侧了,众多车辆和周围略显落魄的建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车牌照可以判断有来自河北、河南、北京的参观者。杜郎口真是声名在外了。
能适合高中吗?
杜郎口中学是一所初中,洋思中学也是一所初中,我不禁产生了这样一个疑问,他们的做法能适合高中吗?我想完全照搬不可行,因为我们不具备他们所有的一切条件,此不赘述。但我想我们还是可以结合自己的教学进行相当程度的改进吧。结合我的历史教学,我认为可以在两方面加以完善。
就课堂教学而言,舍弃作业本,以预习本代替之。现在我有四个班的历史教学任务,加上一个班的班主任工作,工作量不可谓不小,时常搞得自己疲惫不堪。但从考试来看,学生并没有从中获得太多益处,自己的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教学效率低下。
经过我对杜郎口中学的考察,发现他们的学生都有自己的预习本。主要内容包括:学习任务、重难点、重要的知识点等。应该说我以前也注意到了预习的重要性,但只是简单地让他们看看,没有起到自主学习的效果和目的。他们的工作做得很细,差距也许就在这里。我想这样安排:先根据学生的历史成绩进行分组,每组6至10人。组长由历史成绩较好的同学担任,组员由组长选定。历史小组长的职责是:1.认真检查督促本组成员的作业(主要是《基础训练》和《同步学程》)完成情况,认真检查并形成记录(关注数量和质量)。2.检查预习本的完成情况(数量和质量),并形成记录。3.归纳本组成员预习中的疑问,可解决掉的本组内自行讨论完成,如没有结果,可上报给课代表,由老师代为解决。4.辅导本组成员的历史学习。
其中预习作业本可包含四块内容。第一块,学习任务。由老师通过课代表提供给学生。其内容主要是课程标准和教参中的内容。第二块,思路。由学生通过自己阅读分析课文来完成把握。第三块,内容。各目的知识要点。这一块内容学生通过预习课本来完成,这一块是重中之重,即锻炼学生的能力。内容应该是自己认为重要,有可能出题的核心内容,也应该是最基础的内容。这一部分内容可用填空题的方式展现出来。自己先不要急于将空填上,整理完之后再填也不迟。本身设计填空题的过程就是一个学生自主学习、理解的过程,很锻炼学生的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填空时要用另一颜色的笔迹标出,最好是红色以示醒目,有助记忆。最后一个模块是心得体会,写一下自己学习的感想。我想这就是杜郎口中学所做到的一节课讲的时间不超过十分钟的原因。确实是将主动学习权还给了学生。好,太好了。可以肯定,只要学生自己认真做,定会出成绩的。
这是平时教学的模式,复习课怎样上呢?杜郎口中学也给了我很好的启发。
校教务处门玉岐主任经常讲要定时训练,让学生有一种紧张感,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这一点我是很赞同的。在历史课复习实践中我也注意这样做了,先让学生读上多半节课,然后再在下课前10分钟时,做一个听写,然后同位互改,应该说效果还是不错的。
看到了杜郎口的做法后,我感觉自己还有待改进的地方。比如:让学生自己先读,并让各历史小组几位同学去分目写核心内容,用填空的形式展现或总结该目主要内容,并领着学生回答问题。实际就是让学生把自己出的题给其他同学讲一下,争取做到让出题的同学,想着法儿使学生明白、记住你所讲的这一目的内容。当然这个过程需要老师引导和组织。这样可以把课本上的一个个重要知识点清晰地展示出来。一节课一般可以复习一单元的核心内容,效率还是很高的。在这个过程中,要强调板书的规范性,回答问题时语速的适当和连贯性。
另外对于做的历史题目可以让学生自己讲,史小组完成,一提就是一个小组。下一个同学立马说,不停。体现出的是高效,这一点,杜郎口中学做得很好。
班主任工作
班主任工作我也学到了不少的东西。从魏书生那里学到让学生将自己的竞争对手写在课桌上,激励自己,并形成一种比学赶超的氛围。我在做这项工作时,显然力度不够,同学们不写我得过且过了,因为害怕这种竞争会给学生带来太大的压力,有负面作用。来杜郎口一看,发现他们比我做得“绝”多了,不但要求每个同学写姓名、奋斗目标、竞争对手、格言,并且贴在教室的显眼位置,让同学都知道你的目标。甚至有的班级还让学生每天早课、午课前到自己的板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块小黑板)前喊出自己的座右铭和竞争对手。我想是可以尝试一下的。
花絮:历史老师来了,他没说话
有这样一个细节给我的印象很深。参观了一节历史复习课,整堂课是由一位课代表组织引导完成的,不管是时间的分配、内容的安排,还是学生的回答,都体现出了该课的高效率和这位课代表的课堂驾驭能力。当下课后,我问一位学生,“你们的历史老师没来吗?”他的回答让我唏嘘不已,“历史老师来了,他没说话。”
他们成功在哪里?
应该说不虚此行,确实感觉到了我们和教育先进地区的差距。感觉他们成功的最主要原因是:有一个懂教育、肯钻研,并将工作做得很细的校长——崔其升。
在教学楼的大厅里看到了该校老师的工作记录,也看到了上面校长崔其升的点评指导。不难看出校长的工作态度是极其认真的。就像,同来参观的一位老师说的一样,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
和这里的一位历史老师交流时,告诉我,教师的听备课每天都要检查,尤其是听课,要求老师要做研究型的老师,研究教学,研究课堂,要求把工作做在课下,把细节做好。一位参观的老师问道,“你们这里是不是压力很大?”那位老师坦然说道,“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
这里的老师和学生,有一种自主自信自强不息的性格。
结语
用在杜郎口看到的两句格言作为本文的结语:我的课堂我做主,我的人生我把握;课堂因互动而精彩,学生因自主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