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苯酞注射液联合智能机器手治疗急性脑梗死偏瘫手患者的疗效及对脑血流速度的影响分析

来源 :中国临床新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YUE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丁苯酞注射液联合智能机器手治疗急性脑梗死偏瘫手患者的疗效及对患者脑血流速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北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偏瘫手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治疗方法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和智能机器手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0 d、治疗后20 d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功能(ADL)评分、手最大握力、夹指压力以及脑血流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NIHS
其他文献
医学科技的迅猛发展一方面为人类带来救治疾病的利器,同时也衍生科学伦理异化、医疗趋利化和“药品拜物教”等诸多现实困境。临床医疗被视作纯粹“生理-科技”的简单对抗过程,人的因素疏离于强调物化的诊治系统之外。融合心理与社会因素的新医学模式与新健康观重唤医学人性化的理性复归。通过中西医学人文理论溯源与传承流变等比较研究,探索医学人文的演进脉络与现实价值指向,可为临床实践重新发现人性化医疗的核心要义及其应用方式提供路径指引。中西医学人文的相似与不同点对比分析揭示,二者学理前提尽管有着重大差别,发展轨迹迥异,但目标愿
目的研究高血压患者中基线体质量指数(BMI)与癌症发病风险之间的关联,为高血压患者的体质量管理提供建议,以期降低癌症发病风险。方法选择2007—2015年上海市闵行区电子健康信息系统(EHR)登记的212394名中国成年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使用变系数Cox回归模型估计基线BMI与癌症发病风险之间的时变关联。结果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高血压患者中低体质量与较高的癌症发病风险相关,但其关联程度随着随访时间而逐渐减弱,随访1年HR=1.65(95%CI:1.42~1.91)
目的探讨唾液中miRNA-144、miRNA-21的表达水平及其联合检测对食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9年5月暨南大学附属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心胸外科收治的食管癌患者85例(病例组),均经病理活检与免疫组化检查确诊;另选择同期健康志愿者32名(对照组),两组年龄均>60岁。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两组唾液的miRNA-144、miRNA-21表达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法评估两者对食管癌的诊断价值。结果病例组唾液中miRNA-144、miRNA-21的表达水平
目的探讨表现为肾小管间质性炎症的浆细胞骨髓瘤肾损害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1例表现为肾小管间质性炎症的浆细胞骨髓瘤的临床表现、组织形态学特征及电镜特点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4岁男性患者,以急性肾功能不全入院,肾穿刺活检显示为肾小管间质性肾炎,免疫病理显示κ轻链表达,电镜显示肾小球及肾小管基底膜两侧均有泥沙样物沉积。骨髓穿刺活检明确诊断为浆细胞骨髓瘤。结论浆细胞骨髓瘤会引起多器官损害,当以肾功能不全起病时,须结合光镜、免疫病理及电镜全面综合评估,避免漏诊、误诊、误治。
目的探讨尿激酶原联合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STE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预防无复流/慢血流(NR/SF)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9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张家界市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90例ASTEMI患者的病历资料,均行急诊PCI-支架置入术,根据术中用药方案分为研究组(冠脉内尿激酶原联合替罗非班)和对照组(单纯使用替罗非班),每组45例。比较两组治疗前至出院前的TIMI血流分级、NR/SF发生率、心功能指标[左心室收缩末期直径(LVESD)、短轴缩短率(FS
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US-FNAC)是目前公认的术前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首选方法.由于受到细胞学诊断的局限性等因素的影响,有20% ~30%的结节无法得到明确的诊断结果.
胃静脉曲张(GV)患者容易出血,并且病死率高.目前GV的治疗方法尚未统一.内镜下注射组织胶治疗GV应用最为广泛,但其与各种并发症有关,包括异位栓塞和复发性出血.近年来,超声内
1 病例介绍rn患者,男,48岁,以“胸闷、气喘10 d”为主诉于2019年3月15日就诊于我院呼吸与危重症科门诊.10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气喘,稍活动即感胸闷、气喘加重,伴咳嗽,无
目的探讨肠道微生态制剂联合谷氨酰胺对大肠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7月至2019年5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大肠癌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术前行传统常规肠道准备(口服复方聚乙二醇或机械清洁灌肠),术后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术前第3天开始每天口服肠道微生态制剂(双歧杆菌四联菌片及乳果糖)和谷氨酰胺,术后第1天至术后第7天除了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外,同时予口服肠道微生态制剂(双歧杆菌四联菌片)和谷氨酰胺。观察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第3天、第7天
肝吸虫病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食源性寄生虫病.全世界感染肝吸虫的人数大约有3500万,约有11亿人存在感染风险.长期肝吸虫感染引起最严重的并发症是胆管细胞癌(CCA),世界卫生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