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学生物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h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生物教学大纲》明确规定,要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不断获取和运用生物学知识的自学能力。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教学生会学。然而,在当前中学生物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不是被忽视,就是束手无策。那么,如何在生物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呢?下面我就把自己在长期教学实践中的一些探索给以介绍,以抛砖引玉,与大家共勉。
  
  一、掌握方法,增强自学效果
  
  自学的主要形式是阅读。阅读有预习阅读、课中阅读、复习阅读和课外阅读等形式。不论是哪一种形式的阅读,教师都必须在方法上给予正确指导,才能收到良好的自学效果。
  1.预习阅读是学生在教师未授课时事先阅读相关课文。为了提高预习阅读的有效性,我都是先拟好预习提纲,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指定课文,并要求阅读后作出解答和提出疑难。如“伴性遗传”一课,我设计了下列预习提纲:①什么叫伴性遗传?②写出男女正常色觉的基因型,男女色盲的基因型,女性携带者的基因型。③一对夫妇中,如果有一方患色盲,其后代色觉遗传现象如何?④为什么色盲总是男性多于女性?⑤为什么近亲结婚危害子孙后代和国家民族?阅读提纲要力求启发性、悬念性,以激发学生积极地独立地探求知识的兴趣和欲望。指导学生在预习阅读中,要根据预习提纲纵览全文,了解梗概。然后再精读细读,对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用笔圈点勾画,并运用批注法在课文空白处批注提纲要点和感想,做到重点落实。
  2.课中阅读是教师随教学进程提出问题,让学生阅读一个或几个重点的相关段落。为了使学生对所阅读的重点段落做到字斟句酌,我常变换形式提出问题让学生阅读思考。如阅读“减数分裂”概念时,我提出的问题有:①进行减数分裂的生物对象是什么?②什么数被减?③数被减了多少?④在第几次分裂发生减数?⑤全过程染色体数的变化规律是什么?我就指导学生在阅读容易混淆的概念时,要运用对比法加以区分,找出异同点,从而掌握概念的实质。如: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DNA和RNA,无籽西瓜和无籽番茄等。
  3.复习阅读是在教师授完一个单元或全部课程后,要求学生进行系统地阅读。为了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强化记忆,我就指导学生运用分析综合法进行专题阅读,对不同章节出现的同类知识进行归纳、整理,组合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如在复习高中《生物》时,我要求以染色体为线索,整理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①染色体的形态、数目;②染色体的化学成分——染色体与DNA的关系;③染色体的存在部位及存在形态;④染色体的复制(时期与方式);⑤染色体的传递规律:有丝分裂的传递与减数分裂的传递的比较;⑥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的行为与3个遗传规律的关系;⑦染色体变异与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
  4.课外阅读通常是学生在参加课外活动实践中,为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去查阅课外参考书。由于生物学课外参考书种类很多,为了遵循可读性、实用性和科学性原则,我都主动帮助学生选好课外书。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做到:①有所侧重;②弃粗取精;③做好笔记。为了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外阅读,我要求每位学生每学期根据自己课外活动的实践,写一篇生物小论文。我还利用与生物有关的节日(如植树节、爱鸟周和环境日等),要求学生紧扣节日主题摘编一份生物学小报。课外阅读不仅扩大了学生的知识眼界、激发了学习生物学的兴趣,而且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课内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检查评价,激发自学热情
  
  不论是让学生阅读,还是让学生参加实践,单有布置而没有检查,无法落实;而有检查没有评价,无法激发自学热情。我的做法是:每节新课前,都要利用预习提纲中的问题,先提问学生。在教学进程中,对一些较易混淆的概念和比较难懂的问题,先让学生讨论,再有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进行回答。对学生的作答,我都是当场给予评价,肯定正确,指出错误,对回答好的学生予以鼓励。对学生的生物学小论文和小报,组织教研组的教师进行评选,对优秀的小论文给予列榜公布并发给获奖证书,对优秀的“生物学小报”采用在全校展览并选登在学校的“生物园地”上。通过这些做法使学生感受到获得自学成就的喜悦,进而增强自学的信心。
  
  三、养成习惯,提高自学能力
  
  无数事实证明,大凡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都掌握了较好的自学方法和养成了良好的自学习惯。因此,我在平时教学中就有意培养学生以下4种自学习惯:1.养成不预习不听课、不复习不做作业的自学习惯。课前预习可使学生对新课有大概了解,对那些难懂的地方,需要在课堂上问老师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这既提高了学生听课的效率,也提高了教师授课的针对性。课后及时复习不仅有利于对新知识的消化吸收和强化记忆,也有利于提高完成作业的效率。2.养成勤查工具书的自学习惯。中学生物学教材中涉及到许多生物学理论、学说和定律,生物学现象,动植物和微生物名称,生物学著作和生物学家等知识,由于在教材中没有作详细的注解,学生在自学中必然会遇到许多疑惑不解的名词术语,那么解决的最好办法就是查阅工具书。生物学工具书有《辞海》、《词典》、《百科全书》和《教学参考书》等,我鼓励学生购置备用。坚持使用工具书不仅能丰富生物学知识,而且能克服不求甚解的毛病。3.养成爱思考、爱质疑的自学习惯。“学源于思,思源于疑”。我启发学生在自学过程中要善于发现疑点,敢于提出自己独立的见解。教会学生质疑,不仅可调动学生自学的兴趣,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边阅读边思考也有利于知识迁移。4.养成博览群书的自学习惯。中学生单从课本中获取知识是很有限的,因此引导学生要多读一些与生物科学有关的报刊和课外书籍,通过摘录、剪贴建立自己的“生物学资料库”。这不仅可扩大学生的科学视野,而且能汲取更多的课外知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几年来,我把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当作教学目标狠抓落实,使学生学习成绩大幅度提高。总之,自学能力的养成,对学生今后走向社会,甚至是一生,都将发挥巨大作用,也可以说是终身受益。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习题讲评课中,教师应将该讲的内容分门别类,有针对性地讲,渗透解题思路,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同时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充当讲解者,学生自己复习巩固,如此既能提高教学效果,又能培养学生的思维等能力。   关键词: 生物习题 有针对性 “以学生为主体”    习题评讲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查漏补缺的重要措施之一,是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手段。高三练习相应增多,因而习题、试卷讲评课也
摘 要: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新的教育理念、评价机制、教学方法等都是这次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方面,生物——这门以前被部分学生看作副科的学科,将得到学生重新的认识,对学生的全面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由于生物贴近生活,对学生以后的生活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学习生物和学习其他课程一样,都是非常有必要,充满乐趣的。  关键词: 中学教育 新课程改革 能力培养    面向全体学生,提高每一位学生
摘 要: 班主任在班级工作中,应与生同乐、待生以宽、视生为友、诲生不倦,与学生共同创建新型班集体。  关键词: 和谐班级氛围 创建 新型班集体    班级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单位,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实施者,是一切教育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主阵地。因此,班主任应同所有参与者一起共建和谐的班级氛围,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建一个理想的场所,构建一个新型的班集体。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教师的身份和教育教学观
作战适用性描述现代航空装备在作战环境中使用良好的程度,它考虑可靠性、维修性、测试性和诊断、保障性、可用性、安全性、运输性、兼容性、互用性、人力、人为因素和战时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