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良好信息化环境 提升教师信息素养

来源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chou1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是构成信息素养的四个要素。为了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各级教育管理部门组织教师参加过多次信息技术及相关培训。但是,不少教师在培训、考试过后往往“刀枪入库,马放南山”,日常教学中仍然是粉笔一支、教材一本,信息知识和信息能力依旧得不到有效的提高。由此看来,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除了加强他们的信息技术培训以外,更重要的是在实际的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为教师创设一个良好的信息化环境,将信息知识学以致用,强化信息意识,提高信息能力,完善信息道德。
  余胜泉教授曾说过,技术进入到教育中的最高境界是技术的“消融”,即新技术就像黑板、粉笔一样,是不再需要强调的东西,而是一个很自然的存在,是以业务方向为主导……遵循这一思路,我们在管理过程中,综合考虑学校日常的教学、培训、教科研等各种环境,为教师创设一个高效率的“边教学、边培训、边应用”的信息化工作与学习环境,高度应用信息技术,高度共享信息资源,使所有人的智能潜力以及物质资源潜力都能被充分地发挥出来。
  
  一、教学工作的信息化
  
  在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中,我们对教师提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要求,鼓励教师把自己的信息技术能力应用到日常教育教学之中,或是通过软件应用、课件开发,充分利用学校网络优势,筛选网上资源,整合于自制课件之中,或是通过校园网络平台,共享同年级同学科的教学资源,不断更新资源库。只有信息技术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才可以有力地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工作环节的效率。
  在备课环节,我们要求教师在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考虑教法后,将学期教学计划、单元计划、教案形成电子文档。其实,部分教师经过网页制作和ASP或ASP.NET网站开发的培训后,已经完全有能力开发或改进功能更为强大的电子备课系统。例如,学校教务处可以建立一个集体备课网站,主页按学科设置栏目,学科栏下按年级组分设栏目,在年级组中分设教师个人栏目,其中可以设置“精彩推荐”,发布教师个人最新的教学理论成果和教学实践;可以设置“教学资料”,存放教师自制或下载的多媒体资料、链接网址等等。在网络环境中,备课已经不仅仅是提供教案,更多的是一些有助于教学重难点突破的视频和音频资料。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与共享被推到了前台,一个人的智慧被有效地延展为多个人的智慧。每位教师只要在实施教学之前的一段时间内,访问主备课人教案栏和本学科组的交流栏,一堂好课的思路就在头脑中形成了。这些操作具体在何时进行完全由教师视方便而定。备课信息化使教师的工作量降低,告别烦琐的重复劳动,有更多的时间来研究教材,研究学生,进行教学创新。
  在上课环节,我们要求教师每学期必须运用PPT或几何画板制作规定数量的课件,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在专题学习网站上学习,促使学生掌握知识、提高思想、发展能力。
  在作业的布置与反馈环节中,我们打破以往布置作业的方式,采用WebQuest等方式向学生提一些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探索、合作的机会。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自己创建学习资源,或创建一些到其他站点的链接来共享网络资源,如Web站点、电子刊物、虚拟旅行、电子公告牌等。这对教师的信息能力同样是一个考验。
  课外辅导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形式,是使教学适应学生个别差异,贯彻因材施教的重要措施。现在不少学校建有专题学习网站,并开设了论坛。教师可以在论坛中对学生帖子中提出的问题进行答疑,指导作业,给缺课或成绩差的学生补课,辅导优秀学生进一步学习,传授正确的学习方法等。另外,个人博客也可以成为教师与学生交心的“温馨港湾”。最方便的办法是教师建立自己学科或班级的QQ群,在群中实时地与学生进行学习或思想交流。
  在学生成绩的检查与评定环节,我们日益感觉到传统的纸张试卷制作或传统的手工判卷费时费力,不能及时将检查结果反馈给学生,因而我们采用了一套学科网络化考试系统。教师一旦熟练使用,就能够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及时和必要的考核,得到及时、有效的反馈信息。我们还使用了教育部全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管理中心开发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管理系统,由体育教师对学生体质健康进行公正客观的测定。这也激发了体育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的热情。
  
  二、教学管理的信息化
  
  教学工作是学校工作的中心,而教学管理则是学校管理的核心。教学管理信息化,既能够提高管理效能,也为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服务教学做出了榜样。
  运用信息技术监控教学质量。学校教务处每学期都会根据学期初计划对每一位教师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考试等重要环节进行检查记录,监控教学质量。教务处在校园网络上及时反馈检查结果,提出整改意见,便于教师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教学情况。教务处对各班级学生学习情况监测后,利用电子表格等软件统计分析学生的优秀率、合格率等,利用软件生成的直观图表反映教师教学质量的变化情况。教师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情况,再做出定性分析。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教务处和教师都能清楚地了解教学情况,严把教学质量关。
  利用校园网络实现办公自动化。过去,学校召开一次教研会议往往会占用教师的很多时间,分发纸质的材料又造成许多不必要的浪费。现在我们可以借助校园网,建立网络会议室,克服时间及空间的阻隔,方便教师们随时随地发表自己的个人观点、阐述教学理念,交流先进的教学方法,畅通领导与教师间、教师与教师间的信息交流渠道。对于校内公文及有关资料的传递,我们完全是将通知、资料放置在校园网站的公告栏中。办公自动化的实现不仅节约了纸张、印刷费用开支,而且有利于资料的积累、信息的共享与查询,提高了工作效率。这些都为营造良好的教育信息化人文环境奠定了基础。
  
  三、家校联系的信息化
  
  学校与学生、家长、社会的关系是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和谐发展是我们的办学目标。但是,由于现在生活节奏的加快,对于家长和学校来说,一年仅有几次家访与家长会显然是远远不够的。据相关部门数据显示:90%以上的家长感觉自己不能够及时了解孩子每天的在校情况、课堂表现及心理变化,急需了解教师个性化的教育辅导以及学校公告等。对于孩子说的“今天没有家庭作业”或“明天学校放假”等信息,家长无从查实,很难及时发现问题并配合学校管理。同样的,对于校方来说,如何做到与家长及时有效的沟通,提高学校的管理及办公的效率,及时发现学生的异常表现并互相通告,这无疑会对教育孩子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建立了学校网站和班级网站。家长在家轻点鼠标便对班级和学校动态、学科教学、孩子在校表现等了如指掌,还可以阅读教师撰写或推荐的家教文章,在“家校联系”栏和教师单独交流,在“家教园地”栏目诉说自己教子过程中的经验或困惑。网络的交互性和即时、高效,使家校联系产生了立竿见影的效果。现在还有专门面向教育行业研发的集语音与数据信息于一体的教育综合信息服务,如家校互动教育信息平台通过互联网和移动网,整合各种信息载体,将学校和家庭相连接,实现学校、家长、学生间的信息交流,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融合起来。这一平台也具有学校办公与管理功能,实现学校管理信息化,拓展传统的教学活动与教学关系,通过公告、知识管理、个人办公、工作流、单位主页、邮件、在线答疑、作业布置、网上即时通讯等多种功能,使教师、学生在不囿于学校的状态下仍能进行有效的教与学活动,从而构建全方位的、系统化的教学环境。
  有专家说,新技术全面消融在教育组织之中后,教育生态会取得新的平衡。表现在实践层面上,那就是教育管理或教学改革的成功,使教育质量提升,使学生和教师的生命价值得以彰显。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创设良好的信息化环境,教师掌握的教育技术会得到充分的施展,信息素养会得到进一步提高。
  
  (作者单位:江苏通州市石港小学)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LAM)和恩替卡韦(ETV)治疗早中期慢加急性肝哀竭的近期疗效。方法:88例早中期慢加急性肝衰竭住院患者,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LAM(52例)或ETV(36例)抗病毒治疗,分析治疗2
《CSS样式表》是高中信息技术选修《网络技术应用》第五章的内容。根据多年教学经验,学生如果没能很好地掌握这部分内容,就容易形成畏惧心理,影响后面的学习。为了让学生学得既
农远工程旨在通过天网、地网以及光盘播放等多种途径将优质教育资源输送到农村中小学校,解决农村中小学教育资源短缺、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质量低下等问题。笔者通过对河南省济源市多所农远工程学校调查发现,无人使用或低层次使用农远资源的学校不在少数。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如何才能让农远资源发挥最大效益呢?经过调研,笔者发现农远工程的应用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人为障碍,唯有克服这些障碍,才能真正实现优质资源共享。  一
2008年末,我采访了“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以下简称“计划”)项目办常务副主任刘雍潜和杜光胜老师,了解有关“计划”的进展情况以及项目办下一步工作打算等诸多
为了提高产品的设计效率,提出了一种基于正逆向混合设计思想的汽车后视镜再设计方法。首先利用逆向工程技术提取原产品的设计意图并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预处理,然后根据客户要
信息技术属于新兴学科,课时少,且目前学生因家庭、教育环境及个体的差异,信息技术基础差异很大,因此,要想整体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使他们能在信息社会学会数字化生存并不容易。笔者认为,这需要教师采用恰当的教学模式、有效的教学方法和优秀的教学过程设计。现根据笔者近年来的教学实践经验和教研工作收获谈谈体会。    一、提升教师自身的素质    1.要有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  信息技术课与其他学科相比有其特殊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的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高效地获取信息的能力是信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每一个信息时代公民必备的能力。对新时代的中学生来说,更应该提高网上获取
物理形象思维是一种具体的以物理表象为思维材料而进行的思维,而物理表象则是物理形象在人脑中的间接和概括的反映。这些形象包括事物的物理宏观形象、微观形象、时空形象、局部形象、静态形象和动态形象等。我们可以围绕物理表象的形成、积累、运用等,培养学生的物理形象思维。    一、培养策略     表象在形象思维的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形象思维的各种活动,都是在表象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表象的形成、积累、判断和
当前在中国IT业有三个词很火,一是云计算,二是物联网,三是泛在网。但是最火的还是云计算。用百度(Baidu)搜索一下,找到相关网页达到38,800,000篇之多,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像这样
九年的教学生涯中,我上过许多节课。大部分已经印象模糊了,但有一节课让我至今仍记忆犹新。那是一节区级公开课,教学重点和难点是让学生熟练掌握VB程序设计中timer控件的使用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