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幼儿园美术特色课程下的主题环境创设

来源 :清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amal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培养幼儿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需要在主题环境创设中展现出来。当前部分农村幼儿园主题环境创设的教育功能不能有效地体现出来,没有过多基于幼儿的视角看待主题环境的创设,幼儿的发展也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山区幼儿园美术特色课程下的主题环境创设的现状以及有效应对策略。
  幼儿园主题环境创设是根据一定的教学主题内容创设的与之相融合的教育环境,以塑造幼儿成长发展为主题,初始构建幼儿“审美人格”为目标的教育综合活动。幼儿园开展美术特色课程,可以使幼儿告别单一的绘画教学模式,充分利用本土资源进行绘画、手工、美术作品欣赏等,培养幼儿美育个性化发展空间,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为幼儿将来的成长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如何将他们二者有效整合起来,以幼儿的生活经验、想法表达表现为主,以主题环境创设生成美术特色课程,以美术特色课程成果创设主题环境,从而使主题环境创设与美术特色课程相互结合、相互影响,发展幼儿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是开展美术特色课程背景下幼儿园主题环境创设的重点。笔者结合研究主题,就当前山区幼儿园美术特色课程下的主题环境创设现状以及有效应对策略展开论述。
  当前,个别西部山区幼儿园,教师过多参与幼儿园主题环境创设,主题环境创设中布置的内容和形式大多数缺乏育人功能,幼儿不感兴趣也不理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笔者通过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出发,优化美术特色课程,引导幼儿以多种形式发现美、欣赏美,从而创造美的活动等内容的研究,进一步丰富了主题环境创设的内涵,得出了以下四点山区幼儿园美术特色课程下的主题环境创设有效策略。
  摒弃华丽,发挥实际功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美术特色课程下的主题环境创设一定要最大限度地满足幼儿的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的需要。突出美术特色课程与主题环境创设有机结合的教育功能,其实质就是发挥幼儿自主动手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乐趣。笔者在研究中以幼儿的美术活动实际操作为主体,开展了幼儿主题环境创设、幼儿与环境互动等内容的实践研究,同时结合教师以往布置的美术作品主题墙,通过对比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华丽的主题环境创设并非都能吸引幼儿的眼球,要突出幼儿的成长发展需要,发挥主题环境创设的美育功能,就不要一味强调华丽的创设,应注重美术特色课程的实际作用,重视育人的实效。
  结合实际,突出特色理念。教师应充分开发和利用本土资源,引领开展富有特色的主题环境创设活动,提高幼儿对周边环境的审美评价能力。笔者在优化美术特色课程教学中,主题环境创设充分利用当地的银杏资源和银杏文化,将银杏植物的叶子、果实等布置成植物主题墙,让幼儿在认识和了解银杏的基础上,通过他们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创设不同的美术作品,形成杏品主题的育人环境,特色办园理念也日益展现出来。
  家园共育,注重幼儿参与。幼儿的健康成长与发展离不开家长的参与,只有形成家園共育新模式,引导幼儿及家长积极参与形式多样的主题环境创设活动,使主题环境创设和美术特色课程有效结合,才能进一步促进幼儿成长。当然,让家长参与也并非让家长代替幼儿,主题环境创设更多的还需要注重幼儿的主动参与,特别是对于动手能力强的幼儿来说,对于自己创作的美术作品的满意度,更加能够体现出幼儿主动参与度。
  与时俱进,提升实践能力。山区幼儿园主题环境创设必须结合当地的美术特色课程实际,同时要紧跟时代步伐。随着现代学前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幼儿美术课程在美育功能上的地位日益突出,这不仅对幼儿成长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更对幼儿教师提出了新挑战。幼儿教师要积极参与实践,及时更新环境创设内容,促进主题环境创设的内涵发展,适应学前教育和幼儿美育培养工作的需要。幼儿教师在主题环境创设中要加大创新投入力度,不断调整内容形式,不断丰富主题内涵,在提升幼儿教师自身实践能力和发展能力的同时,日益向优质化、专业化迈进。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一般课题《山区幼儿园主题环境创设与美术特色课程有效整合的实践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课题立项号:GS[2019] GHB1585)
  (作者单位系甘肃省陇南市徽县银杏中心幼儿园)
其他文献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生活”一词的突出,蕴涵了“生活是幼儿教育的内容,也是幼儿教育的途径”的教育理念。因此,幼儿园教育应充分挖掘、利用现实生活中的有效教育资源,把教育内容融入幼儿现实的生活里。  幼儿园的教育同幼儿的一日生活紧密相连,幼儿园一日生活的
期刊
学龄前儿童处于直观感受阶段,喜欢观看颜色鲜艳、动感的画面。同时,爱跳、爱演、爱表现也是学龄前儿童的特点之一。绘本剧将语言表达、身体表现与玩乐结合在一起,借助夸张的动作、艳丽的道具吸引幼儿的目光。小班幼儿年龄小,对绘本剧的理解与表现不如中、大班幼儿那般拿捏得当,本文就如何提升小班幼儿对绘本剧的理解与表现作简单阐述。  爱看爱听,初识绘本的无限魅力  随着绘本的流行,幼儿园里刮起了一阵书香萦绕的绘本之
期刊
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幼儿生活在一个处处离不开网络的时代,他们基本都能上网学习和娱乐。当幼儿不在幼儿园时,我们依然可以通过各种新媒体手段,借助“云”这个神奇的工具,让其用生活中各种有趣的材料完成各种任务,引导幼儿健康成长。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创新和新媒体教学应用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媒体教学被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所喜爱。在幼儿园的日常各项活动中,新媒体教学的应用已经成为当下教师培训学习的重点。新媒体技术
期刊
陶行知为学前教育研究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伟大贡献,为人敬仰和崇拜。在学前教育领域,陶行知提出的“爱满天下”教育理念被广泛应用,让教师充分尊重幼儿的不同特性,平等对待每个幼儿,为幼儿的健康快乐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越来越多学前教育工作者将陶行知的“爱满天下”教育科学思想广泛应用在自身的教育工作中,实现了学校理论教育学习与社会实践教育工作学习的结合,不断传承与发扬陶行知“爱满天下”教育思想。教育者应从“
期刊
随着课程游戏化的理念慢慢渗透到教育实践中,老师们也在不断地研究,重新认识游戏,并进行实践。然而游戏中教师应以什么样的角色出现,将自己摆在什么位置呢?教师们要打破原有的想法,站到幼儿的身后去,充分地相信幼儿,让幼儿成为游戏和学习的主体。活动中老师要激发幼儿的主体性、主动性,做游戏真正的主人;要给予幼儿探究的空间和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适时适度地为幼儿提供适宜的帮助,促进幼儿的能力发展。  教师应该成为
期刊
爱因斯坦在《论科学》一文中感慨道:“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幼儿的心思单纯,思维简单直接,他们往往天真自然、富有童趣。怎样培养和提高幼儿的想象力呢?作为年轻教师,我不断尝试和摸索,在总结和思考中前进。  创设宽松的环境  在艺术创想活动中为幼儿创设和谐宽松的活动氛围,让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教师应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引
期刊
肢体语言指通过头、眼、颈等人体部位的协调活动来传达人物的思想,形象地借以表情达意的一种沟通方式。广义上,肢体语言也包括面部表情。《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幼儿园应当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幼儿园教育内容的选择要“既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与视野”,并且“教育活动应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中”。艺术是幼儿“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要让幼儿
期刊
幼儿期是儿童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形成习惯最容易、最迅速的时期,因而也是教育的最佳时期和关键时期。“暗示”指的是人的情感和观念,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别人下意识的影响。随着幼儿身心的发展,暗示教育的实施者应逐渐由他人转向自己,即实现由他人暗示向自我暗示過渡,从而逐渐培养和增强幼儿的自我教育能力,实现从较多地接受外部暗示到表现出或形成更具主体意义的自律倾向,这是幼儿暗示教育追求的更高层次的目标。  幼儿教师
期刊
陶行知的教育理论告诉我们,生活即教育。区域游戏活动充分体现了陶行知的教育理念,即“我们必须努力唤起学生的兴趣,动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自己动手,用自己的双手和大脑,教导成为一体。”  区域活动是园内幼儿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来说,区域性游戏的材料是激发他们积极主动探究的催化剂。幼儿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对世界的认知是具象的,通常是依靠物体和行动,因此材料是幼儿学习与认知的中介和桥梁。  将废
期刊
观察是获取周围世界信息的基本方式,同时也是幼儿认识世界、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观察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是幼儿学习成长阶段中不可或缺的“催化剂”。“放长线,钓大鱼”式观察能力即持续性观察能力的培养,更是让幼儿拥有良好科学探索品质和知识积累的重要手段和策略。本文以生态式项目活动《清理小水沟》为例,通过分析和提炼幼儿持续性观察的案例和经验,简单总结了一些培养幼儿持续性观察能力的方法。  【“清理小水沟”活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