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做合一在区域游戏中的渗透

来源 :清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zhiz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陶行知的教育理论告诉我们,生活即教育。区域游戏活动充分体现了陶行知的教育理念,即“我们必须努力唤起学生的兴趣,动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自己动手,用自己的双手和大脑,教导成为一体。”
  区域活动是园内幼儿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来说,区域性游戏的材料是激发他们积极主动探究的催化剂。幼儿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对世界的认知是具象的,通常是依靠物体和行动,因此材料是幼儿学习与认知的中介和桥梁。
  将废品变为“宝藏”,提供丰富的游戏材料。生活即教育,游戏源于生活。丰富的生活资料是区域游戏活动发展和幼儿增长建筑知识的物质基础。在准备游戏材料时,教师需充分了解幼儿园现有的教育资源和条件,引导幼儿创造性地开展活动。教师可以让幼儿从家里带来废牛奶盒、饮料瓶、月饼盒、矿泉水瓶等,教师清洁后,带领幼儿变废为宝。例如,与幼儿一起制作“娃娃屋”的“微波炉”和“洗衣机”;用瓶子做“取数游戏”;用纸盒做“纸盒家具厂”;用纸箱制作各种“汽车”等。只要合理利用周围的资源,有目的地收集生活中的废品,进行适当的处理,就可以将其变成“宝物”。
  通过“物质”来“玩”,反映了游戏的自主性。幼儿是环境的主人,环境的创造和使用都旨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同样,要设置区域游戏活动,教师就必须首先考虑班级幼儿的需求。面对不同年龄的幼儿,教师需提供多样化和多等级的操作材料,以便不同能力水平的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例如,在小型生活区的“喂养”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各种形状的口腔、不同颜色的纸箱,以及各种形状、颜色、大小和类型的食物,让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操作。不同的操作材料具有不同的难度差异,并能够适应不同能力水平的幼儿和不同发育阶段的幼儿的需求。同时,使用的材料应分层,适应不同层次幼儿的需求。
  合理分配角色,相互学习。向同龄人学习是幼儿获得新体验的有效方式。教师需合理分配幼兒在游戏中的角色,让幼儿相互学习。在游戏活动中,能力较强的幼儿和能力偏弱的幼儿可以进行合作。在“娃娃屋”游戏中,能力较强的幼儿担当“娃娃屋”的“母亲”角色,能力相对较弱的幼儿担当“娃娃屋”的“孩子”角色;在“小吃店”游戏中,语言能力强的幼儿担任商店老板或负责人,负责分配员工的工作;性格内向的幼儿与活泼的幼儿配对,担任“服务员”,为“客人”服务。区域游戏活动为幼儿提供了互相交流的机会,鼓励幼儿参与游戏。
  发挥幼儿的游戏主动性。“教学合一”的关键是做、行动、独立行动。教师必须改变部分幼儿被动学习的状况,真正确立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区域游戏活动正是给幼儿提供了一个在做中学的机会。为了指导区域游戏,教师需让幼儿自由玩耍,观察幼儿是否适应游戏,明确哪些材料适合幼儿以及哪些材料在游戏期间需要调整。教师需为幼儿提供积极思考和探索的时间,耐心等待幼儿在观察期间与材料的互动。当幼儿在游戏中遇到问题时,教师可以作为游戏中的“合作者”参与活动,与幼儿平等互动。此时,教师是幼儿的“玩伴”,也是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指导者。
  与幼儿共同建立合理的常规。合理的常规是幼儿安全、健康和发展的保障,也是不断开展活动的先决条件。为了使区域游戏活动实现教育价值,教师必须注意与幼儿共同建立合理的常规。在比赛活动之前,教师需介绍正在开展游戏的区域,培养幼儿有序地选择游戏区域的习惯。同时,教师要教育幼儿,活动期间不要争夺游戏资料,不要大声说话,养成良好的合作、沟通和礼貌习惯。学习开始和结束时播放音乐,提醒幼儿整理游戏资料以及清理游戏场地。
  在区域游戏中渗透教学做合一,在开放的区域游戏环境中,幼儿的眼、心、手、口得到了解放。幼儿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知识。教师和幼儿共同努力创造环境,愉快互动,从环境中获取营养,在环境中成长。未来,幼儿将成为“拥有双手和大脑的高素质人才”。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昆山开发区夏驾幼儿园晨曦分园)
其他文献
在幼儿园日常教育工作中,教师应为德育创设更大的实施与渗透空间,充分挖掘各种德育渗透机会,给幼儿更多积极引导,培养其自主意识和独立性,传递积极的价值观。幼儿正处于认知外部世界的阶段,他们尚未形成价值观和是非判断标准。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育工作展开中多给予幼儿积极引导,通过轻松直观的方式向幼儿传导德育,让幼儿健康成长,使之发展成更完善健全的个体。  教师应充分利用家庭教育的辅助效果。德育涵盖的内容有
期刊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成人要遵守社会行为规则,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随着《苏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的正式实施,苏州正式进入强制垃圾分类时代。幼儿园的垃圾分类教育刻不容缓,我们应紧抓契机,追逐垃圾分类“新时尚”,通过平时的教育教学和游戏活动,将垃圾分类知识渗透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问题和现状  工业发展推动了城市化,城市垃圾问题也开始困扰着人们的生活。垃圾对我们的生活
期刊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生活”一词的突出,蕴涵了“生活是幼儿教育的内容,也是幼儿教育的途径”的教育理念。因此,幼儿园教育应充分挖掘、利用现实生活中的有效教育资源,把教育内容融入幼儿现实的生活里。  幼儿园的教育同幼儿的一日生活紧密相连,幼儿园一日生活的
期刊
学龄前儿童处于直观感受阶段,喜欢观看颜色鲜艳、动感的画面。同时,爱跳、爱演、爱表现也是学龄前儿童的特点之一。绘本剧将语言表达、身体表现与玩乐结合在一起,借助夸张的动作、艳丽的道具吸引幼儿的目光。小班幼儿年龄小,对绘本剧的理解与表现不如中、大班幼儿那般拿捏得当,本文就如何提升小班幼儿对绘本剧的理解与表现作简单阐述。  爱看爱听,初识绘本的无限魅力  随着绘本的流行,幼儿园里刮起了一阵书香萦绕的绘本之
期刊
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幼儿生活在一个处处离不开网络的时代,他们基本都能上网学习和娱乐。当幼儿不在幼儿园时,我们依然可以通过各种新媒体手段,借助“云”这个神奇的工具,让其用生活中各种有趣的材料完成各种任务,引导幼儿健康成长。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创新和新媒体教学应用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媒体教学被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所喜爱。在幼儿园的日常各项活动中,新媒体教学的应用已经成为当下教师培训学习的重点。新媒体技术
期刊
陶行知为学前教育研究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伟大贡献,为人敬仰和崇拜。在学前教育领域,陶行知提出的“爱满天下”教育理念被广泛应用,让教师充分尊重幼儿的不同特性,平等对待每个幼儿,为幼儿的健康快乐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越来越多学前教育工作者将陶行知的“爱满天下”教育科学思想广泛应用在自身的教育工作中,实现了学校理论教育学习与社会实践教育工作学习的结合,不断传承与发扬陶行知“爱满天下”教育思想。教育者应从“
期刊
随着课程游戏化的理念慢慢渗透到教育实践中,老师们也在不断地研究,重新认识游戏,并进行实践。然而游戏中教师应以什么样的角色出现,将自己摆在什么位置呢?教师们要打破原有的想法,站到幼儿的身后去,充分地相信幼儿,让幼儿成为游戏和学习的主体。活动中老师要激发幼儿的主体性、主动性,做游戏真正的主人;要给予幼儿探究的空间和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适时适度地为幼儿提供适宜的帮助,促进幼儿的能力发展。  教师应该成为
期刊
爱因斯坦在《论科学》一文中感慨道:“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幼儿的心思单纯,思维简单直接,他们往往天真自然、富有童趣。怎样培养和提高幼儿的想象力呢?作为年轻教师,我不断尝试和摸索,在总结和思考中前进。  创设宽松的环境  在艺术创想活动中为幼儿创设和谐宽松的活动氛围,让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教师应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引
期刊
肢体语言指通过头、眼、颈等人体部位的协调活动来传达人物的思想,形象地借以表情达意的一种沟通方式。广义上,肢体语言也包括面部表情。《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幼儿园应当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幼儿园教育内容的选择要“既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与视野”,并且“教育活动应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中”。艺术是幼儿“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要让幼儿
期刊
幼儿期是儿童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形成习惯最容易、最迅速的时期,因而也是教育的最佳时期和关键时期。“暗示”指的是人的情感和观念,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别人下意识的影响。随着幼儿身心的发展,暗示教育的实施者应逐渐由他人转向自己,即实现由他人暗示向自我暗示過渡,从而逐渐培养和增强幼儿的自我教育能力,实现从较多地接受外部暗示到表现出或形成更具主体意义的自律倾向,这是幼儿暗示教育追求的更高层次的目标。  幼儿教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