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研究

来源 :老区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niao66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 要] 高校校园文化以其内容的丰富性和开放性、主题的广泛性和形式的多样性,已成为当今大学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它对大学生的政治素质、思想观念、精神状态、道德水准以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巨大影响。校园文化能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使大学朝着更加和谐的方向发展,使高校德育的功能达到收益的最大化。
  [关键词] 校园文化;德育功能
  [作者简介]罗 洁(1981—),女,硕士,东华理工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企业管理; 邓红珍(1980—),女,硕士,东华理工大学讲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学生工作; 王玲玲(1984—),女,硕士,东华理工大学,研究方向企业管理。(江西抚州 344000)
  东华理工大学校长基金项目“我校校园文化的定位及德育功能研究”(DHXW1019)的研究成果。
  高校校园文化是学校在长期的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是在广大师生的直接参与和精心培养下发展起来的,它对改善学生的智能结构,加强学校与社会的交往,继承历史传统,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的一切文明成果,促进学生的进一步社会化,提高学生成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东华理工大学的校园文化融合了专业特点、校史特点,形成了特色校园文化。
  一、校园文化的特征与定位
  1.校园文化的特征
  (1)多元性与主导性相结合
  由于当前的社会文化呈多元化状态,且各高校校园文化主体的价值取向、文化修养、知识结构、志趣追求存在差异,使得各高校校园文化相互交流、相互吸收,东华理工大学的校园文化也吸取了其他高校校园文化的特点,呈现出多元性。不管校园文化在形式和内容上如何具有多元性,学校的性质以及根本任务决定了校园文化的主导性,即要导向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导向集体主义价值观的确立,导向爱国主义高尚情操的陶冶。
  (2)知识性与思想性相结合
  高校是一个具有知识性和学术氛围较浓的地方,校园文化本身就极富知识与智慧,有较强的科学性。同时,校园文化的主体还具有精神境界较高、思想敏锐的特点,故又使校园文化的构建具有较强的思想性。
  (3)稳定性与可塑性相结合
  校园文化作为学校精神、传统、作风的综合体现,必然带有这所学校特定条件下的历史积淀。东华理工大学以培养核工和地质人才为基础,有着浓厚的核文化、军工文化的历史,一代代学子爱国、爱校,献身国防,每一个学生身上都闪烁着校园文化的精神。同时,受惠于大学生活跃的思想,及受高校培养目标和教育职能的支配,校园文化还具有可塑性。
  (4)人文性与科学性相结合
  随着人类知识的激增,社会需要的人才从单一专业型人才转向具备综合素质的人才。校园文化正是科学性与人文性交叉渗透的最佳契合点。学校通过开设人文类选修课,组织学生参与社团活动,开展科技作品竞赛等,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和科研能力。
  (5)灵活性与规范性相结合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校园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应更加丰富多彩、灵活多样,这不仅能有效地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且能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智能素质。但学生在自由发挥才干的同时,也要受到校园文化规范性的制约。管理部门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既体现了学生自由权利的有限性,同时也确保了高校校园文化健康发展。
  (6)独立性与开放性相结合
  高校校园是各种思想文化交织碰撞的地方,在各种各样的思想观念、科技新潮、文化热点、生活信念、行为方式融合互渗到校园时,高校校园文化以开放的姿态接受着社会各种大众文化,并进行批判地、有选择地吸纳,从而形成自己特有的文化体系。东华理工大学以其特定的创造环境、创造主体、创造途径以及创造成果,形成了区别于社会文化和其他亚文化的独立的体系。同时,东华理工大学也开放性和选择性地接受一切有益的文化成果为我所用。
  (7)时代性与超前性相结合
  任何文化都是时代的产物,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绎自已的形态。校园文化的形成要与社会发展的步履合拍,既要主动接受社会大文化的熏陶,又要以高品味的校园文化辐射社会,实现社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交融,体现时代特征和时代精神。此外,高校在形成自己特定文化氛围时,还需要对社会大文化保持一种超前的态势,不断地孕育出新的思想观点、新的理论学说,使高校校园文化成为一种具有导向性的文化,影响和推动社会大文化的发展。
  2.校园文化的定位
  校园文化要赋予学校生命、活力并反映学校的历史传统、校园意志、特征面貌,校园精神是被学校师生一致认同的群体意识和品格。因此,高校校园文化定位,应紧随社会主流文化发展,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文化发展方向,培养社会精英人才,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与课程教学、文化活动和校园建设等方面结合起来。东华理工大学在教育中秉承校史,发扬军工文化、核文化献身国防、勇于牺牲的精神,以力图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效果。
  二、校园文化与德育的关系
  校园文化建设与德育都是学校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工作,二者各有自己的特点,又相互渗透、相互作用,有着密切的联系。优秀成熟的校园文化可以很好地发挥德育的功能,强有力的德育工作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和保障,校园文化建设和德育工作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1.所属范畴不同,研究领域相同
  校园文化源于学校管理,应用于学校管理,是直接或间接指导和规范教育教学及师生员工行为的管理理论和方法,属于管理范畴。德育是学校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它是在党的领导下,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人、说服人、转变人的行为,提高人的思想政治素质的实践活动,属于政治范畴。校园文化和德育研究的领域都是意识形态。
  2.适用范围不同,工作对象相同
  校园文化是以校园为地理环境圈,以社会文化为背景,以学校管理者和师生员工组织的校园人为主体,以群体价值观为核心的一种亚文化。它既反映文化的一般性,又有自己的特殊性,校园文化是不能照搬和模仿的。而广义的德育工作内容,对每一所学校都适用。二者都是围绕人展开工作的,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作用方式不同,引导效果相同
  校园文化一般分为校园物质文化、校园精神文化和校园制度文化三个层面,对校园人有着浸泡、熏陶、约束的“文化场”作用。德育只能采取说服教育,以理服人、以情动人的办法,达到教育人、引导人、激励人的效果。二者虽作用方式不同,但引导效果相同,都是在帮助人正确看待和处理事情,引导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4.二者都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当前社会经济形式、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复杂多变,迫切要求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丰富载体,而校园文化建设和德育均是探索创新的重要途径。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发挥德育功能的对策
  优秀的高校校园文化既是学校全面发展的基础条件和丰厚土壤,又是学校实现腾飞的平台和支点,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可以塑造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因此,要采取对策,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发挥德育功能。东华理工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以党委和学校主管领导为核心,全体师生员工为主体,依靠学生工作处、团委、工会、教学科研部门、后勤管理部门、学生社团等组织和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力图把东华理工的校园文化逐步建设成为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
  1.加强物质文化层面,实现环境育人
  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最外在的表现和标志,它反映着整个校园文化的历史积淀水平和样式,是其他文化形态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环境是校园文化的基础,对人性格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巨大的作用。良好的校园环境像一部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无声教科书,润物细无声。要加强校园人文环境建设,根据培养目标和本校传统,设置标志性、个性化景观;加强校内文化设施建设;办好校报、校园广播、校园电视台、校园网站,不断拓展校园文化建设的渠道和空间。
  2.改进行为文化层面,实现服务育人
  校园文化的形成过程是一个内化的过程,需要全体师生员工的认同和参与。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和吸引力强的思想政治、学术科技和文娱体育等校园文化活动;发挥校训、校歌、校徽的训导作用,提倡大学生牢记校训、学唱校歌、佩戴校徽,激励大学生热爱学校、刻苦学习;把德育、智育、美育和体育渗透到校园文化活动中,注重文化育人和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大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深入开展“创建文明校园、文明班级、文明宿舍,做文明大学生”的道德实践活动;全面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通过办好大学生科技竞赛、大学生“挑战杯”、大学生艺术节和深入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不断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3.完善制度文化层面,实现管理育人
  制度文化是历史传统和时代精神的统一,是广大师生员工的活动准则,是学校各项工作得以正常有序进行的重要保证,在很大程度上体现着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办学水平,对于形成良好的校风校纪,促进师生更好地学习、工作、生活,保证教育方针、办学指导思想的全面贯彻和培养目标的最终实现,具有重要的作用。首先,加强校风,完善制度,建设制度文化,规范学校管理;其次,加强教育,健全机制,培育优良教风;再次,积极引导,严格管理,推动学风建设的深入开展。
  4.凝炼精神文化层面,实现文化育人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培育文明道德风尚,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在校园内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风尚,形成尊师重教、礼让宽容的人际关系。凝练学校精神,通过深化对学校优良历史传统及其文化底蕴的研究,解读对高校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挖掘出珍贵的史实资料,从而概括出具有特色的高校校园文化和总结出对高校未来发展有益的经验,找出与现代高等教育发展新趋势的交集、融合之道,拓展建设现代大学的基础。
  5.重视学生社团建设,打造塑造自我的舞台
  高校学生社团是大学校园充满生机、活力和魅力的积极力量,是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核心内容之一,是校园文化建设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竞争意识不断增强,这促使他们根据自己所学的专业和个人兴趣爱好自愿组织和参加活动,寻找各自的舞台和定位,以求最大限度地锻炼自己,努力成为符合社会发展、满足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而学生社团以自由开放的精神、多样灵活的形式,和思想性、知识性、艺术性、趣味性融为一体的特点,满足了他们的需要和愿望,形成了大学生展现和塑造自我的独特舞台。
  [参考文献]
  [1]东华理工学院校史编委会.铸就辉煌五十载——东华理工学院校史(1956—2006)[M].2006.
  [2]杨军.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J].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06.(1).
  [3]杜红芳.校园文化德育功能发挥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4).
  [4]陈锴.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3).
  [责任编辑:李志敏]
其他文献
[提 要] 南昌服务外包作为南昌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支持得到了良好的发展,正在逐渐成为一个新兴的全球外包中心本文从南昌市服务外包优势发挥的角度;南昌市服务外包的区位选择及南昌发展服务外包的方式等方面进行思考,为南昌市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进行科学定位  [关键词] 服务外包;产业;南昌市  [作者简介]李峻峰(1967—),女,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副教授;(江西南昌 330028)徐日春(1964—),江西广播
期刊
[提 要] 进入新世纪,特别是国家正式提出中部崛起战略以来,江西省在多个方面取得了快速进步,但现行财税政策在促进中部和江西经济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在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进程中,要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现状,从政策导向角度分析,优化财税结构,实现江西经济“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  [关键词] 中部崛起;财税政策;绿色经济;江西  [作者简介]许世建(1982—),男,江西财经职业学院南昌校
期刊
众所周知:“安邦体,重在保民”。作为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至今,实际上已经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一个重大的战略问题。三峡工程的伟大和创造的经济效益也着实令世人惊叹。在取得一系列辉煌成就的同时,它可能或是已经显露的问题却是需要我们去充分的认识,其中,值得高度关注的就是外迁移民的稳定与可持续发展问题。  “移民为先,移民为重”。三峡移民本身就是一种国家行为,代表党和政府的意志。正因为如此,1986年至19
期刊
寻乌县南桥镇移民安置点,于2005年开始实施建设,2009年6月,该县在移民安置点设立了村民委员会和村党支部委员会,成为我省首个移民行政村一一南桥镇金桥移民新村。通过当地政府及“村两委”的共同努力下,日前,新村共计安置移民搬迁户354户,1388人。如今,一个设施齐全、功能完备、生活方便、富裕和凿的移民新村正呈现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    打造温馨之家人让边远山民纷至榻来    一片片柑橘层峦叠翠
期刊
[提 要] 绩效考评是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系统的组成部分,是绩效管理的重要环节,因此我国中小企业都陆续采用绩效考评系统,并付诸实施,形成一种企业制度,但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的特点及企业领导者对绩效考评理念、绩效考评系统及操作上的误区,导致了绩效考评难以发挥预期的效果。  [关键词] 江西中小企业;绩效考评;分析  [作者简介]陈胜东(1975—),男,江西农业大学经贸学院讲师,管理学硕士。(江西南昌 3
期刊
莲花县地处江西省西部,系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全县总土地面积1062.06平方公里,耕地12897公顷,农民人均耕地0.89亩。为适应扶贫开发工作新形势,2009年底该县在省扶贫办、财政厅的大力扶持和指导下,积极探索财政扶贫资金进村入户,促农增收的新模式,将部分财政扶贫资金与农户入股资金捆绑起来,在5个不同类型“十一五”扶贫重点村开展村民生产发展互助资金试点工作。试点工作
期刊
[提要]选人用人公信度是一个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大问题,直接关系到民心向背、社会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目前,在选人用人公信度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难题,如何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差额票决制在党内民主建设方面特别是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产生了积极影响,是党内民主发展的强大动力,它也必将成为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加速器”。  [关键词]差额票决制;干部选拔任用;党内民主;公信度;突破口  胡
期刊
上犹县地处赣州市西部,国土面积1544平方公里,辖14个乡(镇)131个行政村,现有人口30万,农业人口25.6万人,贫困人口6.2万人,有扶贫重点村57个,库区乡(镇)10个,库区面积12.6万亩,大中型水库移民38334人。该县是个典型的山区、库区县,同时又是革命老区、国定贫困县。“十一五”期间,上犹县加快贫困群众和库区移民脱贫致富步伐,将扶贫和移民工作摆在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位置,列入了县
期刊
小额担保贷款是中央出台的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十大扶持政策之一,是国家运用金融手段支持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重要举措,对该项政策落实的好与否,涉及民生,关乎稳定。为此,笔者最近对寻乌县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寻乌县小额担保贷款工作基本情况及主要做法    寻乌县位于江西东南部,地处赣、闽、粤三省交界处,辖15个乡镇、173个行政村、6个居委会,国土面积2311.38平方公里,
期刊
江西王品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王品或王品公司)是一家以脐橙种植研究开发为主,兼营果品加工、储藏销售的省级龙头农业产业化企业,自2003年落户安远县鹤仔镇以来;公司在总经理余慧强的带领下,在抓企业的壮大与发展的同时,十分注意与周边农户的和谐相处,与企业所驻村龙岗村结下,了帮带互助的关系,着力扶持带动周边农户的共同发展。  通过六七年的努力,余总带领的王品企业在不断壮大:截至目前的首期工程,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