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来源 :中国房地产业·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livia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安全是保障劳动生产者自身权益的先决条件。目前,我国针对建筑行业存在的诸多安全问题颁布了一系列的安全法规。但是,受到现实问题的影响,很多安全隐患依然存在,并时刻威胁着建筑工人的人身安全。本文对建筑施工安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问题;对策
  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具体来说就是指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企业的相关部门针对生产进行的安全管理活动,在此过程中,通过对生产要素的合理控制,实现安全生产的目的。安全管理是施工企业能够持续发展的保障,关系到项目的顺利实施,更关系到施工人员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1、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1部门监管方面
  目前针对建筑行业的安全生产进行的监管大都采用检查指导等模式。这样的监督模式对于存在诸多问题的建筑施工现场来说缺乏实际意义。建筑施工行业的现场施工情况复杂,而且在不同的施工阶段,侧重的施工安全管理问题也不同,因此,施工安全奸诈也必须深入到施工现场当中,针对实际问题进行相应的监督和检查,找出问题并督促施工企业的相关部门及时解决,以保护施工现场的人员安全。
  1.2人员素质方面
  我国目前多数建筑施工行业当中的施工人员多数都是来自各地的农民工,整体安全素质较低,在施工过程中缺乏安全意识。而且在很多施工企业当中,施工项目开展之前,企业并没有阻止相关的施工安全培训活动,这就使得施工人员对于施工安全的整体概念,以及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等没有系统地认识和了解。这种情况下就极易导致施工安全施工的发生。与此同时,针对施工活动的安全管理人员也极度缺乏,尤其是合格的安全技术管理人员,更是供不应求。
  1.3施工技术安全防护方面
  建筑行业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一般情况下,建筑工期都比较长,因此建筑工人的流动程度也比较大。这就使得由于工作交接不完善,或者新加入的施工人员对于施工现场的环境不完全了解而极易引发安全生产事故。此外,随着建筑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施工材料、施工工艺,以及施工科技都逐步提高,部分施工过程包含着复杂的施工技术,这就给施工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施工人员对于新的施工技术掌握情况不佳,在施工过程中也极易因此造成安全事故。所以,施工管理人员在施工培训过程中要对施工人员进行系统详细地讲解,确保施工人员对施工技术的掌握和了解,以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实施。
  1.4法律法规方面
  随着建筑技术的持续发展,以及生产安全意识的不断提升,我国针对安全施工颁布了一些列的安全法律法规,以保障施工人员的合法权益。但是,建筑行业的发展速度较快,制定的法律法规在一定程度上仍然无法完全满足现有的施工状况,所以,针对我国的建筑施工安全法律法规仍然需要不断完善,与生产实际相适应,切实保障施工人员的相关权益。
  2、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问题的解决措施
  2.1完善安全管理职能
  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是建筑施工企业,在建筑施工过程中要想将事故的发生概率降低,就必须从制度上对建筑施工过程进行规范和约束。首先要明确事故安全的职责,确定安全事故的相关责任人,并督促其加强针对安全管理工作的落实情况。另外对建筑安全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危险因素要实事求是地告知施工人员,使其在施工过程中做好安全防范。与此同时还要加强针对建筑施工人员的安全培训工作,以此来提高建筑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在此基础上规范施工人员的施工行为,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针对可能发生的较大安全事故,要提前进行相关的可能性调查,对于可能发生的相关事故情况进行详细分析,并制定出相应的应急预案,从而在面临突发状况时可以及时应对,减少事故伤亡概率。
  2.2 加强安全管理投入
  要做好建筑安全管理工作,还要继续加强针对建筑安全施工的投入。根据企业实施的建筑工程项目进行相应的资金投入,加强企业的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以确保施工项目能够安全、顺利地实施。此外,还要加强技术投入,为建筑施工人员提供良好的施工条件,以减少施工人员的伤亡概率。例如,可以采用新的施工技术来降低施工过程中的难度,并提升施工的安全系数,在安全管理方面也可以积极投入,引进高素质的管理团队,确保建筑施工过程可以顺利进行。
  2.3推进建筑施工安全教育
  建筑施工的安全意识是确保建筑施工过程能够顺利进行的基础,要想培养建筑施工人员的施工安全意识就必须针对施工人开展一系列的相关培训,确保施工人员能够建立完善的施工安全意识,并应用到具体的施工过程中。此外,还应当对涉及到建筑工程管理的相关院校进一步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方面的培训,从建筑施工的实际要求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关培训,为未来的建筑施工行业培养合格的施工安全管理人员。
  2.4推进社会保障制度的落实
  针对建筑行业的施工安全管理,我国也应当与国际接轨,建立完善的社会报站该体系。建筑企业在保障自身生产效益的同时,应当为建筑施工人员投入相应的保险项目,以确保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合法权益。企业在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同时,应当按照建筑工程的施工实际进行相应的险种选择,根据某些就危险程度较高的项目也可以适当提高保险的额度,以降低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
  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所占的经济比重也越来越大。但是,建筑行业当中所面临的施工安全问题一直是一个影响建筑行业发展的难题。它不仅关系到建筑项目的实施情况,同时也关系到建筑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因此,必须继续加强建筑企业针对建筑施工安全的管理力度,强化建筑施工行业的管理规范,落实责任制管理,切实解决建筑施工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确保建筑施工项目可以安全顺利地实施。
  参考文献:
  [1]杨致远.我国建筑企业的安全风险及管理体系研究[J]武汉工程大学,2014.
  [2]郭雨薇.我国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问题研究[J].吉林大学,2015.
  [3]左林涛.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2014.
  作者简介:
  赵兴,男,陕西人,1986年3月,毕业于首都科技学院,职业:质量安全监督员,学历:本科,职称: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建筑质量安全。
其他文献
品牌是建立在产品和服务的基础上的,产品和服务是品牌的载体,所有品牌的背后都有完善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来支持。品牌不仅代表了一种品质,而且也代表了一种企业文化和一个行业的标准,不分国界,突破时间和空间的制约,就算品牌的载体消失了,它还是以一种文化,一种精神在人群中传播。因此企业经营管理中要进行品牌管理,   一、启示一:品牌标识的作用  俗话说:“一流的企业做品牌,二流的企业做产品”。目前国内大城市消
今年,荣县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党组织领导作用,探索“543”工作法,构建“国企+街面+商户”党建共同体,打造党建示范街,成倍凝聚合力促发展。  5股力量“搭台”。荣县国投公司党支部依托资产租赁业务,在荣县老城区河街与街面商户、党员租赁商户、非党员租赁商户、国企党员等5类主体中組建“1+1+6”党建共同体,即1名国企党员联系1家党员租赁商户组建“中坚力量”共同体,1家党员租赁商户联系6家非党员租赁商户组
期刊
今年以来,合江县从严从实抓好党员教育培训,推动党内教育从“关键少数”向全体党员拓展、从集中性教育向经常性教育延伸,取得明显成效。  为突出抓好基层党组织书记培训、农村党员培训、两新组织党员培训、新党员培训、流动党员培训、党員创业就业技能培训、重点行业领域党员培训等7项重点工作,5年来,合江县举办各类党员教育示范培训班91期,累计培训学员2万余人次。“流动不流失,务工不误学”,先市镇依托“网上课堂”
期刊
【摘要】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也不断取得了有效的成果,尤其是房屋建筑的发展尤为突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自身居住条件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房屋建筑的质量显得尤为重要,直接关系到千家万户,甚至是人类的生命安危。本文主要对房屋建筑管理存在的问题和控制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房屋建筑;问题;管理措施  一、房屋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性  1.现代房屋建筑越来越具有复杂
博览群书,可以开阔思路,活跃文思,也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由于学生年龄小,阅读量少,并且缺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环境保护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国家相关部门也加强了对环境保护工的管理,以此来提高环境保护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虽然国家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
随着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在知识经济中重要地位和作用的日益凸现,侵犯商业秘密罪在司法实践中日益呈现高发猖獗之势。我国现行刑事立法和司法解释虽然对侵犯商业秘密罪作
今年,自贡市出台《自贡市非公经济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指导员选派管理办法(试行)》,细化20条措施,进一步充实两新党建工作力量,打牢两新党建工作基础。  突出政治立场,多渠道“选”。统筹从各级党委组织部、非公经济和社会组织工委、非公经济综合党委等选派党建指导员;鼓励退居二线或退休的党员干部等热心同志加入到两新党建指导员队伍中来;统筹安排在区县部门、乡镇(街道)工作且到村任职期满的选调生挂任两新组织党建
期刊
讲授是多年来课常教学中最常用也是最基本的教学方式,它在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然而,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力倡导“以人为本,转变教学方式,
为了响应国家环境保护的号召,防止生态环境持续的恶化下去,社会环境检测机构也开始推广开来,为了确保环境机构的监测质量,相关部门需要制定合理有效的监管对策,从而不断的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