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掉海洋霸主的元凶之谜

来源 :军事文摘·科学少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stlovestef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初的一天,著名海洋生物研究专家约翰教授在美国阿拉斯加附近的阿留申群岛观测时,发现了一头被撕咬得遍体鳞伤、奄奄一息的大白鲨。尤其令他震惊的是,这条6米多长的大白鲨的下巴竟已被凶残的对手吃掉。是什么动物有这么大的胆量和能力对以残暴出名的海洋霸主鲨鱼下毒手?约翰教授决心进行追踪研究。
  约翰教授运用最先进的GPS卫星定位设备,在阿拉斯加附近海域跟踪大白鲨的活动。一旦监控海域出现大白鲨异样反应,他就马上运用深水摄像技术进行追踪观测。在先进仪器的帮助下,约翰教授终于发现了“惨案”背后的元凶……
  海洋霸主遇到了“杀手鲸”
  2014年10月4日傍晚,一条4米多长的大白鲨正在海面上寻找食物。忽然,大白鲨发现前面不时喷起一根根水柱,原来是四头虎鲸猎杀了一头海狮,将死海狮在海面上抛来抛去地玩耍。
  虎鲸是一种肉食型齿鲸,体形呈纺锤形,体表光滑,颜色黑白分明,背部为漆黑色,在鳍的后面有一片马鞍形的灰白色斑,两眼的后面各有一块菱形的白斑,腹面大部分为雪白色。头部较圆,鼻孔在头顶的右侧,有开关自如的活瓣,当浮在水面时,就打开活瓣呼吸,喷出一缕泡沫状的气雾,遇到海面上的冷空气就变成一根水柱。虎鲸是鲸类中较小的一种,最大的虎鲸全长不过10米,体重7~8吨。虎鲸一般以海狮、海豚、海象为食物,有时也喜欢捕食超过它们身体很多倍的大型须鲸。因此,这种大型肉食动物被人们称为“杀手鲸”。
  四只虎鲸围猎大白鲨
  看到美味的海狮,大白鲨立即加速游了过去,扑向落入水中的海狮。其中一条较小的母鲸被贸然闯入的大白鲨激怒了,立马向那条鲨鱼冲去。大白鲨不甘示弱,张开血盆大嘴对着虎鲸猛冲了过去。作为海洋霸主,大白鲨可不是徒有虚名的—游动速度每小时高达70千米;它还具有大脑感应电子场,可以将外界信息迅速传至大脑中枢,反应极其敏捷;它力量极其强大,配上尖刀般锋利的牙齿,不知道有多少对手在它嘴下丧生。
  第一个回合,虎鲸没有正面和大白鲨“交手”,只是灵敏地腾空而起,从大白鲨头上飞跃了过去。尽管虎鲸平时的速度比大白鲨要慢,大约30千米/小时,但此时的时速却明显超过了60千米。很快,另外3只虎鲸也猛扑过来加入了战斗。四只虎鲸分工协作、有条不紊。一只在前,负责吸引大白鲨的注意,一只在后,专门追着大白鲨尾巴咬,另外两只则分别在大白鲨两侧冲击它的身子。
  几个回合之后,左侧的那只虎鲸趁大白鲨转身之际,猛地扑了过去。大白鲨赶紧摆正身子迎战,说时迟,那时快,右侧的一只虎鲸飞跃起来猛地扑向大白鲨,应接不暇的大白鲨只注意到了前方扑过来的对手,却没想到还有对手从天而降,一下被这只虎鲸咬住了背部。大白鲨拼命挣扎,可虎鲸的牙齿和大白鲨的牙齿同样锐利,而且朝内弯曲,上下颌牙齿交错,大白鲨越挣扎,自己背部的伤口越扯得大。就在这一瞬间,另外3只虎鲸也冲上来咬住了大白鲨的前胸和背部。
  不到几分钟的时间,虎鲸就用锋利的牙齿将大白鲨的胸部一直撕开到尾处,然后将大白鲨左边内腔完全撕扯开来。不一会儿,大白鲨的肝脏和肠子被虎鲸扯出来全部吃掉了,一命呜呼。吃完内脏,虎鲸又争相扑向大白鲨嘴部,你争我抢地咬下大白鲨的嘴唇美美地吃了一顿,扔下一条惨不忍睹的大白鲨尸骨漂浮在海面上……
  虎鲸—当之无愧的海底世界“战术大师”
  在随后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约翰教授还多次观测到了虎鲸主动捕食大白鲨和大型蓝鲸的场景。约翰教授发现,虎鲸捕食时特别注重战术合作,面对不同的捕食对象,它们会组成几条至几十条的攻击队,如同一群狼围捕一只孤鹿。从这个角度看,虎鲸是当之无愧的海底世界“战术大师”。
  虎鲸捕食最壮观的场面要算捕食海象和捕食身体超过自己很多倍的大型蓝鲸。海象遇到虎鲸攻击时会迅速聚集在一起,大海象居前,小海象居后,面对虎鲸准备厮杀。而虎鲸则先组织5~6只在海象面前横排一列,装出一副要猛攻的架势吸引海象的注意力,而其它虎鲸则悄悄绕到海象背后发动袭击,海象群一乱,正面的虎鲸便一拥而上,大咬大嚼,直杀得海象血染波涛,然后美美地饱餐一顿。一次,为了捕食一只17米多长的蓝鲸,总共有24只虎鲸参与了战斗。它们一拥而上,有的扑到蓝鲸身上迫使它沉到水下,不让它浮出水面呼吸;有的冲上去咬住蓝鲸头、尾,直到折磨得蓝鲸奄奄一息,再分而食之。
其他文献
月亮上到底有嫦娥和玉兔,还是外星人?人类对月球有着无数的遐想,对太空的探索从未停止过,1969年7月16日,阿波罗11号载着3名美国宇航员第一次成功登月,全世界都为之兴奋。但第一次登月并非一帆风顺,而是险象环生,他们差一点儿永远留在月球上。最终宇航员用圆珠笔成功化解危机,“逃出”月球。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形同虚设的逃生计划  起飞前4小时,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巴斯·奥尔德林和麦克·科林斯
2018年中国北京银河论坛于2018年12月了日在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举行。本次论坛的主题是:推进月球天文观测和国际人类登月。论坛由美国国际月球天文观测协会、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中国国家航天局、中国宇航学会等单位联合举办。  论坛邀请了中国第一位飞向太空的航天员杨利伟到场致辞。杨利伟说,目前中国已经完成探月的二期工程,圆满实现了“落”的任务目标,使中国成为了具备月球软着陆能力的国家之一;探月工程
第一章 夜间飞行  佐伊睁大着眼睛躺在草地上,静静地倾听周围可能发生的任何细微声响。她的鼻孔突然有些刺痒,但她却对此置之不理,看上去她似乎正急切地等待着发生些什么。答案很快就会揭晓。她知道这里的景色很快将如同被施了魔法一样,大变模样。此时,远处的天边透过几缕阳光。  她正在穿越巴坎岛(印度尼西亚群岛中的一个小型岛)的热带丛林,脖子上挂着相机,背着一个简单的背包,里面装着一个生存包、一个水壶和一些干
2019年7月24日,在美丽的澳门,喜讯飘然而至。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二小学(简称中关村二小),荣获了全国十佳科技教育创新学校的至高荣誉。  中关村二小经过多年在科技教育方面的深耕,目前已经是拥有“双金鹏”的学校。金鹏天文分团的“星云社”,名滿校园,成为了同学们趋之若鹜的优秀社团。新申办成功的金鹏地球与环境社团,更是将科学影像的制作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同学们用手中的摄像机,记录了一个又一个地球与环
各位小朋友、大朋友們,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新颖的折纸方法,用这种方法不仅能使折叠后的A4纸体积变得很小,而且还可以快速地开合。你知道吗?这种方法还可以用来折叠太阳能电池板呢。让我们开始吧!  其实,这个有趣的折纸法是一个非常经典的实验,叫作三浦折叠,是由日本一位航天航空工程师三浦公亮发明的。由于在日常工作中,经常需要将天线、太阳能板等大型平板收纳装箱,他发现传统的横平竖直式折叠法有很多问题。比如每次
折射式望远镜  1609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自制了世界上第一架观测天体用的折射式天文望远镜,其原理如图1所示。这架望远镜的物镜使用凸透镜,目镜使用凹透镜,观测者通过望远镜看到的物体是正像。  后来,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对伽利略式望远镜做了一些改进,目镜也改用凸透镜,不仅提高了精度而且减小了误差,但观测者看到的物体是倒像。这对地面普通观景用的望远镜而言不太方便, 但天体一般都是一个圆面或者一个点,
春天静悄悄地来了。在玉兰张开的瞬间,当新芽冒出地面。当然,还有忽而回转的寒风。这风倒也不似隆冬那样刮人,只是很大很大,吹得人有些站不住脚。  荒草堆里的绿芽在阳光的影子里轻轻地晃,它们有自己的幸福。毕竟,虽然没有了雪被的温暖,但春风依然和煦温暖。  忽然,一阵大风没有预兆地卷着散落的花瓣袭来,姑娘的几绺长发顺着面颊没有灵魂地披着,剩下的随着步伐在背上舞蹈。时间在这一刻静止了,行人停下了匆匆步履,电
岁末冬寒储万物,华韶气阳待春发。2017年12月18日上午,山东省诸城市实验小学校本部和北校区偌大的报告厅内,师生们济济一堂,暖意融融。诸城实验小学2017年“名家进校园”科普报告会正在分场次热烈而有序地进行。  本次报告会学校邀请了2名科普专家:中国科协首席航天科普传播专家、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常务理事田如森,《军事文摘·科学少年》杂志主编、儿童文学作家王金平。报告会分两个校区,轮回各两场进行。  
7月4日14点57分,经过约7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十二号”航天员乘组密切协同,圆满完成出舱活动期间全部既定任务,航天员刘伯明、汤洪波安全返回“天和”核心舱,标志着我国空间站建造阶段航天员首次出舱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此次出舱活动,天地间大力协同、舱内外密切配合,圆满完成了舱外活动相关设备组装、全景相机抬升等任务,首次检验了我国新一代舱外航天服的功能性能,首次检验了航天员与机械臂协同工作的能力及出
“噗哧”,无色气流从楔形喷射口急速喷出。“各位乘客,中国太空GM1291‘复兴号’航班已经启程,预计12小时后到达目的地——中国月球市,请在享受美丽太空景色的同时注意休息。”  听着播报,感受着超重带来的轻微眩晕,我陷入沉思。小时候我就梦想上太空,看看宇宙到底有多大,但那时让一个小孩子上太空简直是天方夜谭。不过,低能耗中小型托卡马克装置——“东方小磁环”(一种核聚变装置)在我国率先研发成功后,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