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长脂肪催人老

来源 :老来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8238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为什么会衰老?
  医生在为一些老人做身体检查时,发现其骨头里有脂肪存在,并且年龄越大,骨头中脂肪的含量越高。
  “人刚出生时,骨头里脂肪的含量几乎为零,”美国路易斯安娜州立大学潘宁顿生物医学研究中心的杰弗里·金博医生说,“只有手指骨中存在一点点的脂肪。”但他补充道,人过了30岁,一大半的骨髓细胞都被脂肪所取代。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几乎所有的骨髓细胞最终都会转变为脂肪,因此骨头里的骨髓细胞会不断减少,而脂肪却日益增多。
  越来越多的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导致骨头中脂肪不断增多的原因主要有两个:其一,是骨髓中有一种干细胞,既可以变成脂肪,也可以转变成骨髓。骨质疏松症患者与健康人相比,其体内干细胞更容易变成脂肪,因此其骨头中脂肪的含量要高得多。其二,女性绝经后,体内雌激素水平降低,也会导致骨头中脂肪含量增加。
  基于这一发现,有的科学家试图干预这种干细胞的生长,迫使其变成骨髓而不是脂肪。目前,科学家已经通过实验室研究,发现可以激活人体内的一种蛋白质,来驱使干细胞按照“指定要求”生长,这样可以避免骨髓不断被脂肪代替,导致骨头中脂肪含量过高。
其他文献
家乡的路,是最熟悉不过了。因为那是生我养我的地方,对那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十分清楚。所有道路,无论是通衢大道,还是乡间小路,都了如指掌。  我生活在天津,自从退休以后,出行的线路,只有两个方向。一是去北戴河探亲,二是去北京访友。然而,这两个地方,自改革开放以后,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家乡的变化,可谓之大。尤其是在交通方面,就更为突出。从北戴河海滨,到北部的燕山脚下,不足百华里的距离,就横
期刊
2004年,8月14日,雅典,站在最高领奖台上的王义夫,像个孩子般哭了起来,熟悉他的观众也情不自禁地掉下眼泪。  这一幕,至今仍定格在许多中国人的心中,当时44岁“高龄”的王义夫,凭借最后一枪的稳定发挥,战胜俄罗斯选手涅斯特鲁耶夫,时隔12年后,再次夺得奥运会冠军。  洛杉矶获铜,汉城失意,巴塞罗那夺金,亚特兰大悲情,悉尼饮恨,雅典再铸辉煌……连续6次参加奥运会,两个冠军、三个亚军、一个季军,王义
期刊
身边随手可得的食材也许就是一道不错的养生祛病的良方。下面我们就一起了解下变废为宝的美食做法吧!  玉米须红糖茶  大家有所不知,玉米须是一味很不错的保健品,有很好的减肥瘦身效果。  在中药里,玉米须又称“龙须”,性平,有广泛的预防保健用途。把留着须的玉米放进锅内煮,熟后把汤水倒出,就是“龙须茶”。  玉米须的利尿作用非常值得一提,如果谁家里有准妈妈的,是不是经常会觉得手腿脚肿胀呢,试试煮点玉米须汤
期刊
搬离旧居半年多,只回去看过两次。因为每次的相见,对我都是莫名的冲击,无法说清那是一种怎样的情愫:难舍,怀恋,心痛……  很多时候,所以放不下,总关乎一个“情”字。旧居是2005年建的,花了近7万元,我和爱人节衣缩食用了两年时间还债。其实这还不是最重要的。因为在整个过程中为旧居付出和失去的,实在无法用金钱来衡量。  那年,拆掉老屋之后,孩子的爷爷奶奶暂住在有火炕的厢房里,我们一家三口住在扒掉一半的仓
期刊
我后来学文,回想起来和三位语文老师的影响有关。    第一位,孙贻芬老师  他是我的堂兄,我叫他二哥。记不清是1947年还是1948年了,我上初小,他从县城回村教了我们半年语文。他可能并不爱语文,因为他后来当了一辈子会计。他也可能不会上课,一堂课总是不到下课时间就上完了。空了堂怎么办?他就给学生讲《西游记》。这下可把我们乐坏了,迷住了,大家都盼着他来上课。  我这位二哥不知是教育观念新呢还是歪打正
期刊
1970年,公社组建农械厂,抽调我任会计(仍是知青身份)。我离别生活了一年多的生产队,开始了我的“打铁佬”生涯。  所谓“农械厂”只有一个厂长、一个会计、六个打铁师傅。实际上就是打铁作坊。唯一的机械是一台崭新的195柴油机。但是领导在会议上却吹得十分响亮:要把农械厂办成本公社实现农业机械化的技术保障基地。  位于云贵高原大山区的西林县马蚌公社,田大不超过两分、地斜超过45度甚至60度70度,应用农
期刊
一座总投资1亿元、占地5.2万平方米、新增床位数1600张的西安未央区老年服务中心二期温泉公寓完工,并将于近日全面投入使用。这是陕西省首家试点“居家养老”的服务中心,将成为当地规模最大的养老服务机构。  去年11月,拥有300张床位的未央区老年服务中心在陕西省首家试点“居家养老服务”,三桥地区3000余位老人所住的社区或农村地点、住户家庭情况、年龄等信息全部被录入“系统”,从此,老人享受到专业“医
期刊
从外面回来,见防盗门大敞着,屋子里灯火通明,寻父亲,问:“家里有人吗?”  父亲急急地从沙发与茶几之间的地板上站起身了,大概赶巧了正蹲地板上寻什么东西吧?从没有见过父亲的身子这么瘦小,分明看到父亲局促的样子,心里被刺了一下,泛出了一丝酸楚。  他暂住小女儿家,他跟着小女儿生活已经一年多了。但是,他最疼爱的小女儿怎么就没有让她的父亲住得自在些,生活得轻松些呢?  我是父亲的小女儿,我爱我的父亲,我无
期刊
父亲是在不知不觉中进入老年的。随着自己年龄渐长,特别是过五奔六以后,我对父亲多出了一些理解,比年轻时多出了尽孝道的心绪。年前,偶然听父亲说起很想看一场戏,只是现在很难得看到了。无意之中唠叨,成为我努力目标,时时堵在心头。  下班的时候,从影剧院门口经过,看到锡剧《珍珠塔》即将上演,是由小王彬彬、袁梦娅等著名锡剧演员倾情奉献,我顿时想起了父亲的愿望。父亲从小就是戏迷,逢戏必看,而且不散场不回家——无
期刊
老妈喜欢上唠叨大约是从五十岁开始的,那时候我刚参加工作,每天除了聆听老妈要早睡早起,努力工作之类的叮嘱之外,就是柴米油盐,芝麻绿豆的唠叨。总感觉除了睡觉之外,老妈的嘴巴很少闲着。父亲也揶揄老妈说,这人老了,多数器官都进入衰退期,唯有语言器官变得发达起来。  有一次,一只蚊子钻进老妈的蚊帐,老妈便抱怨父亲睡觉前把“第三者”带进来了,随后便从今天的“蚊子入侵”,到多年前的陈芝麻,烂谷子,无尽无休地说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