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毕业生诚信就业案例分析及思考

来源 :云南教育·高等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bo200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人类社会得以进步、延伸的重要价值导向。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在面临美德、利益不得兼得的情况下,一部分人果断摒弃了前者,选择了后者。诚信缺失正侵蚀着大学生的思想,并成为综合素质教育的短板。本文以云南省某高校几名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的诚信缺失问题为案例,分析当前大学生就业诚信缺失的表现及原因,并据此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 就业 诚信缺失
  项目基金:2015年云南师范大学学生工作科研基金项目“高校师范生诚信就业问题研究——以云南师范大学为例”
  1 高校毕业生就业诚信缺失案例简介
  案例一:小曾,独生子女,父母希望其毕业后回家乡工作。某日,小曾看到家乡一公立学校要招一名中学教师,但其中有一项招聘条件是“大学期间无挂科、补考情况”。小曾在大一第一学期补考过一科,成绩单上清清楚楚写着分数,于是小曾去打印店篡改了成绩,重新制作了一份简历投给该学校。之后,小曾轻松通过了试讲,学校又对小曾进行了审查,发现她的成绩与事实不符,结果是“不予录用”。小曾在简历中弄虚作假,错失了这次就业机会。
  案例二:小江,大四学生。在某日的招聘会上,小江向一家国有企业投了简历。小江成功通过了第一轮面试,但该企业要求小江在第二次面试中将英语四级和计算机二级证书交来,但小江并没有考过这些证书,只是为了赢得面试,随口那么一说。最后,小江很无奈,放弃了第二次面试。
  案例三:小梁,面对大四,很是迷茫,不知何去何从。某日,小梁看到一所私立学校在招聘,就跟着同学去投了简历,经过说课和讲课环节,小梁竟被录用了,为了有一个保底的“饭碗”,小梁没有考虑太多,草率地签了协议。之后,在另一次招聘会上,小梁看到一家大型国有企业在招聘,该企业离家较近,且待遇更好。小梁思来想去,觉得自己的性格不适合当老师,于是就去面试,结果被录用了。小梁在没有和学校解除协议的情况下,又和该企业签了约。
  2 高校毕业生就业诚信缺失案例分析
  当下大学生诚信度低,轻视个人信誉,在前途和诚信面临抉择时,很多大学生选择了前途,但这种行为往往会带来诸多不利影响。上述三个案例中,小曾、小江、小梁想要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没有错,但他们在就业中的诚信缺失,不仅影响了个人的职业生涯,极大地损害了毕业生和高校的声誉,也打乱了用人单位的招聘计划,扰乱了人才市场的正常秩序。
  大学生就业的诚信缺失问题,逐渐引起社会各界特别是高校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从上述三个案例来看,大学生就业的不诚信行为,表现形式多样、程度不一,在社会上产生了一系列不良影响,而造成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下面我们就来梳理当前高校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诚信缺失的表现,分析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
  2.1 高校毕业生就业诚信缺失的表现
  2.1.1 虚假包装
  在简历制作过程中,一些大学生为了获得就业机会,有意无意、或多或少地在简历上添加水分,如虚构自己在校期间的干部履历、实习经历,私自篡改学习成绩,伪造各类等级证书等,让自己的简历尽量精彩、完美以致言过其实,制造假材料蒙骗用人单位。案例一中的小曾即在求职简历中弄虚作假,擅自篡改成绩,美化自己。
  2.1.2 虚假面试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许多毕业生心理压力较大,唯恐错过一个就业机会,因而在面试时,对于招聘单位提出的一些问题往往不能如实回答,信口开河或夸大其词,随意编造或放大自己的能力、特长,尽力掩饰个人不足,欺骗用人单位。案例二中的小江即在面试中自我拔高,虚假回答。
  2.1.3 随意签约、毁约
  一些毕业生为了有个保底的“饭碗”,随意与用人单位签订协议,在找到更好的就业机会后又私自毁约。也有一些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急于求成,漫天撒网,向招聘单位投简历,往往在不太了解招聘单位的情况下就急急忙忙签订了就业协议,后来又因对工作环境或待遇不满而毁约。还有的毕业生伪造就业协议书或是购买、借用他人协议书,与多个用人单位重复签约。案例三中的小梁即在择业中草率签约,又随意毁约。
  2.2 高校毕业生就业诚信缺失的原因
  2.2.1 社会因素
  大学生是社会成员,社会大环境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行为。一是社会失信严重。当前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急剧发展时期,人们行为的失范和秩序的混乱,从而产生社会道德危机,形成“道德历史的真空”。政治领域的腐败、经济领域的制假贩假、文化领域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思潮冲击着原本宁静的校园,一些政治觉悟不高、自律不强的学生便迷失了自己,重利轻义,失信于社会。二是就业形势严峻。我国大学生就业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就业难问题成为不争的事实。每年有大批的毕业生要走入就业市场,而社会的需求赶不上毕业生的增长速度,导致供需极度失衡。有些毕业生为了找到工作,想尽一切办法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出现了伪造证书、编造工作经历和学生干部经历等失信行为。三是招聘单位门槛过高。由于招聘岗位少,毕业生人数多,水涨船高,在这种形势下,招聘单位抬高了就业门槛,对毕业生的素质提出了过高的要求,而不考虑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一些毕业生为了能踏入招聘单位设置的门槛,就采取了非正规手段去拔高自己的条件。同时,招聘单位也会在职场中作假或不讲诚信,部分招聘单位本已内定了招聘对象还要组织考试,招聘单位的虚假承诺及主动违约,助长了学生不诚信行为的出现,因而大学生在就业中缺乏诚信,招聘单位也是有责任的。四是社会信用体系不完善。我国尚未建立健全完善的信用体系,社会信用管理制度、个人信用体系的不完备,对社会各种失信行为很难形成强而有力的监督和约束,从而也不能保证个人对自己的行为完全负责。
  2.2.2 学校因素
  学校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阵地。大学生诚信的缺失,与高校的教育直接相关。一是诚信道德教育缺失。我国传统的教育体制都是强调应试教育,学校只对学生“填鸭式”的知识灌输,忽视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与引导。即使有道德教育,也过于形式化、简单化及片面化,忽略了对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从而影响了学生的道德判断力和道德敏感性。二是诚信体系不健全。大部分高校缺乏规范、切实可行的道德惩罚机制和诚信体系对学生的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即使少数高校引入了诚信评价机制,但并没有真正发挥其作用,往往只停留于表面形式,造成学生的诚信意识淡薄。因缺乏相应的惩处机制,部分缺乏自我克制及责任感的毕业生为了成功就业而丢失了诚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不守信用的行为也就逐渐成为学生的习惯。三是就业管理工作不得力。高校在就业指导中只注重就业技能、技巧的传授,而没有将职业道德教育融入其中。还有一些高校为了片面提高就业率,对学生的弄虚作假采取默许甚至纵容的态度,这无疑助长了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的诚信缺失行为。   2.2.3 家庭因素
  皮亚杰指出:“人作为主体都具有可塑性,而青少年尤其大,青少年时期受到的教育,特别是家庭教育等外界刺激,往往会形成相对稳定的行为模式。”[1]可见,家庭是学生成长的第一环境,是学生教育的基础,家庭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甚至是根深蒂固的。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对学生的教育至关重要。但是,目前我们的家庭教育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一是重智育、轻德育。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下,学习成绩是衡量一个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因而大部分家长认为学习好才是关键。这关系到子女将来的前途和命运,考个好大学要靠好分数,考上了理想的大学,才能找份体面的工作,才能出人头地。家长过度关注子女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对子女思想品德、健康人格及心理素质的培养,对于子女在日常生活中的不诚信行为缺乏及时矫正。二是家长的不良示范。“家庭教育是生活教育,家长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举止都对孩子有耳濡目染的影响作用,家长的思想、观念、兴趣、习惯及为人处世的态度都给孩子暗示着一种思想和行为的模式。”[2]但是一些家长没有为子女树立诚信的榜样,他们教育子女要诚实守信,自己却在生活中扮演着不诚信的角色,做出不诚信的行为,甚至有些家长向子女传授一些投机取巧的方法,对子女造成误导。
  2.2.4 大学生自身因素
  “道德的发展根本上是自主的或不自主的个体对自身道德经验的积极构建。”[3]可见,大学生诚信缺失不仅是由社会、学校、家庭等外部原因导致的,更主要的是内部原因所致。一是大学生自身就业竞争力不够。大学生要想在就业竞争中胜出,就必须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而传统的应试教育往往只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忽略了对学生其他能力的锻炼与素质的培养,所以毕业生为了避免在就业竞争中处于劣势,就出现了在面试中夸夸其谈、胡编乱造等不诚信行为。二是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淡薄。每位公民在享受各种社会权利的同时,也应当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诚信即是一种社会责任意识,是衡量一个人精神素质的重要指标。教育的缺陷、法律的缺失及监督机制的不完备,使学生忽视了诚信的作用,也不太清楚不诚信行为所带来的严重后果。三是大学生的人生价值取向存在偏差。人生价值取向是指个人对人生价值目标的评价与选择及对人生态度的基本定向,它从根本上给人指明了应当做什么和应当怎么做。在“金钱至上”“一切向钱看”等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学生的人生价值取向发生了偏差,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实用至上”“功利主义”等,学生只关注个人利益,注重个人所得。人生价值取向的偏差,必然影响其诚信观的形成。大学生在不正确诚信观的引导下,导致就业失信现象屡屡发生。
  3 高校毕业生就业诚信缺失的应对措施及建议
  大学生是一个国家中综合素质相对较高的群体,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重要潜在力量,是未来信用经济的主体之一,其诚信状况直接关系到社会的整体道德水平,影响和谐社会的构建。从上述三个案例中的三名毕业生的就业失信行为来看,要实现大学生就业诚信,社会、学校、家庭、用人单位以及大学生本人要通力合作,才能真正解决这一问题。
  3.1 政府应营造社会诚信的良好环境
  “人的性格是由环境造成的。”[4]要解决大学生的诚信缺失问题,就要在全社会形成一种诚信氛围及良好的社会风气。政府可发挥舆论的宣传作用,加强对媒体的引导,深入开展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继承优良传统美德、加强诚实守信的教育活动和思想道德宣传,培育“诚信至上”的社会公德和全民意识,形成诚信光荣的社会和舆论氛围,使诚信观念和信用意识深入人心,最终让诚信成为人们共同遵循的道德准则。
  诚信要靠教育,也要靠制度来约束。构建诚信体系,不能仅仅停留在道德层面,还要上升到法律层面。政府应建立健全社会诚信道德的法律约束机制及监督管理制度,规范学生、学校、用人单位的诚信行为,推动就业市场的良性运转,促进个社会健康、有序、和谐的发展。
  3.2 高校应加强就业诚信教育和管理
  高校应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不应只偏重于对学生智育的培养,还应注重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健康的心理和人格,让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高校要坚决树立“以诚信为本”的理念,运用和发挥自身的功能,推出以“诚信”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将诚信教育贯穿于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的始终,创建先进的校园诚信文化,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诚信环境。同时,高校应建立健全道德惩罚机制和诚信评价体系,规范大学生的诚信行为,增强大学生的诚信意识,不断完善就业指导及就业工作管理、监督体系,帮助大学生正确面对就业,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积极走向社会。
  3.3 家庭应重视对子女诚信的养成教育
  家庭是社会的组成细胞,是塑造人的灵魂和品格的第一场所。家庭教育对子女品德的形成、人格的塑造和完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长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子女的行为。因此,作为家长,应该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诚信修养,遵纪守法、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为子女的诚信道德行为做出表率,树立良好的诚信榜样,以自己良好的示范去影响子女并带动其进步和发展。同时,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采取正确的教导方式,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并加强对子女诚信行为的监护和指导,规范子女的思想和行为,提升子女的道德水平。
  3.4 大学生应自觉塑造诚信理念和行为
  要规范大学生就业诚信,除了靠外在的手段和措施外,更需要大学生自觉塑造诚信理念和行为,把外在的要求内化为个体需要。大学生要努力增强自身使命感,树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意识。有了强烈的使命感,才能自觉增强大学生的诚信意识。同时,要自觉内化诚信理念。正确认知诚信,把握诚信的内涵,在实践中通过情感体验,正确理解、掌握诚信原则,形成稳定的诚信情感来引导诚信行为。树立诚信自律意志,不断磨炼自己的诚信品德,逐渐使诚信理念内化于心。
  参考文献:
  [1](瑞士)皮亚杰.皮亚杰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45.
  [2]晏红.处理好家庭教育中的若干关系[J].中华家教,2005(10):4-7.
  [3]赵祥麟,王承绪编译.杜威教育论著选[M].上海:上海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435.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1:167.
  ◇责任编辑 晏祥辉◇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当前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为顺应社会发展趋势,行政管理作为维护国有企业正常运作的一项重要工作,必须对其进行改革与创新,有效提高其管理工作效率。基于此,本文首先对行政管理的重要性进行了简要概述,分析当前国企行政管理工作发展现状,同时提出了相应改进措施,期望能够有效提升行政管理工作效率,促进国企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行政管理;工作效率;提升路径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
期刊
摘 要:展望教研工作未来发展趋势,探究新时期基础教育现代教研制度建设中的教研思想转型、教研主要工作任务、教研工作方式及教研工作保障机制等制度建设的对策。  关键词:基础教育 教研制度 建设对策  基金项目:云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4年度单位资助课题《云南省基础教育现代教研制度建设研究》(BE14002),《教育地理学视野下云南省基础教育现代教研员队伍建设研究》(BE14004)  基础教
期刊
摘 要:现代法治实质上是承认法律至上的一种价值追求,而中国传统政治中的“法治”与现代“法治”之间具有深层次的差异,这种差异从法律文化角度阐释就是中国的“法治”传统自近代以来一直被看成是维护“专制”的统治工具,这也是中国传统法治与现代法治的根本区别。  关键词:工具理性 传统政治 法治  近代以来尤其是受梁启超先生思想的影响以来,多数学人都认为中国自秦以来两千多年的传统社会都是“君主专制”统治的社会
期刊
摘要:一人有限公司治理结构,一直以来都是一种特殊的独资公司组建形式,随着国家市场改革的不断深化,一人有限公司的数量越来越多,其衍生出的各类管理问题也亟待解决。因此有必要对相关从业的工作管理模式进行深入的研究,科学制定国有一人公司法定代表人治理体系建设方案,针对内部控制管理需求和整体市场竞争环境进行适应性调整,推动国有企业现代化治理工作体系的构建。本文从法人治理结构与内部控制管理概述切入主题,总结了
期刊
摘要:民族文化是吸引旅游者到访的重要元素。通过参与式观察、深度访谈和话语分析,从主客互动的视角研究哭嫁这一湘西土家族的旅游文化符号。研究认为:在旅游展演中,东道主通过对哭嫁的表演追溯和呈现文化记忆,旅游者通过对哭嫁的凝视理解达成文化共识,在主客互动之间,民族文化得以传承和传播。研究结论有助于民族地区通过重构文化符号,展现民族文化,推动旅游发展。  关键词:哭嫁;主客互动;文化记忆;文化认同  中图
期刊
摘要:新冠肺炎疫情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冲击,教育领域也不例外。后疫情时代,人民开始反思教育,如何利用互联网变革课堂。“互联网+课堂”涉及政治利益群体、教育利益群体、投资方利益群体、教育管理利益群体等相关者,借助利益相关者理论,分析后疫情时代“互联网+课堂”的变革路径,旨在给课堂革命带来一定积极意义。  关键词:后疫情时代;“互联网+课堂”;利益相关者;新冠肺炎疫情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
期刊
摘要: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零售商业模式的创新,给我国传统的零售模式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通过互联网平台和第三方物流,新零售可以实现线上线下购物的整合。新零售时代的到来,实现了零售业的转型升级,给顾客带来更好的体验。同时新零售的兴起也为机场商业带来了机遇。本文结合传统商业与新零售商业模式的特点,从新零售的角度探讨机场商业的未来发展,并提出实施建议,希望能对机场商业的发展有所启发。  关键词:机场
期刊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经济已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在大数据的影响下,企事业单位的经营管理模式、人们的行为习惯消费状态等,都发生了一定程度的调整,实现了从个体化到社会化的转变。市场已经从产品主导转变为消费者主导,注重消费者、市场、企业之间的沟通互动,满足消费者需求,实现个性化定制,已经成了信息时代的重点。因此,企业在制定销售方案和产品策略的时候,需要充分考虑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本文在介绍数字
期刊
摘 要:博物馆被称为再教育的社会大学,是能够为公众提供知识的文化教育机构。随着现代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博物馆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而学生讲解员队伍作为博物馆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对其进行建设意义重大。本文从高校博物馆学生讲解员队伍的特点出发,结合笔者三年多在西南联大博物馆义务讲解的实践经验来谈谈自己对于建设这支队伍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博物馆 学生讲解员 队伍建设  1 绪论  博物馆是艺术精
期刊
摘要: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是行政机关长远发展的重要手段,但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之中会衍生出一系列相关问题。在此种背景下,研究行政机关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与对策,有助于行政机关在原有的基础之上发展和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满足人力资源管理的需要。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研究背景;第二部分为行政机关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论析;第三部分为行政机关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建议;第四部分为总结。  关键词: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