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和解协议可诉性问题研究--兼析《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和解若干问题的规定》相关条款

来源 :中国应用法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x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执行和解协议是否可诉问题的争议焦点在于是否会导致重复诉讼。要厘清这一问题,关键是要识别执行和解协议与执行依据确定的权利义务关系是否具有债的同一性。狭义执行和解协议通常与执行依据确定的权利义务关系具有债的同一性,另诉时会产生诉讼标的同一问题,一般不允许另诉。而广义的执行和解协议主要包括债的更新型、代物清偿型和新债清偿型,与执行依据确定的权利义务关系不具有债的同一性,另诉一般不会导致重复诉讼。但新债清偿型执行和解协议允许另诉会导致执行程序衔接困难,不宜支持另诉。实践性的代物清偿型执行和解协议,另诉并未实际意义
其他文献
“网红现象”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而衍生出的一种社会热潮,并受到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特别是大学生群体。当代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亟待塑造的重要阶段,“网红现象”的传播效应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价值观,并对他们的就业观产生或好或坏的影响。因此,本文通过分析“网红现象”对大学生就业心理和特点产生的变化和影响,从高校、教师、学生个人三个层面出发,对大学生就业观念的树立进行引导,从而更好地促进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进行,后进生的称谓经历了差生一后进生一学困生一潜能生的转变。称呼的转变,暗含不只依照唯分数观,道德不良等表现就认为学生的落后定性问题而是肯定发现学生闪光点的潜能价值。本文从社会增权理论的角度下,分析后进生权力缺失到潜能生称呼增权的体现,以期进一步探索教育改革的价值观。
释英作为宋元易代时期的诗僧,其诗歌中包含了对江南山水兴味的品咂,又体现了对佛理“缘起性空”“明心见性”的体悟,此外还透露出对于亡国之事的悲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