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情教师 诗意课堂 诗化学生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dforce98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朱永新教授在《我的教育理想》一书中认为:“教育是一首诗,可以是田园诗,可以是古体诗,也可以是抒情诗,有各种各样的情调和内涵。”那么语文教学更应该是一首诗。让课堂充满浓浓的诗意,洋溢着诗的浪漫,弥漫着诗的芳香,澎湃着诗的激情,流淌着诗意的旋律。
  曾有一位特级教师把自己比做《红楼梦》中的妙玉,把上课比做请学生喝茶。妙玉从梅花的蕊上收集冰魄雪魂,让那些拥有梅雪精神的诗行,如花蕊雪露静静地溶在用这一方厚土煅烧的中华青花瓷瓮内,在华夏千年的文明之火上,煮一壶茶,请学生静静地品尝。能够这样想的教师一定是一位诗情教师,她的课堂一定是诗意的课堂,它一定能够感化学生。
  其实我们当老师的,也没多崇高的理想,就是想把课教好,能够得到学生的喜爱,就是对我们的最高奖赏。今天的课上的让自己满意,甚至得意,今天的心情就特别好,回到备课室有的还会眉飞色舞的与同伴分享一下,在这个班没上好,到下一节课赶紧改变一下。我們老师的快乐和幸福几乎都是建立在学生的快乐和幸福之上的。争做诗情教师,打造诗意课堂,是我从教以来一直追求的目标,让我的学生在美的熏陶下感受知识的魅力,获得美的享受是我不变的追求。
  一、“独辟蹊径”的备课是构建诗意语文课堂的重要环节。
  千改万改,育人不改,千变万变,备课不变。我们要做的其实就是在一个“巧”字上下功夫。
  丁榕老师一个学美术的学生在自己当老师的第一节课上能够把诗歌和画画结合起来就是一个巧。《父母的心》一文从结尾的“一家人终于团聚了”中的“终于”一词的意思为切入点,寻找他们都经历了怎样的一波三折就是一个巧。在市级高效课堂达标活动中,我讲的是《窗》这一课,我设计的导语中有这样一句话:“窗是瞭望的视点,是连接两个世界的通道,让我们透过这扇窗看看窗内发生了怎样动人的故事,窗外又有着怎样精彩的世界。”学生顺势就去读文章,概括窗内的故事,找出窗外精彩世界的描写。这也不失一个巧。像《社戏》一文,直接从文章最后一句入手,“我再也没有看过那夜似的好戏,也再也没有吃过那夜似的好豆了”直接问学生,那夜的戏好看吗?那夜的豆好吃吗?可作者为什么这样说呢?学生就特别积极的看原文,从文中找答案,一个问题,轻松的就能把本课的重要知识点全都串起来。再如一篇文章围绕一个字来讲的,《变色龙》的变,《皇帝的新装》的骗字,都是非常经典的教学设计。
  我想,只有那种将课文作为一个载体,师生的思想时而在上面栖息,时而又畅游四方的课堂才是诗意的课堂;只有那种充满了“心有灵犀一点通”“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的课堂才是诗意的课堂;只有那种师生于“山穷水尽疑无路”的困境中忽然发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课堂才是诗意的课堂;也只有那种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在字里行间“悟读”出独特感受的课堂才是诗意的课堂。
  二、情香四溢的上课是构建诗意语文课堂的有力保证。
  语文课堂要诗意葱茏,就要牢牢抓住“情感”这个语文教学的“根”。教师要积极营造生动活泼、和谐自然的情境,善于以自己的情感调动起学生的情感,使师生的情感与文章蕴涵的情感相吻合,当喜则喜,该怒则怒,当哀则哀,该乐则乐,引领学生入情入境,在审美体验的乐趣中感“情”、动“情”,进入“欲辩已忘言”“物我两相忘”的诗意世界。是老师的情唤醒了学生的情,走进了教材的情,实现了三情共振,让学生经历着美的陶冶与熏染,经历了一次诗意的旅行。
  1.上课要充满激情。丁榕老师,虽然我没有听过她讲的课,但是她的讲座就能让人充分感受到她是一个充满激情的人。66岁了,能站着为老师作报告,而且是一整天。她的人生经历更让我们感受到了她对教师这一职业的激情。(怎样当上教师、淡泊名利坚守教师、孩子去世让她更爱教师、解决学生问题积极学习心理学)。窦桂梅老师的课,程祥老师的课哪一个不是充满激情。
  2.语言要动情。肖川老师说过,语言是心灵的使者,一节好课教师的语言表达要做到信(真诚)、达(准确到位)、雅(高雅诗意)。语言的背后是你的思想和情怀,语言的奇迹可以转化为生命的奇迹。一个语文教师的语言,就是一种无形的示范。要想唤起学生的诗意,教师的语言是关键。教师诗一般的导语,会帮学生打开感情的闸门,点燃灵感的火花,开拓思维的灵犀,也带领学生走进了诗意的课堂。
  三、孜孜不倦的学习是构建高效课堂的不竭源泉。
  上一节语文课容易,可上一节有诗意的语文课不容易。做语文老师容易,可做一个诗意的语文老师不容易。想象中的诗意的语文课如同高山流水,诗意绵绵;想象中诗意的语文课,情景交融,自然流放;诗意的语文课,师生融洽,兴趣昂然;诗意的语文老师,充满着自信与关爱;诗意的语文老师,才华横溢,运筹帷幄;诗意的语文老师,语言优美,风趣幽默。
  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我们越来越多的感受到,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对现在许多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觉得不可思议,面对诸多的问题,总觉得应对的办法太少太少。这些正是在用事实告诉我们要不断的学习再学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更新我们的教育观念,改进我们的教育方法,用正确的教育规律来育人,用丰富的学识来感化学生,用高尚的人格来影响学生。一个老师走得多远,学生就走得有多远。
  李吉林在《是教师,也是诗人》一文中这样写道:“诗人是令人敬慕的。其实,教师也在用心血写诗,而且写着人们最关注的明天的诗——不过,那不是写在稿纸上,是写在学生的心田里。” 每一天,我都在认真地做好准备,精心地装扮自己,用真情,用爱心,用知识与智慧,“去赴一场又一场和孩子们美丽的约会”。
其他文献
摘 要:小学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阶段,特殊儿童尤为如此。小学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教给学生一定范围的知识和能力。学会一系列与掌握知识有关的能力,包括阅读能力、书写能力、观察周围世界现象的能力、思考能力、用语言表达的自己的思想的能力。这些能力就好比工具,没有这些工具,日后要想掌握知识是不可能的。而家庭特殊儿童,往往对于这些能力的掌握不是很好,追根溯源,小学时期的能力教育对他们日后的发展产生的作用十分巨大,
摘要:德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情操、提升人格魅力的根本途径。小学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性特征,对学生的思想情感、價值观形成均有重要影响。因此,利用语文课堂实施德育教育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任。笔者作者对此进行了阐述和分析。  关键词 小学语文 德育教育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辩证统一的学科。为了使单纯的思想品德教育在课堂教学中转化成生动有趣、浅显易懂的知识,教师
摘要: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体育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体育素质教育是新的体育价值观影响下形成的与时俱进的发展性体育系统。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上挖掘体育精神元素,注重对学生的人格精神的塑造,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刍议 体育教学 人格 塑造  现在的中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社会上各种观念混杂、碰撞,社会生活中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使学生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人格的缺陷。比如,劳动观念淡薄;劳动习
创新就是创造,就是首创前所未有的事物。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永恒主题,也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把创新问题摆在教育改革的重要位置,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我国多年来教育教学发展的必然选择。叶圣陶先生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中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儿童具有创新的意识,长大才能形成创新能力。藏区孩子聪明但大部分不好学,要培养藏区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要爱护和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
[内容摘要]本文从教学实践出发,分析了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创设有效,高效的问题情景,使我们真正感受到为了让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充满生机活力,创设一个有效的数学情景非常重要。  [关键词] 小学数学 情景创设 课堂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为了使学生经历应用数学的过程,教学应采取“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过程。情境教学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重要
摘要: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存在着培养目标虚幻、课程结构单调、教育过程僵化、评价体系消极等缺陷,导致思想品德课与生活缺失联系,不能满足学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要,从而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境教学通过选用典型材料,创设特定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能较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学生的知识再生能力和实践能力,是当前新课改的要求。作为新时代的思想品德课师师,要学会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
余秋雨先生说:“作文训练,说到底,是生命与生命之间表达和沟通的训练。”作文本应该是孩子们表达心声,展现自我的绚丽舞台,可如今的作文状况却令人堪忧。学生往往无话可说,或者有话不会说。学生习作与生活的脱节,学生忽略了对生活素材的观察、思索与积累。其实,作文命题对写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文命题如果没有引起学生足够的兴趣,就不能调动其写作及搜集资料的积极性,是达不到写作训练的目的的。笔者认为作文命题应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