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踞黄崖扬神威

来源 :轻兵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wenping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崖洞保卫战是八路军部特务团为保卫位于山西黎城西北部的黄崖洞兵工厂,于1941年11月9日至19日,在山西省辽县(今左权县)、黎城县间的黄崖洞,对日军进行的一次成功的防御战斗。此战是八路军抗战期间一次著名的阵地防御战,也是抗日战争史上以少胜多、以劣胜优的经典战例——
  作战背景
  抗战初期,正面战场抗击不利,致使华北、华东广大地区相继沦陷。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后,英勇斗争,接连取胜,开辟并巩固了抗日根据地,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信心,但武器弹药的严重不足却又始终是困扰着八路军的难题。为此,我军加快兵工厂的建设,并于1939年5月成立军工部,7月总部修械所迁到黎城县的黄崖洞,9月与一一五师和一二九师修理所合并,扩大修械规模,很快成为根据地内规模较大的兵工厂,每年生产的武器弹药可装备16个正规团,有效地增强了八路军的战斗力。为保卫黄崖洞兵工厂的安全,八路军总部于1940年春,令总部特务一团一营进驻黄崖洞,担负兵工厂的保卫任务。
黄崖洞保卫战兵力部署和战斗经过要图

  日军在与我军的作战中夺得了少量由黄崖洞兵工厂生产的武器,发现性能与其同类武器相当,因而将黄崖洞兵工厂视为心腹之患,决意捣毁。从1940年4月开始,日军华北司令部令第三十六师团草拟攻占黄崖洞兵工厂方案。是年11月上旬,“百团大战”的关家瑙战斗之后,总部特务团奉命整体进入黄崖洞设防。1940年10月25日,日军武乡据点2000多人袭击黄崖洞兵工厂,八路军第三八五旅一部、总部特务团1个排和工人自卫队,利用地形和永久性坚固工事,对进犯之敌予以坚决打击,迫敌仓皇逃走。1941年春夏,日军两次对黄崖洞兵工厂进行试探性进攻均失败。华北日军对此如鲠在喉、似芒在背,于1941年10月30日发动“秋季扫荡”,在飞机掩护下,分南北两路采取“捕捉奇袭”战法,妄图捕歼八路军总部和一二九师机关,彻底捣毁黄崖洞兵工厂。11月3日傍晚,日军2000余人从黎城进至距辽县南会村30里处,被我军侦察小分队发现。八路军总部判明情况后,令特务团主力利用有利地形节节抗击敌人,同时令一二九师外线配合,待机破敌。5日,日军进犯西井村,遭到八路军顽强抗击,激战9小时,日军大队长以下被歼近百人,涉县亦被我军收复,西井之敌随之撤退。但日军死心不改,仍蓄谋再次发动进攻。
  为粉碎日军企图,根据彭德怀副总司令指示,左权副参谋长从1940年11月至1941年8月,多次与总部作战科长王政柱以及特务团团长欧致富等人全面详细勘察地形,结合敌情和地形确定防御的主要方向和地区,明确坚守防御作战的指导思想,认真审定作战方案,细化兵力部署、火力组织、阵地编成、阵地伪装、战术手段等重要事宜,以及工事的部位和射向,并要求全团熟悉敌情、地形和居民,懂得战术,灵活运用手中的各种武器,狠狠打击侵略者。
1985年,黎城县对黄崖洞进行大规模修整,修复了兵工厂厂房,新建石牌楼、纪念塔、展览馆等一些风景建筑。图中便是新建的牌楼,牌楼正中是邓小平亲笔题写的“黄崖洞”三个金色大字

  根据彭总和左副参谋长指示,特务团多次组织指战员研究敌情、地形,判定敌从辽县、武乡出动,经左会村向南山和垭口方向进攻的可能极较大,由黎城、西井向黄崖洞进攻的可能性小;其余方向进攻可能性不大。据此,构工设障,组织火力,形成以黄崖洞为中心的梯阶环形防御体系。坚持分区防守、密切配合,划分为7个守备区,分别由特务团一、二、三营和团直防守。在阵地编成上,以班工事为基点、排工事为骨干,以堑壕、交通壕贯通,配合掩体和障阻物等构成连、营环形防御阵地,同时修道路、架吊桥,便利支援配合作战。在火力配系上,由班至营四级分别掌握步枪(手榴弹)、轻机枪、掷弹筒、重机枪,组成每米7~8发枪弹的交叉火力网,团指直接指挥炮兵连,枪炮均有预备阵地。在战术设计上,坚持阵地内外的射击与投弹相结合,阵地防守与主动出击战相结合,组织神枪手专打敌酋,与地雷、滚雷、石雷、滚石等消灭群敌相结合,同时加强防炮击、防毒、防火焰喷射器的应对措施准备。
  作战经过
  日军攻势凶狠不择手段,我军坚决抗击挫其锐气
  11月9日,日军第三十六师团独立混成第四旅团及第九旅团一部5000余人,在11门重炮和10余架飞机的掩护下,采用“反转电击”战术,分数路直奔黄崖洞兵工厂。特务团据情报判断,日军对兵工厂进行“驻剿”式扫荡,主攻方向在南口。10日下午,日军兵力部署完毕后试炮扫雷,炮击南口道路两侧。
  11日深夜,日军利用暗夜多次偷袭南口,三营七连顽强抗击,敌人死伤数十人未能得逞,遂于天亮展开强攻。在猛烈炮火掩护下,日军以羊群趟雷开路,300多名步兵随后发起冲锋,分头夺取各个目标。我七连依托地形、抓住时机,机枪杀寇和滚雷炸敌,敌伤亡200余人后被迫撤退,特务团无一伤亡。
板山防御火力点

  1小时后,日军2门山炮对七连阵地进行抵近射击,消去七连左侧地堡一角,机枪手亦被压在碎石下。随后,敌军步兵利用炮火、机枪火力压制优势,向山垭口发起第二次冲锋。七连官兵依托工事、凭坚据守,充分利用火器射杀。欧致富团长请示左副参谋长,动用仅有的2门火炮、12发炮弹对敌进行炮火还击,炸毁敌火炮阵地,杀伤其有生力量。当近百名日寇借助火力掩护冲至瓮圪廊内时,我军果断撤回连接断桥的吊桥。敌人遂派兵一部企图攀越沟底十余米高的绝壁,继续向我军发起进攻。危急之际,八连副连长彭志海带领12名战士使用手榴弹杀伤敌军一片。敌军指挥官孤注一掷,强令搭起“尸梯”,企图利用山体死角攀登,被我军滚雷消灭。   敌人多次进攻失利后,展开炮火报复,因曲射炮对我军工事基本没有威胁,敌人便又施放毒气弹,并再次发起冲锋。特务团防毒措施得利,中毒人员寥寥无几。左副参谋长指示六连以侧射火力支援七连阵地。七连加紧补充前沿阵地的人员和武器弹药,抢修工事,沉着应战,连续给敌重创。17时许,敌人在炮击之后,扑向南口山垭口抢夺尸体,前沿阵地官兵果断对敌进行袭击,滚雷、手榴弹和步机枪组成绵密的歼敌火网,迅速将其击溃。
  日军险处强攻求突破,我军以变制变重创敌
  12日上午9时,战事表面稍事沉寂,但敌人却在酝酿更大的风暴。特务团观察所、侦察员及前沿阵地纷纷上报敌情:日军指挥官在上赤峪、赵姑村一带向南口东面的桃花寨反复观察,撤回失利的部队,调用擅长山地战的部队,并严密封锁控制区域,组织部队抢构工事,可能选择新的攻击方向。彭总判断,敌人可能选择桃花寨这带最险要的地方作为突破口。左副参谋长指示特务团:充分做好准备,待机行动,以变应变。
  13日拂晓,日军果真从最难最险的桃花寨攻击,欲夺跑马站山下沟壑,借路直取兵工厂所在的水腰洞口。日军集中十余门火炮,对桃花寨、跑马站1461高地及后侧大断崖上的四连工事进行猛烈炮击。日军数十人利用暗夜偷偷爬上大断崖,在炮火刚停之际强攻并突破四连一排阵地。该排两个班全力反击,9人负伤。左副参谋长以跑马站为重点防区,调整人员组建预备队,指示一二九师火速靠拢。特务团参谋长郭双江奉命率领四连二、三排与七连协同对敌反击,快速恢复并巩固了四连前沿阵地。
  左副参谋长采纳欧致富团长的建议:守备部队撤至山上防守,让出一条路,在“一线天”采用沟底布雷和两侧火力夹击的方式消灭敌人。历经一上午的战斗,日军被歼数十人代价,才推进200多米。随后,日军组织后续部队攀崖并巩固已占地段,同时令前沿部队从右侧沟底攻占水腰洞口。突进沟底的200余敌人,多路攻击时被地雷炸伤炸死大片,改成一路进攻,又陷入特务团两侧火力的夹击,悉数被歼,却未能接近核心工事。
  敌人战术多变殊死搏杀,我军顽强抗击灵活制敌
  14日,日军为消除侧后火力威胁,改变战术,先夺取桃花寨再进攻核心阵地,进而夺取兵工厂。8时许,日军对桃花寨西山及1568高地的二营四连阵地实施炮击,敌步兵在炮火掩护下冲上山崖。四连重机枪手果断击毙敌山炮手,二排与敌展开激烈的白刃格斗,历经一上午的殊死搏杀,二排伤亡过半。特务团令四连二排主动撤至连主阵地。日军占领二排无名高地阵地后稍加巩固,即攻击1568高地但未得逞,下午继续向水腰洞口阵地猛攻两次,伤亡百余人后狼狈撤回。
守卫黄崖洞的板山工事

  15日,日军加强兵力和火力,分兵两路围攻八连防守的水腰洞口工厂区。日军抛弃先前正面攻击,采取右侧迂回的战术向水腰洞口发起进攻,并在南口采取搭人梯方式攻击断桥。战场瞬时硝烟迷漫,趋于白热化。八连指战员以一当十,以十当百,打退敌人数次进攻,牢牢守住了南口到断桥的通道和水腰洞口阵地,而日寇则血流成河、尸骨成堆,却未能前进半步。下午,敌人采取“上下夹击”战术,左翼主力沿石崖由上向下压,右翼则在断桥处搭尸梯、爬断崖、向上攻,但均未能夺取断桥和水腰洞口。
  总部首长分析战况认为,敌人欲占工厂区必先夺水腰洞口核心阵地,该阵地火力射击水平面在周围山腰,敌人无论俯射还是仰射都均无法威胁该阵地,加之工事坚固,非常有利我军坚守。遂令特务团顽强抵抗,扩大战果,大量消灭敌有生力量。特务团调整部署,令七连和八连坚守阵地,改进战术,补充弹药、加修工事,全力迎击敌人;其余人员乘夜幕掩护,在通往水腰洞口的路上及日军退路上布雷,随后撤到第二线。
  16日,日军战术再变,变右侧迂回为利用正面射击死角,避开我军火力,发起强攻,但激战一上午敌人企图未能达成。午后,敌人对我水腰洞口核心工事采取先孤立、后夺占的方式,组织力量压制我军支援火力,尔后使用燃烧弹、喷火器实施攻击。王根喜等12名勇士与敌拼杀直至壮烈牺牲,敌人进占水腰洞口工事。但在我军包围火力射击之下,敌人无法立足,一连连长率数十名战士,趁机反击,迫敌天黑前撤离。至此激战6天,骄纵的日军吃尽了苦头,也丢尽了颜面。日军第三十六师团井关仞师团长下达死命令,两天内必须攻下黄崖洞,否则下一级军官以死谢罪。特务团鉴于兵工厂除一个大锅炉外,人员和机器均已转移和埋藏,根据总部指示,分析研究战局后决定:烧毁了主厂房,以迷惑敌人、掩护埋藏的机器,并在炸塌的锅炉房周围布设地雷、做好标记,造成被敌人炮弹炸毁的假象。随后令七连和八连撤离水腰洞口和断桥南口阵地,并将日军占领的水腰洞口主阵地全部用地雷封锁起来,进至工厂区依托有利阵地扩大战果,争取时间。
  日军疯狂一击仓皇败走,我军内外夹击风卷残敌
  17日,日军向水腰洞口发起疯狂攻击,遭我军顽强火力阻击后,遂起迂回控制整个黄崖洞的企图,分兵一部改攻二营防守的1650高地和1568高地,但企图未能得逞。一小股日军虽然闯进厂区,看到的是一片碎石瓦砾,只能斗志全无地等待援军。当晚,总部通报情况:敌人已于前日调配一个团接替进攻;我军外围部队从14日起,先后收复东崖底、赵姑村等10多个村庄,进占敌人右翼阵地;一二九师进入埋伏地区,待机歼敌,并指示积极行动,扩大战果,保卫埋藏的机器和物资。特务团党委决定:二营坚守1580高地及其以北地区,咬住敌人,阻其进攻;三营坚守水腰地区,对敌零敲碎打,阻其搜找机器,并视情况支援一营作战;一营坚守左会垭口,一经接敌便以强大的火力对其压制。团指挥所和团直属机关,连夜分别向南山、大井和1822高地转移。
  18日,日军在飞机掩护下,分3路向一营防守的左会垭口、南山、北山阵地发起数次疯狂进击。一营接敌后以强大火力压跨敌人,几经恶战将敌击退。过午,敌人集中兵力向2008高地猛攻。二连与敌在主峰上白刃格斗拼杀,指战员甚至拉响手榴弹与敌同归于尽,连续打退敌人8次冲锋。敌一部虽一度突入阵地,但立足未稳之际,即被我军以猛烈的反击行动夺回阵地,打破了敌人会师左会垭口后班师回营的企图。入夜,一连、三连齐力将敌赶出水腰洞口和黄崖山。我军外围部队袭击西井,敌为保退路,连夜逃走。特务团对敌展开夜战,逐步恢复阵地,四连一排排长赵政林等12名勇士粘住在桃花寨担负掩护的敌人,与反击部队汇合将其歼灭。至19日晨,特务团恢复了黄崖洞所有守备阵地。逃跑之敌在三十亩、曹庄一带被一二九师部队伏击,伤亡500余人。我军乘胜追击,日军被迫于20日夜退出黎城。至此,日军原定一个月的“扫荡”计划就此被粉碎。   特务团以1300人的兵力,抗击了装备精良的5000余人日军的疯狂进攻,鏖战10天,击伤敌人数百名,歼灭敌近千人,而自己仅亡40名,伤126名,创造了以少胜多的模范战例,开创中日战况上敌我伤亡对比6:1的空前未有新纪录。战后,八路军总部授予特务团“执行命令模范”及“黄崖洞保卫战英雄团”称号。
  作战启示
  黄崖洞保卫战取得辉煌战绩,保卫了兵工厂,狠狠打击了日军嚣张气焰,锻炼了部队,提高了战斗力,积累了坚守阵地防御、大量歼灭敌人的宝贵作战经验,坚定了抗战胜利的信心。
  超前准备、全力备战,有效提升对敌整体作战能力
  黄崖洞是八路军的“掌上明珠”,亦被敌人视为心腹大患,并有坚决彻底捣毁的决心。对此,彭总高度关注、左副参谋长亲自筹划指导,从兵工厂建设之初就有条不紊地同步展开相关防卫工作。从兵力配备来看,通过组建工人自卫队,1940年初特务团一营进驻,是年11月特务团整体担负设防任务,以及此后一二九师外线配合作战等,持续增加设防兵力。自兵工厂成立直至1941年9月,彭总多次现地指导检查阵地设置情况,提出改进意见建议;左权副总参谋长亲力亲为,先后带领同志们堪察地形、完善设计、细化工事;特务团在炮兵团、第一二九师第三八五旅、第三八六旅和第十旅工兵的配合下开石、伐树、烧灰、筑碉、挖壕,加紧构筑环形防御工事和永久性核心阵地,夯实与敌对决的抗击阵地。从对敌备战来看,自1940年日军第一次袭击到黄崖洞保卫战前,结合地形合理划分7个守备区,守险控要;细化了从班至团的火力配备,形成“低中高、远中近”的火力配系;振士气、学技术、练战术,结合工事阵地反复实地演练,大抓单兵基础,强化班、排山地独立作战能力,并在实战中不断检验和提升战斗力。
黄崖洞保卫战指挥部遗址

  紧贴实战、摸透敌情,真正做到料敌准确应对有力
  日军此次扫荡方式由过去“飞行式”改为“驻剿式”,目标直指邻近八路军总部的黄崖洞。从战前准备来看,特务团结合地形推算敌人进攻方向、突击兵力、毁伤能力,合理确定每个防区、阵地和工事的具体位置、人员数量、武器装备以及需要达到的火力密度等。为防敌炮火破坏,主要工事采用钢筋混凝土建造,其余工事用石头砌筑,根据地形科学设计,有效规避日军曲射火炮打击,2m厚度能抵住6发炮弹对同一个点的连续攻击。精心绘制五千分之一地图,概括守备区地形全貌,详细标注暗堡、地堡、交通壕、障碍物和指挥观察所,以及支援路线、防区范围等,使战斗行动能够在图上跃然呈现,为精确指挥作战提供了可靠依据。
  从战场对抗上来看,为防日军狡猾偷袭,急调三八五旅第十四团负责八路军总部安全,并与一二九师外围配合剿敌,形成我军内外合力“围剿”对敌之“驻剿”的布势。日军重新选择桃花寨为突破口后,左副参谋长紧紧围绕重点防区,调整特务团的力量分配,集中使用预备队,组建工人自卫队,指挥外围部队向核心战斗区域靠拢,隐蔽地对敌形成迫压之势,为对敌反攻埋下伏笔。面对敌人强大攻势,采取关门打狗之法,先后在“一线天”和厂区内等地,借助地形和阵地,有效保护己方力量,同时最大限度消灭和消耗敌方作战力量。
  从具体行动来看,日军用牲畜趟雷,我方则以普通地雷迷惑敌人,用大踏雷和滚雷炸敌;日军用毒气弹攻击,我方早备措施及时防护,损伤无几;日军突破四连阵地、水腰洞口工事后,我军趁其立足不稳进行兵力反击、火力反制,迫敌撤退。
  借助地形、活用战法,牢牢抓住制敌杀敌的战场主动
  黄崖洞是太行山腹心地区的一个险峻峡谷,背靠崇山峻岭,俯瞰狭长河谷,居高临下,易守难攻。东南方的南口通向黎城,两侧都是悬崖峭壁,进攻之敌无法迂回。当敌人最初从此地突破时,特务团借助有利地形凭坚据守、避敌火力,采取布雷杀敌、火力歼敌、控要阻敌的战法,大量杀伤消耗敌人,重挫其多次攻击,使敌未能突破南口阵地。当敌改选桃花寨这一险要之地作为突破口时,特务团根据左权副参谋长的指示,及时调整战术,以变制变,适时发起反击,收复巩固阵地,再挫敌之锐气。随后又撤至山上,利用“一线天”地形,采取沟底布雷和两侧火力夹击的方式耗敌战力、灭敌力量。此后,敌人战术多变,特务团以不变应万变,充分借助地形之利,先后利用桃花寨西山、1568高地,以及南口到断桥的通道和水腰洞口阵地,依阵坚守,发扬火力,先后挫败敌人正面攻击、右侧迂回、上下夹击和分兵攻击、迂回控制等各种不同战术,随后我军以空间换取时间,退至厂区依托阵地杀伤阻滞敌人,最后与一二九师配合,采取内线反击、外线伏击的战术,迫敌仓皇退逃。
  英勇顽强、敢打硬拼,始终保持剑崭强敌的强大气势
  在黄崖洞保卫战中,特务团的指战员历经艰险,浴血奋战,团队体现出极高的行动号令意识,官兵们充分发扬了革命的英雄主义精神。在战斗准备阶段,团领导严格落实总部首长指示,官兵学习技术、熟练战术,演练战法、研究打法,苦练杀敌本领,强化防守技能。班排连营结合地形和预案,实地反复演练,精钻细研战法,提升密切协同作战能力。
  在战斗开始之初,敌人试炮扫雷,特务团设的雷组战士待敌炮火停止后,立即突击埋雷;敌人深夜偷袭,我军寸土不让、勇猛还击;敌人搭“尸梯”强攻,我方以手榴弹歼敌;敌人兵力冲锋、炮火报复、毒气攻击,特务团采取火力歼、地雷炸、炮火打、严密防等方式,致敌大量伤亡,有效阻敌突破。在战斗进入胶着阶段后,敌人变换主攻方向,炮火开路、兵力强攻,四连首当其冲与敌展开白刃格斗,伤亡过半仍然不惧;八连冰天雪地勇猛战日寇,尽管敌人拼死搏杀、战术多变,仍只能是尸骨成堆却未能进半步。敌人炮火压制,燃烧弹、喷火器并用,兵力强势突破,王根喜等12名勇士与敌拼杀直至壮烈殉国。在战斗进入决战阶段,敌人虽进至厂区,却陷入死亡之海。特务团紧紧咬住敌人,强势力量压制、零敲碎打消耗,用连绵的地雷和密集的枪弹彻底击跨敌人的战斗意志,为转入反击,收复阵地、勇歼残寇,创造了有利条件。
  当然,正如左权副参谋长在总结战斗时指出,我方也存在诸如对敌进攻方向判断不够准确,战斗中兵力、火力相互支援不够,夜间反击敌人不够有力等问题。
  编辑/郑双雁
其他文献
R22FSFSL-224半自动步枪是美国温德姆武器公司面向狩猎市场推出的产品,其名称中的224是指该枪发射0.224英寸“女武神”(Valkyrie)弹。0.224英寸“女武神”弹是美国联邦高级弹药公司将其6.8mm SPC弹的弹壳缩颈装上0.224英寸弹头而制成的,以满足远距离射击要求,该弹主要用于射击竞赛及狩猎中型猎物。R22FSFSL-224半自动步枪配备长559mm的银色不锈钢枪管,枪管表
1941年,芬兰军队将燃烧弹抛射器安装在原木制成的临时支座上进行试验(如图)。苏联的燃烧弹抛射器即吸收了该武器的设计特点  M1941 125mm燃烧弹抛射器是二战期间最罕见的反坦克武器之一,其复古的外形、前装发射方式以及配套的玻璃球形弹丸都十分独特。虽然它在卫国战争时期一直是苏联红军的制式装备,只因列装时间短、使用范围小,以致后来鲜有人知道这种武器,甚至在约翰·威克斯的经典著作《反坦克战史》中也
MAX-9半自动手枪是鲁格公司2021年新推出的一款半自动手枪,主要面向警用和民用市场。MAX-9是一款紧凑型手枪,可以隐藏在口袋中。鲁格公司将其轻薄、小巧作為最大卖点,官网上该枪的广告语为“Your Next Handgun”(你的下一支手枪)。该枪采用击针平移式击发机构,套筒采用硬化合金钢制成,套筒座由聚合物制造,内嵌钢制滑轨。扳机上设有类似格洛克手枪的扳机保险,弹匣卡笋在枪身两侧均有设置,手
美国无人水下机器人发展及作战使命  2007~2013年间,美国国防部先后发布了4版《无人系统(一体化)路线图》,将天、空、海、陆各类无人系统集成在统一的发展规划中。此后,美国于2016年发布了《2025年自主水下机器人需求》报告,报告对无人水下机器人的作战使命、当前作战任务、未来任务挑战、后续发展规划进行了阐述,提出了海床战、反AUV战等新兴作战概念,旨在通过无人水下机器人的系列发展,构建新型完
KOMP12霰弹枪是在俄罗斯赛加(Saiga)系列霰弹枪基础上专为比赛打造的半自动霰弹枪。由于针对比赛市场,该枪采用非常鲜明的红、黑颜色搭配,机匣、枪管、活塞筒为红色,其余部件为黑色。其铝合金护手采用镂空状设计,左右两侧设有M-LOK导轨安装接口。枪管长464mm,口部安装体积较大的消焰防跳制退器。弹匣座由聚合物制成,弹匣卡笋重新设计,外形呈蝴蝶状,位于扳机护圈前方,前推任一侧的翼片即可卸下弹匣。
印度(续1)莫卧儿帝国统治的印度北部(续)  盔甲鳞甲衣,19世纪初拉贾斯坦制  鳞甲,可能是印度地区最早的盔甲形式,出现在中世纪后期。它与中国的鳞甲有着不同的含义,是使用真正的动物甲片制作的。博物馆展出的一件鳞甲衣,19世纪初拉贾斯坦制作,使用的是穿山甲的鳞片,并做了包金镶嵌装饰。该展品是黑斯廷斯第一代侯爵弗朗西斯·罗登(Francis Rawdon)在擔任孟加拉总督期间(1812~1822年)
1911年恩菲尔德改造的美国斯普林菲尔德M1903步枪,可见除了节套前方原先的表尺,又在机匣后方添加了一套表尺轻武器委员会与新式步枪  第二次布尔战争(1899年10月~1902年5月,英国与德兰士瓦共和国及奥兰治自由邦为争夺南非领土和资源而进行的一场战争)中,布尔人使用的毛瑟M1895步枪及其配用的7×57mm毛瑟枪弹给英国人留下深刻印象,促使英国人研制新步枪及枪弹以替换英军装备的李-恩菲尔德步
这是中东战争史上最不平衡的一次对抗——发生在1982年6月的以色列空袭贝卡谷地战役是一场经典的电子战,决定这场战役胜负的时间仅仅只有6分钟。这场战役充分显示了电子战在空战中的巨大作用。此役中,无人机担当了不可替代的角色,从此,拉开了世界高技术空战史的序幕——  以色列空袭贝卡谷地的战役,发生在1982年6月以色列入侵黎巴嫩的第五次战争中。以色列军方为了摧毁叙利亚军队设在贝卡谷地的萨姆—6地空导弹基
胶东军区兵工建设简况  1937年12月24日,中共胶东特委发动天福山起义,举起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的红色旗帜,建立胶东人民第一支抗日武装。为了修复损坏枪支,1938年3月,第三军一大队在文登李家庄村建立了6人修械所;胶东抗日游击队第三支队攻克掖县县城后也筹办了一座修械所修理枪支。同月,黄县第三大队进驻黄县县城后在城东南的圈杨家村创办兵工厂,5月即生产出武器,这是胶东人民武装的第一个兵工厂,也
射手使用.350 LEGEND口径温彻斯特XPR步枪猎杀一只体型巨大的麋鹿,充分证明了该弹强大的威力  位于美国康涅狄格州纽海文市的温彻斯特速射武器公司(Winchester RepeatingFirearm s)创立于1866年,曾经在近现代輕武器史上写下光辉的一页。其推出的M1873杠杆枪机式步枪、M1887杠杆枪机式霰弹枪在美国进军西部的历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成为拓荒者们必备的随身武器,亦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