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军区四五式出舱

来源 :轻兵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melwin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胶东军区兵工建设简况


  1937年12月24日,中共胶东特委发动天福山起义,举起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的红色旗帜,建立胶东人民第一支抗日武装。为了修复损坏枪支,1938年3月,第三军一大队在文登李家庄村建立了6人修械所;胶东抗日游击队第三支队攻克掖县县城后也筹办了一座修械所修理枪支。同月,黄县第三大队进驻黄县县城后在城东南的圈杨家村创办兵工厂,5月即生产出武器,这是胶东人民武装的第一个兵工厂,也是我军历史上第一个正规工业化兵工厂。5月上旬,第三军总部抵黄县后,蓬莱二路修械所、军部修械所、掖县三支队修械所相继并入围杨家兵工厂。1938年9月,山东抗日救国军第三军和胶东抗日游击队第三支队等合并为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五支队,12月改称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五支队(后又改为山东纵队第五旅),兵工厂归五支队管理。1939年春,由于日军进犯蓬黄掖抗日根据地,圈杨家兵工厂在厂长张从周、政委姜谷峰的率领下向西撤离,到达平度县涧里村,改称第五支队兵工厂,后又改称第一兵工厂。1939年10月,由于国民党顽固派蔡晋康部的骚扰破坏,该厂迁至蓬莱县黄泥沟;11月又迁往大庵庙,与从栖霞县北路家沟村迁来修建厂房的蓬黄战区兵器厂合并,组建新的第一兵工厂,厂长周吉隆,政委王本贤。由于日军的扫荡,1940年1月,第一兵工厂搬迁至艾山南麓栖霞苏家店乡后寨村一带,根据敌情部分开工,分散在村民家中坚持生产,主要生产手榴弹、枪弹和修理枪支。1941年12月,该兵工厂奉命由栖霞迁至牟平县上垛玉夼(kuǎng)、杨家沟等村……
  1939年7月,第五支队在掖县李家庄、连儿夼一带组建第二兵工厂。1941年2月,该厂奉命迁驻栖霞县喇叭沟村,1942年初又迁到牙山腹地
  1941年2月,以东海兵工厂为基础,山东纵队第五旅派邢林、王光、于洧(wěi)等人建立了胶东第三兵工厂,厂址位于昆嵛山区的辛庄一带,分布在多个村落和庙宇中……
  1941年4月,胶东兵工生产委员会成立,统一领导兵工生产,兵工生产进入新阶段。
  1941年3月,胶东第四兵工厂在栖霞牙山北麓高家沟村成立,后迁至清香固、李老铺、河东等村,12月第四兵工厂与第二兵工厂合并,撤销第四兵工厂番号。1944年10月,从第三兵工厂抽调骨干与14团弹药厂合并,组建第四兵工厂,厂址位于栖霞县缴沟村。
  1941年5月,胶东兵工生产委员会在牙前县上下沙家村建立了第五兵工厂,后与第一兵工厂合并而撤销番号;1945年初,以第一兵工厂的化学试验室为基础,组建新的第五兵工厂,生产火药、炸药和化工原料。这是抗日战争期间胶东根据地建立的五个兵工厂。
  1946年6月,胶东军区将迁回昆嵛山区高家庄的环海铁工厂改为第六兵工厂,有职工200余名,制造“七九”步枪、地雷、手榴弹,复装枪弹。该厂11月撤销,人员分到七厂和一厂。12月,胶东行署实业处将威海义丰铁工厂整体移交给胶东兵工总厂,改为第六兵工厂,第二次组建兵工六厂。
第一型机匣特写

  1946年7月,胶东兵工总厂将胶东行署环海铁工总厂改编为第七分厂,即七厂前身。10月,抽调二厂机工部检修重武器人员和设备、制炮人员和设备、六厂机工部技术人员和设备,前往七分厂新驻地栖霞境内的水牛栏村组建胶东军区第七兵工厂,1947年1月完成组建。该厂主要生产“十生地”迫击炮、82mm迫击炮,并兼修日式山炮、美式榴弹炮等。
  1947年4月,胶东兵工总厂以大众铁工厂为基础,从各厂抽调技术人员和设备,组建第八兵工厂,厂长董泽民,教导员李人寰,生产捷克式机枪,后改为掷弹筒。5月,胶东军区后勤部兵工总厂扩建为胶东军区军工部,部长由华东军区军工部长程望兼任,政委由胶东军区后勤部政委高达三兼任。
  1948年12月,在龙口组建第九兵工厂,专门生产电木粉和电木引信体。
  到1948年底,胶东兵工发展到9个工厂和1个研究室,人员达到1万余人。
  革命战争时期,人民兵工的生产方针以弹药生产为主。由于根据地军工单位的机械设备简陋、原材料来源匮乏,所以到解放战争后期接收国民党正规兵工厂之前,人民兵工自行生产的武器主要以掷弹筒、迫击炮为主,枪械生产很有限。胶东军区第六兵工厂是共产党控制的少有的具有一定规模的造枪厂。
  第二次建立的兵工六厂的生产任务是制造82mm迫击炮弹。1947年2月胶东军区兵工会议召开,为扩大生产,支援鲁南会战,从3月开始东海军分区造枪厂、东海军分区弹药厂造枪部(原东海造枪厂)、东海区的多个铁工厂合并到兵工六厂,组成新的第六兵工厂。新厂厂长王子明(不久,王调走,孙翔鹏继任厂长),教导员于增仁,副厂长刘青山,此时员工达680余人。到1948年,第六兵工厂拥有职工1223名,拥有100马力汽轮机、240千瓦发电机以及各种车床100余台。因胶东发展部队缺枪,胶东军区确定第六兵工厂以造枪任务为主,生产“四五步枪”兼造刺刀。

四五式步枪


  胶东军工部下辖各厂原本没有造枪厂,第六廠的造枪设备和仿造样枪来自于合并的东海军分区造枪厂。该厂从东海独立团修械股逐渐发展壮大,成为具有一定生产能力的造枪厂。东海军分区造枪厂的主要产品“六五步枪”(“六五”指的是步枪口径)仿自“日式三八式步枪,只有枪栓尾改捷克式”。结合实物,所谓“枪栓尾改捷克式”指的是仿造东三省兵工厂辽十三式步枪枪机。更为知名的八一式步枪的后期型也仿造辽十三式的枪机。

  由于对东海军分区造枪厂的历史所知甚少,通过实物和有限的记载,推测四五式步枪早期在东海军分区造枪厂生产。另外,结合实物来看,当时可能有数个造枪厂在制造四五式步枪。
  四五式步枪发射日本6.5×50mm半突缘步枪弹。如上文提到,四五式步枪主体仿自日本三八式步枪,枪机仿自东三省兵工厂的辽十三式步枪。根据现存实物,我们将四五式分为两型,两型枪在结构细节方面存在诸多不同。
  四五式第一型
  四五式第一型全枪长约1257mm,枪管长约765mm,全枪质量约3.8kg。

  第一型的机匣尺寸与三八式步枪相仿。机匣节套、节套泄气孔明显仿自三八式步枪,估计是为了更容易使用三八式的枪管。其枪管与三八式步枪相同。机匣的后半部分,包括枪机阻笋、机匣延伸部为毛瑟式。
  槍机仿自辽十三式。因为发射尺寸较小的6.5mm步枪弹,枪机可以看作是按照三八式尺寸缩小的辽十三式枪机。拉机柄为三八式的橄榄型。
  该枪的击针组件由击针本体、击针簧、待击尾块及枪机尾护套组成。击针簧设在中空的击针内。虽然该枪和辽十三式、三八式都采用了类似的中空击针设计,但其击针的开孔、击针前后段过渡处的加工外形细节更接近辽十三式。其枪机尾护套样式与辽十三式步枪相同,但采用三八式的卡笋固定方式与枪机体连接。辽十三式的枪机尾护套加长设计,将毛瑟M98裸露的枪机尾包裹,以防泥沙。辽十三式的枪机原始设计来自于奥地利斯太尔工厂(Steyr-Werke)的步枪设计。
  第一型的刺刀座为毛瑟H形刺刀座,但据反映,常见的几种毛瑟步枪配备的刺刀不能适配,考虑到枪厂也自产刺刀,可能当时为四五式步枪生产有专门的刺刀。
  两片拼接枪托、上护手盖、扳机大体取自三八式步枪。枪管头箍的固定方式为毛瑟式。
  其准星与表尺仿自三八式,采用的照门既有三八式的缺口式照门,也有九九式步枪的觇孔式照门。

  其机匣节套上刻有“四五式”字样。
  机匣左侧刻有生产年月及枪号。最左侧方框内疑似汉字“乙”,跟着的是字母“F”,字母之后的“45.6.”可能是生产年份和月份,后面的数字“501”是枪号。除了机匣上刻有枪号,在枪机、扳机、头箍、枪管处均刻有枪号。
  四五式第二型
  四五式第二型机匣和枪机与第一型大体相同,但细节上有诸多不同,所以两型之间零部件不能互换。据称,第二型的机匣底部类似毛瑟M98AZ卡宾枪。弹仓、弹仓底板采用毛瑟式,但与第一型尺寸并不相同,所以无法互换。一体式护手/枪托中后部设有一个金属加强件,以增强木制护手/枪托强度。机匣节套前端向外翻起,上护手盖卡在其内。上护手盖为辽十三式的全长上护手盖,上护手盖从枪管二箍延伸至机匣节套,并围住毛瑟式弧形座表尺。第二型的准星护翼加宽。头箍下方有阅兵钩。准星座前有毛瑟M98AZ卡宾枪样式的枪口罩卡笋,不过没有实际使用功能。
  观察机匣,节套上的“四五式”字样居于节套中央位置,字样上方有五角星图案。“四五式”三个字的字体与第一型不同,“式”字字体接近三八式步枪的“式”。
  枪号刻在机匣节套左侧,除了枪号,没有汉字与表示日期的数字。
  四五式可能还存在过渡型号,目前仅见有一支实物。该枪在第二型的基础上混合四五式第一型的一些特征。其机匣节套铭文格式与第二型相同,节套上方为五角星 “四五式”字样,但“式”字的字形同第一型。准星护翼为第一型的三八式步枪式样,宽度较窄。准星座前保留有毛瑟M98AZ卡宾枪样式的枪口罩卡笋。枪管头箍下方无阅兵钩。

胶东军区第六兵工厂“四五式”生产情况


  东海军分区造枪厂并入胶东军区第六兵工厂后成立有五个小组专门制枪。1947年4月制造出100支步枪。较东海造四五式步枪,第六厂造的步枪质量控制较严格,但因为缺乏设备和有经验的工人,第六厂的步枪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诸如枪管膛线加工不均匀,枪管钻孔不正,击针簧簧力不够,弹仓宽度与弹仓底板尺寸不吻合等。
  胶东军工部第六厂在1947年生产四五式步枪2467支。1948年4月,华东军区认为自造枪支既费时费力,产量又不多,而当前有大量战场缴获足以补充部队,遂决定停止造枪,第六厂转为母机制造厂。1948年1月到5月第六厂生产步枪1673支,6月生产步枪430支。而据资料,整个1948年胶东军工部共生产2103支步枪,故胶东军工第六厂应是从6月之后彻底停产四五式步枪。
  四五式步枪曾在东海军分区和胶东军工部第六厂生产,但该枪的来历未知。或许除了上述二厂外,还存在其他生产厂。
  美籍华人收藏家徐纪林先生为本文提供了个人收藏实物的图片;文章编辑整理中,得到张琇杰老师的大力协助。
  特此鸣谢!
  编辑/吴潇
其他文献
枪械设计起步    约翰·P·富特于1937年8月23日生于美国怀俄明州的洛弗尔,他的父亲是一名天然气工厂设计师,因此在每座天然气厂完成建设后,富特一家就会搬迁,童年时代的约翰就一直生活在这种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在他14岁时,富特和他的家人住在德州,正是从那时起,富特接触到了许多枪械产品,开始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在尚且稚嫩的年纪就制作出自己人生的第一支枪械。在德州居住3年后,他们一家又搬到俄亥俄州
西格-紹尔公司生产的AR15系半自动步枪被命名为M400系列。在M400系列中,除了各种不同的卡宾枪版本之外,公司还推出了一款运动版本的M400 SDPC步枪,只在美国销售。该枪名称中的“SDP”为“Super Dynamic Performance Rifle”的缩写,意为“超动力表现步枪”,而“C”则是“Carbon”的缩写,意为“碳纤维聚合物”,该枪的护手即采用碳纤维聚合物材料制作而成。该枪
R22FSFSL-224半自动步枪是美国温德姆武器公司面向狩猎市场推出的产品,其名称中的224是指该枪发射0.224英寸“女武神”(Valkyrie)弹。0.224英寸“女武神”弹是美国联邦高级弹药公司将其6.8mm SPC弹的弹壳缩颈装上0.224英寸弹头而制成的,以满足远距离射击要求,该弹主要用于射击竞赛及狩猎中型猎物。R22FSFSL-224半自动步枪配备长559mm的银色不锈钢枪管,枪管表
1941年,芬兰军队将燃烧弹抛射器安装在原木制成的临时支座上进行试验(如图)。苏联的燃烧弹抛射器即吸收了该武器的设计特点  M1941 125mm燃烧弹抛射器是二战期间最罕见的反坦克武器之一,其复古的外形、前装发射方式以及配套的玻璃球形弹丸都十分独特。虽然它在卫国战争时期一直是苏联红军的制式装备,只因列装时间短、使用范围小,以致后来鲜有人知道这种武器,甚至在约翰·威克斯的经典著作《反坦克战史》中也
MAX-9半自动手枪是鲁格公司2021年新推出的一款半自动手枪,主要面向警用和民用市场。MAX-9是一款紧凑型手枪,可以隐藏在口袋中。鲁格公司将其轻薄、小巧作為最大卖点,官网上该枪的广告语为“Your Next Handgun”(你的下一支手枪)。该枪采用击针平移式击发机构,套筒采用硬化合金钢制成,套筒座由聚合物制造,内嵌钢制滑轨。扳机上设有类似格洛克手枪的扳机保险,弹匣卡笋在枪身两侧均有设置,手
美国无人水下机器人发展及作战使命  2007~2013年间,美国国防部先后发布了4版《无人系统(一体化)路线图》,将天、空、海、陆各类无人系统集成在统一的发展规划中。此后,美国于2016年发布了《2025年自主水下机器人需求》报告,报告对无人水下机器人的作战使命、当前作战任务、未来任务挑战、后续发展规划进行了阐述,提出了海床战、反AUV战等新兴作战概念,旨在通过无人水下机器人的系列发展,构建新型完
KOMP12霰弹枪是在俄罗斯赛加(Saiga)系列霰弹枪基础上专为比赛打造的半自动霰弹枪。由于针对比赛市场,该枪采用非常鲜明的红、黑颜色搭配,机匣、枪管、活塞筒为红色,其余部件为黑色。其铝合金护手采用镂空状设计,左右两侧设有M-LOK导轨安装接口。枪管长464mm,口部安装体积较大的消焰防跳制退器。弹匣座由聚合物制成,弹匣卡笋重新设计,外形呈蝴蝶状,位于扳机护圈前方,前推任一侧的翼片即可卸下弹匣。
印度(续1)莫卧儿帝国统治的印度北部(续)  盔甲鳞甲衣,19世纪初拉贾斯坦制  鳞甲,可能是印度地区最早的盔甲形式,出现在中世纪后期。它与中国的鳞甲有着不同的含义,是使用真正的动物甲片制作的。博物馆展出的一件鳞甲衣,19世纪初拉贾斯坦制作,使用的是穿山甲的鳞片,并做了包金镶嵌装饰。该展品是黑斯廷斯第一代侯爵弗朗西斯·罗登(Francis Rawdon)在擔任孟加拉总督期间(1812~1822年)
1911年恩菲尔德改造的美国斯普林菲尔德M1903步枪,可见除了节套前方原先的表尺,又在机匣后方添加了一套表尺轻武器委员会与新式步枪  第二次布尔战争(1899年10月~1902年5月,英国与德兰士瓦共和国及奥兰治自由邦为争夺南非领土和资源而进行的一场战争)中,布尔人使用的毛瑟M1895步枪及其配用的7×57mm毛瑟枪弹给英国人留下深刻印象,促使英国人研制新步枪及枪弹以替换英军装备的李-恩菲尔德步
这是中东战争史上最不平衡的一次对抗——发生在1982年6月的以色列空袭贝卡谷地战役是一场经典的电子战,决定这场战役胜负的时间仅仅只有6分钟。这场战役充分显示了电子战在空战中的巨大作用。此役中,无人机担当了不可替代的角色,从此,拉开了世界高技术空战史的序幕——  以色列空袭贝卡谷地的战役,发生在1982年6月以色列入侵黎巴嫩的第五次战争中。以色列军方为了摧毁叙利亚军队设在贝卡谷地的萨姆—6地空导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