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希圣女儿曾小红深情忆父

来源 :北京广播电视报人物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i597986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长征途中,曾希圣带领军委二局(负责情报侦查工作)人员全天候监听敌军的电波信号,破译了国民党800多种不同电文密码版本,被红军领导人称是认识“天书”的人。日前,曾希圣的女儿曾小红、《曾希圣传》编纂委员会的研究成员陆德生,向记者讲述了曾希圣不为人知的情报工作历程。
  通宵达旦硬啃“天书”
  曾希圣于1904年出生于湖南兴宁,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早先参加无线电人员培训班学习,1930年担任上海中共中央军委谍报科科长,负责情报工作,曾获取了国民党第三次“围剿”中央苏区的军事计划等重要情报。
  曾小红向记者介绍道:“1932年红军在攻打赣州时失利,当时侦查的情报了解到赣州这一块的国民党军人员比较少,大概是三千多人,是可以打的。但没想到赣州北面国民党蒋介石嫡系5个师的精锐部队突然调动,迅速南下包抄了攻域的红军,红军在那次作战中伤亡很大。”此战过后,我军意识到,战场上军情瞬息万变,若能截获敌军的无线密电就能随时了解对方的动态,但国民党的电报内容都经过加密处理,报务员抄收的敌军电文虽然堆集了一大捆,也只能一筹莫展。一次,曾希圣认识的一位邮电局报务员告诉他:“其实无线电的密码也有规律可循,是可以破译的。”曾希圣听后眼前一亮,他向上级请示成立了电文破译小组。
  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复钻研,曾希圣同几位同志将国民党军的“展密”(一种密码代号)密码本贯通,敌军的情报源源不断地被送到红军指挥部,随着破译小组的作用日益凸显,中革军委决定成立军委二局,由曾希圣担任局长,曾希圣和另两个同志组成破译小组,专门负责破译敌人的电台密码。
  曾小红回忆说:“父亲和曹祥仁等人带回电文后仔细研究,最终找到一份已经翻译出了三十多个字的电文,他们把这30多个字作为线索,通过它们之间的规律、连贯的字词猜测大概意思,多次反复推敲后,最后硬是将这封‘天书’般的加密电文猜译出来,由此打开了破译国民党密电的一个缺口。”
  到1933年7月,二局已成功破译敌军密码100多本,为红军第四次反“围剿”斗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第四次反围剿胜利后,在红军建军6周年的纪念日上,曾希圣被授予二等红星勋章。
  “由于经常通宵达旦地破译电文,父亲和二局的同志在行军中常常因过度疲劳被绊倒,或从马上摔下来,但他们克服了许多困难,破译了大量有价值的密电。”曾小红说道。
  假冒蒋介石密电顺利渡乌江
  1935年红军指挥部根据曾希圣二局破获的情报,采取了避实击虚灵活战术,带领红军在国民党40万人的围堵缝隙中穿插移动,在四渡赤水中争取了主动,走出了危局。1935年3月,红军主力第四次渡过赤水河,南下抵达金沙县安底附近,准备南渡乌江。这时曾希圣和报务员从蒋介石调动军队的电文了解到,国民党的周浑元、吴奇伟2个纵队6个师部队正由安底西北一带往东南方向逼近红军主力,一天后很可能会与红军主力遭遇,同时在乌江南岸20余公里处,还有国民党军3个师的部队。红军主力要保证安全渡江至少要三天时间,双方部队若交锋,必然会是一场恶战。
  当晚红军指挥部灯火通明,领导人员开了很长的会议研究对策。曾小红说:“后来父亲在会议上提议,二局的破译人员对蒋介石电文的语言规律、用词都比较熟悉,能不能利用掌握的国民党军的口令和电文格式,假冒蒋介石密电,命令这两支部队改变行进路线,令他们晚些抵达安底一带,争取时间让红军渡过乌江。”
  这一提议得到上级的赞同。假电报发出后,一直朝着东、南两个方向前行的国民党周浑元、吴奇伟部接获密电后深信不疑,部队果然没有改变方向,“奉命”继续向泮水、新场、三重堰方向前进,使得国民党部队的包围圈扩大,与红军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三天后,红军顺利渡过乌江,队伍长驱南下甩掉了国民党20多万的堵截大军,避免了一场血战。“后来这起假电报的事一直没有人提起,国民党内部可能也没有察觉。”曾小红道。
  在艰苦的长征路上,曾希圣和曹祥仁等同志共破译国民党军各类口令860多种,红军领导人曾评价曾希圣领导的军委二局道:“没有二局,红军长征是不可想象的,有了二局,我们就像打着灯笼走夜路。”
  情报生涯从未提
  长征期间军情瞬息万变,但破译工作又非常繁琐耗时,曾希圣的压力非常大。在第四次反“围剿”的时候,行军遇到的环境特别艰苦,有一段时间整天都吃水煮竹子,没有盐,父亲看到就反胃,得了严重的胃溃疡,身体条件很差。曾小红告诉记者:“父亲一急起来脾气就不好。他对工作要求很严格,一是一,二是二,容不得半点马虎,特别反感别人用‘可能、好像’之类的词跟他说事。但生活中的他却十分随和,有空时就跟我们几个小孩一起玩游戏,我很少见过父亲骂人。”
  曾希圣直到去世都未曾向家人透露自己长征期间的情报工作经历,曾小红后来从父亲的老战友口中才逐渐知道父亲在长征期间的一些经历。“父亲一直对自己在长征期间的工作经历守口如瓶,他从没跟我说过任何一点有关长征的事情。小时候我就听母亲说父亲走过长征,曾好奇地问父亲长征期间打过什么仗、是不是要吃野草、树皮,但父亲总是闭口不谈。”曾小红说道。
  彭立昭据《广州日报》整理
  图片说明;1936年,曾希圣(中)与军委二局的战友在保安合影。
其他文献
姐姐成法国抵抗组织重要外援  妹妹被俘后不屈服于纳粹酷刑  尼爾内姐妹重逢时,时间已过去了两年半。妹妹憔悴的神情令杰奎琳震惊。长期的监禁以及友人的死,都给她留下了巨大的心理阴影。为了治疗焦虑症和抑郁症,艾琳不得不一次次接受痛苦的电击治疗。此时,那个活泼、精力旺盛的女孩,已经变得异乎寻常地沉默而警觉。尽管她们的谦逊与功绩不成比例,一对英国特工姐妹在纳粹占领区的非凡经历,足以令两人成为二战谍报史上的一
期刊
王光亚,法学硕士,历任外交部国际司三秘、副处长、处长、副司长、司长;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参赞、大使;外交部部长助理、副部长;现任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主任;  丛军是陈毅元帅的小女儿,曾任驻爱沙尼亚大使,后任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公使衔参赞。这对“伉俪大使”的爱情源于雾都伦敦,绽放于联合国总部。  寒门学子  王光亚,1950年3月出生在上海的一个普通工人家庭,祖籍江苏阜宁。1963年,他考入了上海外
期刊
当新中国第一批女飞行员飞上蓝天之时人们无不为之骄傲和自豪。但却少有人知道她们的主教练王赐九。王赐九,土家族,湖南省慈利县溪口镇勤中山寨人,清末名将王子斌之孙。早年毕业于黄埔军校,新中国成立后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任第一航校战术助教,后任空军第一师中队长、副大队长、作战科长兼飞行检查主任、机场副站长等职。  每天带飞30余次,从不叫苦  1951年,王赐九所在的空军十三师三十八团接受了上级命令,要求对
期刊
有一种成功人士,他们低调生活,很少发声。尽管舞台灿烂,人生辉煌,站在舞台中央的他们也只是轻声说句“谢谢,谢谢大家”,甚至他们不出声也无动作,却同样具备引爆行业动荡和市场格局变迁的能量。他们就是,在把玩古董,鉴赏珍宝,设计制作,传承和发展中国古典文化的过程中,催生出来的时代玩主。真正的师出名门,真正的大家风范,真正的一代君子。  古人云:“学贵得师,易贵得友”,一个人的一生中,最幸运的事情就是遇见一
期刊
骆家辉来华履职之后第一次与夫人一起接受媒体的专访。他说:没有妻子就没有我今天的成功,同时因为职务与面孔的反差,让他在中国受到了如“明星”般的待遇……  凤凰卫视《鲁豫有约》节目,骆家辉大使携妻子走进癀播厅,讲述他作为—个华人后代,一个美国官员,—个丈夫和一个父亲的故事。这也是骆家辉来华履职之后第一次与夫人一起接受媒体的专访。骆家辉谈及其小时候的经历,谈到子女教育以及在中国的经历,称初来中国时对于中
期刊
提起鳄鱼,一般人都会联想到凶狠恐怖等等字眼,但是在张金荣和韩秀英夫妇眼中,它们却是温顺可爱的孩子。每年盛夏时节,张金荣每天都要在鳄鱼塘里洗澡、游泳,每一次都有三四条扬子鳄围在他的四周,静静地看着。和野生鳄鱼如此零距离接触的人,在全世界也不多见。  人鳄结缘纯属偶然  安徽省南陵县长乐村,是张金荣老人和老伴韩秀英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地方。家里的耕地早就已经交给儿子女儿耕种了,老两口为了图个清净,索性搬到
期刊
6月29日晚,第十七届北京影视春燕奖颁奖盛典在北京电视台大剧场隆重举行。此次颁奖盛典,不仅邀请到北京市委宣传部、市文联、市广播电影电视局、北京电视艺术家协会的诸位领导,还会集了王刚、倪萍、黄宏、王姬、尹相杰、刘之冰、郑晓龙、刘江、冯小宁、周晓文、翟俊杰、李立功等诸多家喻户晓的演员、导演、制片人。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副团长徐箭凭借在电影《惊天动地》中的精彩表演,荣获此届春燕奖“
期刊
从1953年7月27日签署停战协定算起,已经过去了60个年头,直到今天,一提起捐飞机,我们第一个想到的仍然是常香玉……回望那个充满激情的年代,我们今天仍然有很多值得自豪的回忆。日前,作为那段往事的亲历者,黄新原先生收集、整理了散见于不同记载中的资料,为我们还原了当年捐飞机的动人故事。  半年,捐了多少飞机?  1951年6月1日,以郭沫若为主席,彭真、陈叔通为副主席的全国人民抗美援朝运动的统一领导
期刊
20世纪是个充满了武装冲突的世纪。身为社会主义阵营的“老大哥”,莫斯科对派专业人员介入地区纷争兴趣浓厚。于是,从五羊城外的黄埔军校,到伊比利亚半岛,再到东南亚热带雨林深处,人们往往在不经意间发现一群行事神秘、说话却颇有分量的特殊角色,无论功绩大小,“苏联军事顾问”的名号曾令他们自豪。近日,俄罗斯《独立军事评论》杂志专访了部分曾在海外工作的老军人,让他们敞开记忆的大门,带领读者回到那一片片陌生的异国
期刊
截至昨日补贴名额已申领一空,主办方紧急联系争取到最后500个名额,本周末8月24日、25日在北京广播电视报社一楼大厅(安乐林路18号)还有最后一场推介活动,届时市民可领取最后500份补贴。也可以拨打010-52278365参与预定  新闻延伸  祛毒洗菜机现场再次验证有效  祛毒洗菜机到底有没有专家和厂家说的那么神奇?上周末到场的众多市民除领取专项补贴外,也都想就这个问题找到答案。有关专家将专业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