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传播类研究生教学效果的提升研究

来源 :下一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h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新兴传播技术的作用下,新闻传播的理念和业务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这也意味着我国的新闻传播类研究社的教学环境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客观地说,在开展新闻传播类研究生的教学方面,不少高校和教师都存在着不重视新闻传播理论和业态变化的事实,既不重视教学知识的更新、也不重视学生的实践技能的培养,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上都存在着不少问题。这种状况严重影响了新闻传播学类研究生的教学效果。相关高校和教师应该采取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坚持上好第一堂课、重视实践教学、根据新闻传播理论和业态的变化设置课程和使用教材、倡导多位教师同上一门课、以任务驱动的形式开展教学工作等措施,切实提升教学效果。
  关键词:新闻传播;研究生;教学效果;提升
  科学的教学观念和有效的教学手段是提升教学效果的重要措施。因此,在新闻传播类研究生的教学工作中,有关高校和教师应该根据新闻生产环境和社会对新闻传播人才需求的变化来开展教学工作,积极“化解新媒体对新闻传播教育去专业化的冲击”[1],以培育出真正满足社会需求的学生。
  一、新闻传播类研究生教学环境的变化
  任何事物都是处于发展变化之中的,新闻传播的教学环境也是如此。伴随着新兴传播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以及培育人才观念的变化,新闻传播类研究生的教学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新兴传播技术的影响方面,各种新兴媒介的涌现、普及和应用,对旧有的新闻传播理论及业务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在新新兴媒介技术的作用下,不少旧有的新闻传播理论已经变得难以适从,要么进行修正,要么被彻底抛弃;在新兴媒体和传统媒体的融合程度不断加深的情况下,新兴媒体和传统媒体的边界变得日益模糊,新闻生产的场域、流程也处于不断更新和调整之中,新闻信息的内容、样式不断推陈出新。
  在媒介技术和新闻生产、传播及消费环境均发生了巨大变迁的情况下,整个社会的新闻生产和舆论引导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闻生产、传播和消费进入了全新的时期。在这种情况下,新闻教学,尤其是高学历的新闻传播研究生教学的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师要紧跟形势,不断审视新闻传播理论和实践的新转向、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转变自身的教育理念、不断拓展自身的教学视野,将新的理论和新的实践相融合,及时克服新闻传播环境变迁带来的新挑战、把握新闻传播环境赋予的新机遇,使自己能够驾轻就熟地开展研究生教学工作。
  二、新闻传播学科研究生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理念不够清晰
  在教育理念方面,不少教师尚未对新闻生产环境和新闻传播人才需求的变化予以足够的重视,还抱着原有的教学理念,按部就班地、千篇一律地开展教学活动,对已经过时的知识或者理念侃侃而谈,对新理论、新知识置之不理。这样的教育理念是完全不适应信息传播技术、社会环境变化的要求的,它让学生无法学到有价值的知识,致使教学质量低下,教学效果极差。也就是说,很多教师的教学理念忽视了社会现实,一旦学生走上社会,就显得浑身不适应,极易产生消极、失落的情绪。要改变这种情况,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树立全新的理念,包括人文理念和学生的发展理念等两个方面。首先是人文理念。新闻传播学科是一个交叉性极强的学科,新闻传播人才是典型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在教学中,必须使用多门学科的知识来进行关照,这些学科包括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心理学、哲学以及法学等等,要做到在新闻传播学科的主导下恰当融入相关的学科知识,不断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让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其次是发展理念。要根据新闻传播人才的市场需求情况来加强理论和实践教学,为学生的职业发展进行正确的规划,不断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工作创新能力。
  (二)对研究生实践技能的忽视
  在今天,各类新兴媒体不断涌现,媒介融合的步伐正在加快,智能化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正在成为潮流,纸上谈兵式的教学已经无法满足人才培育的要求,教师必须在新传播技术、新知识的基础上来培养学生利用新兴媒介技术生产、传播信息能力,这就要求他们高度重视实践教学。令人遗憾的是,从总体上来说,我国的新闻传播教育尤其是研究生阶段的教育,出现了严重的理论和实践相脱节的情况。也许不少人会认为,实践教学是本科生阶段的事情,研究生阶段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加强研究能力的培养是正确的,但也不能忽视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尤其是专业学位的研究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众所周知,我国很多高校的新闻传播专业都没有独立出来,还处于中文、法学等学科的笼罩之中,不少高校是在文学院、文法学院、公共管理学院等学院中开设新闻传播学科的,有的学校甚至是在中文系下面开设新闻传播专业,这些学校新闻传播的实践教学确实令人堪忧。事实上,就算是开办了独立的新闻传播学院,很多学校的新闻传播实验室建设、校媒合作培育学生等工作的开展也不尽如人意。新闻传播学科被视为文科中的工科,其对实践的要求极强,高等院校对新闻传播的实践教学尤其是研究生阶段的实践教学的忽视,是令人难以接受的。在一些相对贫困的地区,学校没有专门的新闻传播实验室,也不重视学生到媒体去实习的诉求,不少学校甚至没有专门的实习经费。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实践能力可见一斑。需要指出的是,新闻传播学科研究生毕业以后并非都是去高校或者研究院工作,事实上很多研究生毕业以后也选择到媒体工作。而没有实践技能,其工作能力就大打折扣,甚至远不如某些在校期间经过扎实的实践训练的本科生。这种状况应该得以改变。
  (三)智能实验设备严重缺失
  隨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应用的不断普及,新闻传播领域全面使用智能技术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然而,很多高校没有对新闻生产生态和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生态的新变化予以足够的重视,它们不去思考与新生态相契合、能够为学生的发展插上腾飞翅膀的智能设备的购置和教学安排等问题,还是用老旧的设备来培养学生。没有智能实验设备,一方面是缺乏资金,另一方面是缺乏相应的教师,但根本原因是未对其予以足够的重视。因为只要重视培养学生掌握人工智能设备的能力,其他的问题都可以逐步解决。这种情况使得智能设备只能在某些学校进行试点,规模化的培养效应远未形成。而这无疑会阻碍现代化的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   (四)课程设置和教材使用较为陈旧
  不少高校的新闻传播学科的课程设置仍然沿用老模式,课程较为陈旧,传统媒体的采、写、编、评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与新媒体相关课程尤其是带有技术性的课程成为配盘;理论课占据主流,实践课轻描淡写,甚至在设置实践课以后,实践教学仍然在黑板上进行——永黑板“编报纸”、“录制音频视频”,老师难教,学生难学。此外,不少教师不关心知识的更新,还沿用老教材、老PPT,神采奕奕、自以为是地讲授着已过时的知识,学生听起来索然无味,新知识无法进入到学生的头脑,学生的知识创新思维难以被激活。这种刻板教条、缺乏指导价值的教学活动,很难说是在教学,教师只是不负责任地完成教学时间而已。
  (五)教学组织方式不如人意
  毫无疑问,只有弄清学生和教学任务之间的关系方能较好地开展教学活动,但不少教师的教学组织都较为随意,既不思考学生的知识需求,也不思考新兴的新闻业态和技术生态,存在着教学与社会需求相脱节的情况,教学组织没有达到和新兴技术、新的媒介生态要求相融合的高度,无论是案例教学还是有媒体参与的“第二课堂”,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专业人才培养和业界需求相隔膜的情况,学生的业界思维和专业技能没有得到训练,所谓的卓越新闻传播人才的培育只停留在口头上。
  三、新闻传播类研究生教学效果的提升路径
  毫无疑问,我国的新闻传播类研究生的教学存在着众多需要改进的地方。那么,应该如何提升新闻传播类研究生的教学效果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一)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新闻传播人才肩负着传播信息、报道新闻、引导舆论、服务社会发展的使命。因此,在新闻传播类研究生的培养中,应该具有明确的目标:一是提升他们的新闻敏感性,二是让他们对事实真相抱有敬畏之心,三是提升他们对新闻场景的认知和判断能力,四是培养他们对问题的思考和分析能力,五是提升他们掌握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和全新的新闻生产的能力,六是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七是培养他们的世界眼光和胸怀。以以上七个目标为方向,不断开展教学和实践活动,对培育懂知识、知国情、会经营管理、会报效祖国的新闻传播类研究生有着巨大的价值。
  (二)上好第一堂课
  对任何一个老师来说,第一堂课都是极为重要的。研究生经历了四年的本科学习,他们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知识储备情况有着较为成熟的判断。如果教师一开始上课就能够将他们吸引住,那么以后的教学工作就极易开展,因为根据学生的判断,老师是靠谱的,不是不学无术、欺骗学生的人。当然了,这第一堂课是极难上好的,它需要教师握研究生的大体水平,需要教师博览群书后融合多种有见地的知识,需要教师深入浅出和鞭辟入里的讲授,这对所有教师来说都是一个极大的考验。需要指出的是,上好第一堂课,是要让教师在初次与学生见面时就能捕获学生的“芳心”,但并不意味着第一堂课以后的教学就不用管,随便上都行,上好第一堂课以后,后面的课程仍然要扎扎实实地上好,因为学生也会在后续的教学中对老师的敷衍产生不良印象。这里强调第一堂课的重要性,是想要教师不至于在第一堂课就被学生所唾弃,因为学生都具有刻板印象,第一堂课上不好,他们就很难改变对教师的印象,一旦形成刻板印象,以后的教学效果就很难提升,而一些教师容易忽视第一堂课,认为初次见面,点点名、聊聊天、再随便讲授一些知识就行了,有些教师甚至因为第一堂课准备得不充分而闹出笑话,第一堂课就被定格为“不合格”。这足见上号第一堂课的重要性。
  (三)在教学中做到三个方面的结合
  新闻传播类研究的教学,必须做到前沿性、专业性和深刻性等三个方面的结合。所谓前沿性,就是要坚持跟踪、研判新闻传播学科最前沿的知识,将最新的理论和实践知识传授给学生;所谓专业性,就是要用专业的眼光来传授知识,不出现看不懂、乱说话、闹笑话的情况;所谓深刻性,就是要对新闻传播知识、新闻传播案例进行深度的剖析,给学生以深度的启发。将前沿性、专业性和深刻性三个方面结合起来,就能让学生了解新闻传播理论的延续情况,并让他们学会用专业的知识剖析相关的问题,这极易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需要指出的是,要较好地将以上三个方面结合起来,教师必须不断拓展自己的学科视野,紧盯前沿知识和最新的新闻业态、不断累积相关学科的知识、积极打破旧有的知识体系、不断完善教学框架,由此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
  (四)重視实践教学
  上文说过,新闻传播学科的实践教学尤其是研究生阶段的实践教学尚未受到应有的重视,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都热衷于培养所谓的研究能力,甚至将专业型的研究生当成学术型的研究生来培养。在研究生的培养方案中,往往只能看到理论课程无法窥见实践课程。这是因为很多学校没有建立起像样的实验室甚至根本就没有实验室,连本科的实习实训都成问题,更甭说是研究生了。而在不少与媒体合作(在挂牌实习实训基地)的院校中,都存在着重挂牌轻培养的情况,即没有真正建立地校媒合作的“第二课堂”,学生的实习较为零散,媒体导师的指导也不那么热心。面对这种情况,高校和教师都要高度重视对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首先,充分研究自身的实际情况,积极剖析市场需求,建立起功能较为齐全的新闻传播实验室,让研究生尤其是专业型的研究生能够经常在实验室中进行新闻生产和传播实验。其次,积极开展校媒合作工作,真正将校媒合作落到实处,让学生能够亲临新闻生产和传播一线了解、学习相关的知识。
  (五)根据新闻传播理论和业态的变化设置课程和使用教材
  技术是社会发展变化的杠杆,也是新闻传播理论和业态变化的助推器,新兴传播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新闻传播理论和业务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高校应该根据具体的情况来合理设置课程,而不是采取以不变应万变的方式。新闻传播学科的课程设置是一个需要经过长期实践和探究的系统[2],在具体的设置中,应加大前沿性和实习实训类课程的设置力度。而在教材的使用方面,由于新闻传播领域的教材存在着质量参差不齐、鱼目混珠的情况,因此在挑选教材时,应该重点选择名家大师以及规划类的教材,如果其他作者和类别的教材确实撰写得不错,也可以选择,但必须进行认真的审读和思考后方可下决定。事实上,现在的研究生教学,绝大部分都是以专题的形式进行,因此任课教师可以结合多本教材来备课,择其精华和特色之处来进行教学。
  (六)倡导多位教师同上一门课
  众所周知,研究生教学不同于本科生教学,为研究生上课不是打基础,而是提升其观察、分析世界的能力,培养其掌掌握和利用新兴传播技术的能力,以达到让学生在高水平的理论指引下开展新闻传播工作的目的。由于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专长和不足,因而在新闻传播类研究生的教学中,应该充分发挥老师的专长,由多位教师同上一门课,让他们分别利用自身的研究所长和见解,为学生讲解相关的知识,使学生能够博采众长,并学会将不同的知识融会贯通。
  (七)以任务驱动的形式开展教学工作
  研究生教学应该是任务驱动式的,教师应该根据知识点和社会需求情况,为学生设置任务,让他们单个或者分组完成相应的任务,比如读一本经典的书并进行分享、策划某个栏目或节目、拍摄并剪辑某个音频或视频、带着专业眼光开展社会调查等等。任务驱动的方法使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开展具体的实践活动,对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四、结论
  目前,新闻传播学类研究生的教育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很多高校和教师在开展新闻传播类研究生的教学活动时,仍然没有根据新闻传播理论和业务的新要求来进行,致使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之间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脱节情况。面对这种情况,有关高校和教师应该紧密结合时代的需求,及时剖析自身在人才培养中所存在的种种问题,并以此为基础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手段开展教学活动,以不断提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余秀才.众媒时代的传播转向[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7:103.
  [2]夏丹,霍淑芬.大数据时代传媒教育研究[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6:194.
  作者简介:
  杨逐原(1983-)男,贵州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副教授,新媒体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新媒体与社会出版。
其他文献
摘 要:新冠疫情在2020年初起始,严重考验了高校的专业课堂教学,如教学的环境的改变,学生的心理状态的变化等,如何适应疫情背景下的专业教学课堂的教学是一个摆在高校教师面前的新问题,本文探索了教学模式的更改,专业知识内容的时事化,疫情专业知识的普及引导,以及加强课堂的人文关怀等方面的教学方法的改变,以适应疫情下的教学。  关键词:疫情背景;专业课堂教学;探索  2020年初起始的新冠病毒疫情使得人们
期刊
摘 要:美术课程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初中阶段开设美术课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情感培养具有重要意义,而目前初中美术课堂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农村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同时在学习及中考的压力下,学生也产生了很大
期刊
摘 要:近年来中国研究生教育规模扩增,取得不错的成绩,为进一步提高我国研究生质量,有必要实行高校研究生综合教育改革。本文基于分析发达国家高校利用大数据技术开展研究生教育管理的模式及其改革趋向,探讨我国研究生教育管理改进的要点,旨在深化我国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  关键词:发达国家;研究生;教育管理模式;大数据  引言  我国研究生管理存在诸多问题,如研究生数量扩张与教育管理水平之
期刊
摘 要:现阶段,高中生上网现象非常普遍,部分的网络用户都是高中生,他们既能从网站上搜索自己想要了解的信息,又能从弹窗上观察到有碍于健康成长道路的不良因素。虽然高中生群体的心智和生理都步入了快速发展阶段,但是,该阶段的发展既不同于幼稚的儿童,也不同于理智的成年人,具备较强的特殊性。在未来,教育者应充分了解高中生群体的思想特征,深入观察高中生上网情况,创设新型综合教学平台,从而全面落实高中思政教育计划
期刊
摘 要:阅读是孩子们学习知识、提高文化素养、积淀文化底蕴的重要途径,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为此,需要对语文阅读教学予以高度重视。文中,主要就针对阅读课型教学进行探讨。  关键词:阅读教学;小学语文;精读  语文阅读教学是我们培养孩子阅读能力的主阵地
期刊
摘 要:基于新课改的要求,教师要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有效运用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来提升小学生的数学能力。本文对小学数学解决问题多样化的意义进行详细介绍,并从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三方面进行阐述,并提出应对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  一、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的意义  随着新课改的改革与发展,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的意义也被全面体
期刊
摘 要: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教师逐渐认识到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引入新兴的力量才能够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引入,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学习,学会学习并且不断的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并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乐趣。  关键词:导学互动;初中数学;教学  随着新课标的提出,教师也已经认识到发展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性,让学生真正爱上学习,主动的参与课堂教学中去,才能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以及调高教学质量。
期刊
摘 要:本文以“梦想与职业打算”话题作文复习课为例,从话题导入、词句梳理、列出提纲、当堂写作、现场评价,情感升华等五个环节探究如何进行话题作文复习。阐述了话题整合在复习知道过程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话题写作;英语教学;中考复习  引言  英语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听、说、读、写”四个基本技能。写作作为英语学习要求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占据了重要地位。而写作要求学生能够综合运用他们的语言
期刊
摘 要:从学生刚步入小学阶段时,班主任就应当意识到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这直接关系到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那么如何在日常教学中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则成为了当前小学班主任亟待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小学生;行为习惯;自主管理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管理能力,不但能够切实的增强学生的自控能力,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强化其自主发展意识。对此,小学班主任应当采取有效的措施,将这一工作落实到
期刊
摘 要:游戏是幼儿普遍喜欢的活动项目,而自主游戏指的是幼儿自己主动去组织游戏、参与游戏,这种游戏模式相比于教师组织的游戏更能让幼儿产生兴趣,也更为灵活,契合幼儿自身的特点。但幼儿自主游戏由于自主性的发挥也可能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題单凭借幼儿的能力往往无法解决,因此也需要教师在一旁合理的引导和启发,一方面是确保自主游戏能够发挥预期的效果,另一方面则是避免自主游戏过程中存在的冲突或安全问题,确保游戏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