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成分分析在中药质量分析及质量评价中的应用进展

来源 :大众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6293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成分分析是将多个原变量重新组合成一组新的互相无关的少数几个综合新变量,使繁多的目标简化的一种线性组合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已经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中药的质量分析研究和质量评价中。主成分分析技术在中药指纹图谱研究、多指标成分质量分析、氨基酸及微量元素分析、药材真伪鉴别和挥发油含量分析等多方面应用广泛。文章在分析总结文献的基础上,综述近年来主成分分析在中药质量分析及质量评价中的最新应用进展,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依据。
其他文献
信息技术已成为社会转型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对教育改革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信息技术作为高职院校的公共基础课程,是培养学生信息意识和技能的重要抓手,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存在学生主体地位不突出、教学资源不丰富以及评价方式不完善等问题.为适应“互联网+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求,将混合式教学引入信息技术实践课程,以探究社区理论为指导理论,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教师、媒介、学生”三个维度,“社会临场感、教学临场感、认知临场感”三个要素,构建混合式教学模式,为混合式教学提供实施路径.
针对管道保温层下腐蚀的隐蔽性和高危害性,文章分析了管道保温层下腐蚀产生机理,提出一般的相应检测方法,并通过实际检测案例验证超声导波检测技术在管道保温层下腐蚀缺陷检测的可行性。对在役管线进行导波检测,通过腐蚀缺陷的检测波形,能在一定范围内测得缺陷的轴向长度。研究表明,超声导波能够比较快速检测直管段管道保温层下腐蚀缺陷,为预防管道泄漏事故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乙肝疫苗于2002年纳入儿童计划免疫,是目前预防乙肝最安全、经济有效的方法。但在人群中仍会出现无(弱)应答现象,并且乙肝疫苗的效用时期并非永久。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对乙肝疫苗无(弱)应答的影响因素已有较为丰富的研究,文章就目前关于乙肝疫苗免疫应答效果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总结其目前的研究进展,探讨提高乙肝疫苗免疫应答的策略和措施,进而发掘新的研究方向,为科学研究提供新的线索,以期为免疫规划工作提供科学性的理论依据。
国家在2019年推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教20条),而“1+X”证书制度的推出是贯彻“职教20条”的重要举措.“1+X”证书制度如何能融入职业教育中,需要研究“1+X”课证融通的方法,课证融通是指课程内容与证书标准的衔接.文章首先通过分析智能新能源汽车“1+X”证书制度等级标准为基础,然后提出“1+X”课证融通的原则与方法,并通过案例介绍其实际应用.
目的:了解老年人慢性病的现况,为促进老年人身体健康采取相应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某中医药特色养老机构年龄≥60岁的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通过Excel录入数据,运用Spss22.0对数据进行卡方检验及皮尔森相关系数统计分析。结果:某中医药特色养老机构通过系列中医药医养结合的措施进行慢病管理,使得老年人的慢性病发病率较低,且高血压与脑卒中存在正相关关系(r=0.284)。结论:医养结合的中医药特色健康养老,将中医药融入到养老服务的各个领域,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健康养老服务,凸显了中医
“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共生共存的整体。现阶段,为实现南宁市“山青、水秀、林茂、田整、湖净、草丰”及人与自然更加和谐,采用定量分析方法浅析“山水林田湖草”的量化关系,并定性剖析“山水林田湖草”各要素间的相互影响程度,结合《南宁市志》与实际情况对南宁市“山水林田湖草”各要素现状做相关分析,对现存的问题提出建议,为更有效地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参考。
伴随全球信息化及互联网应用的快速发展,用户信息安全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文章主要以物流快递行业为实际研究对象,基于现有的隐私号应用模型提出了一种新的应用模型,在提出过程中对快递行业内部的痛点和外部运营商监的控要求以及客户需求进行了综合的考虑,最终结合隐私号技术给出了新的解决方案,希望能起到一定的指导意义。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是更年期妇女的常见病,主要与雌激素戒断引起骨矿含量减少伴骨基质微结构重塑易发生脆性骨折的代谢性骨病。目前临床上针对该病的治疗尚未形成确切、行之有效的诊疗共识,主要采用西药对症处理,但长期使用西药,患者容易出现心脑血管、精神异常、栓塞等副作用。而经方六味地黄丸具有填精益髓、补肾滋阴的作用,临床上用于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取得较为令人满意的疗效,并且已有相关的临床、基础研究及现代药理研究也证实该方在治疗该病的有效性,但缺乏对相关文献的系统整理。因此,文章就六味地黄丸及其组分用于治疗绝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益肾活血方治疗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的活性成分和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分析益肾活血方的活性成分及靶点;借助GeneCards、OMIM及TTD数据库收集DN的靶点;利用韦恩工具取二者的交集靶点,借助STRING平台构建交集靶点的蛋白互作网络;采用Cytoscape3.7.2软件构建“成分-疾病-靶点”网络图;通过DAVID数据库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结果:筛选出益肾活血方活性化合物123个,核心化合物为槲皮素、山
目的:通过对两粤黄檀茎叶的生药鉴定研究,为该药的鉴别、药用推广及后续质量标准制订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性状、显微鉴定等方法研究两粤黄檀茎叶的生药鉴定特征,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总黄酮含量。结果:两粤黄檀茎叶有明显鉴别特征,其总黄酮的平均含量为11.73 mg/g,加样回收率为101.79%。结论:两粤黄檀茎叶的生药鉴定特征明显,其总黄酮含量可作为两粤黄檀的质量标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