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死

来源 :作文通讯·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jian425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实说,以我的年龄,直抒对生与死的感慨是难以想象的,未免有“为赋新词强说愁”之感。但读罢本单元的文章,我的心中也有一些想法,故而在這个寂静的夜晚浅谈生死。
  第一次接触到生死,大概是在十多年前,也是一个寂静的晚上。我问母亲,什么是生死?母亲说,生便是从睡中醒来,死便是从醒中睡去。我似懂非懂,其实根本不懂。生是什么?死又是什么?对于母亲近乎完美的回答,我却颇为怀疑。这是否太狭隘了呢?
  后来,读罢莫言先生的《檀香刑》,我渐渐明白了生与死的意义。书中说,每个人甘愿受死,不惧受死,是因为心中有所支撑,即认为自己做了神圣的事情。这似乎对生与死的缘由做出了另一个完美的解释。但生只是为了信念,死只是为了牺牲吗?我仍然找不到合理的原因。
  终于,读过庄子的文章,我好像明白了生与死的真正含义—生者,赐也;死者,赏也。生死亦没什么两样,只不过是不同的两个字罢了。我是怎么出生的,我不记得;我是怎么死的,我知道了也无用。那又何必去忧虑生死呢?生又何忧,死又何惧?在人世时就潇洒地过一生,到死时便睡倒于天地之间。赤条条来去无牵挂,放平心态,走过短暂又漫长的一生。
  一切东西在生命面前都显得如此渺小,而生命在庄子的思想面前又显得更加微不足道。活在当下,只要尽心尽力做好该做的事,生和死又有何妨?再恐惧,再悲伤,再院惜,生死也由命,修短也随化。唯一能改变的是我们对待生与死的态度,只要放下包袱,勇敢地在人生路上大步前行,死又有什么可怕呢?
  著名画家高更有一幅画,也是他的代表作,名叫《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以前我看不懂这幅画,只知道是关于少年、成年、老年的。现在我明白了,生、活、死是一个人必须经历的三个阶段,我们既不畏生,亦不畏活,何须畏死?回想起母亲的话与莫言的书,也都颇有道理。人的一生只不过从睡中醒来,为自己认为神圣的东西而奋斗,最终归于永恒的睡眠之中,仅此而已。只不过有的人,看得开,便快乐地奋斗;有的人,看不开,则痛苦地挣扎。你会选择怎样的活法呢?
其他文献
同学们,同胞们:  站起来!  前两日惊闻万国和会拒绝我国之合理要求,噩耗传来,天地震栗,痛心疾首。如今和会仍在激烈争论中,日本竟要求吞并青岛,狼子野心,昭然若揭。罗家伦先生讲:“夫山东北扼燕、晋,南拱鄂、宁,当京汉、津浦两路之冲,实南北之咽喉关键。”所言极是。林长民先生昨日在《晨报》上悲叹:“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不国矣!”山东危则我大中国危矣,山东亡则我大中国亡矣!  是以呼吁同学们:站起来!
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8年12月20日,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商务印书馆等联合举办的“汉语盘点2018”活动在北京揭晓,“奋”“改革开放四十年”“退”“贸易摩擦”当选为年度热词。  这些热词反映了过去一年的大事小情,既勾勒热点、反映社会发展,又贴近民生、描摹世俗人情,记录了社会的发展与变化,凝聚着人们对社会与国家的美好希望。  请选择对你有所触动的热词,结合生活实际
亲爱的各位同学:  大家好!  “劳动最光荣”之类的教诲从小就萦绕于我们耳边。劳动既能够升华自身,又能造福社会,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我们更应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以劳动之益,增人生之彩。  劳动,成自我之美。吃水不忘挖井人,食可饱则思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居可安则念筑温暖之家的工人。他们用劳动为自己的人生涂了一抹亮色,不仅实现了自身价值,也赢得了他人尊重。或曰:“学生之大者,在于学。”但请诸君熟虑
“读不懂的书”“读不下去的书”,这样的调查在网上已经屡见不鲜,网友们好像也都很乐于秀自己“看不懂”,好似能读下去的人都非正常。而这样的调查也总能引来许多“评论家”的口水,借此发泄发泄自己对中国文学教育的失望……接着,一切又归于平静,好像什么也没发生过一样。我个人觉得这样的调查意义甚微,因为它从未改变什么。我对调查结果的想法是:无须批评,无须担心。  首先关注一下这次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调查方式——
高中生写议论文,核心是论证。写议论文要讲逻辑,要把论点和论据、观点和材料紧密地组织起来。议论文的行文脉络,就是中心论点的阐述论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恰当地运用各种论证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常见的论证方法很多,使用了什么论据(事实、事理)以及如何使用论据(对比、类比、比喻)是在议论文写作中需要学习的。  本文侧重讨论两种常见的论证方法。一 对比论证  对比论证是指议论文写作中将列举的事例进行
1.表情包直观形象,拉近距离。  长期以来,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中国人大都崇尚稳重内敛、冲淡平和的处事方法,不太善于激烈地表达情绪。而幽默、夸張、粗线条的表情包,好似一张独特的文化假面,弥补了现实社交的单调,给了人们表达情绪、释放压力的轻巧工具。聊天过程中,适时抛出一个表情包,把用文字不好说、说不全的内容表达出来,让自己获得倾诉的快感,也让对方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对于发图者而言,这个表情包似乎就
今日看到一个表现家乡美景的动画,画风极美,意蕴古典,看毕我心巾出现的却不是种种溢美之词,而是一句诗:“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而后再无话,只因这一句足矣。现在想来,这或许是制作这部动画的人有意无意透露出的他的心志或寄托,恰与此诗相合了。  他有意无意我无从得知,但这叫我想起我的父亲。小时候,一日回家后父亲说要我背一首诗。这是个极少见的要求——他平日里从不强求我背这些。但那日他却带着我一句
新时代,习总书记强调要“讲好中国故事”,而我们作为新青年,对此责无旁贷。  那么,我们如何“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人民了解中国呢?  了解自身,是“讲好”的根本。《孙子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试想,一个连自己的国家都不了解的人,哪里还有资格去谈论“讲好中国故事”呢?了解中国,我们不但要了解历史的中国,更要了解现代化的中国。试问,张骞出使西域、郑和七下西洋、《本草纲目》、都江堰……中华民族
它发生在你的世界  ———素材A 末班地铁二次开门让女乘客踏上回家路  西安地铁2号线开往北客站方向的末班车发车时间是23点50分,到达航天城站后再次启动的时间是23点53分。2019年1月20日晚,一名女乘客23点52分46秒冲下楼梯,此时地铁车门已关闭。但是地铁司机一句“你让乘客稍等一下,我开门”,让晚归的乘客最终坐上了这趟末班地铁。  “除非关门后夹人夹物,否则地铁不可能二次开门。”航天城站
一、洪泽湖畔绽新荷  “雨集凝珠,透析世界,洞察人生”是我校校长王为军对“雨凝”的阐释。1991年,雨凝文学社成立,它寄托着我们对文学的希望与梦想。文学梦是高山之巅的雪莲花,只有不畏艰险努力攀登,才能有希望采撷到它。20多年来,经过赵同宇等多位指导老师的不懈努力,如今的雨凝  二、小雨珠,大世界  文学社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荣获全国十佳文学社、全国示范文学社、全国特色写作基地等30多项殊荣;近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