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创设和谐的语文课堂教学环境

来源 :杂文月刊·教育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tscaf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和谐产生美,美在和谐中。”和谐是最佳的组合,和谐是世上一切美好事物的最大特征,是事物的最佳状态。它就如同一幅图画的美在于它的构图、色调等各方面的和谐;一首歌曲的美在于它的音调、旋律、节奏等方面的和谐。和谐是人们的追求,也是教育的要求。因为和谐能够产生新动力,提高教学效益,并能产生最佳效益。
  和谐是一种美,更是一种境界。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里,教师应创设和谐的美的环境,让学生在和谐的、宽松的、美不胜收的课堂里遨游,欣赏学习语文的美。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就怎样创设和谐的语文课堂教学环境进行了一些尝试,受到一定的启发。
  一、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课堂上一切困惑和失败的根子,在绝大多数场合下都在于教师忘记了,上课是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劳动。劳动的成功与否,首先是由师生间的相互关系来决定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前提条件,也就是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如果师生不是朋友式的平等的关系,那么心理的距离必然会拉大,心灵上就达不到真正地沟通,这将极大地阻碍学生的学习发展和人格健全。作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个学生学习的权利,尊重学生的情智现状。
  语文的学习是学生与作者、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情感互相交流的过程。我们要把握自己的角色,尊重每一个学生,教师不应是教学的主宰,而应是引领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合作者,是知识发现的引航者,是交流对话的启发者,是学习的指导者,是学业的评价者,是纪律的组织者,是教学信息资源的重组者,师生关系应亦师亦友。我们不仅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更要尊重学生的不同的思维模式、思维的技巧,甚至求新、求异的思维。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成最佳的主体,才能使教师与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持“心”、“情”、“智”三方面的高度和谐,顺利完成课堂教学的各项任务。当学生感受到了师生间的平等、互尊、合作时,学生才会产生自尊、自重。当学生的情感需要得到满足,在和谐的学习环境里,感到自身的价值、人格得到尊重、承认,才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避免了无谓的烦恼、争端等,在互尊和谐的环境里一起学习,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二、创建和谐的教学语言
  简洁的教学语言使语文课堂更有序。新课程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中,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感悟、探究、发现、创新,从而获得认知、情感和行为各方面的和谐发展。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有的教学活动往往预设得很好,但由于教师组织教学的语言不够简洁明了,最终没能真正取得教学的价值。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教学活动时,要用简洁的语言让学生明确教学的目的要求,具体的操作步骤等,使学生能有条不紊地开展学习活动。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还要随时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善于发现问题,马上用建设性和反馈性的语言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纠正,从而营造有序、专注的学习氛围,提高了学习的质量。
  真诚的教学语言使语文课堂更平等。新课程要求教师做“平等中的首席”,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淡化自己的权威意识,要尊重学生,以真诚的语言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鼓励学生说真话,并悦纳学生的想法。如教学过程中,当学生举手发言时说“请说说你的感受、看法”;当学生发言停下来时说“还有补充吗”;当学生指出老师的错误时说“感谢你纠正了老师的错误”……学生在得到尊重后,就会自觉地尊重老师,会亲近老师,向老师袒露自己的真实想法。而这种平等互尊的课堂氛围正是语文“教”与“学”和谐发展的基础。
  激励的教学语言使语文课堂更有活力。在现实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很多教师对于学生的感受、看法,一味地叫好,课堂中“真了不起”、“你真棒”、“表扬他”、“不错”……不绝于耳。的确,学生是需要鼓励,但很多时候这种缺乏激励性、不求实效的“廉价表扬”,不但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不能真正增强他们学习的动力,反而会把他们引向思维的歧途,步入思维的误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准确把握评价尺度,针对学生的长处与不足,以自然、真诚、温馨、委婉的语言,及时地、有针对性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要从不同角度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鼓励,让学生知道了怎样去欣赏美,感受美,表达美,促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活动中更好地完善自己。
  三、创建和谐的学习方式
  语文教师要大力倡导学生在自学、自悟基础上开展形式多样的合作学习,互相启发,共同探究,形成一种和谐的学习形式。合作便是一种美的和谐。而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它在课堂教学中给予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从而培养了他们团队合作和互为竞争的意识,发展了他们交往与审美的能力。教师提出问题交由学生小组合作讨论解决,这样,大家踊跃发言,各抒己见,课堂上到处闪耀着思维碰撞的智慧火花。由于个人思考拓展到团体思考,学生的思考激情被充分调动起来,往往许多独到的见解,许多有价值的争辩也由此而产生。
  所谓:学必有法,而学无定法。学习方法的选择要灵活,要根据课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有时,在课堂上经常会有一些我们预想不到的突发情况,如果我们生硬地坚持自己预设的方案,可能会导致课堂教学的失败。这时就需要我们教师具有较强的课堂应变机智,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倡导一种和谐的学习方式。
  总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坚持以人为本,使教育的各因素(师生关系、教学内容、教学语言、学习形式、课堂情境等)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协调合作,使它们在课堂上达到高度的和谐和统一,从而促进学生语文学习中和谐成长。
其他文献
【摘 要】历史题材的影视材料贴近生活、生动活泼。合理引入到历史教学中,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破重难点知识,增加课堂容量和提高教师个人的专业素质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具体教学实践中,以教材重难点为基础,对影视材料进行科学鉴别,精心选择,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适时、适度、适量的运用影视材料,其教学优势必将日渐凸显。  【关键词】影视材料 初中历史教学 运用  影视资料是一种集视听效果于一体,通过声音
小学数学课外作业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延伸和继续,是课堂内容的提升和综合,是学科知识的应用和迁移,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师掌握教学情况,进行反馈调节的重要措施。  学生只听讲解不做习题是很难真正掌握知识的,但教学实践表明,数学练习也不是做得越多越好,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既要对传统作业设计的经验进行扬弃,汲取其中的合理内核,促进学生的心智技能和动作
【摘 要】学困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在教学中如何转化学困生呢?首先是在教学中创设合适的课堂氛围,调动他们学习的兴趣;其次是为学困生创造成功的机会,端正其学习的态度;再次是多为学困生创造课堂参与机会,多鼓励多指导。想要有效培养初中阶段学困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就需要有效了解学困生本身存在哪一些需要改进不良学习习惯,并了解这些不良学习习惯的形成原因,之后按照学生实际状况帮助他们改掉这些不良习惯。本
教学目标:体味优美语言的魅力,掌握塑造语言美的方法。教学设想:能化抽象为具体,化直白为含蓄,化无形为有形。
生产性服务业具有知识性强、高科技、高附加值等特点,是服务经济时代发展潜力最大、最活跃、增长最快的产业。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实现经济稳增长、调结构的重要举措。广西
情感教育是在学校内部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实施情感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建立健全人格,形成正确三观,树立远大的志向与目标。小学阶段的孩子们尚处在对事物的认知
过去小学英语教学只注重学生的考分,仅仅是对学生的知识传授和应试能力的培养。为了培养适应现代学习型社会的高素质人才,教育要注重对学生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核心素养的培养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进步,思想课无论是在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评价机制上都在经历一个适应、发展的阶段。新课程改革强调以素质教育为核心,把传播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自身素质有机结合,力求使学生的知识、能力达到协调发展,在思想课新教材中改变了过去很多单纯的说教,结合我国现在的社会发展,学生生活的新风貌、新变化来组织教学内容,从而使得教材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使得中职思想课体现出时代变化、与时俱进
情境激趣作文法 是指教师带领学生观察再现生活的真实情况,创设出形象鲜明的场景,使学生如闻其声,如临其境,把学生带入与习作相关的内容或气氛之中,师生在入情入境中进行趣味作文教学活动。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情境”: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这就对教学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就是说,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
长期以来,大多的学者都认为数学是一门枯燥无味,单一无趣的学科,这跟教育者在数学教育中有一定的关系,在教育教学中是否灌输美学教育。数学美学是研究存在于数学中美的现象及规律的科学,即数学、美学、教育学及心理学的交叉学科。而数学审美教育则是数学美学研究的最终任务,也是数学美学理论的落实和应用。必要的数学审美教育对每位中学生都会有一定的启发。  一、初中数学审美教育的意义  1.便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