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阅读教学“活”起来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z22285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前语文阅读教学正面临举步维艰、手足无措的困境,老师无奈,学生茫然,作者就如何提高语文阅读效率提出了自己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 语文阅读教学 困境 思考
  
  语文阅读教学不仅是当前语文阅读教学的薄弱环节,也是学生历次考试中得分率最低的环节。语文阅读教学陷入窘困之境:举步维艰,手足无措。老师无奈,学生叹息茫然。我对这种现象冥思苦想,认为外物之因先究其法,教学方法和思路不当应该是一个主要原因。“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很显然,这句话深刻地阐明了阅读在学生的全面发展过程中所扮演的重要地位。而要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要在语文阅读上下工夫。因此语文阅读必须走出困境,开辟一个新天地。我在这几年的语文教学工作中做了一些改进,现归纳如下。
  一、创新教学思路,更新教学方法,形成个人教学风格。
  传统的阅读观念重词句表达,现代阅读观念则喜快速获取信息,在这一观念指引下,我们就会有新的发现和改进:(1)教无定法,求新求变,因材施教。(2)不要面面俱到,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学会高屋建瓴地处理和运用材料。(3)教学生学法,即授之以渔而非鱼。如一个贫困者求有造化,遇仙人以相助,不应求金子无数,而应求获金之法。(4)培养学生高度的概括能力,能采摘关键句,从而快速获取信息,以顺应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
  传道授业者要去其“匠气”得灵性,就应勇于创新,开拓进取,灵活多变。比如教《再别康桥》就应反复诵读,读出舒缓、悦耳之音,读出和谐、优雅的音乐之美,体会作者与康桥匆匆作别,依依难舍之情及景色依旧、人事全非、落寞的苦闷之意;引领学生走近康桥,走进作者无限哀伤的心灵。
  二、转移阅读教学重点,学语言,重思维,力求同步发展。
  现今高科技手段使得教学设计五彩纷呈,学生眼花缭乱,我认为语文老师应抓住其中重点,即语文课的主要任务——学语言,从而使学生学会运用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然而现实中的语文阅读现状并非如此,拿到一篇文章,先讲作家作品,写作背景,这少则五六分钟,多则十多分钟。然后疏通结构思路,借鉴写作特色,等等。这是很多老师无意之中会做的事情。这就使得这堂语文课有点不伦不类:与其说是语文阅读课,不如说是写作指导课,使一篇完好的文章被整得面目全非,以致难究其全貌。现在我们应切实转变这种做法,真正学好语文。
  实现这一转变,首先应重视“读”,阅读教学,理所当然要“读”。第一,语文教师应努力增强自身素质,加强朗读的示范性。范读应是语文老师的一项基本功,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要苦练基本功,不断提高朗读水平,以激起学生跃跃欲试的朗读兴趣。然后,老师应指导点拨学生朗读,逐渐达到朗读的基本要求:口齿清晰,声音洪亮,落落大方,停顿恰当有节奏感,饱含感情。总之,朗读诵读,领读范读,分组朗读,男女混合朗读或分读,方式可谓千变万化,而目的只在于“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因此朗读应做到一字一句都要见于书,入于目,发于心,出于口。一言以蔽之,是用心,专心读也。然课堂上众师们仍恐讲之不详,析之不透,而辛苦为之。殊不知如此浪费了学生太多自主时间,不如放手让学生去思去读,因为朗读重在培养情感,默读重在训练思维。将两者结合,此乃良策。
  三、语文阅读教学应提高艺术性,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从事语文教学的老师,应将自己的职业看成是一项艺术工作,让自己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也能让学生从中感受到美:自然美,心灵美,人情美。那么语文阅读教学的美该如何呈现呢?我认为首先应该有好的导语,如我教钱钟书先生的《窗》时的导语就设置得饶有兴味,激起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一扇窗子框在墙上,请你读它。于是,窗子也生了灵性。曾有人借窗记录四季,那景里真是添了情:“春晓推开东面窗,掠飞乳燕好轻狂。”——暖暖的春色爬上了窗,不经意间萌生了可爱无限;“夏午推开西面窗,野鸭嬉戏水中央。”——耀眼的盛夏染进了窗,刹那间心也随碧波荡漾;“秋日推开南面窗,南归大雁写人行。”——灿烂的秋意浸透了窗,仰望间思念的红叶浮上了云端;“冬日推开北面窗,皑皑精灵悬后檐。”——浪漫的纯白漫过了窗,回首时,原来白雪也可如此娇媚。一扇窗子究竟含有多少情怀?有时候“佳人当窗弄白日,弦将手语弹鸣筝”,这窗是扣人心弦的;有时候“北窗枕上春风暖,漫读毗耶数卷书”,这窗是催人奋进的;还有时候“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窗是让人独自想念的……倘若笔抒天下情,莫问何物更痴情。窗——天下此物最多情。那么钱先生的窗到底蕴含怎样的深意呢?我们不妨一读为快。其次,语文教师应该有精炼优美的课堂语言,有漂亮简洁的板书设计,同时亦应具备严谨的思维能力。总之,只要能把教学当做一门艺术去追求,就会让学生和自己都得到艺术的享受。
  四、阅读教学应与时俱进,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因此任何一个善于学习的学生都应增大阅读容量,“功夫在诗外”,语文的功夫亦在诗外,老师在课堂教学的同时亦应适当补充课外知识。师生都应时刻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熟悉社会热点,更要思考社会热点,分析社会热点。如我教鲁迅先生的《灯下漫笔》时,为了让学生理解“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这句话,首先讲到鲁迅看到了隐藏在灵魂深处的奴性心态: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自我满足、自我陶醉,然后引申,其实奴性古往今来都有且性质多样。并要求同学们课后去查阅相关资料、积累材料、提高理解能力。这样既使学生深刻理解了文章的主旨,又联系了生活实际,从而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究阅读的兴趣。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宽阅读视野,我们应做到以下几点:(1)根据不同个体,不同阶段推荐阅读,由易到难。(2)倡导自由阅读,提供自由阅读空间,可以“随心所欲”读,形成班级多元化风格。(3)定期开展读书心得活动。
  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首先就必须从大量阅读,丰富积累,反复诵读,培养语感入手。其次应花大力气将各个知识点,需要记忆背诵的篇章甚至段落各个击破,真正落实。相信“每天前进一小步,未来必定大踏步”,我们也终将能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真正收到成效。
其他文献
摘 要: 当前的学校教育越来越脱离学生发展的实际需要,如何使当今教育回归教育的本原,开启智慧、健全人格,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判断,成为一个内心强大且坚强的人?语文教师要从使学生全面发展的高度出发,以真善美的东西来感染学生,使学生富有创造力,具有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品质和崇高的使命感、责任感。  关键词: 中学语文教学 人文教育 人文精神    教育,是按照社会良性发展的需要培养
6月7日,怀化日报周末版一版刊登了一组图片,反映怀化市商贩子女由于受各方面因素的制约,无法受到良好的学前教育,呼吁有关部门尽快研究解决。图片见报后,社会各界反响强烈。
摘 要: 语文课堂教学必须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教学的根本任务是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语言,培养学生正确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语文教学计划中有教师的亮点,能反映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思想,教学过程是一种良好的师生互动发展过程,教学效果应该是扎实有效的,学生在课堂上能自主完成任务,语文教师必须重视提升自身素质,必须落实教学常规,才能搞好语文课堂教学。  关键词: 新课标 高中语文教学 新经验 
我们国家一直以来就很重视对于思想道德方面的影响及教育,尤其是伴随着新时代社会的发展和变革,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要求也随之提高.与此同时社会发展过程中所
会议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