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山水

来源 :影响力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ngix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人笔墨中的山水,在现实世界中我很难见到,那是因为古人在写自己心中的山水。圣人心中的山水,远远胜过现实中的残山剩水。人们常说江山如画,那是因为江山不如画,所以才用画来比喻江山。可是,将古人的山水画欣赏得多了,便又没有意思了。因为我发现,后人总是在抄袭前人,以致于传统的山水画,最后都趋于一致,都变得大同小异,柳暗花明的新境界再也无法见到。
  当我见到周晚峰近期的山水画时,我对于山水画的渴望又一次漫起。这是一组组不同于以往的山水画。这些作品直抒胸臆,山色晦暗,皴擦点染常常被盘根错节的古树所取代,无尽的抒怀之情随着豪放恣肆的笔触郁结下来,望去像一块块的墨团团、黑团团,但是,并不让人感到压抑,在浓重之中总有透亮,这种透亮就显得更为透亮,尤其是那些歪歪扭扭的峰峦,若隐若现的光芒让人感到山体的空灵。正如老子所言:“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玄,黑色也。远古的夏朝人尚黑,我国的墨应该发明于那个时代,那可是近四千年以前,中国社会的民主制度发展到了顶峰的时代,尧舜禹贤明合理的政治制度似乎就是用黑色勾勒出来的。后来殷人尚白,周人尚红,但是都不及夏代那样让华夏民族深深地怀念和感慨。可能是历朝统治者害怕那醒目的黑,便巧夺其意将象征夏朝民主制度的华表改用散淡雪白的大理石了。这个华表,在漫长的岁月中最后变成了故宫门前的一个摆设,甚至许多人连它是干什么的都不知道了。失去了墨色,失色的华表在漫长的时空中消解了它本来的象征。后来,黑色的墨却作为中国文人灵魂的本色再也无法被舍弃,他们所有的欢乐和痛苦都用它来涂抹。
  


  而谁又能理解中国文人心中真正的苦痛呢?
  人在极处不胜孤独,好作品总是让大众难以理解。
  我七岁的儿子,喜欢胡涂乱抹,有一天从我乱叠的书籍中翻出晚峰的画集,一声不吭地从第一页翻到了最后一页,合上画册后,他皱着眉头将画册几乎又按照原来的位置放回书堆中,然后坐在那里还是一声不吭。我问他:“画得好吗?”过了好半天,他才慢悠悠地说:“黑糊糊的一大片。”我说:“这是大人的画,你看不懂。”他反问:“他画的难道不是山吗?”我本来想说,他画的山是他心中的山,但我觉得这样对孩子说有些滑稽,我保持了沉默,我怕越说他越听不懂,反而误导了孩子。大人心中的烟云岂能让孩子窥见,也无须让孩子窥见。
  像我幼小的孩子一样,无知的人怎能理解如此云烟笼罩着的山水、如此变化莫测的山水。
  画家心中的山水一定是在不断变化着的,就怕没有变化。可是,如果都学石涛,山水皆石涛模式,那种粗放的笔墨就不是简练了,就是粗俗和简单。而传统文人画中作者将自己的内心隐藏得很深,极具概括力的皴擦点染显得文饰颇重,这就是孔子所说的“文胜质”,因而文气斐然;石涛一类他们坦率直接,按孔子的说法是“质胜文”,故而过于野漫。人们的习惯是,文雅的东西看得多了转而又会喜欢野的,反过来也一样。就这两种风格比较,这里面并没有什么高低之分,要说有,也是个人好恶。但是,颇有心计的古代大师却都喜欢温文而雅的东西。老子明确说:“恬淡为上,胜而不美。”用孔子的话说就是“绘事后素”。“素”与“恬淡”一直是后世文人追求的境界,可能在他们看来,形式上表现出来的强大并不是真正的强大。但遗憾的是,恬淡到一个模样的时候,又变得空洞无聊了。到了这个时候,文人画也就彻底堕落了。在他们的画中,写意变得越来越无所谓,直至最后没有了写意。没有写意,就没有了文人身上沉甸甸的责任。
  而晚峰是有责任感的,他从传统文人画中脱身出来,带着太多愤世嫉俗的情绪和卓越的表现技巧横空出世,虽然赞赏石涛,但又不同于石涛;虽然远掠虹叟之峰影,但能近比内心之缠绕。这是艺术家既师法前人又能脱胎换骨的明证,他的作品是真正的艺术作品。因为他的作品正像他的为人和为文一样,直面灵与肉的冲突,直面生命的艰难,没有虚假和造作,通贯着悲天悯人的情怀,他的作品试图诠释那个早已被放逐的良心。他在雄强浓重的笔墨中时时涌现出的创造力和他不断追问与探索的痛楚总是那样如影随形,最后都化成了他心中的山水。他的山水与众不同,可能是另一个高地。
  
  周晚峰,简称晚峰,字大集,号抱月居士。生于甘肃省宁县。1987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美术系;1993毕业于中央美院中国画系水墨人物画室。后主攻山水,师从贾又福先生。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主同盟盟员,延安大学副教授、艺术研究所所长。2004年受聘执教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
  收藏:1989年大型作品30 米长卷《丰碑》,被11届亚运会作为精品收藏。部分作品被美国加州大学东方艺术系、中国今日美术馆以及被日本、韩国、新加坡、台湾、香港等团体及个人收藏。
  展览:1991年作品《血色经纬》获建党70周年全国美展二等奖。1994年作品《山魂》获全国教师优秀美术作品展优秀奖;1994年作品《太阳·星星·大山》获全国中国画·油画精品展优秀奖;1994年作品《昂负》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2002年作品《依约长庚》获建军75周年全国美展三等奖。
  主要出版物: 2003年出版《中国当代名家· 周晚峰作品选》中国邮政管理局。2006年由今日美术馆出版专集《耕耘种月—周晚峰》四川美术出版社。
其他文献
2007年元月16日上午,一个平静的日子。  人民日报《大地》杂志社总编室主任曾岩先生突然来电,告知我薄老去世的消息,并约我在第一时间写篇回忆文章。薄老去世了?我怎么也不敢却又不得不相信这个消息的真实性。霎那间,我陷入了深深的悲痛和哀思中。在我的记忆中,再过一个多月也就是农历的正月初五就是薄老的生日,而99岁的薄老离他的百年寿诞也已近在咫尺。记得我们在中南海采访薄老时曾许诺在他百年大寿时我们一定会
期刊
冬日布满雾霭的清晨,我和我的同事刘屏、王红一大早便到了首都机场。原定上午九点起飞的飞机,由于大雾弥漫,天气原因,延迟到近午时分才起飞。我们穿云驾雾,飞过黄河,越过长江,飞到香港,飞到海峡彼岸的台北,已是华灯初上的时候。害得热情来接我们的朋友张香华和台北市文化艺术促进协会执行长黄寤兰及副执行长连一玫几位女士苦苦等了我们几个钟头,唉,两岸要是直航该多方便呢。  这次,已是我有幸第四次访台,前几次中两次
期刊
2006年度影响力人物颁奖盛典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全国政协副主席阿不来提·阿不都热西提等领导出席  袁隆平、吕日周、牛根生等当选年度十大影响力人物  在全国具有广泛影响力的腾讯网现场直播    2007年元月28日,和谐中国·2006年度影响力人物评选结果发布暨颁奖盛典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阿不来提·阿不都热西提,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王文元,全国政协常委、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
期刊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中岳嵩山更加醒目,成为我国和世界人们游览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经过漫长的等待,艰苦的跋涉,无数次的梦想,嵩山终于以它独特靓丽的姿容走向了世界。  36亿年前,嵩山是从海底喷涌而出,时至2004年2月13日,嵩山再次横空出世,如其独有的地貌景观,深厚的文化底蕴,珍贵的地学价值,傲立在世界名山之巅,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这是一个值得嵌入历史的日子——巴黎时间2004年2月13日下
期刊
当和谐中国2006年度影响力人物暨全国十大卓越人物评选揭晓时,我的心情激动不已。因为,我最亲密的挚友,北京燕京书画院常务副院长魏连刚先生,跃然于十大卓越人物名单之中。其实,这本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以连刚先生对中国传统书画艺术在新的历史时代,赋予其新的生命力的卓越贡献。以及他对自己所热爱的事业百折不挠的追求精神;对朋友、对弱者坦荡真诚的无私热忱;对社会风气败落的痛心疾首、刚正不阿的高贵品质,使他成为当
期刊
陈龙,山西省大宁县供电支公司经理,中等身材,衣着朴素,热情的笑脸,满面春风,待人接物体贴入微,他心直口快,精明能干,炯炯有神的眼睛里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尤其是一副正直、诚实、善良的性格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经过一天的奔波采访,我采撷到陈经理从事电力工作几十年来的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1983年秋,陈龙踏入了临汾市变电一工队的大门,从此就把自己与电力事业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先后参与了发电机组、输变电设
期刊
她是一片木叶,一片贵州大森林中会唱歌的木叶。她的歌声中,永远流淌着苗乡闪光的清泉,飘荡着苗乡温馨的炊烟,悬挂着苗乡明亮的日月。“游方坡上春光媚,摘片木叶信口吹;一片木叶一片情,声声绕着山寨飞……”这首充满了贵州浓郁民族风情的《木叶情》如今已唱响大江南北,作为歌曲的原唱者——王云,每当听到有人哼唱这首旋律优美的歌曲时,内心就有说不出的高兴,因为如诗如画的家乡,需要有更多的人来传唱和宣传。  二十多年
期刊
但丁《神曲》里有这样一句诗“这是一个需要新品,而且诞生了新品的时代”。当今社会日新月异,服务行业将以一种全新的模式出现在从们的生活中。服务质量苛求完美,服务项目讲究齐全,服务档次追求品位。常德南坪客运中心公司为了打出自己的品牌,针对市场的需求,创造性地提出全面完善的服务系统,人性化的管理模式,公司经过几年的营运,一年一个台阶。常德南坪客运中心公司所有这些成就,都跟总经理的努力是密不可分的。  赵爱
期刊
郭福录,山西省大宁县城关卫生院院长。中等个头,微微发胖的身材,四方脸盘上有一对深沉而又炯炯有神的眼睛。给人的印象是诚恳、朴实、直爽、可靠,没有一点官架子。他在大宁县城关医院已连任14年的院长职务。他常说:“走一处不如守一处,爱一处,实实在在地干一处”。他热爱大宁的人民和这块热土,决心扎根山区,用自己所学的医学技术为家乡的父老乡亲们防病治病.尽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1986年春,36岁的郭福录挑起
期刊
“官位有大小,政绩没有大小”这是常德市桥南副食城管理会主任钱忠信时刻挂在嘴里的一句话。当然,更多的是记在他的心里,因为一直以来,他就是以这句话为信条忠于职守,为常德市桥南副食城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钱忠信,1957年生于常德,中共党员。1974年参加工作至今,先后做过企业管理、政府机关工作、乡镇工作。1994年开始从事市场管理工作,1997年起担任现职近十年,一直都兢兢业业,克勤克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