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岭之乡的一片木叶

来源 :影响力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t1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她是一片木叶,一片贵州大森林中会唱歌的木叶。她的歌声中,永远流淌着苗乡闪光的清泉,飘荡着苗乡温馨的炊烟,悬挂着苗乡明亮的日月。“游方坡上春光媚,摘片木叶信口吹;一片木叶一片情,声声绕着山寨飞……”这首充满了贵州浓郁民族风情的《木叶情》如今已唱响大江南北,作为歌曲的原唱者——王云,每当听到有人哼唱这首旋律优美的歌曲时,内心就有说不出的高兴,因为如诗如画的家乡,需要有更多的人来传唱和宣传。
  二十多年前,王云还是黔南州都柳江畔的一个普通苗家姑娘,天生的一副金嗓子,加上坚忍不拔的性格,使她一步步走出了大山,走向了全国,成为一名有一定影响力的青年歌唱家。2006年的夏天,作为多彩贵州旅游形象大使选拔大赛的特邀声乐指导老师,王云随参赛选手和“民族姑娘”们一起赴穗、港、沪、京四城市比赛。一路上,她为选手进行现场辅导,编排节目,特别是在正式比赛的时候她更是忙前忙后、尽心尽力。她总希望每一个唱歌选手的水平,都能充分发挥出来,让家乡更多动听的歌曲飘进观众心中。她常常对歌手说,“作为一个民族歌手,内心要怀有对家乡真挚的情感;同时,还要掌握好声乐演唱的技巧,只有这两者有机的结合才能表达出完美的歌声。”
  作为一个从苗岭之乡飞出的“金丝鸟”,王云如今不仅具备了丰富的演出经验和全面的声乐素养;同时,还积累了深厚的声乐教学理论,并在声乐艺术实践中,不断追求更高的音乐艺术理想。在她通往歌唱艺术的道路上,有艰辛崎岖的山道,更有飘满彩虹的阳光大道。
  王云1980年进入贵州艺术学校,师从杨宁静老师学习声乐,步入职业歌唱的道路。1986年以优异成绩考入中国音乐学院,师从著名声乐教育家金铁霖、仲伟等教授,接受专业的民族声乐训练,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后成为一名职业的歌唱演员。自1984年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合家欢”文艺晚会以来,王云在数十台文艺节目中担任独唱表演,并作为中央电视台特邀演员,参加全国巡回演出;在中央电视台“第四届青年歌手电视大赛” 及中国音协“首届中华歌会大赛”等音乐赛事中均获得大奖;2002年荣膺北京地区“十佳歌唱家” 。1996年王云参加首届西部电视集团“MTV音乐大赛”,并以一曲《木叶情》荣获大赛银奖。
  王云常常面对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那些在民族地区流传了上千年的原生态歌曲,越来越难以存活下来?她始终在求解一个答案:能否让优秀的民歌真正走上舞台,让现代人也能欣赏。作为中国新民歌艺术积极的探索者,她认为,民歌需要在保存自己元素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才能更有生命力。她先后为《寻找岁月足迹》等多部电视剧录制主题歌曲,并录制出版了许多音乐合辑、专辑。其中为“中华音乐曲库”、“你歌卡拉OK曲库”等节目录制的示范演唱,成为民歌演唱的经典之作。其独特的演唱融合了传统民歌、新民歌及艺术歌曲多种风格,体现了深厚扎实的声乐专业技术和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在她的音乐专辑“玫瑰花开了”中,歌曲《木叶情》、《月色山乡》、《好花红》清新、自然,充满了浓郁的民族民间风情;而《玫瑰花开了》、《思念》、《南国少女》则展示了异域般的音乐画卷;《乡恋》等经典老歌,经过重新编配和全新演绎,焕发出新的音乐激情,让人们共同感受到这些新民歌艺术的魅力;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使人们在感受美好音乐的同时,也感叹歌者将天然歌唱与专业技巧完美结合的艺术功底。其中,演唱的《南国少女》、《玫瑰花开了》、《木叶情》等新民歌作品声情并茂、感情真挚,让人心驰神往、流连忘返,深受观众喜爱;其优美的旋律、鲜明的演唱风格在歌坛独树一帜。
  


  王云除了作为职业的歌唱演员之外,还在声乐艺术教学事业上不断追求,并有所成就。通过不断的积累,结合自己多年来声乐演唱的实践经验,她总结了一套科学的声乐训练方法,并在北京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声乐学生。作为2006多彩贵州旅游形象大使选拔大赛的特邀声乐指导老师,王云运用自己科学的声乐训练方法,帮助许多选手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提高了声乐演唱的水平,使她们的才艺表演得以充分展示。 王云老师谦逊的人品也给选手和大赛组委会留下了良好的印象。她希望大赛结束以后,能够给那些希望继续学习声乐演唱的学生提供更多﹑更加个性化的声乐学习指导和帮助,帮助她(他)们实现自己声乐演唱的梦想。
  作为一名有创新精神的青年歌唱家,王云前面的路还很长。探索没有止境,追求未有穷期,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她对家乡民族音乐热爱的真情不会变。听她演唱的《清水江夜歌》、《飞歌》、《苗山归来》、《李子树上》、《月色山乡》等歌曲,都能让人感悟到其中浓浓的家乡情结。王云说,她始终要为赞美家乡而纵情歌唱;其实,她是想说,在歌舞之乡的贵州高原,只要青山不老,就会永远有木叶声声。
其他文献
2007年1月28日,和谐中国·2006年度影响力人物颁奖盛典在庄严的北京人民大会堂揭晓,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位列首席,各大传媒的争相报道,让不事张扬的袁隆平再次进入人们的视线。  众所周知,袁隆平是世界著名的水稻育种专家,因为有了他,我们可以自豪地向世界宣布:中国人不仅可以自己养活自己,而且可以为解决世界的粮食问题做出贡献!   今年77岁高龄的袁隆平把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水稻“精灵
期刊
一夜睡醒,体内储存的葡萄糖已被消耗殆尽,这时应急需补充能量与营养。然而不少人不重视早餐的食用,经常只是随便吃一点,或干脆不吃。看似省了事,隐患却不少。是否食用早餐,如何搭配早餐的品种,对人体健康极其重要。本期食堂,营养师不仅点评各种早餐习惯,还亲手做出营养早餐供食客举一反三。  素食早餐族  对膳食营养格外在意的陈小姐,如今狂热地爱上了素食早餐。“我用酵母粉、黑芝麻粉、奶粉、杏仁粉、薏仁粉、糙米粉
期刊
行知营养师咨询机构创立于2010年,是国内较早的专业营养师培训中心,集健康教育、公共营养师培训、营养咨询顾问、健康管理、配餐师、营养干预、中医养生、药膳食疗等综合项目为一体的公司,从事专业资质认证培训。不仅致力于培养专业健康技术人才,还致力于打造健康综合产业的高端品牌。机构拥有知名营养专家教授、各类专业课程名师及专业高效的管理团队。课程设计独特,有益于各类人群。  健康、长寿是人们梦寐以求的目标。
期刊
2007年2月8日下午,影响力文化传媒机构总裁、本刊总编辑刘学文到北京医院拜望尊敬的于老,并为于老送去新春的祝福。  于光远先生生于1915年,今年已92岁高龄。于光远先生是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著名经济学家、教育学家、社会活动家,曾为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和经济建设作出过卓越贡献,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威望。刘学文于1996年与于老相识,多次陪同于老赴外地考察,并多次对于老进行专题采访。于老对科学对
期刊
2007年元月16日上午,一个平静的日子。  人民日报《大地》杂志社总编室主任曾岩先生突然来电,告知我薄老去世的消息,并约我在第一时间写篇回忆文章。薄老去世了?我怎么也不敢却又不得不相信这个消息的真实性。霎那间,我陷入了深深的悲痛和哀思中。在我的记忆中,再过一个多月也就是农历的正月初五就是薄老的生日,而99岁的薄老离他的百年寿诞也已近在咫尺。记得我们在中南海采访薄老时曾许诺在他百年大寿时我们一定会
期刊
冬日布满雾霭的清晨,我和我的同事刘屏、王红一大早便到了首都机场。原定上午九点起飞的飞机,由于大雾弥漫,天气原因,延迟到近午时分才起飞。我们穿云驾雾,飞过黄河,越过长江,飞到香港,飞到海峡彼岸的台北,已是华灯初上的时候。害得热情来接我们的朋友张香华和台北市文化艺术促进协会执行长黄寤兰及副执行长连一玫几位女士苦苦等了我们几个钟头,唉,两岸要是直航该多方便呢。  这次,已是我有幸第四次访台,前几次中两次
期刊
2006年度影响力人物颁奖盛典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全国政协副主席阿不来提·阿不都热西提等领导出席  袁隆平、吕日周、牛根生等当选年度十大影响力人物  在全国具有广泛影响力的腾讯网现场直播    2007年元月28日,和谐中国·2006年度影响力人物评选结果发布暨颁奖盛典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阿不来提·阿不都热西提,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王文元,全国政协常委、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
期刊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中岳嵩山更加醒目,成为我国和世界人们游览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经过漫长的等待,艰苦的跋涉,无数次的梦想,嵩山终于以它独特靓丽的姿容走向了世界。  36亿年前,嵩山是从海底喷涌而出,时至2004年2月13日,嵩山再次横空出世,如其独有的地貌景观,深厚的文化底蕴,珍贵的地学价值,傲立在世界名山之巅,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这是一个值得嵌入历史的日子——巴黎时间2004年2月13日下
期刊
当和谐中国2006年度影响力人物暨全国十大卓越人物评选揭晓时,我的心情激动不已。因为,我最亲密的挚友,北京燕京书画院常务副院长魏连刚先生,跃然于十大卓越人物名单之中。其实,这本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以连刚先生对中国传统书画艺术在新的历史时代,赋予其新的生命力的卓越贡献。以及他对自己所热爱的事业百折不挠的追求精神;对朋友、对弱者坦荡真诚的无私热忱;对社会风气败落的痛心疾首、刚正不阿的高贵品质,使他成为当
期刊
陈龙,山西省大宁县供电支公司经理,中等身材,衣着朴素,热情的笑脸,满面春风,待人接物体贴入微,他心直口快,精明能干,炯炯有神的眼睛里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尤其是一副正直、诚实、善良的性格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经过一天的奔波采访,我采撷到陈经理从事电力工作几十年来的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1983年秋,陈龙踏入了临汾市变电一工队的大门,从此就把自己与电力事业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先后参与了发电机组、输变电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