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有效引导 提高阅读效率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探索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odyou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标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与文本三者相互沟通、平等对话的过程。如何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实现有效教学?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试从创设情境、有效提问、巧用评价及读练结合等几个方面谈一些自己浅显的看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引导;课堂效率
  阅读教学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学习理解语言,掌握阅读方法,吸取知识,提高认识,发展思维,丰富思想感情的过程。新课改实施以来,小学的语文教育教学思想空前活跃,教学方法也层出不穷,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更是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在现实中教学,一些教师的设计活动却有粉饰门面之嫌。或为展示自己的表演才能,或只以新奇的形式取悦学生,唱一段、舞一曲、演一出,可谓是十八般武艺全用上,煞费苦心,弄得人眼花缭乱。这些活动已经脱离了文本和正常的教学内容,成为课堂教学的“游离”成分。尽管表象上师生、生生之间都积极参与活动,表现得热火朝天,课堂气氛异常炽热,使阅读教学犹如空中楼阁,华而不实,一堂课看起来十分热闹,教学手段新颖、教学形式多样、学生回答积极,课堂气氛活跃,但是下课后,学生学会了什么,却不知所以然。如何使阅读教学行之有效?
  1. 指导学生预习,引导学生学会阅读 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重要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教师要教给学生预习方法:①读熟课 文,要求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②边读边想,读后能比较准确地回答出课文的主要内容;③要借助字典 认字,理解词语。如在教学《孔子拜师》一课时,让学生按上述预习方法,学习课文,当学生熟读课文,说出 课文主要内容,并借助字典认字,理解词语,把不理解的句子划上记号以后,再让学生回顾刚才的学习过程, 让学生自己归纳出预习的方法和步骤。这样,在课堂上指导三、四篇课文,学生就基本掌握了预习方法和步骤 。随着阅读训练项目的进行,预习要求也相应提高,在上述训练的基础上,再给学生布置方向性预习提纲, 让学生有所遵循,使预习由扶向放过渡。学生课前做了充分预习,不仅提高了教效果,为大量阅读创造了条件,而且学生通过预习,掌握了预习方 法和步骤,提高了自学能力,使阅读起步训练有了一个很好的开端。
  2. 创设课堂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特点,抓住学习思维活动的热点和焦点,通过各种途径创设与教学有关的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教学情境,营造轻松和谐的对话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如《找春天》、《秋天的雨》此类涉及山川日月、花鸟鱼虫等的教学内容,如有条件,可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体验认识,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激发情趣。又如我在教《浅水洼里的小鱼》一文时,充分地发挥了电教手段的优势,创设了小鱼在美丽的大海中游着,小鱼后面藏着一些词语,让学生认读,接着海上刮起了风暴,小鱼被困在浅水洼里的情境,巧妙的引出了下面要学习的内容,并用话语和音乐为辅助手段,做到意境交融,情真意切,使人如身临其境,引起了学生阅读的兴趣。
  3. 让学生学会自读,张扬个性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然而一些教师就是不敢充分相信孩子,认为与其让学生自己读,不如教师多讲些。于是,没有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教师就对文章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大加分析,由于学生自主读课文的时间太少,学生对课文的认识并不真切,思考并不深刻,感受并不强烈。此时的学生只是一个听者而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读者,他们体会到的“情”、感悟到的“理”无非是老师个人的读书心得、体会。这势必会使原本富有个性的学生变成一个个只用同一个脑袋思想,用同一张嘴巴说话的“机器”。因此教师不应以自己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一定要把读书、思考的时间还原给学生。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多读读书,让学生通过眼前所读到的文字自己去体会,去领悟,而老师只要退至后台充当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
  4. 设置有效问题,启发学生质疑 在阅读教学中,适时有效的课堂提问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教师只有充分利用这一手段,才能牢牢控制课堂教学的节奏和方向,从而更好地走进文本,感悟文本,对话文本。
  (1)抓题眼提问,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导入是贯穿课堂教学始终的必不可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比其他部分更能诱发学生的感情。导课的形式多种多样,而问题导入最能激起学生的探究愿望。我们可利用语文课程的有效资源,抓住课文题眼巧设问题。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太空生活趣事多》等等,都可以在课前或由老师设问,或由学生质疑问难,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发学生阅读期待,为学生进入文本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
  (2)抓关键词句提问,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说过:“语文教学的亮点在哪里?语文的味道在哪里?在关键的词句里,在理解后的朗读里。”词语是课文的基本单位,词语学习是常抓不懈的工作,特别是对课文中的关键词、难懂词语更应该不惜时间,深入理解。因此,阅读教学中,我们还可以拓展课文中的关键词句,从小处入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发散学生思维,使词义理解得更透彻。使课文内容理解得更深刻。
  王崧舟老师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时,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你是从哪些地方读懂'纹丝不动'的?”王老师就是抓住“纹丝不动”这个词语组织教学,从大处着眼,有效地为学生感悟文本并和文本进行对话设下广阔的背景。他紧扣文本,让学生对“纹丝不动”的感悟层层深入:从对“纹丝不动”的字面意思到“纹丝不动”的原因及“纹丝不动”的结果,最后至不“纹丝不动”的后果,对话剥笋似的不断深入,学生做到了多元解读文本,全方位感受英雄的伟大形象,体现了王老师精湛的阅读教学艺术和高效率的教学课堂。
  5. 提倡读练结合,提高综合素质 语文课应该把“练”放在突出的位置上。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只有让“读”与“练”结合,在课堂中做到以读为本,读练相融,才能让学生真正积累语言,感悟内化语言,迁移运用语言,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语文素养才能全面提高,我们的阅读教学才真正扎实有效。
  读练结合,切实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对低段学生而言,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词语的推敲和品味,设计灵活多样的练习。其次以说代写,融口语训练和思想品德为一体。比如可以看动画说,用词语说,想象说,联系实际生活说等等。如在教学《浅水洼里的小鱼》最后一个环节里,我进行了两个拓展训练:①出示海底世界画面,说说小鱼会对小男孩说些什么?②如果你看到了一种受伤的动物,你会怎么做?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启发了他们的思维,培养了他们的说话能力,又把问题引申到实际生活中。高段的练笔形式多样,如仿写,续写,扩写,缩写,改写等等,我们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安排相关练笔。
  叶圣陶先生曾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教师只有不断地思考、学习、总结、实践、尝试改进,才能实现课堂的有效教学;只有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实践学习的教学才是有效教学。我们相信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方法、循序渐进的训练,去培养和发展,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会得到逐步提高。
其他文献
在教学中,我们要给学生留下问题及充分思考的空间,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学生的思维活跃于疑问的交叉点。没有问题的课不能算是成功能课,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设置悬念的几种方法。  1. 激“疑”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能使心理上感到困惑,产生认知冲突,进而拨动其思维之弦。适时激疑,可以使学生因疑生趣,由疑诱思,以疑获知。  如在教学“体积的意义”时
期刊
【摘 要】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在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开发利用是当今普通认同的最优方式。以它的信息容量大,可操作性强的特点,在美术课教学中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又给学生练习提供广泛的可以参考的信息资料,开阔学生的眼界,拓宽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使美术教学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学生在学习中掌握相关的美术知识,提高利用信息技术的科学文化素养,使
期刊
【摘 要】情感教育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实施情感教育与创新思维的培养可以从学生特点、教学方法、学习兴趣等方面出发,语文是各个学科的基础,它是培养情感教育和创新思维的摇篮,“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开拓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新能力,掌握科学的方法”。提高学生教学的质量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情感教育;创新思维;初中语文教学;创新引导  教育与创新在人类的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教育是
期刊
《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由此看来我们的教学应力求贴近生活,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的环境,扩大学生语文学习的空间,使封闭的教学变为开放的、生活化教学。怎样才能实现语文教学的生活化呢?  1. 创设情境,合理引导,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 我在引导学生学习《十则》时,由于文本内容离学生生活距离太远,因此我担心学生学起来困难,并且不
期刊
【摘 要】班主任是学生一生成长经历中有着重要影响的人,在班级管理中,任何一件事都涉及到学生的成长,班级里的事可谓多如牛毛,因而处理起来的确繁杂。文章从自己担任班主任的20余年经验中总结了一些方法。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关系;原则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教育基层的重要组织者-班主任的工作任重而道远。从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总结了几点:一是处理好“四个关系”,二是要坚持“五个原则”。  
期刊
【摘 要】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往往注重情感的熏陶,却忽略了法制方面的引领。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对中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进行法律素质培养,不仅可以预防和减少学生违法犯罪,更重要的是可以促进他们养成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初中语文;法制教育;学科整合  现在的学校教育中法制教育只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教育教学的方式也随之发生着相应的变化,培养学生的目标是使他们成为能够团结协作、开拓创新、独立思考的个体,学生的自主学习显得刻不容缓。那么,在中学阶段,各种各样的实验就成为了他们学习锻炼的好机会,是书本知识的有益验证和补充。所以学校理应重视实验教学,在其过程中也必须重视实验室的环保与安全,作为学校实验工作人员和学生都应懂得环保和安全的重要性,怎样才能做到安全与环保,值
期刊
【摘 要】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正是启蒙阶段,他们的兴趣培养和习惯养成非常重要。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设计好精彩的语文课堂,为学生创建轻松的学习环境,开展有趣的学习活动,培养阅读爱好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兴趣;师生关系;语文课堂;学习环境;学习活动;课外阅读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小学生的启蒙学习非常重要,想让他们学好语文,首先得让他们爱上语文。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
期刊
【摘 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置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做一个学生学习的出色策划者、组织者,做一个导演。  【关键词】教育家 指导策划型 创造性思维 优化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
期刊
【摘 要】在当今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今天。初中基本化学知识是学生作为一个合格公民应具有的基本知识之一。在短暂的一年里,既要使学生入好门,又要使他们掌握一定程度的基础知识,这是摆在化学教师面前的一块挡路石。初中化学教师不但要研究教法,这要重视研究学生学法,加强教与学双边活动,同时,还要特别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从思想上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关键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