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方式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hua3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的文化在五千年的历史中融合、分离,是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学生的生活两点一线,能够接触到传统文化的时间只有语文课堂。高中语文课本的设计,内容更加深入,范围更加开阔。教师要完全掌握课本的核心和要义,设计别出心裁的教学手段,将学生引入恢弘壮阔的中国文化的世界。本文将对高中语文教师如何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展开分析。
  关键词:高中语文 传统文化 渗透方式
  在民国时期的白话文运动兴起前,我国的文学语言主要为文言文,文言文和现代白话文相比较,句子构成不同,结构顺序不同,表达方式不同,字词的用法不同。只在初中时期接触过几篇文言文的学生,对文言文的认识还停留于表层,对文言文中蕴涵的传统文化也不够了解。若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入传统文化,必须让学生对文言文的基础足够了解。
  一、传统文化教学现状
  1.学生理解随意
  高中语文课本中,传统文化通过文言文来体现,现代文的语言系统、句子结构与文言文有很大差别。学生从小时候开始,听的语言、说的语言都是现代文,对古人所使用的文言文比较陌生。文言文中常会出现通假字、虚词和一词多义。有时文言文中简单的一个字可以代表一种修辞手法,如“然”可以表示“……的样子”。有些语气词在文言文和现代文中代表着不同的含义,如“无乃……乎”在现代汉语体系中的含义是“不是……吧”,而在文言文中的含义是“恐怕……吧”,二者不能混为一谈。有些动词在文言文和现代文中的情感色彩也不同,例如“耽玩”在现代文中是贬义,而在文言文中是褒义“深深地爱好”。如果学生对文章中重要词语的情感色彩判断错误,那么在翻译文章时可能会走向另一个方向。因此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时,需要教师的提点与帮助,才能明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2.教学方式老套
  教师是学生与课本知识之间的主要传播者,所以教师的教书方式很大程度地影响了学生是否会对书中内容感兴趣。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试图将传统文化渗透入每一节课中,尝试用古人的故事和文章去讲解现代观点。例如在介绍环境对人的影响时,用人们耳熟能详的“孟母三迁”的故事来升华主题,“人之初,性本善”,但是人是否能在后天能成长为栋梁之才取决于成长环境;还可以用古人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观点来印证环境的重要性。
  传统美德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世代华夏儿女的为人处世态度。教师在讲解传统文化时,不能简单地讲解美德的重要性,要结合不同時代歌颂传统美德的名句。例如,在进行爱国教育时,可以引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在讲到《林黛玉进贾府》这课时,学生们会注意到,初进贾府的林黛玉谨言慎行,林黛玉是贾母的外孙女,进入贾府后却是格外留意,林黛玉的小心翼翼一方面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等级制度森严,另一方面反映了林黛玉的性格是自尊心极高又自卑。
  二、改善教学方式
  1.引导学生多读多用
  中华传统文化是博大的,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习得,要先熟悉再运用。因此,教师要将文化渗透进日常教学中,鼓励学生熟读书中的文言文和诗词,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略读书本外的文言文。课上时,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对其说出自己的理解和看法,并说说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平时也可以鼓励学生尝试用古文写短小的文章,在运用的过程中,加深对通假字、虚词、倒装结构等用法的
  熟悉。
  2.以多样的方式展示传统文化的魅力
  经历过漫长历史长河流传下的传统文化基本都是传统文化最精彩的部分,这些文化中可能闪耀着一个时代的智慧光芒,需要我们去仔细品味。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阅读课本外的古文典籍,如《道德经》《孙子兵法》和元曲等。还可以组织学生观赏有关传统文化的影视剧片段。例如在电视剧《庆余年》中,主角在宴席上背诵了一百首古诗词,配上中国传统音乐,中国古诗词像是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徐徐展开。在学习《红楼梦》时,可以给学生播放电视剧中的片段,书中人物的神态与礼仪通过演员的表演更加具象。高中生的学习生活繁忙,在日常生活中学习传统文化的机会很少,因此,高中语文教师要以多样的方式带领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方法
  1.利用语言思维方式渗透
  汉语是世界上至少17亿人的母语,连接着散落于世界各地华人的心。汉语的表达方式很丰富,光是修辞手法就有拟人、夸张、比喻等等;叙述方法也很多样,有顺叙、倒叙、插叙;文章结构也有首尾呼应、前后呼应等。教师可以在课堂内容的设计上借用文章结构的首尾呼应,如在上课前提问学生文中的关键句,在课文上完后再和学生探讨关键句的作用。
  2.在教材中发掘传统文化
  教师要形成习惯,引导学生自主去发现课本中的传统文化知识,去在生活里寻找传统文化的痕迹,如传统文化对现代人生活习惯、价值观、道德观的影响。熟悉了众多文人墨客的风骨和经历后,可以让学生以“穿越回古代,我要成为谁”为题写一篇文章,学生假设自己回到喜欢的历史人物所处的时代,经历他们的人生,会做出什么选择。
  中国传统文化是世界上传承时间最长且从未间断的文化。可是如今受到网络文化和外来文化的侵袭,传统文化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不复从前。高中语文教师应当立即行动起来,将传统文化渗透进日常的教学中,重新唤起青年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文化自信不能光靠喊口号,学好优秀传统文化,才能真正做到文化输出!
  参考文献:
  [1] 李子孝《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及途径》,《甘肃教育》2019年第13期。
  [2] 李志宏《浅谈在高中语文课堂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8年第24期。
其他文献
摘 要:提问是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而教师在课堂上的有效提问既关系到课程三维目标的实现,更关系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整个课堂教学质量。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抓住良性互动和启发思考这两个核心要素,利用有效提问使知识能够在多个维度之间得以流通,能够训练学生的思维。运用循序渐进式地追问、科学质疑式地反问、发散思维式地疑问、联系生活式地启问四种提问的方法来提高提问的有效性,从而培养学生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07.039  所谓“读写结合”,就是以文本为载体,立足文本内容,设计与之相关的“写”的训练,打破读写之间的隔阂,以读促写,以读助写。“读写结合”古今有之,中外亦有之,如朱熹的“自然纯熟”说与程端礼的“销铜铸器”说,他们认为读是源,写是流,读是发生点,写是生成点;叶圣陶在《国文教学的两个基本观念》中认为: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
摘 要:职业教育在当今时代成为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同时我国的职业教育也逐渐迈上了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思维教育的轨道,并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成果。当前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态势良好,教师不断探求更加新型的教学模式,把职业学校的学生塑造成社会所需的建设人才。推动我国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更高、更快发展。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 工匠精神 双元制模式 语文教学  作为一名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师,必须在教学中积极吸收
摘 要:读写结合的教学方式,对培养初中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写作素养起到积极作用,也有助于强化学生对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内化吸收。同时,在通过读写结合提高初中学生写作能力期间,也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强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项能力。基于此,本文先对读写结合提高初中学生写作能力的必要性进行分析。然后,提出通过读写结合,强化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初中生 写作能力 读写结合  在提高初中学生
摘 要:战争小说《亮剑》一度掀起人们阅读军旅文学的热潮,使更多的人开始关注和创作军旅文学,并且在审美模式方面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基于此,本文通过分析战争小说《亮剑》,对其审美模式进行简单分析,找到《亮剑》中的美学元素。  关键词:战争小说 《亮剑》 审美模式  随着战争小说《亮剑》《狼毒花》《激情燃烧的岁月》的出现,又一度掀起了人们观看军旅文学的浪潮,并且多数战争小说被拍成电视剧。特别是《亮剑》,更
摘 要:缺乏思维的语言是空洞的,缺乏思辨的议论文是没有灵魂的。思辨能力的缺乏是当前高中生议论文写作的一大弊病。在本文中,笔者将结合教学实践探讨如何在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关键词:思辨能力 议论文 高中 写作教学  一、研究缘起  何谓思辨?思辨,即思考辨析。思辨的概念来源于《中庸》中记载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句话的意思是要广泛地学习,认真地求教,仔細
摘 要:在小学的教学阶段,因为学生们都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所以教师对于他们的教学会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对于语文来说,语文知识对于学生们来说是一项比较基础的知识学科,也是学生们一定要掌握的知识内容。但是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时,学生们面临着识字这一学习的基本内容,识字对于小学生来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但是识字在小学语文中却占据着非常重要的教学地位。教师可以通过增加对于学生们识字的训练,来提升学生们的识字
摘 要:多维互动对话的教学模式可以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进而提高教学质量。本文将从师生间以及生生间的互动对多维互动对话的作用入手,提出多维互动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的合理运用策略,以期为广大小学语文教师提供可靠参考。  关键词:多维互动对话 小学语文 核心素养  在日常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可以借助多维互动对话模式带领学生参与到课堂互动当中,从而引导其在
摘 要:在各学科教学中,都应该渗透创新教育理念。课堂教学模式创新是素质教育背景下当代小学语文教育的发展趋势,不仅有助于小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同时还可以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得到提升。本文以素质教育为背景,以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工作为研究对象,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创新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素质教育 小学语文 教学模式 创新  在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所面临的挑战
摘 要: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语文学科最为显著的特点,语文教学的目标也不仅仅是传授给学生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塑造学生健康的品格,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这就突出了德育渗透到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以下浅谈几种语文德育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 德育 教学策略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06.060  一、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寻找结合点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