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课堂探究教学中的问题解决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wfocu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探究式教学已成为物理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但在实施探究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常常面临很多困难,因而一些教师对探究教学的进一步实施产生了疑虑,甚至缺乏信心。如果教师不提高对探究教学的认识,不做好克服困难的心理和思想准备,不能掌握有效开展探究教学的方法和策略,那么将会严重影响探究教学的顺利和有效实施。因此,对探究教学中的问题加以解决就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笔者就这一课题进行了探索和研究,基本廓清了当前初中物理课堂探究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形成了较有针对性的问题解决策略。
  
  一、课堂探究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和研究,笔者发现初中物理探究教学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正常组织及课堂教学的实际效益,从而严重阻碍了新课改的有效推进。经归纳,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明确的探究目标。
  探究活动没有明确具体的探究目标或严重偏离探究目标,这种探究是盲目的,无法完成探究任务。
  2.探究内容选择不当。
  最常见的是不该探究的也探究,有的甚至“凡课必探”。探究内容选择不当或探究内容的角度选择不当,使探究无法进行或缺乏探究的思维深度或失去探究价值。
  3.机械套用“探究步骤”。
  有些教师总喜欢按照“探究过程要素”机械地、按部就班地实施探究过程的每一步,把学生赶进教师事先设计好的“探究框架”,使得探究活动呆板僵化,毫无生机。
  4.探究过程越俎代庖。
  很多探究活动实际是由教师完成的,这种“演示式探究”(偶尔有一两个学生参与)其实与以前的教师演示实验没有太多的区别,学生仍然是“看客”,无法经历探究过程,失去了“探究主体”地位。
  5.盲目追求表面繁荣。
  由于探究教学“承载”着新课程的理念,因此教学(尤其是公开教学)中出现探究形式化的现象,盲目追求探究的热热闹闹,造成课堂探究的虚假繁荣,探究只有活动形式,而没有体验、没有反思,操作和思维严重脱离,使探究活动失去其应有的价值。
  6.轻视过程的动态生成。
  探究活动不会完全按照教师的预设进行,探究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一些教师不能很好利用课堂上的动态资源,合理调整探究思路或帮助学生解决新问题,从而使探究活动迷失方向或偏离方向,探究活动无法顺利完成或草率收场。
  7.重探究结论,轻探究过程。
  有些教师对学生所谓的成功探究赞誉有加,而对探究不成功或结论有差异的学生则严加呵斥,这种只注重探究结论正确与否,而轻视学生亲历过程、亲历体验的做法,与探究教学的目标是背道而驰的,势必严重影响学生的探究积极性。
  8.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
  教学中出现“放羊式”的探究,教师对探究小组的安排、小组内成员的分工、探究方案的修正等完全放手,放任自流,甚至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不闻不问,这种缺乏教师参与和有效指导的探究,将严重影响探究的进度和效率。
  
  二、探究教学中的问题解决
  
  笔者认为,存在以上这些问题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教师的新课程理念尚未真正内化为自己的教学观念,因而缺乏对探究教学的深层理解和理性设计,除此之外,还与探究活动目标和内容的选择、探究活动的组织、探究过程的指导等方面没有落实到位有关。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实践探索,形成较有成效的问题解决策略。
  1.探究活动要制定清晰的探究目标。
  探究目标决定探究教学的活动走向,要实现有效的探究教学,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指向探究目标。首先,教师应根据探究内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作用、所处的地位,以及这部分内容可以培养学生的哪些探究能力等来确定探究的具体目标;其次,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认知特点等来确定具体的探究目标。例如,在《摩擦力》这节课中,学生在学习摩擦力概念后,教师可设计“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探究活动,该活动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知识、自主设计方案的能力,善于对所设计的方案进行反思和质疑的能力,交流合作中善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分享他人观点,等等。这些具体目标的制定,依据的是探究的内容和学生的学习准备。当然,在目标达成过程中可以适当调整,同时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可以有不同的目标要求。
  2.探究活动要选择恰当的探究内容。
  虽然探究式教学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的教学方式,但也不是什么内容都可以或必须进行科学探究。那么,哪些内容该让学生探究、适合学生探究呢?其中重要的一条是考察内容是否具有方法和方法论意义。只有那些具有重要方法和方法论意义的内容才值得去重新发现、探究。如研究平面镜成像规律、研究决定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等,都具有较高的方法和方法论上的意义,值得让学生去探究。另外,对一些主干性、基础性的内容,如阿基米德原理、欧姆定律等也值得进行探究。再有一些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好奇心的问题,如声音的发生、光的传播、电磁感应现象等也值得探究。
  3.探究活动应避免机械套用步骤。
  关于科学探究,课程标准归纳出了七个要素,这是为了便于学生对科学探究进行分析。教师应该注意不能使学生误认为科学探究有现成的“套路”,在实际组织探究活动时,应根据探究内容选择适当的探究步骤,并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进行有目的的探究,直至达成探究目标。事实上,教学中遇到的科学活动大部分不是一個完整的探究活动,实际进行探究时只要用到七个要素中的几个要素,例如,“声是怎样产生的?”“串联电路中各点的电流有什么关系?”等的探究只要用到其中的几个就可以了。
  4.探究活动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如此关注探究活动,一方面是因为探究在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方法、体验过程中有着其它方法不可替代的作用,另一方面是因为当前的中学物理教学过分重视“灌输”,学生亲身经历、体验、探究得太少。所以,必须让学生成为探究活动的主人,必须确保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亲历亲为。在实际的探究活动组织中,由于受班容量及实验仪器的限制,因此一般以小组(2—4人)探究为宜,让学生在探究、合作、交流过程中获得体验、获取知识、丰富情感。
  5.探究活动要注重探究过程。
  学生的探究活动不同于科学研究中的探究,其本质区别在于前者的结论是已知的,后者的结论是未知的。进行两种探究时的心理活动不完全一样,体验也就有很大的差别。物理教学探究活动的着眼点是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体验,只要学生能够得出大致正确的结论即可,至于结论是否完整,表达是否严谨,在其他场合能否运用,这些并不是探究活动所特别强调的。因此,在探究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淡化探究形式和探究结果,要多关注探究的过程,让学生在探究中体验、释疑和发展。
其他文献
期刊
随着时代的进步,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历史学习提供了更方便、更快捷和更丰富的信息,成为历史课堂教学的新资源。教师通过电脑等教育设施制作历史课件,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展示更精彩的历史资料,利用多媒体授课,已经成为教育界积极推广的教学形式之一。通过播放历史教学软件,可以再现几百年、几千年,甚至几万年前的社会面貌,使学生更为直接、迅速地了解历史、掌握历史,赋予历史课程新的生命;通过网络,学生可以访问世界
期刊
历史就是一座天然聚宝盆,而中学历史课本则剔除了历史细节,把历史脉络搞得像数学定律,曲折的历史故事变成一连串难以背诵的年份。初中学生,还保持着孩子一样的好奇心,总是抱着期盼、兴奋的心情开始历史课程的学习。怎样才能让学生像挖掘宝藏一样主动地“探究”历史、掌握历史知识呢?如何通过教师的教学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是教师要解决的重点问题,能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学生只有学得轻
期刊
摘 要: 本文主要立足中学地理课程的学科优势,试从课堂教学、各项活动开展和形势政策教育三方面论述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如何渗透环境道德素质教育。  关键词: 中学地理教学 环境道德素质教育 途径    环境道德素质教育是新时期素质教育的一项新内容,主要是教育人们如何关心地球、关心其他物种,其最终目的是培养自觉践行环境道德的“理性生态人”。环境道德素质教育包括代内公平、代际公平、种际公平、绿色消费观教育。
期刊
新课程高中地理教学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具有夯实的地理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学科思维能力的健康发展。对此,笔者认为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优化教学语言,以此增强学生地理语言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激活学生学习地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学科综合素养。    一、优化地理教学语言的意义    (一)优化地理教学语言有助于提高地理教学的科学性。  
期刊
会议
根据全自动化公厕所的技术要求,该文利用先进的可编程控制器实现其全部功能,设计了接口电路及执行装置,编制了相应的程序。经现场使用结果表明,该PLC控制系统,工 作可靠,使用方便有
摘 要: 本文就如何在物理教學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品质提出了一些措施。  关键词: 物理教学 科学探究品质 培养    物理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应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为主要目标,全面提高公民的科学素质。”“应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笔者就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品质提出以下措
期刊
嵌入式故障诊断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如何生成诊断代码是其中的一个难点。该文介绍一种基于PLC的嵌入式故障诊断代码的生成方法,这种方法利用故障树分析(FTA)和Petri网(PN)设计诊断程序,在实际中得
高中地理是文科中偏理的学科,许多学生在地理学习中都有许多失败和迷茫。高中地理的教学方法很多,我结合多年的教学,认为以下三种方法比较好。    一、激发学生带着兴趣走进“课堂”    1.以内在的“情”感化学生,以情激趣。  (1)教态表情。  教师的教态要自然、适度、得体,包括和蔼的面容,期待的目光,适当的手势等,流露出真挚、亲切的感情,学生受到这种情感的体验,就会进入情感交融的世界,从而启迪智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