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来源 :新科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wxy1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口语交际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通过在课堂教学中营造宽松氛围,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敢说爱说会说。通过课前三分钟演讲循序渐进地提高学习听说能力;通过树立大语文观,让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是语文,处处是煅炼之地,时时是煅炼之机,让学生把课内课外结合起来,在生活中实践练习。
  关键词:口语交际;课堂教学;三分钟演讲;课外活动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标准给语文下了这样的定义。可见,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是语文学科重要的教学内容。然而,在中考指挥棒的影响下,我们许多语文教师过分侧重对学生应试能力的培养,却忽视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导致许多学生学了语文却不会用语文,不会说话,不会听话,口语交际能力低下,而且对语文不感兴趣。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树立大语文观,教师首先应明白语文教学的目标和任务。要使学生通过学习语文不仅能学到知识,学会做人,更要能学以致用。为了让语文课堂真正地活起来,改变“哑巴语文”的现状,在教学中我进行了一些改革,感觉效果很好。愿与同行一起切磋。
  
  一、营造宽松氛围,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敢说爱说会说
  
  1、融洽师生关系,给学生以安全感。
  在课堂上,我们许多教师都以完成教学目标为中心,在学生提问题或回答问题时,常常如履薄冰,生怕他们太“离谱”,所以经常为了保证完成教学任务而打断学生的发言,不惜以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损伤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为代价。这样一来,学生常常要看老师的脸色行事,战战兢兢,生怕遭到棒喝,怎能乐于发言?就这样,越来越多的学生不敢说,不想说,不愿说。我们经常抱怨课堂气氛沉闷,孰不知这始作俑者正是我们自己。所以说,在课堂上,我们一定要充分地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让他们有话就想说,就敢说(当然要有序进行)。而且。教师要让学生们看到这一点,那就是他们的说法能够得到充分的重视。教师要充满爱心,耐心倾听,善于引导,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安全感。要让他们感觉到,他们所说的一切都是有价值的,不管他们说什么,都不会有人训斥他们,嘲笑他们。
  
  2、让学生做主角,把课堂还给学生。
  长久以来,语文老师一直是铁嘴钢牙,做起课来滔滔不绝,讲起题来更是唯我独尊,老师掌握着课堂的话语霸权。学生在课堂上除了听讲,就是写字,即便回答问题也是如履薄冰,生怕答案和老师的不一致。结果出现了学生学了十来年语文,却不会读不会写不会听不会说的古怪现象。我们必须彻底告别“满堂讲”“满堂问”,取而代之的是充分相信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要充分地让学生去读去说。学生能说的老师绝不多说,学生能自己讨论解决的,老师绝不越俎代庖。要真正做到把时间还给学生。要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这种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见解。激发他们研究的兴趣,挑起他们争论的斗志,教师可以在讲明讨论原则(比如发言有秩序,说话有礼貌,不搞人身攻击等)的基础上,“煽风点火”,激发学生辩论的热情,让学生通过这样的交流,去发现真理。同时,通过这样的讨论,让他们学会如何与别人沟通,掌握说话技巧。
  
  二、滴水穿石,用好课前三分钟
  
  语言表达是需要技巧的。口语交际能力是需要不断培养的。在从七年至九年一轮的教学中,我利用每堂课的前三分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听说能力的培养。同时,根据教材安排体系来安排与课本相适应的说话活动。具体操作及要求如下:
  
  (一)、七年级——入门阶段:
  上学期:由于学生刚入校,彼此还不熟悉,对同学充满了新奇感。他们希望能了解别人,也希望自己能得到大家的认可。鉴于此,我开展课前三分钟说话活动,每天一个学生到讲台上说话三分钟。要求:介绍你自己,包括性格,爱好等,并展示自己才艺;脱稿;要面对听众。对听众要求:必须注视说话者,坐姿端正,认真倾听。由于学生刚人中学,而且语言表达能力也不强,在说话技巧上不做过多要求,主要目的是练胆量,培养学生当众说话的信心和兴趣。
  下学期:说话内容以介绍人物或叙述事情为主。要求学生向大家介绍最感兴趣的一个人或讲述一件亲身经历的事。要求能说清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能流畅地表达,语调适当,声音宏亮,眼神能与听众交流。态度自然大方。对听众的要求是:能听清要点,能谈听后的感想。
  
  (二)八年级——提高阶段:
  说话内容可自选。人、事、景、物可随意选择。在表达上提高要求,在以前的基础上要能做得更好,对表情动作、手势提出更高要求:表情动作要自然得体,目光能自然地和听众交流。
  
  (三)九年级——总结阶段:
  上学期:进行课前三分钟演讲活动。由于在此学期,学生已开始大量接触议论文这种文体,所以本学期侧重让学生在说话活动中运用议论这种表达方式,让他们尝试写作议论文。一开始一定要放宽要求,切不可求全责备。先从一事一议练起,让学生就身边(最好是在班级和学校发生)的事发表自己的见解。要求言简意赅。大家可在听后发表不同的看法。这样,经过一阶段的练习,再逐步提高要求,比如在写法上,在技巧上教师多加指导。这样本学期的一轮活动进行完之后,等于每个人写了一篇议论文,大家共享了四五十篇议论文,而且通过对演讲内容和演讲技巧的讨论,使学生无论在写作上,还是在表达能力上,都会有很多收获,起到了一石二鸟的作用。
  下学期:对整个初中阶段所做的语言交际活动做一个小结,让学生总结出说话和听话时应注意的要点。在班级内组织演讲比赛。由学生经过讨论制订出评分细则,选出几个评委(评委必须是写作和演讲的高手。而且要公平公正。经过两年多的说话活动,选出这样的人并不难),确定演讲话题(话题集体研究制订,学生自由选择话题,然后根据所选话题把学生分成若干组,同一组的演讲者编好次序,便于比较),明确演讲顺序。整轮演讲结束后,对优秀者进行表彰,并由学生投票选出最喜欢的演讲稿、最受欢迎的演讲者和进步奖。为了使这一活动能收到更好的效果(我认为如果集中搞演讲比赛。一次性搞完这个活动,会造成集体疲乏,使后面的演讲无法收到好效果),所以还是把演讲分散到每节课的课前来搞。主持人也让学生轮流担当。具体做法是:下一个演讲者为前一个演讲者主持,一方面让他们体会一下当主持人的感觉,一方面也是临阵前的练胆过程。可以说,这次演讲活动是对整个初中阶段的说话活动的一次小结。
  
  三、树立大语文观,生活中处处是语文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在广阔的生活的海洋中撷取一朵朵美丽的浪花。经常在课堂上进行“精品回放”,让学生把生活中的一些典型事件拿到课堂上来表演,来评价;把名人请进课堂——给学生读一些名人关于演讲的论述,给学生播放一些演讲录相,让学生揣摩;激发兴趣,开展有趣活动,放手让学生去编课本剧,编小品,相声,三句半,发挥他们的创造力。让学生在笑声中学语言,用语言;带学生走出校园,深入到街道,工厂,通过参观采访等活动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一切都是语文,让学生也树立大语文观念。几年的实验结束了,感慨最深的是不仅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了大大增强,而且学生的精神面貌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正所谓学语文就是学做人。通过这些活动,不仅密切了师生关系,也密切了生与生的关系,让他们知道了如何有效地和人沟通。语文课成了他们最喜欢的课,我也理所当然地成了他们最爱的老师。这也可以说是一个意料中的收获吧。
其他文献
一、备课前要钻研教学大纲,通读、熟悉、钻研教材,找出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根据教材内容制定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方法    教学大纲是编写教材的依据,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依据,是学生学习的依据。也是考核的依据。因此要重视大纲的学习。在钻研大纲的基础上通读教材,可以增强对教材的理解。只有对教材有较深刻的理解。才能驾驭教材。要理解教材。不能只读一课书或一个单元,必须通读全册教材,有条件时
期刊
一、在教学中渗透“情”    教和学是一对矛盾,作为矛盾双方的代表教师和学生如何和谐融洽师生关系,对完成教学目的至关紧要。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告诉我们,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亲师性”较强。如果他们对某个老师有好感。他们便对这位老师的课感兴趣并分外重视,肯下大力气,花大功夫学这门课,因而成绩卓著。这种现象大概就是我们常说的“爱屋及乌”吧!反之,如果他们不喜欢某一位老师,由于叛逆心理,他们也就不愿学或不学这
期刊
这里所讲的“真”,即语文教学的本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人们对语文教学的本质做了哪些有益的探索呢?    首先,重视通过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    古代的语文教育特别注重通过诵读来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古人在这方面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已经做为格言流传到今天。如“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等,讲的都是诵读对于理解和感受语言所起的重要作用。  有人认为古代的诵读就是强迫
期刊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心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基础教育必须贯彻《纲要》精神,加强素质教育是当前中学教学改革的核心和关键。”  作为基础教育的中学英语教学涉及到学习者的听、说、读、写,也牵动着学习者的注意力、观察力、毅力及兴趣、动机、情感等众多心理素质和思想道德、艺
期刊
摘要:听力是中学生学习英语最重要的能力,听力的形成有其特定的规律,认真研究这一规律,依据规律对学生施教,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关键性问题之一,因此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本文从对听力过程的分析入手,对学习者在听音过程中所采用的方式进行了描述,并提出几种听力训练的方法。  关键词:英语教学;听力;过程;培养;方法    听力是学生学好英语最基本、最重要的能力,在教学中培养听音的能力是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
期刊
英语是一门知识性广泛,实践活动性较强的学科。传统的英语教学只重视语法教学而忽略了英语作为语言最基本的功能交际,因此新教材的英语教学必须彻底转变过去的旧观念,重视学生英,语能力的培养。那么要想学好英语,提高教学质量,只有抓住“听、说、读、写”四位一体的英语教学法。为此就它的应用问题浅谈一点认识。    一、听    听觉是接受传播知识的途径之一,要让学生听好英语知识,首先教师要研究怎样把知识听好。初
期刊
众所周知英语是一种交际工具,英语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和发展学生使用这种交际工具的能力。这一主题已逐渐为我国的英语教师和学生所熟悉和接受。那么怎样在英语教学中更好地利用新目标英语培养学生的交际性能力呢?下面我就英语交际教学中的一些肤浅的做法与各位同行作初步的探讨。    一、依据教材充分挖掘课本资源    《新目标英语》在要求教师转变自身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的同时,也要求学生转变传统的学习方法
期刊
摘要:小学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注意创造和谐活跃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爱学乐学的情趣,是提高英语质量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学习情趣的培养是小学英语教师必须认真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英语教学;课堂;情趣;培养;方法    所谓“情趣教学”就是通过听听、说说、读读、玩玩、唱唱、跳跳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英语教学成为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充满快乐的活动。开展情趣教学
期刊
目前,课改教改在全国全面展开,这是一场深刻的教学革命。说实话,传统教学模式习惯了的我,的确有点不适应。我要提高,怎么提高。迎难而上,破旧立新,课改教改齐走,自主探究是基础。关健在于观念的转变。新教材注重语文与生活的联系,着眼于青少年的人格发展和现代语文能力的提高,理解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集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汉语性于一体,具有很强的可塑性。  新教材显示了这些特点,而教师除
期刊
一、关平学习方式  新课程最具生命力的理念是改变和完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探究,实践体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与接受性学习方式的有机结合,通过各种途径满是学生多元化、个性化发展的需要。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