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不断提高专业素质,实现自身专业成长。提高教学反思能力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方法之一。叶澜教授曾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
教学反思是教师不断更新教育教学方法,掌握新的教育技术,提高专业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是教育教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在教育教学中,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分析和审视,才能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正确地总结教学的成败得失,减少失误,不断丰富自我,提升自我,发展能力。
按教学的进程,我们可以把它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阶段的反思。
一、课前反思
课前反思是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是教学的前瞻性,能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预测和分析能力,避免经验主义。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往往习惯于自己的经验和现成教案,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曾说:“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这说明了事物的不断变化,我们应以发展变化的观点来看问题。凭经验往往会忽视我们不断变化的教学现象。
课前反思包括在课前围绕教学工作的一系列行为,教学计划的制定,教材分析,学生情况的分析,考虑教学环境因素、教学对象等等。教师备课时先要对过去的经验进行反思,教学经验往往被看成是教师成熟的标志,是一个好的教师必备的条件。但经验对人又有很大的束缚作用,它让我们只看到过去,对未来缺乏展望。我们不但要借助于经验,还应把眼光更多地放在未来的课堂上。一是审视自己的教案设计思想是否与新的课程理念相适应,教学目标、内容与学生现在的实际情况如何,分析和把握该课堂的一般与个别,普遍性与特殊性;二是对于教学策略,其变化可能更大,在对现有的教学策略的反思过程中,要求对实际课堂教学的适应性更大;三是教学主体的丰富多彩的个性差异,这些是反思的重点和难点。因此,在教学设计时,应立足于在经验、教训和教学理念、策略、条件,以及学生、班级的基础之上反思。设计教学方案时,还应多问几个为什么。总之在课前进行全面审视与思考,教学方案才能科学周密地实施。
二、课中反思
教学中的反思即及时、主动地在教学过程中分析自己的教学行为,监控自己的教学,及时发现问题,修正教学策略,并以发展变化的视角来观察、解决发现的问题的过程。在新课标下,课中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它的真正意义远远大于随机应变。教学中进行反思,就是及时主动地审视分析自己的教學行为,实时监控自己的教学过程,及时发现问题,修正教学策略,并以联系的发展变化的视角来观察与解决当前的问题,也是理论到实践的过程。在教学实践中,有很多难以预料的因素,如果能很好地把握与处理,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从教学管理、组织、策略、学生的及时反应等全面审视课堂,课堂既要生动活泼,又要有序进行,在不断反思的过程中作出判断与应急处理,以确保教学过程沿着最佳的轨道运行。同时把课前的准备与课中的思考结合起来,修正与完善教学方案,让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这也是我们课中反思目的所在。
如,在教学《猫》这篇课文时,有一名同学问:“为什么小猫‘老实’,却出走一天一夜不回家呢?它什么都怕,又‘胆子越来越大’呢?”这个问题是在备课时没有料到的,回避可能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而及时抓住这个契机,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引导他们展开讨论,共同来解决这个问题。有的说:“小猫‘老实’是因为它有时候很乖,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都不管;但它还‘贪玩’,还尽职,因为抓老鼠,所以才一天一夜不回家”,有的说:“说它什么都怕,又‘胆子越来越大’,是因为小猫在渐渐长大,‘逐渐开辟新的游戏场所’,这才更能看出小猫的‘天真可爱’”……这样不但很好的解决了问题,而且学得深、活而快乐。
再如,在让学生进行分数应用题的综合训练时有一道题:一套课桌椅的价格是48元,其中椅子的价格是课桌价格的5/7,椅子的价格是多少?学生算出了椅子的价格为20元,但有学生提出椅子的价格不光是20元,也可能是10元、5元。这就需要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思路,让这个学生讲出他的理由,并让其他同学展开讨论,结果同学们纷纷发言。有的说:假如一张桌子配两把椅子,那么,椅子的价格就不一定是20元了,而是10元。一张桌子可以配3把椅子,椅子的价格是6 23元,一张实验桌配4把椅子、5把椅子…… 所以,教学中反思,教师应该面对课堂复杂、多变的情况,能敏锐地洞察,及时调节,迅速应对,创造性的解决问题,从而提高教学的监控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三、课后反思
我们的教学长期以来也强调撰写教学后记,教学后记虽是反思的一种形式,但是课后反思在外延上要丰富得多,是对教学全过程的审视、分析与总结,它体现了认识的全过程。一是审视分析教学计划,课的设计,总结课前与课中的得与失,它们对教学活动的影响;二是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与态度,审视自己的行为态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否符合教育规律和新课标要求,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年龄特点等。这对改进教师的教学行为态度,提高教学水平,培养教师良好的教学行为习惯具有重要意义;三是分析总结课前与课中的反思行为与后果,让这两个反思得到总结,以达到较高的认识程度。因此,课后反思活动是一个再认识过程,也就是所谓的“认识的最高阶段”即上升到理性认识阶段。这个阶段的反思能更好地指导我们进一步改进教学工作,也是我们的经验理论化的过程。
总而言之,教学反思符合人的认识规律,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是对教育教学规律的探究与发现,它为教学工作提供了“再创造”的可能,是教学创新的基础,是教师提高的开始。教师只有把反思行为变成一种自觉与冲动,一种行为习惯,才能不断发展自我,提升自我能力,逐步完善教学艺术,加快专业成长。
教学反思是教师不断更新教育教学方法,掌握新的教育技术,提高专业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是教育教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在教育教学中,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分析和审视,才能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正确地总结教学的成败得失,减少失误,不断丰富自我,提升自我,发展能力。
按教学的进程,我们可以把它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阶段的反思。
一、课前反思
课前反思是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是教学的前瞻性,能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预测和分析能力,避免经验主义。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往往习惯于自己的经验和现成教案,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曾说:“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这说明了事物的不断变化,我们应以发展变化的观点来看问题。凭经验往往会忽视我们不断变化的教学现象。
课前反思包括在课前围绕教学工作的一系列行为,教学计划的制定,教材分析,学生情况的分析,考虑教学环境因素、教学对象等等。教师备课时先要对过去的经验进行反思,教学经验往往被看成是教师成熟的标志,是一个好的教师必备的条件。但经验对人又有很大的束缚作用,它让我们只看到过去,对未来缺乏展望。我们不但要借助于经验,还应把眼光更多地放在未来的课堂上。一是审视自己的教案设计思想是否与新的课程理念相适应,教学目标、内容与学生现在的实际情况如何,分析和把握该课堂的一般与个别,普遍性与特殊性;二是对于教学策略,其变化可能更大,在对现有的教学策略的反思过程中,要求对实际课堂教学的适应性更大;三是教学主体的丰富多彩的个性差异,这些是反思的重点和难点。因此,在教学设计时,应立足于在经验、教训和教学理念、策略、条件,以及学生、班级的基础之上反思。设计教学方案时,还应多问几个为什么。总之在课前进行全面审视与思考,教学方案才能科学周密地实施。
二、课中反思
教学中的反思即及时、主动地在教学过程中分析自己的教学行为,监控自己的教学,及时发现问题,修正教学策略,并以发展变化的视角来观察、解决发现的问题的过程。在新课标下,课中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它的真正意义远远大于随机应变。教学中进行反思,就是及时主动地审视分析自己的教學行为,实时监控自己的教学过程,及时发现问题,修正教学策略,并以联系的发展变化的视角来观察与解决当前的问题,也是理论到实践的过程。在教学实践中,有很多难以预料的因素,如果能很好地把握与处理,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从教学管理、组织、策略、学生的及时反应等全面审视课堂,课堂既要生动活泼,又要有序进行,在不断反思的过程中作出判断与应急处理,以确保教学过程沿着最佳的轨道运行。同时把课前的准备与课中的思考结合起来,修正与完善教学方案,让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这也是我们课中反思目的所在。
如,在教学《猫》这篇课文时,有一名同学问:“为什么小猫‘老实’,却出走一天一夜不回家呢?它什么都怕,又‘胆子越来越大’呢?”这个问题是在备课时没有料到的,回避可能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而及时抓住这个契机,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引导他们展开讨论,共同来解决这个问题。有的说:“小猫‘老实’是因为它有时候很乖,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都不管;但它还‘贪玩’,还尽职,因为抓老鼠,所以才一天一夜不回家”,有的说:“说它什么都怕,又‘胆子越来越大’,是因为小猫在渐渐长大,‘逐渐开辟新的游戏场所’,这才更能看出小猫的‘天真可爱’”……这样不但很好的解决了问题,而且学得深、活而快乐。
再如,在让学生进行分数应用题的综合训练时有一道题:一套课桌椅的价格是48元,其中椅子的价格是课桌价格的5/7,椅子的价格是多少?学生算出了椅子的价格为20元,但有学生提出椅子的价格不光是20元,也可能是10元、5元。这就需要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思路,让这个学生讲出他的理由,并让其他同学展开讨论,结果同学们纷纷发言。有的说:假如一张桌子配两把椅子,那么,椅子的价格就不一定是20元了,而是10元。一张桌子可以配3把椅子,椅子的价格是6 23元,一张实验桌配4把椅子、5把椅子…… 所以,教学中反思,教师应该面对课堂复杂、多变的情况,能敏锐地洞察,及时调节,迅速应对,创造性的解决问题,从而提高教学的监控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三、课后反思
我们的教学长期以来也强调撰写教学后记,教学后记虽是反思的一种形式,但是课后反思在外延上要丰富得多,是对教学全过程的审视、分析与总结,它体现了认识的全过程。一是审视分析教学计划,课的设计,总结课前与课中的得与失,它们对教学活动的影响;二是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与态度,审视自己的行为态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否符合教育规律和新课标要求,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年龄特点等。这对改进教师的教学行为态度,提高教学水平,培养教师良好的教学行为习惯具有重要意义;三是分析总结课前与课中的反思行为与后果,让这两个反思得到总结,以达到较高的认识程度。因此,课后反思活动是一个再认识过程,也就是所谓的“认识的最高阶段”即上升到理性认识阶段。这个阶段的反思能更好地指导我们进一步改进教学工作,也是我们的经验理论化的过程。
总而言之,教学反思符合人的认识规律,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是对教育教学规律的探究与发现,它为教学工作提供了“再创造”的可能,是教学创新的基础,是教师提高的开始。教师只有把反思行为变成一种自觉与冲动,一种行为习惯,才能不断发展自我,提升自我能力,逐步完善教学艺术,加快专业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