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歌鉴赏之点情词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liangai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典诗歌是文学艺苑中的奇葩,而鉴赏古典诗歌却是在文苑中的寻幽探奇,定然须凝神式的品鉴,绝非走马般的观赏。原因是多方面的,且不说诗歌选材范围广,体裁种类多,时代跨度大;单说诗歌语言的含蓄蕴藉,手法的曲折多变和情感的因人而异,就已经让今人“望诗兴叹”了。许多时候,我们看到的诗歌是“花非花,雾非雾”,猜不透先贤到底为哪般。不过,万变不离其宗,古今人们的情感是相通的。如果能掌握必要的解题技巧,抓住关键,那么诗歌鉴赏还是有“法”可循的。诗歌鉴赏的关键是准确理解诗歌的主旨或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而绝大多数诗词,都会有一两个词语或直接或间接的告诉读者诗歌的主旨或诗人的情感。因此,开启此题大门的钥匙是寻找这一关键词——笔者称之为“点情词”。
  一般情况下,“点情词”有显性和隐性两种。显性的“点情词”是指可以明显看出诗歌情感类型或写作意图的词语。如包含“愁”“怨”“恨”“忧”“凄”“凉”“喜”“乐”“思”“寒”“伤”“孤”“独”等字眼的词语。这些词大多数是形容词或动词,表意功能明显,较好把握,应第一时间关注。而隐性“点情词”则指的是那些具有典型意象或者特殊含义的词语,如“秋”“暮”“客”“乡”“月”“雁”“柳”“寒蝉”“杜鹃”“梧桐”等词。这类词一般为名词,但它常常能够营造一种特定的意境,从而传达出某类诗歌固有的情感。
  一.多角度寻找显性“点情词”
  1、从标题中寻找
  2011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所选的诗歌《春日秦国怀古》,找到标题中“怀古”一词就自然把握了作者的情感是怀古伤今;韦庄的《江外思乡》这首诗,标题中就直接告诉我们诗的主旨是“思乡”。诸如《送孟浩然之广陵》《别薛华》《春宫怨》《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等》《伤田家》等诗中的“送”“别”“怨”“忆”“伤”等词也是如此。
  2、从诗句中寻找
  绝大多数点情词都在诗句中。根据唐诗宋词元曲各自的结构特点,应将关注的目光集中在格律诗的第二层和词曲的下片。如乔吉的《水仙子·寻梅》:
  冬前冬后几村庄,溪北溪南两履霜,树头树底孤山上。冷风来何处香,忽相逢缟袂绡裳。酒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淡月昏黄。
  这首诗就有明显的“点情词”,下片中的“凄”和“断肠”就明白地告诉读者,主人公从醉态回到现实后的万分孤独和失落之情。
  3、从注释中寻找
  尽管在鉴赏诗歌时,要求读者有一定的阅读量,有一定的文化积累;但毕竟“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我们每个鉴赏个体,都不可避免的要遇到知识盲点,考生的盲点就更多,这就意味着在出诗歌鉴赏题时,加注释是必要的。而注释中的“小文字”里常常有“大文章”。如宋·宋庠的《重展西湖二首(其一)》:
  绿鸭东陂已可怜,更因云窦注西田。凿开鱼鸟忘情地,展尽江河极目天。向夕旧滩都浸月,过寒新树便留烟。使君直欲称渔叟,愿赐闲州不计年。
  注:西湖是许州(今河南许昌)城里一个占地百余亩的大湖。皇祐年间,宋庠贬官知许州,兴工疏浚了西湖,开凿横堤,使东、西湖连成一片。完工后,他写下了这首诗以记其事。
  这一注释中有两个“点情词”,一是“贬官”,二是“完工”。被“贬官”的宋庠“直欲”做个“渔叟”,就是做个渔翁,有归隐之意。“完工”后自然“闲”下来了,而此时,才真正体会到在大自然里自在闲适地生活是多么地难得。于是就产生了但愿朝廷赐给我一个闲散的州郡,让我在大自然恬适清闲的环境里度过一生的想法。这就不难理解诗人热爱自然、厌恶官场庸俗生活的强烈感情,以及流露出淡淡的消极厌世情绪。
  4、从题干中寻找
  有时,从文中很难找到“点情词”,不要急,古人说:“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只要我们认真阅读,仔细发现,常常可以从题干中探寻出“点情词”的蛛丝马迹。比如“这两首诗歌抒发思乡之情时运用了相同的表达技巧”,“请赏析这首诗在立意上和一般的送别诗有什么不同”,“联系整首曲子,说说作者是如何从空间和时间两个方面表达相思之苦的”,这三个题干中的“思乡之情”“送别”和“相思之苦”不都是直接告诉读者题旨的“点情词”吗?这就要求考生做题时多一个心眼儿,也许可以“以题解题”。
  二.深层次理解隐性“点情词”
  许多时候,我们不能仅靠显性的“点情词”,还得揣摩隐性的“点情词”。隐性的“点情词”常常散落在文中各处,不易察觉,很难把握。但如果我们的头脑中有个“意象群”的概念,那么无疑对鉴赏诗歌,特别是准确捕捉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透过诗歌的语言外壳,来发掘作者在作品中蕴含的思想情感。而攫住诗中的情感载体——意象群,并解读这些意象群,就成了古诗词鉴赏的突破口。
  如“水”这个意象,因其剪切不断、永不停歇与愁绪的无始无终、无止无休正好吻合,故诗人常以水喻愁。如“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就抒发了诗人因强烈地感到了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不可调和而产生的烦忧和愁苦;“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南唐李煜《虞美人》),词人经历亡国之痛后,尝尽了人生的愁苦滋味,他用东去的“一江春水”抒写愁恨,让读者看到那愁思如春水般汪洋恣肆,一腔幽愤,尽泻如注,悲愤之情,溢于言表。
  再如“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李白的《子夜秋歌》)中的“捣衣”成为古典诗歌中“思妇”或“思乡”主题中最为常见的意象之一;“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中的“雁”给人带来因相思之情随大雁之去而落空的失意;“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子规(杜鹃)”,在萧瑟悲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竭”(宋柳永《雨霖铃》)中的“寒蝉”,渲染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中的“月”,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主观情思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还有“梅”“兰”“竹”“菊”“松”等意象,常为高洁、幽雅、虚心、坚贞、顽强的象征,自不必说。
  当然,如果仔细研究,还会发现,古典诗歌中表现出来许多意象为一个系列,如黄昏意象就不一定是单一的黄昏之景,也不是单纯的以夕阳为写作对象,而是以夕阳暮霭为中心,连接夕阳下、暮霭中的诸多景致一起构成的一种可感的综合的形象,引起读者的想象。如“夕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秦观《满庭芳》);“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等等,就运用“飞鸟”的形象渲染黄昏时候凄凉的氛围。再如“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陆游《卜算子·咏梅》);“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戴叔伦《三闾庙》)等,用风雨来点染就显得更有韵味了。还可运用大自然中的山、云等自然现象营造一个伤感的氛围。落日下的亭台楼阁最具有历史的沧桑之意,也最能勾起读者对历史中人与事的感喟。运用江水以及水面上的行船、白帆与黄昏一起构成了苍远辽阔的气势。但是,黄昏这一特定情景下蕴涵着的情调,极易勾起人情感中的某种潜在因素,使得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感染于作者刻意经营的愁绪离怀,从而达到诗歌欣赏中的共鸣效果。
  古人作诗炼字时,常常“捻断数茎须”,“两句三年得”,可见其推敲的功夫和琢磨的精神。今天我们鉴赏时,也应有一股细细咂摸的劲头,这样才能有“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的愉悦。
  参考文献:
  1、李永的《吃透古典诗歌的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上旬2012.3)
  2、丁贵霞的《古典诗歌中“黄昏”意象的情感指向》(《新课程学习》2012.6)
  周耀山,教师,现居陕西白河。
其他文献
当前,初中语文教学改革工作正在不断深入,新经验、新模式、新方法层出不穷,为教学成效的提升发挥了促进作用,初中语文教学工作也迈入了历史发展的新时期。在教学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部分教师的语文教学工作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应当深入思考,并进行改正和优化。  一.当前初中语文教学面临的主要困境  1、学生学习投入程度不足。在调研中,部分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积极性不高,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是多方
记叙文是文体分类中的一个大类,是与说明文、议论文相并列的一类文体的总称,它主要叙述和描写生活中的人、事、景、物等现象。任何一篇记叙文,既不是原始材料的堆砌,也不是漫无目的地发挥,它是凝结着作者思考和智慧的结晶。很多学生写作记叙文要么无话可说、要么胡乱拼凑、思维混乱,其实就是因为不会构思。要让学生把记叙文写好,教师就必须教会学生构思。记叙文的构思就像酿造美酒,把写作材料在头脑中发酵,经过分解、化合反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纵观中国文学史,李白可称是最卓越不凡的天才诗人。“白也诗无敌,飘然独不群”,提到这句评语,不能不提到说此话的杜甫,一位悲苦半生终不改报国之志的爱国诗人,一位热肠叹编民生疾苦,秃笔写尽沧桑历史的硬骨文人,一位凭藉“史诗”永垂丹青的不朽诗人。他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可与李白相提并论的大家。  杜甫无论穷达都兼善天下,以天下为己任,念及苍生,不顾个人的荣辱得失,以“语不惊人死不休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多媒体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与推广,古诗词教学从单一的纸质文本阅读走向了多元化的审美建构,教师不仅关注古诗词鉴赏的考点知识的传授,更关注如何在古诗词教学中让学生领悟到美感,从而获得心灵的愉悦。大量的用以表情达意的图像让我们的教学进入到了一个“读图时代”,而在高中语文古诗词审美教学中,图像带给我们的则是一番教学的新天地。  一.读图有助于让学生更好领悟到诗歌的意象美  读图有利于让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中国诗歌贵在含蓄,婉约含蓄是中华名族文化的一大传统。中国人都讲情面,碍着面子,很多事都不好直接说出来。可以说敢于直面对着思慕的姑娘大声地说“我爱你”的大凡都不是中国人。中国人怎么说呢?“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引自诗经《蒹葭》)什么意思呢?你自己琢磨去吧。回家心切,不说想家“昔往我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引自诗经
新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语文的思想感情”,“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那么,如何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呢?从课堂教学过程来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授课前的准备工作  正式授课之前,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唱唱歌,背背诗,这样,学生就很容易从课间的活动中进入学习状态,上课的时候就很容易集中注意力,
《老王》一文的最后如此写道:“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愧怍”,惭愧的意思。  初读文章,总觉得作者对老王应该没有什么惭愧的地方,因为“我常坐老王的三轮。他蹬,我坐,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这说明“我”与老王的距离很近,虽然是“说着闲话”,也可以看成是语言上的安慰,情感上的无间,常坐老王的车是为了照顾老王的生意。老王给我们家送冰,“我们当然不要他减半收费”,老王临终前送的鸡
文汇读书周报报道,为推进全民阅读和文化惠民活动,上海市图书馆行业协会与上海市书刊发行行业协会日前打破行业藩篱,以社会需求、市民满意为目标,整合资源,共同打造了一个崭新的服务平台——书香上海“市民阅读联合体”。该项目启动后,凡持有上海市中心图书馆读者证的市民可在上海新华传媒连锁有限公司(即上海书城、部分上海新华书店)、上海上图书店、上海季风书园内享受图书九折优惠(不包括进口图书)。上海市图书馆行业与
体验式教学已经在小学教育中得到逐步推广。该教学模式是指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 通过创造实际的机会和情境,呈现或再现、还原教学内容,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生成意义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体验式教学解决了我们以往教学过程中,只注重知识灌输、而忽略学生主体地位;只注重课本,而脱离学生精神世界;只注重讲解、而忽略学习过程与学生理解的弊病。它真正能使语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部分指出:“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并把“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发展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作为一项课程目标予以提出。  思维品质,实质是人的思维的个性特征,它反映了个体智力或思维水平的差异,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