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市桑苗产业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来源 :蚕桑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jo09112167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桐乡桑苗生产历史悠久,最早记载于《晋书》,晋代初年已经有桑苗运销外地.桐乡桑苗以其育苗方法先进、品种优良、成活率高、生产量大而闻名全国,是全国桑苗繁育、供应中心.本世纪初高峰期,生产面积曾达2667 hm2,年产桑苗近10亿株,约占浙江省总量的75%,是闻名全国的“桑苗之乡”.随着国家“东桑西移”战略的推进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桑苗生产逐年萎缩,近几年稳定保持在1万亩上下,主要销往广西、云南、四川、陕西、贵州、湖北等地,少量出口.目前,桑苗产业仍是桐乡市部分核心产区的农业主导产业之一,近年来受市场行情影响波动较大,特别是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年后苗价跌入低谷,桑苗产销受到较大冲击.本文针对桐乡桑苗产业现状,结合产业发展前景分析,提出保护传承桑苗产业的发展思路和对策建议.
其他文献
为了研究间歇加热干燥对干燥应力的缓解作用及不同间歇率(非加热阶段与循环周期之比)对干燥过程的影响,以24 h为1个循环周期,设定0、33%、66%3种间歇率对杨木锯材进行常规干燥.采用分层切片及图像解析等方法分析不同间歇加热干燥过程中的分层含水率、干燥速率、弹性应变的变化趋势以及干燥质量.结果表明:间歇加热干燥方式在减少加热时间的同时,平均干燥速率比理论值提高28.9%、44.12%.间歇加热干燥过程中含水率梯度随间歇率的增加而变小,木材内部水分下降趋于一致,干燥应力减小,3种间歇加热干燥锯材均达到二级标
为探讨不同规格的有孔保鲜盒对水果货架期间贮藏品质的影响,本研究以桑椹果实为材料,研究了在相同开孔总面积下,不同孔径(4 mm、6 mm、8 mm)的保鲜盒对桑椹果实在贮藏期间腐烂率、霉变率、可溶性固形物以及失重的影响.结果表明,三个开孔处理组均能够有效减少桑椹在贮藏期间的腐烂率和霉变率,其中开孔直径4 mm组的效果最佳.相对于对照组,三个开孔处理组均能有效减少桑椹在贮藏期间可溶性固形物的损失,而失重率则比对照组偏高.综上,有孔保鲜盒能够较好地保持桑椹在贮藏期间的品质.
以接骨木、水冬瓜、山丁子、榛材、柳木5种灌木树种为割灌对象;在吉林省白山市临江林业局大西林场设置试验场地,规划出25 m×25 m样地共计15个,每个样地的灌木数量为12棵左右,使用测量工具测试灌木的树高、地径、中部及根部的硬度.依据实际运行工况,采用有限元仿真方法优化割灌机齿轮传动装置,提出抗冲击特性分析方法,解析交替啮合齿轮抗冲击特性表征.结果表明:3个方向冲击载荷的作用,垂向加载时产生的冲击应力最大,横、纵向次之,应力较大值出现在上箱体顶板、下箱体侧板、上箱体支撑筋板部位,是齿轮传动装置设计时需要重
为深入了解辛硫磷耐受菌是否能提高家蚕对辛硫磷的抗性,本研究通过以辛硫磷为唯一碳源的无机盐基础培养基筛选辛硫磷耐受菌,得到的耐受菌处理桑叶添食5龄第1 d~2 d,然后连续添食辛硫磷处理的桑叶96 h,统计家蚕体重和存活率.结果表明:鞘氨醇单胞菌、松鼠葡萄球菌和密歇根克雷伯氏菌3种辛硫磷耐受菌处理后能够有效提高家蚕对辛硫磷下的抗性.
采用不同质量浓度的柠檬酸与蔗糖复配改性剂处理人工林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Hook),系统地评价了改性处理对杉木关键物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改性剂质量浓度的增加,杉木密度增加、孔隙率降低的同时,木材表面明度下降、色差增加,木材颜色由未处理杉木的浅黄色向处理后的棕褐色转变.流失性能测试表明,经水浸泡清洗后单纯的蔗糖处理木材的流失率近96%,而柠檬酸和蔗糖复配改性处理杉木的流失率则降至21%,表明柠檬酸对蔗糖的交联固着效果良好.尺寸稳定性分析表明,蔗糖本身处理并
利用仿真前处理软件(Hypermesh)和求解软件(LS-DYNA)联合模拟体育地板在冲击载荷作用下的冲击过程,完成体育地板抗冲击力模型的建立;对体育地板进行抗冲击试验,检验建立的抗冲击力模型准确性,分析体育地板关键接触点的力传递特性.结果表明:依据显示动力学算法理论分析、应用仿真前处理软件和求解软件联合仿真,可有效模拟体育地板受冲击过程;对比分析仿真与试验结果,证明抗冲击力模型精度误差满足相关标准要求;体育地板对冲击力的吸收效果明显,中间龙骨中心点与其减振器受冲击力最大,中间龙骨相邻中心点与其减振器受冲
为了更好地了解浙江地区主栽果桑品种性状,推进果桑产业多元化发展,选取浙江省主栽的8个果桑品种的桑果农艺性状调查与加工品质性状测定,并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对桑果进行品质综合评价.结果表明,8个桑果品种桑果的各项性状存在较大的差异,21个农艺与品质性状当中,有20个变异系数大于10%.主成分分析共提取了5个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为93.578%,可以反映原21个指标的大部分信息,综合品质排名前3的品种为“台湾长果桑”“109”和“大10”,白色果系的“红玛瑙”和“桂花蜜”排名后2位.
以中亚热带(湖南和江西)杉木林分为研究对象,应用FORECAST模型,探讨了连续4个轮伐期的好中差3种立地杉木林分生长和生态系统过程对N、P、N+P混合施肥的响应.结果表明:与N肥相比,使用P肥对杉木林分生长(如树高、胸经)和生态系统过程(土壤腐殖质、林分凋落物、土壤N和P储量等)具有更好的促进作用;与较好立地相比,在较差立地林分施肥具有更好的效果;在4个轮伐期中,前一个轮伐期施肥后一个轮伐期林分仍具有明显影响,显示了施肥效果的累积性.这些结果对杉木人工林经营、低效林改造具有指导作用.
采取农村面上饲养调查和定点饲养调查两种方式,对现行两个家蚕抗性品种“苏豪×钟晔(抗)”和“华康3号”在如皋市秋季相对恶劣环境条件下进行了生产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苏豪×钟晔(抗)”蚕体大、茧型大,全茧量大于“华康3号”;“华康3号”抗血液型脓病的优势较为明显,死笼率、发病率均低于“苏豪×钟晔(抗)”,虫蛹率高于“苏豪×钟晔(抗)”.同时通过对两个调查点养蚕农户的用药习惯进行分析,认为只有加强饲养管理,规范养蚕用药,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措施贯穿到养蚕全过程,才能更好的发挥抗性蚕品种的优良特性.
为探明固定沙丘粒度特征及小尺度空间差异,以宁夏河东沙区典型固定沙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网格法布点采样,分析研究该区域土壤粒度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颗粒组成以中沙和细沙为主.不同地貌部位的颗粒组成不同,丘间地、背风坡、迎风坡部位的粉沙体积分数、极细沙体积分数依次减小,细沙体积分数依次增加,背风坡的中沙、粗沙体积分数高于迎风坡.丘间地、背风坡、迎风坡的粒度分布曲线形态相似,均在主峰处差距最大.在粒径小于200μm时,丘间地的体积分数累积量高于背风坡、迎风坡的累积量,且细沙、中沙的累积量最多,曲线斜率最大.研究区